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引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3-01-02 05:49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
中国水利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水利高质量科技

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 李国英

今天,我们召开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安排部署加快水利科技创新工作,引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一、树立强烈的水利科技创新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要准确把握新阶段水利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只有大力加快水利科技创新步伐, 才能为水利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更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

从国家发展战略看。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找准水利科技创新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加快水利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中。

从科技发展形势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态势更加明显,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相互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重大科学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人类正在进入“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各种新技术新运用不断涌现。 水利科技创新要把握世界科技发展新形势、新趋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牢牢掌握水利科技创新主动权,进而赋能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引领力和强劲驱动力。

从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看。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长足发展,“跟跑”领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并跑”“领跑”领域进一步扩大。 但从相对于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利科技创新的要求看,我国水利科技创新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比如,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还有弱项,基于开放复杂巨系统和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薄弱,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度不够高,创新体系效能提升有短板,等等。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目标,必须推动水利向形态更高级、基础更牢固、保障更有力、功能更优化的阶段演进。 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水利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 这是水利科技创新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也是必须大有作为的历史重任。

二、新阶段水利科技创新的目标和任务

新阶段水利科技创新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和引领能力,实现水利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一要加快重大问题科技攻关。 要立足我国国情水情,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用导向,集中力量、集智攻关、重点突破,努力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研究成果,开发一批解决水利现代化最需要、最紧迫问题的高新技术,创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 在水旱灾害防御方面,重点开展洪水形成演变规律、气候变化背景下特大洪涝干旱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等研究,以及防洪抗旱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技术体系等研发。 在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方面,重点开展流域水资源条件变化及规律、黄淮海流域节水潜力和需求预测、黄河流域泥沙动态调控等研究。 在河湖保护治理方面,重点开展地下水运动规律、河湖生态廊道退化与复苏机理、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基础理论、重力侵蚀和水土保持碳汇机理等研究,以及地下水流场模拟和预警、回补技术,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技术体系等研发。 在水工程建设运行方面,重点开展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机理与安全调控理论、梯级水库风险孕育机制及安全调控理论等研究,以及国家水网智能化技术、复杂条件下高坝大库建设关键技术、长距离大埋深高地应力隧洞施工及安全运行维护技术、堤坝工程隐伏病险探测治理技术与装备等研发。

二要强化水利科技创新力量。 创新基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企业及其水利科技工作者,是水利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要抓住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机遇,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衔接,力争在水利行业布局新建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 针对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需求和现有部级重点实验室布局短板,围绕实施重大国家战略和统筹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在智慧水利建设、国家水网建设、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水工程安全运行、水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筹建、新建一批部级重点实验室。 鼓励并支持各流域、地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等开展水利科技创新基地建设。 要发挥好部属科研院所国家队作用,以水利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自觉履行使命,积极承担重大水利科技任务,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要发挥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加强与治水实践的对接,使之成为水利基础前沿研究的生力军。 要发挥好水利高新企业在市场需求、集成创新、组织平台方面的优势,增强在研制高精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先进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要积极构建产学研用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推动创新链、转化链、产业链、应用链融合发展。

三要强化智慧水利科技支撑。 要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主攻方向,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智慧水利建设要求,聚焦构建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工程, 加快形成智慧水利理论基础和技术架构。 要加快研究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技术,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运用,支撑物理流域、物理工程监测系统优化布局,实现高频乃至在线运行,保持数字孪生流域与物理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工程与物理工程交互的精准性、同步性、及时性。 要充分考虑水利科学发展进程和实践需求,研发建构基于机理揭示和规律把握的数学模拟系统,加快推进水文、水力学、泥沙动力学、水资源、水土保持、水环境、水利工程安全评价等水利专业模型技术攻关, 提高水利专业模型组件耦合度,确保数字孪生流域模拟过程和流域物理过程实现高保真,为实现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活动全过程前瞻预演提供更加精准的科技支撑。

四要加强水利标准化工作。 着眼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推进水旱灾害防御、国家水网建设、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智慧水利建设、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等领域标准制修订, 加快强制性标准编制,改革标准制订发布机制,全面构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 积极参与国际水利标准制订,加快我国水利技术标准“走出去”步伐,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水利标准领域的对接合作,推动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在援外水利项目、澜湄水资源合作、水利国际工程等领域的应用,着力提升我国水利技术标准国际影响力。

五要做好水利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 强化需求凝练、成果集合、示范推广、成效跟踪,健全完善成果推广工作链条。积极推动成熟适用水利科技创新成果和水利行业需求精准对接, 不断提升水利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的针对性、实用性。 要加强水利科普,打造一批高品质、有影响力的水利科普产品、活动、基地。 利用科普基地和各类科普宣介平台,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成果的宣传、展示、推介,发挥科普对于水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 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展水利科技国际合作,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利技术产品走出国门,推动我国水利科技专家在国际水事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凝聚新阶段水利科技创新的智慧力量

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不仅需要形成贯通产学研用的水利科技创新链条, 而且还要充分发挥链条各环节主体积极性,凝聚智慧和力量,共同促进水利科技创新工作。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对水利科技创新的领导,各级党组(党委)要将水利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水利科技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水利科技创新工作有人负责、科研任务有人落实、科研成果有人及时转化,形成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靠水利科技创新、上下一心抓水利科技创新的共识。 要坚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定位,进一步改进科技管理工作,加快制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及时研究解决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水利行业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把握水利科技创新规律,善于运用创新思维、科学方法破解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难题。

二要优化投入机制。 坚持“两手发力”,营造良好的水利科技投入政策制度环境, 健全科研经费稳定支持机制,探索构建多元化、多渠道水利科技投入格局。 要在稳定和扩大现有经费渠道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更多支持。 要创新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企业资本、金融资本投入水利科技创新,推动设立专项基金,特别是要稳步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加快创新链、转化链、产业链、应用链精准对接、融合发展,让机构、力量、研发、成果都充分活跃起来。

三要深化体制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 年)》总体部署,进一步破除制约水利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 要建立科研院所研究方向布局优化调整协调机制,加快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向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聚焦。 要创新科研院所人事、薪酬、评价制度,赋予科研院所更大自主权,建立健全与使命、责任、贡献相匹配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 要建立重大科研任务“军令状”责任制,强化重大科技攻关稳定支持。要改革重大研究和科技项目立项及组织管理方式,大力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新型管理制度,强化公平竞争、责任落地。要不断完善水利科技奖励提名制和评审机制,压实主体责任,提高奖励质量,形成导向鲜明、结构合理、标准规范、权威性公信力强、符合水利行业特点的科技奖励制度。

四要夯实人才基础。 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要把科技人才培养和科研任务部署结合起来,把科研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科技人才选拔培养的主要指标,依托重大科研任务培养帅才型科学家,在重点研发项目计划中全面推行青年科学家项目。 要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赋予科技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保障科技人员科研工作时间,心无旁骛创新创造。 要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水利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培养一大批水利青年科技人才,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水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让水利事业激励水利人才,让水利人才成就水利事业。

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赋予水利科技创新新使命,呼唤水利科技工作者新作为。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勇攀高峰,努力开创水利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猜你喜欢
水利高质量科技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低碳经济下水利行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作用研究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问题分析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水患变水利 保护安阳“母亲河”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