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探析

2022-12-31 21:59李水燕
种子科技 2022年19期
关键词:黏虫红蜘蛛玉米螟

李水燕

(鹤庆县西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大理 671507)

玉米最早产于南美洲,其不仅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同时具备产量高、应用价值广泛、耐寒抗旱、适应力强等诸多优势。但是在种植玉米的实际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严重,玉米生长受先天种植条件和环境的影响较大,病虫害问题比较普遍,所以值得更加深入地研究。农业科技人员应当在科学防治的基础之上总结研究玉米种植的特点与规律,制订出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地提升玉米产量和实际经济效益。

1 种植玉米的要点及技术概述

种植玉米的周期较长,从种子选择到后期管理通常需要100~120 d,为保证其能够实现高效生产,应明确其中的技术要点,并采取科学的技术来控制每个环节。玉米的种植要点和技术分析可以从种子选取、播种技术、放苗、定苗等方面来加强控制。

1.1 选取种子

在选取种子时应注意3 个关键点。一是需要结合玉米实际种植区域的特点选种,尤其要注意当地的气候特点。东北地区全年平均气温较低,玉米一般是一年一季,所以要选择抗旱、抗寒能力强的种子。但是在气温较高而且降水丰沛的南方,则要选择抗涝能力强的种子[1]。二是要注意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也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保证种子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三是要选择正规渠道的种子,避免购买到廉价、劣质种子,导致玉米生长较慢且病虫害严重,进而造成减产和绝产等,损害农民利益。

1.2 播种技术

在种植玉米前期,要了解种植土壤的各项指标,包含水质、土质、肥力、害虫和气候等。农民应科学播种,不能只依靠自身的经验,要寻求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对耕地情况有客观认识[2]。必须严格控制玉米的播种时间,过早或过晚都会对玉米播种造成影响,导致玉米幼芽出现腐烂,无法保证生长后期质量。

1.3 放苗、定苗

在玉米出苗后,通常生长速度较快,此时应注意控制放苗、间苗的时间,为幼苗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幼苗长出5~7 叶后,需对其进行定苗处理,保留其中长势良好的幼苗,同时去除其中弱小的幼苗,在此过程中要控制苗株距离为15~20 cm,有助于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及玉米产量。此外,在放苗、定苗后,应做好田间管理,定期对玉米进行除草、施肥。

2 引起玉米病害的因素及常见类型

2.1 引起玉米病害的因素

种植玉米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多的病害类型,对玉米种植产量造成较大影响,引起病害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气候

全球极端气候频繁出现且十分复杂。近年来,全球各地极端恶劣气候出现的频次逐渐增加,我国多个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干旱、洪涝、高温以及严寒等现象十分频繁[3]。

2021 年,河南省出现特大暴雨,农民损失惨重。因此,玉米生长容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尤其是突发性的极端天气更容易增加玉米的种植难度。同时,病害与虫害问题频发,导致玉米减产。以松嫩平原为例,近年来雨季提前,5 月就会频繁降水,导致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较高,对其生长和产量造成了很大影响。

2.1.2 农业布局不合理

在市场经济时代,农业发展也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技术不发达的地区,农业布局没有因地制宜,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结合实际情况,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布局十分混乱,种植玉米的同时还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导致粗缩病发病率较高。在西北地区,为了加大玉米的种植量,所以减少了棉花的种植范围,棉铃虫宿主减少,使玉米被当成宿主,导致玉米产量降低,病虫害十分严重,很难根治[4]。

2.2 玉米的常见病害类型

玉米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青枯病、茎腐病三大类,对玉米产量具有较大影响。

病毒病常出现在玉米幼芽阶段。此时玉米苗根部会出现条点状的叶子,如果没有及时解决和处理,病毒将会向上蔓延,病菌侵蚀了整个植株后,玉米就会出现枯萎的情况。

青枯病一般发生在灌浆期间,这类病害的主要特点是玉米穗会出现下垂、枝叶枯萎现象。在发病之初,玉米根茎会出现水蚀斑痕,发展到后期,植株会出现倒伏的现象。

茎腐病是玉米多发的病害,并且发生较早,大多出现在水分含量较高的地区和土壤当中,玉米根茎一般会出现腐烂的情况。

2.3 玉米常见病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当前,种植玉米时病害类型较多,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充分掌握这些病害特征,并针对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危害降到最低。

2.3.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毒病。病原菌侵害种子的胚芽,并随着生长不断扩散,但是这种病害不易被发现,到了穗期病症才能逐渐显现。在玉米实际种植过程中,如果对症状不了解或没有对玉米进行仔细观察则很难发现,会严重影响玉米健康生长,有的玉米受到该病侵袭后,虽然生长较快,但是无法结果。

玉米丝黑穗病一般通过土壤带菌的形式进行传播,种子和粪肥也是传播介质,病菌的生存繁衍最佳温度是20 ℃,最佳生存温度在25 ℃左右,土壤中的含水量在20%左右,病菌侵袭会更加严重,所以防治此类病害应充分结合病原体的特点和生长环境,提高其实际种植效果。

同时,要结合玉米种植需求,选择抗病能力较好的品种。种植人员可以将种子进行拌种或包衣的方式提高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后续还要加大对田间的管理工作力度,对玉米的实际生长进行观察、了解,一旦出现病株就要及时处理,避免病毒蔓延。还可以采用轮作方式,减少土壤的含菌量。调整其播种期,在合适的环境中种植,让玉米更好地生长[5]。

2.3.2 大小斑病

大小斑病一般发生在玉米的叶片中,但是也会在苞叶中出现病斑,威胁果穗,很多地区将这两种病统称为玉米叶斑病。病害发生时,一般从小斑开始,严重时病斑会长到3 cm 左右,对植株造成的影响非常大。防治这种病害要选用抗病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所以种植人员要精准认识玉米品种,提前预防病害[6]。此类病害与温度关系密切,所以种植人员应当把控和调节好种植温度,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化学防治方面,一般在玉米抽雄时喷施叶肥和杀菌剂,还要及时清理越冬菌源,降低发病初期的菌量,有效提高实际的防治效果和效率。

2.3.3 青枯病

青枯病在玉米种植中十分常见,一般出现在玉米灌浆期,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一旦玉米感染,后续植块容易倒伏,果穗下垂问题突出,叶片也容易干枯,植株会出现枯萎和死亡。对于这种病害的防治,要选取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要做好田间肥水管理工作,可以采用腐熟的农家肥。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植株间的疏密,给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定期观察其生长状态,一旦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和处理。如果要预防大面积的青枯病,需要用药剂大面积喷洒,或采用多菌灵500 倍液灌根处理,可有效控制病菌量。

3 种植玉米常见的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3.1 种植玉米常见的虫害种类

种植玉米期间除了病害之外,还会遭遇虫害,虫害也会对玉米产生较大影响,造成产量下降,影响其经济效益。种植玉米常见的虫害种类主要有地老虎、玉米螟、黏虫、红蜘蛛4 类。

3.1.1 地老虎

地老虎别称地蚕、土蚕、切根虫,其种类很多,但是为害玉米较为常见的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一般来讲,地老虎主要出现在秋季,秋季多雨、土壤湿润且杂草较多,所以地老虎的食物充足,将进行越冬之前的最后一次繁殖。越冬基数越大,其第二年暴发的强度就越大。

3.1.2 玉米螟

玉米螟就是农民常说的玉米钻心虫,玉米螟是世界范围内的害虫之一,是多食性的害虫,可以寄生在200 种以上的植物上,但主要为害玉米和高粱等。玉米螟会蚕食玉米叶子,吸食玉米的茎秆和叶鞘,导致茎秆易折,受害的玉米颗粒不饱满,容易早衰,造成玉米严重减产[7]。

3.1.3 黏虫

黏虫具有暴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一般称之为螳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黏虫幼虫一般藏在叶心中或叶鞘中,食量很小,啃食的叶肉会残留表皮,所以容易出现半透明的条斑,进入到暴食阶段会蚕食叶片和穗轴,造成减产。

3.1.4 红蜘蛛

红蜘蛛也被称作为玉米叶螨,该虫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有着较大影响。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该种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减产幅度可达15%~50%。

3.2 玉米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防治玉米虫害过程中,通常采用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化学防治虽然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应用量,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出现药物残留问题。

3.2.1 玉米螟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玉米螟是比较常见的虫害,其幼虫属于钻蛀性的害虫,叶心被蛀穿之后,玉米会出现成排的小孔,雄穗抽出时会随之入侵到茎基部或茎隋部。雌蕊长出之后,幼虫会啃食雌蕊,在玉米的生长后期,玉米螟会持续侵害,例如,对籽粒进行侵害,还会啃食茎端,使玉米茎秆折断。而且被玉米螟蛀食过的植株缺粒问题十分突出,会导致玉米产量下降。玉米螟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虫害,对玉米的实际损伤比较严重。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做好防治。一般可以选用抗虫的品种,还可以采用秸秆粉碎还田的方式,消除过冬的幼虫。降低虫害的密度,防止在后期种植时出现较大的危害。另外,还要配合一些颗粒药剂来进行预防,降低对玉米的损伤。还可以采用施放赤眼蜂的方式防治玉米螟,效果十分理想。

3.2.2 地老虎

地老虎的种类很多,在日常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是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幼虫经常在地面处咬断根茎,造成植株死亡或缺苗断垄,在农业种植中危害很大。防治此类虫病要及时清理田间杂草,或者在1~3 龄幼虫期喷洒辛硫磷800 倍液或90%敌百虫800 倍液进行防治,喷药时除了喷洒玉米植株根部,还要对周围杂草进行喷洒,全面防治[8]。

3.2.3 黏虫

玉米黏虫主要是幼虫啃食植株的表面,大多数幼虫会在植株的新叶处取食,刚孵出的幼虫食量较小,所以啃食的叶面会出现半透明条斑。4~6 龄的幼虫进入到暴食阶段,啃食叶片的情况十分严重,会造成玉米减产。

在实际种植的过程中,种植者必须充分重视防治黏虫,有效应对暴发性和毁灭性强的黏虫。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对于玉米黏虫要采用杀灭幼虫和诱杀成虫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种植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可以开展有效预测和预防工作,结合实际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利用无人机喷洒杀虫剂进行预防,避免玉米产量受到影响[9]。

3.2.4 红蜘蛛

除了上述3 种常见的虫害外,红蜘蛛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也十分常见。大多数情况下,红蜘蛛在玉米抽穗之后进行侵害,吸食玉米的叶片,如果没有及时防治,红蜘蛛会使玉米干枯死亡,降低玉米的实际产量[10]。

防治红蜘蛛一般在秋后和早春的灌溉过程中进行,主要是清除越冬的成虫。在种植过程中,要彻底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红蜘蛛繁衍的场所,降低虫源基数。化学防治可以采用40%乐果乳油搭配20%三氯杀螨醇1000 倍液混合液消杀[11]。在实际防治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生物手段,释放红蜘蛛的天敌,比如食螨瓢虫等,可预防红蜘蛛虫害暴发,对于红蜘蛛虫害也有很好的克制作用,在预防红蜘蛛侵害的同时,也保证了玉米种植环境不受污染。

4 结束语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能源产业的主要原料之一。玉米产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实际收入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局面,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落实,农业科技人员必须要做好玉米种植以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要按照国家制定的农业战略和方针,结合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制订病虫害的防治方案,建立更加健全的病虫害防治制度。要学习先进的农业防治知识,通过科技手段,更高效率、高质量地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还要兼顾降低能耗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使我国农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黏虫红蜘蛛玉米螟
捕食螨防治玉米红蜘蛛技术要点
不同饲料对黏虫繁殖力的影响
洛阳市科技特派员到偃师市开展科技服务
临汾:加强小麦红蜘蛛监测工作
朔城区:植保技术人员指导玉米红蜘蛛统防统治
玉米红蜘蛛防治建议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陆良县黏虫种群监测与卵巢发育特征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