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金
(兴义市敬南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贵州 兴义 562402)
目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各种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对茶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为了保证生态茶园的生产质量,必须加强对生态茶园的管理和建设,采取绿色环保技术措施,对生态茶园进行科学管理,尤其要提高对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治的重视程度,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绿色环保防控技术手段,降低病虫害的不良影响及其发生的概率,进一步保障生态茶园的生产质量,提高茶叶的品质。
从茶园生态系统整体角度出发,绿色防控主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通过利用人工促进生态环境中的自然天敌、培育优良品种和提高农作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等方面开发,还包括促使病虫害生存条件恶化,降低茶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影响,达到茶园绿色无公害的目的。就目前的茶园生产安全保障而言,绿色防控是可以长时间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科学用药4 个方面。通过推广使用绿色防控,可以有效保护茶园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且将病虫害所带来的损失最小化,同时还可以促进茶园整体的标准化生产。在保障茶园产品整体的质量安全前提下,有效控制农药带来的危害,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绿色防控起源于公元前1000 年左右,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荷马)显示,早期绿色防控采用硫黄蒸熏,恶化病虫害生存环境,降低病虫害生存繁殖能力。与此同时,化学药剂也开始逐步应用到病虫害防控、驱虫杀虫等领域。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在自然环境中,对病虫害有威胁作用的物质成分开始被逐步解析,并人工合成化学药剂控制病虫害,使化学农药在农业作用范围逐步扩展,发展速度与之提升。随着时间推移,病虫害逐渐有了抗药性,并且由于喷洒农药的农产品因为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开始被市场排斥,消费群体也对其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综合而言,化学药剂并不适应于病虫害防控长久发展,绿色防控将成为病虫害防控主要手段之一。由于诸多问题的出现,我国本着“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以防灾减损、提质增效、保障安全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基石,开始全新的病虫害防控时代。相关工作人员保持高度负责以及务实的工作态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将病虫害防控所涉及到的预警以及防治指导等区域,开展以绿色防控为核心的专业化信息辅导,在极大程度上控制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有效减少了农业生态环境中化学农药污染,切实保障农业生态环境整体的收益水平[1]。
2.1.1 生态防控技术
生态防控主要包括病虫环境改造、农产品种植环境改造、水肥管理等方面。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着重研发并采取具有一定抗病虫害的农产品品种,根据环境科学合理化安排农作物布局,确保农作物种苗健康优良,水肥供给设备逐步完善,适应农田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以上工作与农田生态工程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因地制宜,农作物间套种等多方面技术的有效实施,并根据农作物需面对的病虫害进行天敌诱集,实现调控生物多样性,有效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天敌关系链,通过人为因素改变病虫害的发生源头以及病虫生存环境,综合提升农田生态环境的防控病虫害能力以及农作物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2]。
2.1.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以虫治虫、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方面。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着重研究生态系统中生物链关系,并根据生物链提出相互制约的物种关系,在选取天敌的过程中,要确保该物种对农作物不具有威胁性,对病虫害具有制约能力。其中较为突出的有大赤眼蜂、捕食螨、绿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虫、苏云金杆菌、蜡质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牧鸡牧鸭、稻鸭共育等,以上物种都是根据生物防治技术得出的具有优良效果的天敌物种。除此之外,生物防治技术还支持针对植物源方面开发相关农药及专用抗生素,通过生物生化制剂控制农产品所需的整体生态环境。
2.1.3 理化诱控技术
理化诱控主要包括昆虫信息素、杀虫灯、诱虫板等方面。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着重研究不同物种的不同习性,例如部分昆虫具有严重的趋光性,在受到光源引诱的情况下,会大量进入光源照射范围,在该范围内设置相应的杀虫设备,可以有效减少病虫数量,使病虫数量趋向于危害最小化。在果树以及茶树等农作物涉及的害虫范围内,可以应用植物诱控、昆虫食用饵料诱杀、防虫网隔离等技术,该系列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从多个方面控制病虫害数量,确保农产品的生长环境。
2.1.4 免疫诱抗技术
在茶园冬季管护过程中,喷施茶树篷面植物免疫诱抗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800 倍液,可以有效提升茶树体内分子免疫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茶树本身具有的新陈代谢能力,进而促进根、茎、叶生长。
2.1.5 化学药剂技术
化学药剂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步适应市场,可以大幅减少化学药剂中含有的有害成分。目前,农药制造的观点为效率高、毒性较低、残留时间较短、对环境破坏性低,并在应用过程中轮换、交替、准确、安全地使用农药,有效确保农药整体的应用率。同时,监控病虫害对农药的抗药性,确保安全使用的同时保障药物的作用效果。对负责农田生态环境的工作人员进行农药所涉及知识的普及,喷洒过程要合理使用间隔器,最大程度减少农药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就目前市场角度出发,绿色防控由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次提出,该企业在研究绿色防控的过程中,以其自身强大的科研实力,针对农产品所涉及的生态环境相对完善的生产链为主要基础,对我国的绿色农药以及绿色防控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长时间致力于发展我国绿色防控事业。该企业在对绿色防控研究过程中不断开发出新型生物农药,对防治病虫害的设备不断完善并扩建出相应的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并根据以上基础打造以生物农药为主要方向、绿色防控为主要技术的防治体系,为我国绿色防控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极大贡献。
绿色防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防治病虫害以及维持农业正常安全发展生产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应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问题仍旧依靠市面上毒性较大的化学药品防治,导致病虫害本身抗药性不断提升,大面积的病虫暴发概率呈几何倍数增长。绿色防控技术在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一系列工作后,可以保护农作物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大面积暴发的概率[3]。
绿色防控有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稳定提升,生产流程标准化。在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影响下,现代农业与之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分歧,难以满足目前农业标准化生产所提出的要求。将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解决农田生产关键所涉及到的病虫害防治难题,并明显降低化学药物的使用范围以及使用量,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现象,进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农产品的丰收以及供应链条完整。
绿色防控可以有效降低农药使用的风险问题,从根本上保护生态环境。针对病虫害的化学农药,一般情况下会威胁到相关生态环境。绿色防控技术隶属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类型的技术,在基于该技术的前提下,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代替毒性较高,残留较高的农药产品,杜绝后期病虫害防控工作难度提升,甚至出现人畜农药中毒事件。此外,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及农药废弃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有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茶园在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的过程中,由于茶叶种类以及品种繁多,病虫害的抗性差异性较大,合理选育以及品种搭配会带来不同结果。基于这一现象,茶农在选种工作的过程中应科学选种,并根据不同种类合理搭配,尽可能避免大规模种植单一茶树品种。茶树品种还要与种植地的气候、土壤、栽培环境适配,避免出现因环境问题导致茶树减产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培养茶树幼苗的过程中,还需要及时筛选所选品种,筛选条件包括茶叶抗逆性强、产量高、质量好等。筛选出相应的茶树幼苗后,通过选种配种工作,结合茶园培育环境,营造适应茶树幼苗的生态环境,从多个角度促进茶树抗病虫害的综合能力。
根据生长环境不同,病虫害以及天敌的比例也会有差异,大面积的茶园在建造过程中,如果涉及到的生物种群结构过于简单,极容易导致病虫害大规模暴发,对茶园的整体发展具有相当严重的威胁。因此,在茶园建设过程中,应适当保存原有的植被和树林,尽可能避免对原有生态系统的天敌造成致命性威胁。同时还要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如在不适宜进行茶园种植的山顶区域、三角区域或陡坡区域适当种植遮阴树,在茶园涉及到的封口区域设置防护林带等。在调节茶园整体环境的同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只有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才可以使茶园整体的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4]。
茶园在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定时对茶园整体除草,将落叶层与表层土内的害虫翻耕至土壤内深处,并及时发现土壤内部的害虫幼虫,既可以减少杂草,也可以从根本上消灭部分害虫,使茶园环境整体更适应茶树生长。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施肥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剂,避免污染土壤。施肥方面要科学合理安排,在保障茶树营养均衡的前提下,还要注意其自身的抗逆性。一般情况下,在秋季施肥的过程中,施肥深度需要超过30 cm,且农家肥在添加之前要进行有机化、无害化处理,这一过程一般在茶园所建立的发酵房内进行。在基础肥料施加充足情况的前提下,还要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在茶叶采摘前30 d 对茶树根部施肥,深度约为10 cm,这一过程主要施加腐熟有机肥。施加完毕后需要及时覆土,避免有机肥料暴露在空气中。除根部施肥以外,还需要使用肥料适时喷洒叶面。茶叶叶面肥料不同于根部肥料,需要进行有机认证,采摘前10 d 以内停止对茶叶叶面施肥。
3.4.1 人工捕杀茶园害虫
人工捕杀害虫应用范围较广且被广大茶园认可,是消灭茶园害虫重要手段。其缺点是人工捕杀效率较低。在捕杀过程中,由于害虫的习性以及栖息场所不同,还要做出不同调整。人工捕杀可以减轻虫害,促进茶树生长,但是其工作难度较高,工作效率并不理想。
3.4.2 诱杀茶园害虫
一般情况下,茶园内的害虫均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灯光诱杀是灭杀茶园害虫的重要手段。比如,太阳能杀虫灯在应用过程中耐用性较强、诱杀范围较广,可以去除茶园内的多种害虫,且在杀虫除虫的整体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带来负担,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除虫手段。
3.4.3 加强对病虫害监测
全面监控茶园的生态环境,做好病虫害的分析和测报,并根据实际选用适宜的病虫控制时机,采取规范的用药方法,对茶叶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理,确保整个茶园的生态环境。
3.5.1 注重生物多样性
在进行茶园害虫处理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茶园内的害虫天敌进行调查,并根据害虫天敌的生存环境进行茶园生态环境调整,保护茶园的有益生物,包含青蛙、鸟类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程度避免人为对害虫天敌造成伤害。同时,适量种植行道树,预留相应数量的杂草以及害虫天敌所需的特殊植物,为天敌营造出适宜的栖息场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茶园范围内放置部分家禽。
3.5.2 生物农药防治
在应用生物农药的过程中,选择效率高、毒性低的农药。严禁使用毒性大、不易清除的农药。优先选择生物农药,避免过多的化学物质残留。
由于茶叶品种不同,其病虫害的抗性也存在很大差别,种植者要合理配置不同品种的茶树,尽量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同时根据当地的气候等因素,保证所选用的茶树品种具有很强的抗逆性,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工作人员在完成选种和配种工作后,还要针对生态茶园的生长环境,为其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以提高其抗病、丰产能力。
从目前我国茶园建设以及发展角度出发,受市场环境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绿色防控病虫害已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以及趋势,通过生态环境、茶树自身免疫系统、生物链中的天敌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及扩展,提高茶园农产品的品质质量,提升其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而增加茶农经济收入水平,是目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除此以外,在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是基于消费群体、市场要求、国家支持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