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军,丁馨妍
(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蕴含着深邃的理论洞见、显示着恢弘的历史视野、展现着鲜明的实践特色、彰显着明确的价值取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从理论、历史、实践、价值四重逻辑的辩证统一视角深刻认识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我们深刻把握伟大精神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根本指导,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实现和中国实际、中华文化紧密融合、良性互动,指引着我们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科学地运用到中国发展之中,在一脉相承中不断开创理论新境界,铸就“两个结合”的思想典范,凸显承续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从理论逻辑层面深入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本质,不仅有助于我们学深悟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而且有助于我们党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提升锻造和运用“两个结合”思想的能力和水平。
列宁曾说:“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2]伟大建党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不断生成,并推动着我们党成为人民的先锋队和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核心。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利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开始蚕食、侵略中国,而“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3]1514。十月革命的炮响给受灾受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思考、探索中国革命问题,尤其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掀起了学习、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高潮,先驱们不断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精神力量,也开启了对“第一个结合”思想的深入探索。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理论原点,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历史实际相结合的智慧凝结。百年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共产党“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理想信念的理论来源,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表达,因此,我们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原点探究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支撑,在探索真理和确定理想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其最根本理的论依据仅可能是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最新理论依据。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使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4]马克思主义是具有动态性、生成性特质的理论体系,而不是僵化封闭的教条理论。这种生成性显示着马克思主义所独有的精神特质。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大地,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我们党在继承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创新发展中坚守马克思主义核心要义,由此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伟大建党精神延续创新的最新理论依据,更铸就了“第一个结合”的思想典范。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信奉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思想方法,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中国文化遗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外国思想的价值。中国历史遗留给我们的东西中有很多好东西,这是千真万确的。”[5]伟大建党精神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同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具有一脉相承、相互促进的关系,也铸就了“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典范。
首先,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精神理念、道德规范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丰厚的精神营养。中华文化中以民为本、崇尚仁爱、诚实守信、追求大义、谋求大同的精神理念,以及尊老爱幼、匡扶正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贫济困等高尚道德,皆是向上的正能量,显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别具特色的伟大精神理念和根本道德规范。
其次,百年奋进的党史记录着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和道德提升的历史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原则、方法,改造、承续、创新、弘扬中华文化,为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奠定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其一,革命时期,我们党选择、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准确找到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通之处,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爱国为民的新动能;而以精忠报国、忧国爱民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则进一步夯实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文化根基。其二,我们党不断寻找中华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的均衡点,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传统精神,激发了中华文化中艰苦奋斗思想的新活力,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入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其三,我们党探寻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匹配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等呈现出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焕发出中华文化中开拓创新精神的新生机,为丰富完善伟大建党精神提供精神引领。其四,我们党不断探索中华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契合点,中华民族穿越风雨、砥砺前行中所呈现出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为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化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新时代,我们党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指引,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唤醒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促使传统中华文化重新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动能;另一方面,持续推进中华文化的转化、提升,进一步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等民族智慧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将党的理论创新厚植于传统文化之中,在承续创新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用真理的光芒照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成为铸就“第二个结合”思想的光辉典范。
所谓历史逻辑,就是强调从历史的整体性与连贯性中进行系统考察,全面认知和深刻掌握其历史发展脉络,注重历史传承与创新,着重揭示事物发展历史进程中内在的重大变革。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现实根基和对未来的科学分析,是历史的动态发展性、连续性的体现,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辩证统一。因此,立足历史逻辑层面,以动态历史视角探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历史经验的丰富与发展,从而深刻揭示出伟大建党精神在历史进程中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昭示。
首先,从历史传承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一脉相承基础上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我们党认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6]伟大建党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孕育而成的,并在百年历史演进过程中传承与发展,铸就共产党人永不磨灭的精神圣火,成为激励和支撑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革命时期,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事业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宁死不屈、无所畏惧的伟大建党精神,其指引着无数共产党人用血肉之躯锻造中华民族的灵魂,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用勇敢斗争照亮中华民族涅槃重生之路,完成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国后,我们党在继承伟大革命精神的同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接续淬炼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指导着我们党带领人民精诚团结、力争上游、艰苦奋斗、独立自主谋发展,让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逐渐改变落后时代发展的窘境。改革开放后,历经革命和社会建设洗礼的伟大建党精神重焕生机与活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程中,我们党承续锻造出共产党人敢想敢干、英勇奋进、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驱动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破立并举开新局、勇敢探索开新路、奋斗不止写新篇,向着富起来的伟大历史目标迈进。新时代,历经百年发展的伟大建党精神在历史中沉淀、升华,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锤炼出共产党人敢挑重担、冲锋在前、自我革新、勇于创新的伟大精神,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促使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在危局中开新局、在变局中求生机、砥砺前行、迎难而上、大胆实践,助推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总之,百年来,伟大建党精神将历史、现实和未来紧密结合起来,在历史中研究现实发展格局、解决现实问题、总结历史规律、洞察历史变局、把握历史大势,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彰显伟大建党精神的前瞻性、未来性特色。
其次,从历史经验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根植于百年历史发展实践之中,并在历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克敌制胜的“金钥匙”,引领着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发展,推动中国走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新局面。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关于立党兴党强党、救国建国兴国强国的致胜密码,是对百年党史、七十余年建国史、四十余年改革史所昭示的党的伟大精神的基本经验总结。从历史经验来看,伟大建党精神所展现的内在逻辑是一脉相承的,并在这种一脉相承基础上与时俱进推动中国走向新时代。一方面,不同历史时期的伟大建党精神所体现的内在含义具有相通的历史延续性,意在激励和支撑共产党人继古开今、承前启后不断奋进;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发展创新,在不同时期拥有特定的历史新内涵,形成了一整套融会贯通的伟大建党精神体系,实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继承与创新,引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新发展。具体而言:一是革命时期,伟大建党精神以强大的精神动能推动共产党人不畏强敌、战胜挫折,一往无前取得革命胜利,这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精神根基;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伟大建党精神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共产党人牺牲自我、甘于奉献,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创造了伟大奇迹,具有承前启后的伟大作用;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伟大建党精神以宏大的精神气魄指引共产党人踏平坎坷、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四是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以磅礴的精神伟力引领共产党人不信邪、不怕鬼、顽强斗争,开启历史新局面、谱写历史新篇章,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总之,百年来,每一个历史进程所呈现的伟大建党精神都是结合历史实际、薪火相传、不断创新、相互贯通的精神系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迸发出理想的光芒。伟大建党精神根据历史定位不断演变,其内涵不断丰富,历史作用不断提升,彰显着我们党对每个时期历史变局的全面把握,激励和支撑共产党人继古开今、承前启后不断奋进。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历史观视角研究伟大建党精神不断生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伟大实践滋养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实践。伟大建党精神由实践产生,并由实践检验和发展。伟大建党精神发端并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镌刻着我们党“从哪来”“到哪去”“为何要出发”的精神特质。从实践逻辑深入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进程、厘清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脉络,对于科学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推动新时代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集中显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伟力。
首先,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党初创时期的革命实践成果,又是历经百年实践检验的重大理论成果。伟大建党精神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以其独特的实践价值为立党立国、兴党兴国、强党强国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对我们党自我革新、接续奋斗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是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将党锻造成一支坚强有力、势不可挡的队伍。在百年的实践探索中,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推动党革故鼎新的自我革命,确保党始终沿着党和国家事业领导核心的轨迹前行。百年来,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推动我们党认清和顺应时代潮流、深层次把握中国实践发展脉搏,把党建设成为一个立足时代实践的革命型、发展型政党,促使党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走在时代前沿;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激励着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坚定人民立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人民爱戴、支持、拥护的服务型、奉献型政党;伟大建党精神始终鼓励着共产党人战胜磨难、不畏挫折、经受诱惑。二是伟大建党精神驱使着共产党人接续奋斗、不断斗争。毛泽东指出:“要奋斗就会有牺牲”[7],要求共产党人按照“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3]1487的逻辑不断奋斗、不断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8]伟大建党精神促使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完成开天辟地的建党、改天换地的建国、惊天动地的改革、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建设四件大事,推动中国实现从落后时代、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铸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长实践中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
其次,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实践中所孕育的独特精神样态,是对党百年奋进历程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集中展现着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巨大伟力。百年来,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接续奋斗、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系统总结历史实践经验,不断形成和铸就了许多伟大的精神样态。伟大建党精神在党的百年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遵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要求,在不同历史时期实践中展现出同质不同样的精神样态,发挥其旺盛的生命力、持久的影响力。一是我们党在救国救民的目标要求下,用流血和牺牲谱写出红船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沂蒙精神、长征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这些具体而生动的革命精神详细阐释着革命时期的伟大建党精神。二是我们党在立国立民的目标要求下,用奋斗和努力续写了伟大建党精神,铸造出以抗美援朝精神、塞罕坝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为主要代表的精神样态。这些精神样态是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对伟大建党精神深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对革命精神的承续发展,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体现。三是我们党在富国富民的目标要求下,用创新和奋斗精神创新发展了伟大建党精神,锻造出小岗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新的伟大建党精神样态。这些新的精神样态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更突显伟大建党精神具备多元性、时代性、实践性。四是我们党在强国强民的目标要求下,运用革新、创造和奉献精神赓续升华了伟大建党精神,熔铸出劳模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三牛”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更高境界的精神样态。
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的新样态是在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实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革命和升华,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推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促成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性飞跃。不同历史实践中所展现的伟大建党精神具体样态,是链条中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必不可少的环节,是长河中一个个精神坐标,展现着不同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实践要求。伟大建党精神跨越百年时空,历久弥坚,形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新时代,我们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能量,深刻把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未来。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三层价值取向:在人民层面,为广大人民谋幸福;在国家层面,为中华民族谋幸福;在世界层面,为世界发展谋大同。这也是其精神力量和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这三层价值集中演绎着党的初心使命的三层次。“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9]初心使命是共产党人百年政治追求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追求。流血和牺牲、奋斗和创造都始终围绕这一初心使命。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的根本价值、把牢为国家谋复兴的基本价值、筑牢为世界谋大同的宏观价值,是确保共产党人不偏航不迷航不变航的精神支撑,深刻演绎着党的初心使命。只有从价值逻辑层面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内涵,才能完整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永葆初心使命的价值意蕴。
纵观百年党史,伟大建党精神是共产党人为人民谋福祉的根本精神动力,演绎着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最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与人民生死与共、血肉相连,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而伟大建党精神正是指引中国共产党造福于民的根本精神指引,它以其强大的精神动能,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敢于牺牲、甘于奉献、凝聚人心、汇聚民力,为人民开创幸福美好生活。我们党始终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0]的价值立场。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共产党及先驱们开天辟地地建党、义无反顾地革命,最终战胜强大的敌人,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救民目标,为人民谋得和平、安宁、自由的生活,人民美好生活得以重启。伟大建党精神给予党和人民踔厉奋发的精气神,促使全党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满足人民最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兴民目标,其为人民谋得更大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制度基础。伟大建党精神赋予党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人民谋幸福的新动力,引导党带领人民翻天覆地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取代“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重塑发展,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了富民的目标,为新时代开创人民美好生活奠定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基础。
新时代,伟大建党精神激发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美好生活的旺盛生命力。物质财富的积累提升了人民高层次的需求,这种较高层次的生活需要愿望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其只有在强大的精神支撑下不断奋斗才能实现。这就需要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在场,发挥精神力量,以惊天动地的气魄,推动我们党向着强民的伟大目标奋进。新征程,共产党人要将造福人民与伟大建党精神深度融合,并从中汲取为人民造福、为人民谋美好生活的精神力量,奋发向上、敢作为、敢担当,团结和带领人民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从百年奋斗历程看,伟大建党精神始终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支撑和精神根本,是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的体现,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之源。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基质,是我们党为国家谋复兴的制胜精神密码,演绎着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要求。百年来,伟大建党精神从未缺席,始终指引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努力绘就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百年来,我们党把为国家谋复兴作为最重要的价值遵循。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因使命而生、而兴、而强。回眸百年奋斗路,伟大建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价值遵循和目标指向,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历史使命、推动社会变革的“金钥匙”。纵览百年党史,伟大建党精神是解锁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为国家谋复兴历史使命的精神钥匙,显示其强大的精神动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伟大建党精神促使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百般磨难、夹缝中求生、逆境中求进、不惧风雨险阻、不畏流血牺牲,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救国于灾难的梦想才得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党带领人民斗志昂扬、舍生忘死、迎难而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国家发展、人民安康,兴国于和平的梦想得以展开和实现。改革开放以后,伟大建党精神驱使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埋头苦干、担当作为、革除障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富裕、人民幸福,富国于革新的梦想才变成现实。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过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1]伟大建党精神驱策党团结和带领人民顽强拼搏、举国同心、精准务实、求新思变,开启为国家谋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全面把握、认真践行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之钥,从社会主要矛盾入手,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力将这一精神之钥转化成建设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物质力量[12],朝着强国于时代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行,努力践行好党为国家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谋求世界大同的强大精神支柱,演绎着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宏观要求。作为中国共产党核心灵魂的伟大建党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广大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享有的精神宝库。在伟大建党精神的鼓励下,党和人民成为冲破帝国主义东方战场的主力军,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受致命打击,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的大事件,极大鼓舞了世界仍处于被剥削压迫民族的斗志。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促使中国与世界互通联动,这不仅大力推进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重大变革,而且加深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世界市场,推动全世界发展。新时代,在伟大建党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已成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在发展自己的同时造福世界,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伟大建党精神更加注重为世界谋大同,全面地、长远地、宏观地考察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致力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不遗余力地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例如“一带一路”倡仪来自中国、普惠世界,生态共同体理念号召世界共同应对生态危机、共享美好地球家园等。不难看出,百年来,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强大精神支柱,不断拓宽党初心使命的广度、提升党初心使命的高度、增强党初心使命的厚度,推动我们党以更大的使命担当为世界谋大同、为世界人民谋幸福。
伟大建党精神扎根于党披荆斩棘的百年历程中,集中呈现着理论、历史、实践、价值的内在承续性、统一性。新时代,我们系统梳理、科学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精神根基,为世界各国破除发展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提供精神范本。我们在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过程中,讲好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故事,增强世界人民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认同,持之以恒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转化为推动构建人民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