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思考
——以威宁县林菌模式为例

2022-12-31 14:59陈双飞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2期
关键词:威宁林地养殖

陈双飞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贵阳 550025)

“乡村兴则县域兴,乡村衰则县域衰。”乡村和城市相比,其人烟稀少、空气新鲜,乡村居民生活简单、民风淳朴,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乡村是集生态、文化与生产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共同体。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开始至今,“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在当今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尤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是实现乡村振兴最为深厚的基础,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已过,已进入承上启下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之年,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乡村人口较少,而森林资源丰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和贵州省交界处,是贵州省唯一一个以彝族、回族和苗族为主,其他民族大杂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目前有汉族、彝族、回族、苗族和布依族等十九个民族居住,是彝族人口大县,有的村寨全都是彝族同胞。截至2021年上半年,全县总人口1 596 052人,其中382 518人为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24%。威宁县近年来一直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2021年6月11日,根据《中央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毕节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文件精神,威宁县乡村振兴局在县扶贫办挂牌成立,主要负责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有关的具体工作。按照十九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基于“十四五”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立足于威宁县的农业农村发展,威宁县乡村振兴局的成立意味着威宁县已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威宁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一、全国林下经济现状

所谓的林下经济,就是在森林下发展经济作物的一种经济形态。和其他的社会生产物质一样,其具有循环性。但不同的是林下经济这一经济形态主要是依靠森林这一自然资源发展的。其主要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利用林荫之下的土地资源,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技术支撑,充分发挥林荫优势,进行复合种养林菌、林草、林药、林粮等,把农业、林业和牧业联结形成产业链,使它们之间优势互补、循环发展。林下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区发展和生态林区建设、带动就业,同时还能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另外,还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拓宽农民的就业选择,有效分配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全国林下经济的发展主要有两种,一是林下种植,二是林下养殖。目前有林-粮、林-油、林-蔬、林-药、林-草、林-菌、林-蜂、林-禽、林-畜及林-游等发展模式。其中,林下种植具体经营模式有林-粮、林-油、林-蔬、林-药、林-草、林-菌、林-苗模式和林-花等模式。林下养殖有林-禽、林-蜂、林-畜养殖和其他经济动物养殖。林下养殖发展中较为常见的发展模式为林-禽模式。这种养殖模式投入资金少、见效快。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经济有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等优点。

2019年3月4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关于公布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名单的通知》,公布以经营主体为单位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68家,以县为单位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7家,带动488万户农户[1]。根据《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显示,我国林下种植面积由2013年的830万公顷增加到2020年的4 000万公顷,增长了3 170万公顷,增长率为79.25%;林下经济总产值由2013年的4 57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 000亿元,增长了4 425亿元,增长率约为49.17%。①数据来源:威宁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个人整理)

由此可见,我国林下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我国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都在开展较大面积的林下种植。据江西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相关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两个省份的林下经济产值已经超过了千亿元。如此可见,林下种植和养殖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是十分可观的。2021年年初前,全国林下经济产值超过500亿元的除了广西和江西外,还有7个省份。显然,我国的社会经济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林下经济这一角色在我国林业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有效且合理地发展林下经济,准确理解林下经济的含义是非常有必要的。1989年,王大名和苏岫岷发表《林下养殖林蛙可提高林地的利用率》一文。查看有关林下经济的文献后,笔者认为,此研究应该是涉及林下经济最早的研究,但他们在研究中并没有说明何为林下经济。仲崇玺在探讨林下种植北药时首次提出“林下经济”一词[2]。姜秀华[3]2004年给出了一个较笼统的定义:林下经济是一种综合开发林地资源的生产经营活动。直到2009年4月,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由李金海和史亚军主编的《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才给林下经济作出具体定义——林下经济是在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等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林下养殖或种植[4]。国家林业局2016年认为,林下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进行的林下种养、相关产品采集与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活动,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双赢的目标[1]。其实,林下经济还有森林景观利用、产品加工等发展途径,可以充分利用林地和林缘的空间。

二、林下经济在威宁县发展的概况

(一)威宁林地概览及林下经济状况

威宁县是贵州省面积最大(全县总面积944.7万亩)、海拔最高(平均海拔2 200米)的县。虽然地处高寒地区,但物产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目前拥有可用耕地约333万亩,有南方“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冷凉蔬菜之乡”和“苦荞之乡”的美称;草场、草山和草坡较多,总面积达320万亩,所以牧业发展较为突出,有“畜牧之乡”的称号;林地约243万亩,但目前威宁县的林业和林下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威宁素有“阳光城”之称,其光能和风能资源为贵州之冠,绿色能源开发前景好。地处乌蒙山腹地的草海被誉为“高原明珠”,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是最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威宁县林地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6%,目前森林资源未充分利用,发展空间大。雪山镇有森林面积10.2万亩、天然草山和草坡总面积15万亩;哲觉镇林地面积超过了23万亩,森林覆盖率56%以上;炉山镇森林面积82.52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45%,其中马尾松占有面最广,几乎全镇覆盖;观风海镇有林地面积约3.6万亩。羊街镇有森林面积8.7万亩,覆盖率30.6%;牛棚镇有森林约10万亩,其中林地9万亩以上。笔者土生土长的板底乡,全乡总面积约14.85万亩,现有的荒山草坡面积已超过3.9万亩,林地面积超过7.6万亩,其中有林地的面积超过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65.86%,全乡森林覆盖率51%以上。

2021年8月27日,威宁县成为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截至2021年,威宁县内从事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企业仅一家,合作社也没有达到十个指头的数量。目前发展林下经济的合作社有9个,其中哲觉镇兴茂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2019年获得了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近两年威宁县林下经济发展初显成效。目前观风海镇以发展林菌模式为主;发展方式主要采取公司与农户结合,或合作社与农户一体的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另外,发展林下经济可以缩短林业经济的周期,对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及农村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威宁县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

截至2022年年初,威宁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6种模式,即林-禽、林-蜂、林-药、林-芋、林-菌和林-游模式。现有林下经济实体约12个,发展规模相对云南、广西两省来说较小。目前,威宁林下养殖形成一定规模的仅有猴场镇、岔河镇等7个镇,主要的养殖种类为鸡。养殖主要集中在中水、龙场、小海、黑石头、龙街、炉山、雪山和双龙8个镇。林-蜂模式每个乡镇均有,但养殖场所集中在盐仓镇和石门乡,均为传统模式养殖与散户养殖。目前全县传统养蜂4 400箱以上。哈喇河、黑石头、哲觉、炉山5个镇养殖数量共300巢左右。2020年7月底成立的威宁县燕飞林云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约100箱,该合作社是板底乡唯一一个以林-蜂模式发展林下经济的主体。林-药模式则主要集中贵州省与云南省交界处的在哲觉镇(主要种植百合、半夏和天麻)、海拉(以种植党参为主)及二塘(种草乌),另外,石门乡主要种植天麻。林-芋模式全县所有乡镇均可种植,但全县魔芋种植规模小,目前只有麻乍和炉山形成一定的规模。根据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威宁县目前的林-菌模式发展实体仅有观风海镇林下种植赤松茸。

三、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难题

(一)发展不集中,规模较小

截至2020年年底,威宁县林业总产值1 957 010.70万元,林业增加值45 602.30万元。其中,观风海林业总产值9 736.82万元,林业增加值8 697.80万元。威宁县食用菌种植总面积20 111亩,其中,五里岗街道种植总面积18 670亩,草海镇种植总面积1130亩,观风海镇、黑石头镇和猴场镇总种植面积为311亩。威宁县食用菌总产量102 633吨,其中,五里岗街道总产量100 469.84吨,草海镇总产量1 050吨,观风海、黑石头镇和猴场镇合计总产量为1 113.16吨,林下种植总产量仅占食用菌总产量的1%左右。五里岗街道和草海镇食用菌为非林下种植,都是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直接生产与管理。五里岗街道属厂房生产,目前主要生产香菇、杏鲍菇和金针菇;草海镇为大棚种植。林与菌结合的模式主要在观风海镇、黑石头镇和猴场镇,总种植面积分别为200亩、76亩和35亩。三个镇总产量分别为1 000吨、91.17吨和21.99吨。①数据来源:威宁县统计局(数据个人整理)

随着我国林业经济在向林下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了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林下经济在当地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20年威宁林下经济产业综合产值达1.7亿元,利用林地90万亩,其中林下种植10万亩、林下养殖8万亩、林产品采集加工60万亩、森林景观利用12万亩,带动全县5万余人实现增收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1万余人[5]。但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截至2020年,威宁全县有林地242.6万亩,森林覆率46.93%,但经济林面积小、林下经济的使用率不足,林下种植食用菌的面积仅占了311亩。威宁可利用发展林下经济的森林资源达100余万亩,但目前都未合理利用,当然,这也是因为威宁的林下经济还在探索阶段。威宁县目前已发展林下经济14.5万亩,涉及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和康养、林产品加工等模式。林下经济森林面积占威宁总林地面积的5.77%,占可利用发展林下经济林地面积的14%以上。如此可见,威宁县林下经济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只因林下经济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威宁县林下经济的发展,导致产业化发展规模小、多为个体生产等问题。

(二)缺乏企业带头、乡贤带动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近几年来,观风海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在林下大力种植赤松茸。据调查,其发展方式是“村民联合、村村联合、村企联合、企企联合”共同发展。2021年年底,该镇共种植赤松茸300亩,还试种了约200亩从雪榕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引进的雪莲菇。产业化发展是发展林下经济的有效途径。威宁除了观风海林下种植食用菌超过100亩以外,林下种植食用菌的黑石头镇和猴场镇种植面积都未超过80亩,威宁县的其他乡镇都没有林下种植。2022年4月,据板底乡居民陈永隆介绍,该乡自退耕还林以来,松树林自然生长已超过25年,非常适合林下经济的发展,但苦于没有乡贤带头,也没有公司牵头干。板底乡盛产苦荞,蜜源植物很多,故林下养蜂近100箱,林下养蜂产量很好。该乡农民在电视上看到林下种蘑菇经济效益好,想种,但自己不会技术,也没有足够资金支持,更没有会的人牵头来种。据调查,板底乡有成片的森林,但是没有林菌模式的发展,其最大问题之一是缺乏企业带头、乡贤带动。

(三)资金支持欠缺、专业技术与宣传不到位

专业技术与资金支持是实现威宁县林下经济高效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直接影响着林下经济的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生产要素分配不合理,如林地、资金和劳动力分配不合理等,其中资金对林下经济的影响更为突出。威宁县林下经济的发展要形成规模,前期的资金投入会比较大,当地政府若不能及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仅靠农户的资金要发展形成一定规模是很难的;而且农户贷款难度很大,再加上农村懂真菌种植的技术人员较少,甚至没有。另外,他们也很难通过其他方式联系到相关专家,所以林下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专业技术缺失问题。这些问题难免制约威宁县林下经济的发展,尽管农民想奔小康,为乡村振兴开新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发展好林下经济,很多农民都有足够的信心,但苦于不了解或无法得到政府与相关企业在资金技术上的扶持,因此耽误了林下经济的发展进程。

四、解决困难的相关建议

(一)走“新媒体+企业+农户”之路

近年来,威宁县秉承“近期得利,远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林下经济发展原则,通过退耕还林、菌材林建设、抚育间伐等营林措施,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比如,2015年1月15日成立的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县委政府引入的大型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可以采取“新媒体+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观风海赤松茸的种植是威宁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成功典范,也是威宁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政府应该组织其他乡镇学习,把该典范推广到其他区域。

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采取企业带农户的模式带动林下经济的发展。引导观风海镇、哲觉镇、双龙镇、羊街镇围绕“林菌”、“林药”、“林禽”的林下经济模式发展。另外,开发未发展林下经济的乡镇,如板底乡、盐仓镇等,实现村有百亩、乡有千亩、县有万亩的林下经济产业新模式,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并以此规模化种植、养殖。第二方面是利用大众媒体和多媒体进行学习和宣传。抖音、快手等多媒体的出现极大带动了各产业的发展,应充分运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技术来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短视频或电视使农户学习林下经济的相关技术,摸索本地特色,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和品牌。有条件的可线下组织专家培训,线上线下相结合。另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加大对林下经济的宣传,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二)技术下乡、人才进村及乡贤培养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确保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林下经济的发展能否助力于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当前发展的困难之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综合分析后,总结解决办法有二。第一是当地政府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引入及培养当地居民或乡贤,聘请更多专业人才,通过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实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促进林场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通过培养当地居民可以提高居民收入,使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从而提高居民的幸福感。第二是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做好技术下乡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传授经验,使农户面对面向专家学习科学技术并交流自己的心得,以此不断学习和进步,探索适宜林下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林业经济稳步持续发展。威宁县可以先树立榜样示范基地,如与威宁雪榕合作建立乡镇林下种植食用菌示范基地。各乡镇可参考样板并结合自身实际逐步打造有特色、有能力的林下经济产业园或者农业户,引进新的生产工艺,深加工原材料,实现产业延伸,带动地区的规模化并深层次发展,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把林下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乡村振兴。

(三)资金与政策支持

威宁县要发展好林下经济,就应大力提供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持。资金是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有资金的支持和技术的指导才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同时,资金也是扩大规模必不可少的要素。解决林下经济资金缺乏的对策有三。一是当地政府在资金投入方面,可因地制宜增加林下经济对应的资金投入力度,适当减免林下经济的税收,并给予贷款上的政策支持,强化政策引导,使林下经济的贷款流程简单化,有效降低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度,或给予财政补贴及补助等,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招商引资,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林下经济的发展中来。政府要做好群众引导工作,并出台相应的惠农政策等,鼓励当地居民发展林下经济。三是应鼓励、支持发展农业专项的组织,了解林下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做好市场调研,因地制宜做好预警防控。

五、结论

林下经济自21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兴起以来,随着林下经济活动取得成就,林下经济得到社会普遍重视[6]。林下经济是林业经济发展中的最新模式,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和林业经济效益,还可以协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威宁县政府应对威宁农业和林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对全县林下经济的发展进行研究,学习其他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成功案例,以林地资源为依托,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支持、强化保障,吸引广大公司和农户参与到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中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引导和管理,循序渐进扩大林下经济产业的规模,探索具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化、常态化发展模式。另外,要牢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坚持以林业为主、生态优先,保证林地和土壤结构不被过度干扰和破坏,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确保林地的可持续发展。依托林区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后续新兴特色产业,不断培育林业产业新动能,是新时代振兴林业经济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威宁林地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贵州威宁一次雹暴过程的雷达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Summer Is Coming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威宁机场选址评审报告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