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

2022-12-31 13:46孙晓芙
智库时代 2022年43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孙晓芙

(吉林工商学院)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新媒体科学技术已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与运用,新媒体技术广泛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塑了现代人的生存模式与交流状态,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的意识、道德观念、利益引导、行为、心灵需求,并日益成为了现代人学习、合作、生存、交流的主要平台[1]。而如何运用新型媒体手段,以达到“技术创造推动人思维革命,人思维革命推动技术发展”的双面效应,是高校进行课程开设、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开创中国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双师学习”教学模式,提高中国大学生的阅读、分析以及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树立学生具备世界眼光与独特个性的教育目标。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研究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当前时代的新特征,分析研究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新实践的惊爆点,探讨高校思维政策研究的方法。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学的作用

(一)缩短“教”与“学”的距离

新媒体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载体,其对教育所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价值。新媒体对于高校思政教学的作用之一就体现在能够拉近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距离,实现教、学统一[2]。对于一些高校思政教师而言,由于自身的年龄和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直接沟通方面存在较多的阻碍,但是利用新媒体则可以很好地缩短这种距离,例如借助大学生所喜爱的微博、微信等,这可以提升双方的沟通效率以及质量。此外,在这些新媒体软件的帮助下,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状态,例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朋友圈或者其他社交软件上获取一些信息,明确学生都在关注着什么,有哪些思想困惑。明确了他们的思想动态,就可以及时找到问题并加以解决。也可以从学生所关注或者困惑的点入手,对于思政教育的内容进行调整,以便让这一项教育能够真正为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做出贡献,彰显教育自身的价值。

(二)拓宽了思政教育范围

新媒体是依托于互联网时代而存在的,所以互联网时代所具备的信息含量性等特征也存在于新媒体之中,这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无疑能够扩大教育范围,丰富教育内容[3]。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从多个途径获取信息,将这些多样化的信息呈现在课堂上,让思政课堂变得更加有吸引力。而且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多教材之外的思政教育知识,例如以往学生只能围绕着教材的内容,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但如今,教师可搜集社会热点话题、新闻内容等,呈现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利用新媒体做一些小的社会调查。这将让他们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三)丰富思政教育载体

就如今的思政教学而言,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书籍和教材是最重要的载体,他们要从中获取知识,但是很多学生在面对这些文字的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再加上思政教育的内容本身就有较强的理论性,这更阻碍了学生兴趣的提升。新媒体的出现让思政教育的载体变得更丰富,例如视频或者各种学习平台,这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微博展示一些社会热点话题,和学生一起探讨,尤其对评论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在网络时代下,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发布者,因此更要多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还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将本节课的思政教育内容展示出来,用视频的形式吸引学生,避免只使用纯文字讲解所带来的枯燥性。丰富的思政教育载体会,让这一项教育更加入脑入心[4]。

二、新媒体条件下大学思想理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主流价值观的权威性被削弱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据、互联网、移动网络,以计算机、移动等终端对消费者进行咨询和沟通的一种宣传方式。由于计算机科学的突飞猛进,新媒体的应用也日益扩大,新媒体已经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流密切融为一体,又凭借其信息海量化、融合式的、即时性、交互性、覆盖率高的优势,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文化理论教学的空间和内涵[5]。当下,微博和微信已被社会广泛应用,传递信息的具体内容呈现出裂变态势,内容传递的过程中显示出了破碎化、情绪化的信息,在虚拟空间众声喧嚣。全国人民声音运动和各类语言系统的涌现,使当前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念不断更新,信息传递内容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学教育工作面临了极大的挑战,政治观念、道德规范等都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原来的以单向、正面灌输主导的模式已无法满足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发布者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借用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地发言使常规的刚性师生谈话制度发生了对话失衡;受资讯渠道多样化影响,对资讯的理解具有碎片化和时效性的特点,这影响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权威地位[6]。在百花齐放、众声喧哗的新兴媒介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履行立德树人的责任就需要乘势而为,积极探索教学话语权创新,让正能量的传播入耳、入脑、入心。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全面提升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治工作者要顺应信息化与网络时代的发展特点,强化学习,全面掌握必备的网络传播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使用各类网络现代信息技术并紧跟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培养优秀的收集资讯、管理信息和处理社会突发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新兴媒介信息具有的碎片化、虚拟化、开放性、隐匿性的特征,也使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面临了史无前例的挑战。如网络的广告诈骗等社会不良现象,会直接对年轻人的价值导向和行为方式造成巨大的影响,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活泼、自我宣扬、行为方式多样,一旦没有适当的社会引导,必将造成主体意识淡漠和道德意识沦丧[7]。这就需要我们牢牢把握住网络时代的思想命脉,充分认识和利用新传媒的资源优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理论占据大学网络文化阵地,运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与社会环境构筑大学生的真实与虚幻双重精神家园,进一步拓展新传媒时期思想政治教学的理念、内涵和方式的创新发展,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新境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深刻掌握学生发展规律和新媒体舆论传递规则,在新媒体空间中不“失语”“迟语”和“乱语”。身为学校的“思想政治领路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守本心,坚持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道德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以崇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信仰传递正能量。高“言值”是搞好思想政治事业的“看家本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学会将抽象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理论用语,转变为形象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话语[8]。将传统空洞的政治说教,融于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政治视频、文字小说、电影等,使社会的主流文化价值如空气般既渗透生活,又润物无声。

三、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路径

(一)革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媒介素质

教师需要突破以往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方式,让新媒体作为课堂教学主要载体,并切实落实课堂改革中需要的“用教材教”而并非“教教材”的观念。由于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将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一个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开来,让学生更乐于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地接触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政治教育的主战场。新媒体时代文化教育双方主客体地位产生了很大改变,完全整合利用自媒体教育资源来充实教学内涵,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手段和“玩转自媒体”可以拓展学生知识容量,推动快速发展专能因素,也可以打通网络教学“老师与学生全面互动”。教师可采取专业培养、自主学习、青年教师传帮带等各种方法,熟练掌握各类自媒介的平台使用、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应用,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媒介素质,并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自媒体技术教学的全方位结合[9]。

(二)探索培养方式,开辟高校思想理论教学新方向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体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全新环境,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传媒以及手机传媒等新型载体进行教学工作,将虚幻空间和真实空间的功能统一起来。一是为贴合新媒体特点和互联网延续性进行“同步提升”“翻转课堂”,利用新媒体的个性化信息交流、多变性主客交互和多维性过程交互特点,把每一章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按照“教材引导、新课教学、教学小结、教学外延”四总结方法,依序动态展示给学生,让教学内容详实具体、表现形式鲜活风趣、表达精准深刻,使学生享受课堂;二是借助新媒体所具备的互动性强的特点,开展思政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还可以从学生比较常用的社交媒体软件,例如微信入手,建立学校微信矩阵群,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加全面地采集各种信息,在学校内可以选拔网上舆情监督员,及时关注学生的这些思想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大家可以及时交流,找到解决办法。例如有的学生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过激的言论,一旦监测到,就可以及时引导他们。这些舆情监督员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自媒体宣传阵地,多宣传一些正能量的内容,并对全体学生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三是利用新媒体多元化、渗透性的特点,让思政教育变得更加无所不至,让思政教育课堂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升。借此让传统课堂上的显性教学、新媒体环境下隐性教育双管齐下,落实这一教育。立足学校已有的教学资源,建立校内教育网络论坛、与教师交流的“微平台”“微课堂”等新型传媒载体,重点推送给学生情感互动、学术研讨、时事评论、在线讲座等节目,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心理思想问题。同样,也可拓宽教学视野,打通“校与校”相互之间的地域性隔阂,借助慕课网络平台教育资源或联合一些高校联合建立教育慕课网络平台,联合承接大量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开设项目的“供给”和“取用”,共建全方位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均衡。

(三)创新渗透方式,提高学生在思想理论教学方面的渗透力

当前的教学需要通过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高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体系,是学校坚持建设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主阵地,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思想工作中的领导地位,积极引导高校建立社会主义良好思想,塑造良好“三观”的重要举措,通过“内容定位、传播定位、读者定位”的途径得到完成。一是培养他们对网络上知识性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大学生自身利用率最高的“主流自媒体”,可以针对性地整合学生认可度高、点击率大的社会热点新闻、时政信息、科学教育信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价值性认知、价值信息传播为目的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科学知识信息点的融合,从而实现了思想意识传播与价值信息传递双管齐下;二是实现了学生在互联网资讯中所形成的利益导向,利用中国大学生的喜爱偏好、社会关注取向等规律特征,创制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价值的网络小说,以其独特的动态图文音效的强大感染力和信息互动性强传播快的特性,极大地激发社会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

(四)不断创新机制,增强高校思想理论教学科研工作的保障性

全网络条件下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基本机制,是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长效发展的根本保证。一是构建对学生思想的动态掌控机制。教师对其思想状态、重大社会事件及校园关注问题的情况等开展调查分析与评估,并进行主动把握,动态地“调控”,适时批判指证谬误、偏激的看法,策略性疏导社会敏感现象,并大力宣扬科学的社会导向评价,促使其做到自我督促、自我制约;二是构建自媒体监测制度。正确运用“蝴蝶效应”和“以疏缓堵”方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监管平台的“变革”,可发挥学校网站监管部门、学校领导骨干和学生群众舆论媒体的助推功能,对学校校园自媒体内容实施全程监控,及时发现、识别、处置不良信息,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引领与问题疏导,实现了监控学校内容的“过滤网”、流言“粉碎机”、言行“净化器”的重要作用,牢牢占据学校网络政治的主要舞台位置,宣传主导思想,进一步巩固校园舆情主导权。

四、结束语

新传媒时代的教育教学资源更为丰富、教学方式更为灵活性与多样化、课堂教学也更为合理与有效,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首先表现为“课堂教学效率高、学习趣味性强、个性化学习得到实现”的教育变革。不过,人们一定要清晰理解,新媒体在教育界的运用是为了服务与提升教学质量,而并非否定传统教学方式或对传统文化课程进行重新洗牌,因此新传媒技术应用教学和传统文化课程必须是结合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学作为重要推动力,不仅是作用于对新媒体教育“术”的把握,更应当致力于思政教育“道”的探索,以提升大学教育水平,增强大学思政教育的创新意义与传播功能。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