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现状及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以河北农业大学会计硕士为例

2022-12-31 13:34袁永军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袁永军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高层次人才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但是,受研究生扩招和新冠疫情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尤其是会计硕士专业学位(以下简称会计专硕)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逐渐表现出结构性困难的特点。文章以河北农业大学会计专硕研究生为例,在整理近年就业数据的基础上,对就业现状和毕业后反馈与评价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提出关于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一、会计专硕研究生就业现状

河北农业大学会计专硕隶属于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科点,2019届毕业生为20人,2020届毕业生为33人,截至毕业当年6月份,就业率分别为60.00%和60.61%。通过数据分析,两届研究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

(一)灵活就业和待就业比例偏高

数据显示,53名毕业生中,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的为9人,占比为16.98%;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为13人,占比为24.53%;在用人单位中灵活就业的为10人,占比为18.87%;不就业或待就业的为21人,占比为39.62%。与协议就业和合同就业相比,灵活就业是动态的就业,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通过数据分析,两届毕业生的灵活就业和待就业比例之和高达58.49%,说明会计专硕毕业生离职率或跳槽率较高,就业稳定性偏低。

(二)就业单位类型分布较为单一

53名毕业生中已就业的为32人,通过对其就业单位的类型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国有企业14个,民营企业10个,党政机关5个,中初等教育单位2个,其他事业单位1个,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三资企业和部队均为0个。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占据了就业单位类型的主体,而科研设计、高等教育等单位类型占比明显偏低,这与全国会计专硕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2019年版)中要求的培养目标相比,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

(三)工作职位类别呈现多元化

已就业的32人中,工作职位为“金融业务”岗位的为10人,“经济业务”岗位的为4人,“其他专业技术”岗位的为4人,“教学人员”为2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为12人,工作职位类别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然而,在与会计专硕就业密切相关的“金融业务”“经济业务”岗位工作的人数仅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43.75%,说明会计专硕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行业化程度较低。

(四)就业单位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两届会计专硕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聚集现象。具体数据为,在河北省域范围内就业的为17人,东部地区就业的为11人,中部地区就业的为4人,西部地区就业的为0人,这与会计专硕招生生源多为河北省内有关,但从另外的角度来考量,也体现出会计专硕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视野与新时代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存有偏差,存在滞后和狭隘的表象。

二、基于培养成效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评价结果分析

为准确掌握会计专硕毕业生的培养成效,通过设计毕业离校半年内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问卷,采取线上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了广泛的调查,并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和评价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一)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服务的需求愈加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在人才培养方面,会计专硕毕业生对学校校风学风建设、专业师资水平和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满意程度较高,比例均达到95%以上,而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及社会服务与实训、专业教学体系、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方面还有较高期待。在就业指导服务方面,会计专硕毕业生对就业手续办理的便捷程度、校园就业市场的组织开展情况的满意度比较高,占比分别为97%和96.5%,而对于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推送用人单位信息数量及质量、“双创”教育开展情况,则认为需要进一步强化。

(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和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明晰

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两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7.01%,但对会计专硕毕业生的素质、能力、知识、技能也提出了具体要求。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专硕毕业生在“个人素质与能力”方面首先亟待提升的是实操水平和创新能力,其次是具体项目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还需要增强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阅历。

同时,用人单位还对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进行了评价,对学校在就业手续办理、校园就业市场组织和用人单位信息的发布等方面的工作的评价较好,认为在会计专硕毕业生职业规划的能力培养和“双创”教育两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三、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实施策略

(一)以体制改革为驱动,强化研究生就业组织保障

加大就业体制改革,确保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的各项举措落地见效。第一,要改革和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建立以地方政府负责人牵头,多部门协同推进,以“就业工作一盘棋”为指导思想,压实责任、明确目标、强化督导,做好就业工作的过程化管理。第二,要盘活就业工作的服务互联互通机制,通过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工作中物力、人力、财力、科研等各方面的充分投入。一方面,地方政府要与高校紧密对接,出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就业的优惠政策,解决人才落地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家组织和行业学会的作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科学研究、政策咨询和宏观指导。第三,高校应设置专门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工作机构,出台具体的工作办法,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匹配专项业务经费,提供专门的招聘场地等,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以融合育人为目标,夯实研究生培养基础

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能力和研究水平的培养。以横向课题为依托,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为支撑,聚焦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趋势,开展务实落地的科学研究,扩大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在有针对性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职业性与学术性同步提高,进而提升就业竞争力[2]。

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推动行业企业全员全方位、多维度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工作。以会计专硕为例,建设质量高、实效强的实习实践基地,有利于提升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会计专硕培养应面向会计职业,强调以实务为导向,既要重理论学习,更应联系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因此,在会计专硕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应遵循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范实习实践基地设立的条件,注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际操作水平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实习实践基地的运行管理过程中,高校应鼓励实习实践基地进行改革创新,注重基地的定期评价与更新,不断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基地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应紧密结合企业行业的实际工作,参与一线的实践项目,练就一手的实践本领,不断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加大研究生就业指导

第一,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意向精准对接,掌握其就业需求。各级就业工作人员要准确掌握每名研究生的就业意向,了解其不同阶段的思想状态,做到“一生一策”,提高就业指导与咨询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二,继续扩大就业政策宣传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充分发挥融媒体效能,做到就业政策宣传及时、有效,多角度、多形式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熟悉、用好就业创业政策,在国家政策的框架内发挥最大的就业能动性。第三,要创新形式,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观教育。以基层就业、艰苦地区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业典型为抓手,加大对毕业生投身基层、扎根一线、献身基层的引导,对于河北农业大学会计专硕研究生而言,更要强化其服务“三农”的就业意识。第四,要关注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心理问题。对于本科生而言,硕士研究生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就业心理更为复杂,由于社会和家庭给予的期望更高,在就业方面急于求成;由于在校期间条件优越,在就业单位选择方面千挑万选,优柔寡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或学习成绩较差,在职业选择时有明显的自卑感等。针对以上种种就业心理问题,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应通过网络测评和个人访谈等多种形式,加大就业心理干预力度,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合理定位,分析就业形势和个人特质,引导其树立正确就业认知和健康的就业心理。

(四)以职业规划为平台,提升研究生职业素养

首先,开设研究生职业规划指导类课程,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形成较为明确的职业目标。高校应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体系。高校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组织开展职业趋向测试等方式,帮助专业学位研究生明确职业方向、明晰发展路径、制定发展计划,进而学会管理和调整职业规划。同时,通过讲授就业创业政策、求职认知、择业技巧、就业与创业心理等相关知识,开展模拟面试、创业计划大赛等实践形式,使专业学位研究生了解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认知自己的求职就业短板,掌握必要的就业技能,从而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高。

其次,实施就业导师制度。就业导师大多来源于企业或者行业的领军人物、管理精英或技术能手,具有丰富的专业技能、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可弥补校内导师在此方面的不足。就业导师的技术和经验支持、职业心理帮扶、行业企业文化传递、创新创业能力等诸方面优势可以及时、有效、全面地教授与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因此,各高校可通过采取就业导师聘任、校企就业工作联席会、校企共享学术与管理资源等不同方式,激发就业导师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帮助更多专业学位研究生高质量就业。

(五)以就业市场建设为保障,拓宽研究生就业渠道

第一,以国家战略发展区域为重点,着力开拓就业岗位。各高校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发展重点区域,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不断开拓毕业生就业新领域及新的增长点,助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国家建设中建功立业。第二,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搭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供需双选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双选会、优质企业宣讲、就业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各类招聘信息,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网络招聘会、社会人才市场招聘会、行业招聘会和其他专业相近院校招聘会,多角度、多层次拓宽专业学位研究生求职就业路径,提高毕业生求职择业成功率。第三,积极鼓励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基层,以及中小微企业就业。各培养高校要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做好宣传、报名及后期的指导与服务工作,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充分利用所学理论与技能,扎根基层,奉献基层。

(六)以信息管理与反馈为依托,提高研究生就业服务质量

从就业信息管理方面,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状况的摸底、统计、分析工作,实现就业数据的动态管理。一方面,要准确掌握和分析不同时间节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数据、就业进度和就业趋势,对研究生就业工作进行宏观控制和管理。另一方面,可采取“重点推荐、优先推荐、定向帮扶”三结合的就业服务模式,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边远地区等就业特殊群体的服务力度,对于就业特别困难的毕业生,可采取包联制,一生一师,一生一策,帮助其分析就业环境,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以“订单式”就业服务促进其尽快就业。

此外,为准确掌握会计专硕毕业生的培养成效,高校要建立离校后专硕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回访的常态化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已离校毕业生的就业变化情况、专业对口程度、工作职位类别、就业单位类型、地域分布、离职原因等方面进行持续跟踪和全面分析,及时了解离校毕业生的就业动态和用人单位诉求,将反馈结果作为更新和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改进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重要依据。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就业,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实现人才强国的基本方略,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推力[3]。因此,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就业质量,符合新时代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时代要求。高校应从学生和社会需求的角度,从服务学生充分就业的角度,更新培养方案,健全保障机制,全方位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而推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