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笑艳
(汝阳县融媒体中心,河南 洛阳 471299)
新时代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呈现出融合的发展趋势,单一的媒介生态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于信息传播的需求。因此,加快传媒业的复合化产业结构升级,便成为了当前媒体发展的重点。从这个角度出发,要着重加强记者与编辑人员的复合能力构建,让采编人员不仅具有“采、写、编”的传媒基本功,而且还要具备新媒体理念与技能,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传媒发展趋势。总的来看,传媒业对于复合人才的培养,是顺应当下新时代媒体发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媒体得到长效发展的关键所在。
新时代语境下的媒体呈现融合的发展趋势,这要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仅能够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同时也能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以更好地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媒体的融合发展也能够最大程度地将媒体内部的人力、内容以及宣传资源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人力、内容以及宣传资源的高效整合。具体来看,资源整合是媒体内部人力、物力等相关资源的整合,改变以往的服务模式,打破过去“孤岛式”的采编形式,建立融媒体发展中心,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资源互通,进而完成媒体的资源融合。宣传方面的整合是对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关系的重建,营造出更为和谐的媒体发展环境,进一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整合,比如传统媒体有着内容深刻化、主题垂直化等优势和特征,而新媒体则在传播效率方面占据优势,两者如果进行优势合并,便能够实现信息传播效能的最大化。效益方面的整合则是无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发展,它们所要达成的目标都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新时代语境下,媒体的融合发展使记者与编辑人员面临诸多新的挑战。首先,新时代的记者与编辑人员所要面对和处理的信息更多,工作范围更广,工作内容更杂。究其原因,是由于新媒体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信息体量呈指数级增长。其次,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实时评论互动,以及音视频内容结合等功能,都对记者及编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除此之外,当前还有不少记者与编辑人员,受传统媒体工作模式的影响较深,其工作过程封闭化和程序化,很容易形成固定的工作思维模式,并且无法及时地转换思维,过分强调内容的深度性以及题材的严肃性,缺乏满足新时代受众需求的理念,不能与当前媒体发展相适配,进一步导致信息内容的同质化且缺乏创新,致使与媒体市场的发展脱节。总的来看,在新时代语境下,部分记者与编辑人员缺乏创新能力,受传统媒体固化思维影响较深,急需找到突破口进行改变。
传统媒体时期的记者与编辑人员只要做好沟通、写作以及采访等环节的工作,便可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岗位。但在新时代语境下,这些工作已无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记者与编辑人员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具体来看,记者与编辑人员要加强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必须以复合能力的构建为导向。首先,要对信息进行专业解读,不仅要将信息内容的表层概念表达出来,更要发掘其内涵,扮演好信息“挖掘机”的角色。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记者与编辑人员不仅要强化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客观性、真实性、内涵性,自觉承担起引导舆论的职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也要增强新时代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形式的多维度性以及内容的多元性,这对于记者以及编辑人员来说无疑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但作为新时期的记者和编辑人员必须要培养自身的职业素养,坚持构建传媒复合能力,以此推动我国传媒业的长效发展。
当今的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传媒业的竞争也随之越发激烈。为了满足受众不断提高的信息传播要求,媒体行业应当在发展的同时,对记者编辑的复合能力培养给予高度关注,因为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传媒复合能力,才能够使其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继而促进行业发展[1]。具体来看,在传统媒体时期,“采、写、编”是记者和编辑的本职工作,他们通过采访收集到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编辑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借助精准的文字以及多元化的表达将内容呈现出来。但在新时代语境下,由于传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单一的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所需,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传播格局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受众不再只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同时还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个体也成为了重要的信息传播源。受众个体利用自媒体平台参与到传媒业的竞争中,并且由于个体的职业、爱好、背景等不尽相同,于是便诞生出了一批垂直、深度的自媒体账号。在自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记者要想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得以发展生存,就必须注重自身复合能力的构建,继而打造出更为优质的信息内容。总的来看,新时代的采编工作是相辅相成、相互融通的,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将促进记者和编辑人员实现复合化转型。
记者和编辑被喻为时代的瞭望者,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灯塔”般的角色。记者与编辑的职业要求是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客观、真实的新闻内容,目的是为让更多的人了解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因此,记者编辑更应秉持媒体职业理念,注重自身复合能力的构建,坚持服务人民群众,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社会效益为先,坚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丰富性,积极顺应新时代媒体发展潮流,创作更优质更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作品,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打造出有价值、有温度、有质量的精品佳作。
刘少奇同志曾对新闻工作者给出过如下评价:“你们的笔,是党和人民的笔,你们就是党和人们的耳目喉舌。”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所必须秉持且坚守的职业规范。在当今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为了适应当前新媒体发展节奏,就更要坚守社会主义新闻人的职业规范,做主流价值的传播者。具体来看,记者和编辑在新闻采访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掌握必要的采访制作技巧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遵守行业准则,遵守职业规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并以社会效益为导向,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不搞“炒新闻”“假新闻”。同时,记者和编辑也要树立起媒介发展理念,建立融合的、一体化的互联网新思维,不仅注重新闻内容的品质,坚持“内容为王”,重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推进主流价值观的传播,还要利用新思维理念,去充分拓展新闻内容的深度及广度,合理使用大数据,精准掌握受众的爱好与需求,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结合,创作出“好听、好看、好用”的精品节目来。
新时代语境下的记者编辑人员要想提高复合能力,最重要的便是要以时代发展为基准,坚守自身的职业规范,从而传播主流价值观念,服务好人民群众。
新时代背景下的传媒业发展,对记者以及编辑人员提出了树立创新理念、创新工作形式的要求。具体来看,记者和编辑人员为实现工作理念与形式的创新,应当从数据意识、产品意识、服务意识这三个维度出发,去实现自身的复合化发展。首先,强化数据意识。要树立新时代数据驱动理念,善于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在新闻业中的运用。因为在新时代背景下,记者以及编辑人员需要利用这些技术,进一步对海量的数据进行获取并分析,从而提升新闻产品的质量。因此,数据意识是记者和编辑人员必须要具备的素养。其次,强化产品意识。利用大数据技术、舆情分析手段等,对新闻产品的内容做丰富化处理,融入当下的热点事件,继而延长信息的传播周期,拓宽信息的传播领域,将新的传播思维与当下媒介新技术进行融合处理,深挖当下的社会问题,制作出符合社会发展的作品。最后,强化服务意识。要求记者和编辑在制作新闻产品的过程中要秉承“用户思维”,用户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参与者,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注重新闻产品的内容与形式,生产出受众喜闻乐见的产品,满足受众所需。例如,河南省日报报业集团以创新为发展驱动力,组建以融媒体中心为依托的媒介发展矩阵。联手全省十余家党报共同建成了上达人民日报、下连各省辖市党报的“三级联动”新闻生态链,还推出了以“豫直播”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极力满足当下媒介用户所需,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内容的多元打造,推动河南省整体媒介生态的创新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总的来看,当前新媒体已成为信息的主要载体,记者以及编辑除了要继续增强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以及影响力以外,还要融入新媒体发展理念,打破已有工作模式的束缚,采取符合时代潮流的表现方法以及表达形式,对传统的采编工作做进一步的创新,树立新时代传媒发展理念,方能吸引更多边缘化受众的关注,进一步增强受众黏性,确保信息传播的长效发展,继而完成对自身复合能力的构建。
“内容为王、体验是金”,是传媒业经过数十年来的实践总结得出的发展规律。即记者与编辑只有坚持优质内容的打造,关注用户的体验,才能使信息的传播力得到长效发展,而这正是成为复合型传媒人才的关键所在。换言之,为顺应新时代媒介发展趋势,采编人员首先要在生产新闻产品的过程中,以优质内容为导向,立足实际,同时要多关注用户对新闻产品的使用体验,这样才能将传播效果发挥到最佳。在传统媒体时代,传媒业采取的是采编分离的运行模式,这样虽能保证采编人员各司其职,确保内容的深刻性,但相对来说形式较为单一,与新时代多元化的呈现要求有差距。因此,要大力推行记者与编辑的复合化发展,这要求记者与编辑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内容的深刻性,同时还应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内容呈现,继而打造出迎合时代所需的优质新闻产品。其次,在关注用户体验方面,要求记者与编辑多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关注用户对内容的评价,并根据沟通与评价结果进一步对自家新闻产品做出调整,不断革新。在这方面,河南省项城融媒体中心十分重视内容与服务方面的高质量打造,在政务方面,将公安系统、天网工程、智慧城管、明厨亮灶、消防、安全生产、环保、河长制等整合纳入平台;而在文化方面,则是把项城城市文化站、图书馆、乡村文化大院以及各种文化组织协会等全部并入进来。所有的内容,都是基于老百姓所需打造的,从而增强了与老百姓之间的黏性;在服务方面,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并入,让老百姓办事少跑腿,居家就能实现业务办理,同时为更进一步服务好广大百姓,融媒体中心还设立了“帮忙团”“维权哥”以及“爆料”“市长信箱”“市长热线”等栏目,只要用户有需求,融媒体中心就第一时间反应并解决,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媒体站在用户角度,关注用户体验。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提出过“媒介即讯息”的观点[2],即在传媒业发展的1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并非每个阶段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阶段所使用的媒介。因此,作为记者与编辑人员,必须要重视对新媒介、新技术的掌握,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体来看,要具备数字化采编的能力及意识,熟练掌握并使用PS、Pr、AE等工具去制作新闻产品,使作品的呈现更加多维度,以此来迎合新时代媒介发展节奏,满足新时代受众对于内容的需求。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舆情分析技术等都对传媒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强的推动作用,那么作为媒体的从业人员,也要适应新节奏,不断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完成自身的复合成长[3]。为了适应当前新时代发展所需,作为媒体从业人员的记者和编辑,要坚持技术驱动,树立新型发展意识,进一步实现自身的复合能力转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是在曲折中前行的,对于传媒业发展来说也是如此。新时代的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境。因此,需要找寻相应的办法予以解决。而传媒业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也探索出了相应的突破路径,那便是要实现传媒工作者工作角度的转变,记者以及编辑人员要从以往信息的传播者,转变为故事的讲述者,以积极适应社会发展所需。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信息的多维度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对新闻的内涵进行展示,做到让新闻的内容展示更加全面,从而能够更好地去反映社会大众的情绪和心理,做到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从而实现信息传播效果的最佳化。综上,采编是推进信息传播的过程,而要让这个传播的过程取得显著成果,就要立足发展实际,转变工作角度,反映大众心理,才能更好地实现对于传媒复合能力的构建。
新时代的到来,对记者与编辑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而要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新时代媒介常态,采编人员要进行复合能力构建。本文从新时代语境下媒体发展概述、采编人员工作现状、新时代记者编辑人员构建复合能力的必要性等几个维度出发,探究诸如坚守职业规范、传播主流价值、坚持内容优质、关注用户体验、树立新型意识、坚持终身技术学习等复合能力构建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