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如何应用短视频拓展基层新闻工作

2022-12-31 12:49朱珍珍
传播力研究 2022年29期
关键词:受众基层内容

◎朱珍珍 伍 江

(东莞日报社,广东 东莞 523000)

5G技术的高速化发展,改变着大众生活。在通信技术的赋能下,短视频平台迅速兴起,使得受众信息的获取渠道与发布方式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虽然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有效地利用这一新的技术手段却成为基层新闻工作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如何充分利用短视频的发展优势赋能基层新闻工作,成为当下基层新闻舆论工作领域的重要话题。

一、短视频的三大特点

(一)特点一:传播快捷

针对短视频的定义尤其是时间长度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一般认为5分钟内的视频短片即可称之为短视频。而在实际的发展和应用体验中,受众往往更倾心于在15秒内传达信息,相较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无疑凸显出了一个“快”字。短视频使用直观的图片、声音、画面,也与传统的新闻传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跳脱出框架式的叙事,使得传播的速度也更加高效,不再受地域与空间的限制,仅仅使用一部手机就能够完成从拍摄到发布的工作,制作周期极大缩短[1]。

(二)特点二:内容丰富

短视频在其传播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短,在筛选具体内容素材时往往直接将信息进行高度总结,形成视频、声音、图片与文字的高度融合,信息的储备量要远远大于传统媒体,同时兼具高度还原新闻发展过程的强大功能,能够满足更为广泛的受众人群的获取需求。另外,短视频的内容一般不受新闻类型的影响,无论是民生类还是政务类新闻,都可以利用短视频进行记录和传播。其极大地突破了光、声、画等要素的限制,使得信息内容更为丰富,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严肃叙事风格。

(三)特点三:互动紧密

就受众传播而言,短视频与传统媒体视频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短视频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且在于依托技术手段,叙事方式的重点转移也不可忽视。短视频所具有的即时评论功能使其在新闻传播中获得了天然的互动基础优势,而形成紧密互动的局面更多地在于基层新闻的下沉。在以往的新闻工作当中,受众往往只能够作为看客,并不能够直接地涉及到自身的情感联系,而短视频的重点在于叙述受众日常的生活,真正地触及到受众的情感,从而才会激发他们对于新闻的思考[2]。有了情感的交集,自然会促使受众更为主动地参与讨论。

二、基层新闻工作应用短视频面临的挑战

(一)报道内容单一

此前,基层新闻报道主要围绕地方的政务活动进行,导致基层新闻报道的题材内容相对单一,难以与受众群体建立起较强的关联,传播价值受到了影响。相比之下,短视频的兴起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其符合受众的心理情绪,所传播的内容大多是受众喜闻乐见的,能引发受众情感上的联系和共鸣。正因为如此,基层新闻报道即使内容和画面中的人物是“近在咫尺”,但是与受众的关联度却是“远在天边”,这样的情况不仅不会让受众产生共情,甚至可能导致受众对新闻题材产生抵触心理。

(二)新闻渠道有限

基层新闻收集工作相较于其他工作更为复杂,其原因在于区域较大,并且没有相应的区域限制,凡是基层所发生的新闻都能够概称为基层新闻。在这种情况下,新闻编辑人员与新闻事件之间、新闻素材与资源之间存在较高的不匹配性。而常规情况下,基层新闻工作者只能利用传统的素材收集方式进行素材的收集,导致新闻报道存在较强的滞后性,甚至会导致新闻失真的情况。

(三)人员素质不匹配

新兴的5G技术的出现,使新闻采写方式发生了变化。但现阶段,不少基层新闻工作人员尚未熟练、全面地学习掌握新的技术,还需要时间去适应新闻采写的新要求。以相关的新闻工作人员在学习短视频方面为例,虽然移动终端并不需要较长的上手时间,但是在短视频的内容编辑当中,需要具有精确捕捉到大众情绪、从海量信息中快速筛选到有效素材的能力,并且能够快速选择到与之匹配的画面与音乐,使基层新闻更加符合受众传播的需要,也就是具有去电视化的编辑能力[3]。这些技能的习得,需要基层新闻工作人员去重新和学习积累。

(四)受众的稳定性较差

传统的基层新闻传播,受众过多依赖于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渠道获取信息。但在短视频的冲击下,受众获取基层新闻的方式不再受制于空间与时间,只要使用移动终端就能够随时随地轻松完成信息获取。因而即便是基层新闻工作主动适应5G浪潮拥抱短视频,也可能出现因叙事视角僵化而造成的“水土不服”的情况。新闻编辑人员固守于传统新闻视角,单一地希望获取短视频的高流量,而忽视了短视频之所以具有高流量的核心是更加下沉的内容。因为没有将基层新闻放置于受众视角,而是我行我素地使用宏大叙事进行内容的传播,最终导致受众的稳定性较差。

三、5G时代应用短视频拓展基层新闻工作的策略

(一)打造用户场景

5G技术的到来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新闻报道的短板,基层新闻从业者需要抓住短视频的优势,将以往的宏大叙事进行下沉,利用小事件、小场景进行基层新闻内容的更新,寻找新的传播突破口,为受众打造出具有生活气息的基层新闻。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新闻从业者具有“新闻眼”“新闻鼻”,从小事件中寻找新闻报道的价值,用沉浸式的编辑方式,真正地走进受众的内心世界,并且在新闻采访中,放弃以往的上下级的发放方式,利用一种轻松的方式对受访者进行访问,辅以短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向受众展示专属于人民大众的真实生活,利用真实的具有乡土气息的场景,调动用户感受基层新闻事件当中的情感,使之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用户场景。同时,在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中,利用短视频传播渠道,让大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现场情况。

(二)善用技术赋能

在进行基层新闻内容的编辑时,相关的从业者需要清晰地认知到,随着技术的更新,新闻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新闻内容也需要相应调整以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利用技术为基层新闻赋能,成为当下新闻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短视频受到时长的限制,使得报道的深度与广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短视频传播的新闻内容具有细节化、放大化以及琐碎等特点。在基层新闻工作者实际操作中,可以将短视频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利用一次采集生成多种内容,形成多元化的传播,从而增强基层新闻的舆论影响力。此外,在编辑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一味使用网络信息,而需要相关记者扎根于基层,必要时进行基层走访,一方面保证基层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利用短视频的传播优势,也可以进行基层新闻内容的创新,进行更加直观的新闻内容传播。此外,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数字虚拟技术与智能采编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新闻业务中,对基层新闻工作进行高质量赋能,智慧化、虚拟化成为短视频新闻宣传创新的前沿领域。2022年两会期间,多家媒体的虚拟主播相继亮相,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虚拟主播以主持人王冠作为人物原型,进行《“冠” 察两会》的新栏目录制,为“央视频”APP带来了近500万的播放量,“虚拟主播+虚拟场景”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新体验。广东台推出AI音乐互动产品《我把未来写成歌》,产品以“AI写歌,为中国加油”为概念,用两会热点话题3秒定制一首歌曲。这些带有综艺色彩的新创意,正成为全媒体新闻宣传的有力补充和新的流量入口。这对基层新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采访报道过程中需要善用技术赋能,对新技术进行不断探索,积极学习新技术并加以吸收,为基层新闻工作所用[4]。

(三)拓展受众素材

在信息时代,人们每天都主动或被动地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但对于基层新闻工作者而言,由于他们大多在以往新闻采编工作中已经积累了新闻价值判断的经验。因此,基层新闻工作者应很好地利用这一优势,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有价值的内容,进行二次发掘,作为基层新闻内容的补充。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丰富基层新闻工作人员的新闻资源获取路径,帮助其提升信息采集的工作效率。

(四)增强受众黏性

不断地吸引受众是大众传播必备的能力,而要不断增加短视频的受众量,则需要相关新闻编辑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优化短视频内容与发布渠道,增强受众的黏性,加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对于受众的留言与评论,及时地进行受众心理预期引导,使得受众能够利用短视频满足对于信息的需求,又能够提升受众对于媒体的信任度,从而增强基层新闻的公信力。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组建相关的部门,安排主要工作人员进行留言的回复。从短视频的传播趋势来看,分析受众的情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受众浏览新闻内容,从中获取信息的首要目的是娱乐,主要在于满足自身的信息获取需要,并且需要从当中收获到有价值的信息。基层新闻编辑人员主要的工作也并非是漫无目的地进行信息推送,而在于传播有服务功能的信息,通过快速精准的素材选取和浓缩化内容发布,保证新闻内容更加形象化地展现,提升新闻的价值,在满足受众兴趣的同时,保证基层新闻的主体地位,吸引受众自发地进行新闻内容传播,有效进行价值传播,并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在信息娱乐化的当下,短视频基层新闻进入到受众视野中,还需要基层新闻工作者主动利用网络平台,如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门户网站建立账号,使用互联网思维,将内容向外输出,从而获得大众的认知度,才能够将最具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受众[5]。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先后推出“央视boy”以及“网红记者王冰冰”等,通过对主持人进行开发和IP化打造,强调个性化的新闻特征和全媒体发布视角,有效提升了新闻宣传的影响力和分众化触达率。

(五)把握发布尺度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短视频需要与传统媒体一样受到法律的监督,并且需要在大众娱乐中兼顾尺寸的把握。每个人都可以是基层新闻的上传者,海量的信息为基层新闻带来丰富新闻素材的同时,也导致了假新闻与虚假信息的出现概率极大增加,进而导致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受到损害。短视频兴起伊始,平台内容传播者法律意识淡薄,泥沙俱下,这也是传统媒体人对其嗤之以鼻的原因之一。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监督是发展短视频基层新闻的必要过程。基层新闻工作者在应用短视频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保持新闻的求真性,掌握好信息发布的尺度,对不符合传播规范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纠偏处理,发挥新闻正确的导向作用。在把控短视频发布尺度的过程中,要对该类视频的制作过程实行严格监督。比如,在互联网短视频发布前,要关注该视频中的各项内容与表现形式,将该类信息数据放置到重要的管理工作中,并对其进行严格审核,有效解决短视频发布中的内容问题。在发布短视频的过程中,仍需对该类表现形式进行合理监督,及时观察可能存在的视频上传问题,利用对该项问题的全面控制,切实提高短视频上传质量,为更多受众奉献适宜的短视频。新闻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及时观察短视频的上传过程,对其技术手段进行把关,运用合适手段进行科学处理,将新闻编辑等更多形式投放到对应的短视频制作中,全面增强该类视频形式的处理效果,有效提升短视频上传发布效率。

(六)强化融媒意识

短视频为基层新闻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基层新闻编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当其冲的是意识的转变。在部分传统新闻编辑人员的意识中,依然认为短视频是大众娱乐的畸形产物,并不符合严肃新闻的传播需要,难以放下传统媒体人的“身段”。即便是顺应短视频发展浪潮参与其中,也只是简单地将其作为新闻发布的渠道,缺乏应用短视频增强新闻传播效果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导致基层新闻媒体队伍难以跟上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步伐。因此,应用短视频拓展基层新闻,需要进行差异化的定位、注重品牌化建设、保证新闻的质量,并加强人才的培养,切实强化基层新闻工作者的融媒意识,在进行新闻编辑过程中主动对同质化内容进行改造,充分发挥基层新闻工作者贴近基层的优势,做好内容跟踪报道,提升新闻质量,保障其真实性及新鲜性。尤其是面对不受空间与时间限制的网络平台,想要获得更多的流量以及更高的关注度,就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新闻的深度与广度,编辑出与其他短视频具有差异化而且更具价值的新闻内容。同时,需要培养基层新闻工作者打造爆款内容的能力,将新闻内容进行品牌效益的提升,提升新闻内容和平台的辨识度,在海量信息中获得属于基层新闻的专属流量,从而避免被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淹没,成为其他账号窃取热点的“嫁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5G的发展浪潮之下,短视频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基层新闻工作丰富新闻内容、增强用户黏性、打造差异化品牌的重要工具,基层新闻工作者面临向全媒体记者转型的重要机遇和严峻挑战,应该在逐渐适应短视频新闻传播方式、提高短视频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拓展基层新闻工作的新路径。

猜你喜欢
受众基层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主要内容
走基层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