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政
(铜仁市广播电视台,贵州 铜仁 554300)
当前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不同的新媒体获取信息资源,这使得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发展受到巨大冲击。虽然新媒体无法取代传统媒体,但新媒体的爆破式发展的确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当前全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应探索创新发展方案,力争尽快与新媒体顺利接轨。
传统媒体主要是“图像+声音”的组合传播,具有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性,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是利用特定的机械装置,面向社会大众提供娱乐教育平台,发布信息资讯,除了自媒体之外的网络平台、电视、广播、报纸等都是传统媒体,传统媒体需要多番确定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后,才能进行发布,即传统媒体制作及发布新闻内容,需要相关联的信息内容及完整的时间链条,在正式发布前,还需整理汇总新闻内容的时间线等问题,而这也导致新闻内容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1]。
而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则很广泛,其主要是以自媒体的方式进行传播,且传播审核方式不烦琐,在平台与受众群体间构建了关联渠道,为受众提供了自由表达言论的舞台。尤其新媒体的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空间与时间的桎梏,为受众提供了更加宽泛的了解信息的渠道。
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发现,传播效果会受到受众群体的数量影响。同时,受众的反馈也会真实地反映媒体的传播质量。由于传统媒体与受众间缺乏沟通,这就使得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途径单一,且很难通过平台对新闻事件内容进行即时互动交流。这种单纯地阐述客观事物,虽然能够使受众观看到完整的新闻内容,但受众的想法却无法表达,使得传播模式不免出现枯燥乏味的问题。
相比之下,新媒体能够为受众提供交流平台,受众可以在观看新闻或其他短视频内容的过程中,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满足受众的表达诉求。受众也可以在对某一短视频内容产生想法后,自主拍摄一段与之相关的短视频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平台在新媒体与受众间搭建一座无形的桥梁,而这也有效提高了新媒体的传播效果。
传统媒体大都以官方的言论为基本传播内容,很少传播娱乐性质的内容。比如,传统的三大媒体,报纸以文字传播方式为主,通过线形的报道方式,由文字及简单的图片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而且传播内容也会受到版面的限制,使得信息容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且报纸新闻的内容含量及传播的时效性无法与信息化传播相比;广播新闻的传播方式是声音传播,这种传播模式缺乏直观性,声音转瞬即逝,而受众也只能按照广播的节目播出顺序收听节目,受众不具备自主选择的权利,甚至电波条件会干扰到广播信号,从而影响受众的收听情绪;电视媒体虽具备了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特点,但表现形式与新媒体相比仍旧不够新颖,且电视媒体同样使受众缺乏参与性[2]。
新媒体这一媒介大多传播短视频内容,短视频集中了“音形影”的优势,主题性较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呈现完整的事件,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受众可以自主选择观看短视频的时间、地点,而这也与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相吻合,更适合当代受众观看、欣赏。同时,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大都以体育、娱乐、民生为主,与受众的生活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所以新媒体的传播内容更容易被受众接受。而且新媒体的传播也包括一些八卦新闻、各类资讯等,这些内容无伤大雅,且能够使受众的猎奇心理获得满足,也能缓解受众的生活压力,使受众心情放松。
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能够兼顾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质量。但传统媒体却无法兼顾节目内容的时效性,因此,可以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在网络上同步直播新闻内容,这会使受众及时、快速获取新闻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传统媒体也应在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节目内容进行不断强化,并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剔除不良的引导词条及信息,优化新闻内容的剪辑速率,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播出热点新闻,使受众能够看到传统媒体的蜕变,重新获取受众的认可。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比,劣势在于传统媒体缺乏新媒体的多元化传输渠道,所以需要与新媒体相融合,以此丰富媒体传播渠道,将传统媒体的内容利用新媒体进行包装,可以拓展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也可以助力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塑造新媒体平台的形象,并确保新闻内容的正确性,这种方式能够使受众的多元化收视需求得以满足。因此,拓展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受众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在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媒体下载传统新闻内容,可以拓展传统新闻等节目内容的传播渠道,也可以使受众欣赏到优质的节目内容。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区别在于,传统媒体缺乏与受众交流的平台,这会使传统媒体给人以高高在上之感,会在无形中与受众拉开距离,而且受众通过传统媒体观看电视节目,无法满足正常的表达需求,因此,受众会选择言论更加自由的新媒体。鉴于此,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利用新媒体为受众搭建交流平台,这会使传统媒体的节目影响力得到增强,进而提升媒体与受众的黏合度。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活力不足,但却拥有线下深度覆盖资源及政策支持,所以应在融合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确保在全媒体时代从多元角度入手,强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借助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经验及基础技术渠道,分析当前受众群体的实际收视需求,并凭借新媒体的交互性、个性化强等特点,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新闻传输渠道,加强同受众群体的互动与沟通。传统媒体仍需在保留原有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比如,需对新闻节目的制作与发布速度进行提升,以确保传播内容的权威性与准确性。这种利用新媒体拓建传统媒体新闻内容传播渠道的方式,能够有效扩大新闻节目传播渠道。构建新老媒体的科学融合观,还应注意发挥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在人人都是采访者与播放者的时代,新媒体虽具有双向交互的传播优势,但也是谣言发酵的场所,而传统媒体应发挥自身的公信力,做好网络“辟谣”工作,体现出传统媒体的社会价值,继续为百姓平安幸福的生活保驾护航。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还应扭转人与信息分离的形态,从编排内容、设计版式等方面入手重视受众体验,并做到与受众进行深度互动,建立长效互动机制,以此实现人与信息的有机结合。
例如,SMG通过不同的交互技术手段,包括声音水印、语言控制、捕捉动作等方式,开发面向电脑、手机、电视多终端跨屏互动体系,使电视节目能够跨屏应用,打通互联网方面的文字、图片、音频内容,以及传统媒体的视频、音频节目,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生产的节目由同一个平台引接,根据发布需求决定通过哪一渠道发送。还可以通过中国广播云,使全国各地电台的节目能够汇聚交换,在中国公有云及广播云进行发布。除此之外,利用手机这个人类信息的设备控制及信息处理中枢,将其制作为手机电视,其IVA识别系统、数据系统、传输系统都能创造出全新的节目互动形态,这会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成真正的统一,从而迎来全新的全媒体时代。
运用新技术构建全媒体,搭建“媒立方”,结合新媒体的信息发布速度与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优势,实现信息内容的统一化,以统筹的模式对节目内容进行采集、编辑、加工、发布,对音视频、图表、图文等形式进行综合发布,完成产品内容可读到可视的转变,满足受众的多终端信息产品体验需求。通过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内容进行拓展,结合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信息化、移动化、网络化的方式传播信息[3]。再者,需要完成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增值信息服务,推广网络发布、手机快报等内容,以此使传统媒体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在节目内容的传播方面,还应在明确节目内容的真实性后,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以此确保真实的节目或新闻内容能够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进行传播。
同时,还应完善全媒体背景下的商业传播模式,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在新媒体中融入传统媒体节目内容,增强其数字化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拓展电子商务模式,在新媒体平面上对传统媒体发布的商贸广告信息进行再次利用。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进一步拓展即时通讯、电子通讯、搜索引擎等即时服务。这种将多元化的平面媒体进行有机融合的模式,能够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成更好的发展态势,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在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融合,应秉承创新的发展理念,分析新媒体的发展情况。在人人皆主播的快节奏、信息化的年代,个别主播为获取流量,会成为“复制党”“标题党”中的一员,这种方式在短期内虽然会获取关注,但节目内容根本经不起推敲,这种新闻或节目内容失真的情况,会造成负面影响,在受众得知真相后,反而会失去人心。所以传统媒体应发挥自身的价值,维护新闻或节目内容的真实性,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强化性推广,在确保新闻真实性及质量进行确保的同时,还应借助新媒体的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的受众推广高质量的新闻内容,在维护新闻权威性的同时,也可使得不同层面的受众人群的收视需求得到满足。
在全媒体时代,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媒体应利用新媒体技术,倾听受众的意见,从而精准地为受众提供服务。还需整合新媒体与自身的运营方式,构建移动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网络新媒体多位一体的信息传播渠道。尤其在制作新闻节目内容的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新媒体多元化传播的渠道,编辑处理视频内容,使新媒体能够成为传播新闻内容的主要阵地。尤其注意在新闻节目进行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对新闻内容进行整理与分类,将时间作为划分属性,以打包的形式分级呈现给受众,使受众能够轻轻松松地找到要观看的内容,真正为受众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对受众的意见进行定期汇总,分析受众的收视规律、特点,以更好地了解到受众的真实需求,从而为受众带来更加舒适的收视体验。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在全媒体时代,更应重视培养媒体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更好地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确保将新理论与新技术作为主要培养内容,确保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而这更需要媒体人具备较高的素养及运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整合传统媒体运营平台的能力。而新媒体也应从传统媒体视角制作高品质的、真实的新闻节目内容。在全媒体时代,应根据新闻内容增加评论、点赞、互动连线等功能,为受众提供一个表达的平台。还可以根据地方特色,对全媒体的整合方案进行完善。比如,可以在新闻栏目中,增加本土化特色语言播报,不仅使受众感受到人文关怀,也可以提高节目的观赏效果。再者,在全媒体时代,还应策划富有特色的品牌节目,做好文化推广工作。
全媒体人才的特点还在于具有全媒体创意、管理、运营、传播等胜任力,更应具有互联网思维,才能胜任全媒体平台的建设。通常全媒体人才的来源层面较广,起步早的传统媒体培养了一批拓展型人才,这部分人才只要假以时日,同样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而新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与社会发展同步的胜任力新营销、新技术、新内容。所以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的人才相融合,则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两种人才互相学习、互相监督,更能够为全媒体时代打造出更加多元化的媒体发展综合型人才。此外,还可以在高等院校寻求媒体发展新人才,作为新鲜血液充实到全媒体人才队伍中。全媒体也应对人才做好培训工作,可以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人才提供学习、发展空间,这是一种见效快、实用、快速的方式。同时,还应制定人才发展长效机制,明确人才的培训目标,制定培训方法、实践项目,并以全层次、全类型的方式开展培训,确保在整体层面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还需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完善,建立本科、硕士、博士的体系化培养模式,打造完善的人才体系。此外,应构建全媒体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评价人才的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互联网理念,评价制作新闻产品的创意性,以及生产、营销、管理、运营等能力,更重要的是还应评价人才的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确保全媒体时代媒体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传统媒体需要认清当前自身的发展状况,应对新媒体的发展优势及不足进行分析,真正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利用新媒体技术,重新包装传统媒体新闻内容,以此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制作出更具特色的节目内容,为广大受众服务。展望发展未来,应投入更多具有功能性、时效性的物力与人力,通过汲取新媒体的养分,使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更具权威性、更具品牌价值,同时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