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龙,杨 博
(哈尔滨剑桥学院产教融合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要通过此类政策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大国工匠”,从而为我国整体的产业提升提供强大的助力,而为了达到这一宏伟的国家战略目标,就需要每一所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创新创业与工匠精神融合的探究。 本文将根据当前双创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研究成果,从国家政策指导、学生培养方案、培养途径等多个方面,进行双创+工匠精神的融合培育模式探究,在双创教育的过程当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助力。
自从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后,全国各高校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创新创业新浪潮,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显著地推动了各个领域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但是在取得了如此成就的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双创的内容和学生专业知识割裂,学生自身与社会产业发展潮流脱节等方面,阻碍了双创事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工匠精神更好的融入到双创教育当中,根据本校近些年来研究引入的PBL教学法,从而进行相关的教学优化与升级,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使之成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把工匠精神融入双创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培养高素质双创人才的必由之路。把工匠精神融入双创教育,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助推“中国制造”向着“中国创造”转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
根据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研究调查显示,很多企业对于高校学生的主要评价印象就是眼高手低,在工作当中缺乏对职业本身的认识,从而不能很好的定位自己在企业当中的位置,进而影响到其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具体表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家庭子女出身,从小到大在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下,对于自身的定位往往都会比较高,发展到企业当中就是往往会以一种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而很多企业方面短时间内也无法给大部分学生以较高的管理职位,学生也就会在这种不满当中频繁跳槽,自身的专业技能也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大打折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对“工匠精神”缺乏足够的认知,只是以一种片面僵化的观点来看待此类职务,无法沉下心去好好工作,积累相关工作经验。因此,就需要在进行双创教育的同时,融合一定的“工匠精神”,更好的在自身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调查显示,我国高校的双创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和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都是自己在校内进行的双创模拟罢了,缺乏市场信息的指导。而将工匠精神融入双创教育,就可以有效的指导学校自身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进行具体的学生指导教学工作,推动自身教学内容改革,使得课程内容与双创教育更符合实际的市场需求,从而实现教育的有效性转化。与此同时,在这个与市场接触的过程当中,还可以促进相关教师的成长,从而培养出一批更加接近市场,熟悉相关行业企业的人才,推动校企合作,并以此为根据调整专业内部的教学内容与模式,指导学生们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与现状,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也实现了学校自身的升级转型。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制造正朝着世界最顶端的方向迈进,这对于我国的制造业从业者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需要制造业从业者们具备一定的个性与创新精神,并且要有一定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制造品当中。如果制造业从业者们缺乏这种意识,仍旧是遵循着过往的刻板路径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就无法真正的迈向世界最顶级的高度,也就无法帮助我国实现“中国智造”的伟大转型。高校内的大学生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我国制造业今后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创新能力高低以及工匠精神直接就决定了今后我国制造业的具体发展高度,因此就必须强化对大学生双创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培育出具有充沛创新活力和创造能力的“大国工匠”。
双创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培育本应该是一个联合的整体,只有这二者相互融合,并相互作用,才能够真正的培育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工匠人才,为我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双创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相割裂的情况,二者被切割成两个互不相干的教学板块,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对学生的教学。这种情况的出现,极大的阻碍了二者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认知,进而在这种情况下培育出来的学生也是缺乏足够的综合素养的。在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要有足够的创新创业技能,来帮助其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还需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作为其今后职业道路的指导,来扎扎实实地面对实际工作当中的问题。
在当前很多的高校当中,对于双创的教育认知仍旧是和专业课的内容相割裂区分的,认为双创教育仅仅只是另一个独立的教育教学内容而已,只需要单独教好就行,无需跟原本的专业知识领域相结合。这种错位的认知极大的影响了双创教育的实际效果,与专业知识领域的脱节会导致学生刚刚接触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会产生很强的陌生感,很难短时间内进入到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当中,进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极大的影响力双创的教学效果。在这种基础上的双创教育,其常规内容也大都局限在了开小店,做一些小买卖上,导致学生无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发挥出自身专业技能的优势,错失了许多创新创业的机会。
创新创业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理论学习工作,而是需要和市场潮流相结合的实践性操作,是要和实际的相关社会生产活动紧密结合的,这就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对相关的企业生产流程和内容具有一定深度的认知,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指导学生进行双创和市场的融合,从而实现双创内容的落地实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足够的对相关社会生产活动与工匠精神的实际认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二者的教学往往是照本宣科式的教育,导致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往往是和实际的社会生产需求相脱节的,在计划的阶段可能能够做得不错,但是一旦到了真正需要落地实施的阶段,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整体创新创业计划的流产,极大的打击了学生们的双创积极性,无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1.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切入
在进行双创教育指导方面,如果想要更好的实现学生自身对双创内容的把握,就必须引导学生将双创与自身的专业内容相结合,从专业知识当中发现双创的项目的创新点,在专业知识的加持下,从而更好的实现对创新内容的把握。具体的操作方式主要有两点:首先是一直以来,在传统的专业课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都会仅仅局限于对理论专业知识的讲解当中,长期来看这对于学生而言会造成局限于理论,而缺乏对相关实际企业生产内容的了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这就需要在专业课的讲述过程当中,融入一些相关的创新创业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二者的关系,使得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涉及一些创新创业的因素。其次则是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本专业的内容,提前设计好一些相关的技术创新性问题,并分发给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们的上课思考方向,不仅仅在课堂上学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强化了对相关实际问题的认识与思考,锻炼了学生自我学习与思考能力。
2.分派小组成员,共同解决问题
关于创新创业的思考,仅仅依靠单个学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在实际的市场环境当中,一个企业内的产品研发也是需要大量人才进行合作探究才能够成功的。这就需要在校内的双创教学当中,合理的运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实现对相关双创项目的探究与分析。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向每一个小组提出一个关于创新创业的小问题,并让其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讨论,搜集相关的资料来进行问题的解决,但是与此同时,老师本身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正确的答案,但是不能提前公布,要根据学生们探究出来的具体内容进行个性化的答案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中的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集思广益,相互交流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相互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能从互相的身上学到自己所不具备的优势。而在最后阶段,在各个小组的学生完成了自身探究内容的汇报之后,老师就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解。
3.总结创新成果,解决相关问题
在进行了双创具体内容的设计与优化之后,就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整理与总结,这样才能够为下一步项目的具体实施与落地奠定足够的基础。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将本班的学生分成专门负责专利和负责论文的两个大的部分,分别负责专利的提交与相关的论文整理工作。这就需要老师对这两部分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这两部分的内容,能够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发挥出足够的作用。负责专利部分的学生,要根据本班内的双创项目进行专利检索,避免出现和以往项目相重叠的情况,之后根据项目具体的内容,准备相关的专利申报材料。负责论文的学生则要根据本班的创新创业项目,撰写相关的论文,通过论文的形式将学生们的创新成果总结并发表出来,为其在今后的创新创业生涯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4.参与市场调研,优化产品结构
最终的阶段,就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初步的产品研发与测试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内部成立起研发小组,制定并起草产品的生产标准与质量品控内容,并根据这一内容进行尝试性的产品研发,并小规模的投入到市场当中,收集相关的反馈内容并进一步优化自身产品。在这些内容都进行完毕了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专利成立创业公司,将创业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体系当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情怀,也对整体的产品研发与创业流程有了足够的认识,这样就可以在今后的工作过程当中不是只拿着简单的个人简介去找工作,而是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商业计划书,这对于刚毕业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
1.形成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体系
学校方面投入力量进行创新创业创造研究,构建“五三式”创新创业创造教育体系,即提出创新思维培养、创业精神塑造、创造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构建思创融合、专创融合和科创融合的“三创融合”的课程体系;搭建校、省、国家“三级递进”的赛训平台;组建专业导师、创业导师、企业导师“三师引领”的指导团队;强化信息发布、过程指导、成果转化“三环相扣”的三创服务。
2.培育特色,实施IEM教育
哈尔滨剑桥学院在此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学校成立IEM产教融合中心,以“引企入校、引行入校”为路径,以IEM 产教融合中心为平台,实施IEM(Integrative Education Model)教育,深化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共同合作与资源共享,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合作共建,打造产教融合育人特色。
学校分3 个阶段实施IEM教育:第一阶段,从校企合作开始,以教育学院为例开展的“校- 园”一体化育人,进行了产教融合探索;第二阶段,全校开展“校- 企”一体化育人,强化校企合作,探索IEM教育;第三阶段,通过产业学院和IEM 产教融合中心建设,全面实施“产- 教”一体化IEM 教育,深化协同育人。
3.构建高校产教融合育人体系
以哈尔滨剑桥学院为例:该校于2018年,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要素,逐步完善并形成了“六真衔接、六共融合”——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即“六真衔接”(真实场景、真实岗位、真实任务、真实流程、真实操作、真实考核相互衔接);“六共融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践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施校企人员互派、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完成成果转化相互融合),构建了产、学、研、用、创、转一体化的IEM教育模式。
总而言之,双创教育与工匠精神紧密融合,把工匠精神贯穿双创教育的始终,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方向,需要每一所高校给予足够的重视。青年作为国家发展的未来,对学生的培养成功与否也会直接关系到未来国家发展的方向与质量。因此,每一所高校以及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当围绕着当今双创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要让学生深知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工匠精神所带给他们的强大助力,从而最终帮助我国制造业迈向世界的顶端,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