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31 09:57王德武甘肃省康县大堡镇初级中学
灌篮 2022年13期
关键词:布置作业数学

王德武 甘肃省康县大堡镇初级中学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它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数学将在未来社会中更加突显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却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作业设计缺乏创新、课后辅导不及时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有着很大的影响。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具体谈谈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般策略。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教育理念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突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始终得不到解放。即使他们也认为在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由于思想的禁锢,想和做往往是截然不同的。如在课前备课时,预设中有很多学生自主交流的活动,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总会把这些预设的活动临时取消,因为他们有太多的顾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课堂权威就很难体现,课堂会乱成一锅粥一发而不可收;学生自主学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不能立竿见影,如此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无法保证。出于各种考虑,所谓的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换汤不换药,偶尔遇上公开课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参与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展示等活动五花八门,而这一切不过是走走过场,等类似的活动结束后,一切又回到了最原始的教学模式上。因此,教师的思想不彻底转变,教学方法就不会有明显的改变。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任教时间在十年以上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的惯性教育思想和一种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因此,不论是课程标准如何修订,教材如何改变,他们总是会用十年前的教育理念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之下,其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突显。众所周知,只有改革才会有发展,而改革是没有终点的,它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程长期坚持下去,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如果长期运用过时的理念教育现在的学生,还要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发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来看,其实每一个知识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函数、周长与面积、三角形、统计、概率、图形的运动、圆柱圆锥等,这其中有很多知识其实都是人们对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通过学习,又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地借助生活实践,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本质[1]。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习惯性地运用“灌注式”教学方式,每节课从一上课就讲个没完没了,一个知识点接着另一个知识点,这个还没有掌握其他的知识点就又铺天盖地。这样的教学必然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苦闷,其学习兴趣是很难被激发的。同时,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就更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部分教师由于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跟不上教育改革的步伐,面对新的教育政策一时之间竟不知所措。如面“双减”要求之下的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竟简单地理解为不布置课后书面作业,试想: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而言,没有相应的书面作业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更多的教师在面对“双减”时,只是在“减”字上做工作,岂不知还应在“增”字上想办法。实际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出于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好奇,简单地认为多媒体无非就是减轻教师的课堂负担,可以不用在黑板上写字,可以借助多媒体功能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准备大量的幻灯片播放给学生观看,这种看似融入新思想的课堂,其实只是改变了外在的形式,却失去了教育应有的灵魂。

(三)作业设计缺乏创新,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作业是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机械重复的作业往往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作业的设计缺乏创新。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数学课堂不仅要为学生减负,还要在减负的前提下必须提质增效,要把握好这一点,就必须在作业的设计上进行大胆创新。但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习惯采取课后练习题作为、检测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作业。这种毫无创新的作业设计,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影响很大。有的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几乎是“零创新”,有时候所布置的作业与课堂教学严重脱节。其次,作业的布置十分随意。在实际当中,有的教师为了能够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减少了课堂中的巩固练习环节,整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满满的,等到下课后,随便布置几道题就让学生完成。再次,作业内容一致无层次性。不同的学生,其学习水平不尽相同,同样的一堂课,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有的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解题技能,而且还在此基础上有的较大的延伸,而有的学生由于反应较慢,就连最简单的移项也存在困难,但在布置作业时却是千篇一律,要求一致,那么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很难完成,无奈之下他们只有抄袭,不好的学习习惯也就因此而形成了。最后,作业的布置缺乏针对性,且过难或过量。有的教师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在课后总会布置大量的作业内容,学生因为作业过难或过量,往往会投机取巧,这样既不利于巩固教学成果,反而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极为不利的。

(四)教学环节衔接零散,忽视课堂教学融合性

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课前有效预习、课中积极参与、课后强化巩固的有机统一;一堂好的数学课,更应该是复习检测温故而知新、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启发引导自主探索、巩固练习查漏补缺、总结反思提升强化的有效融合。尤其是作为初中学生而言,因为他们已经基本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做好课前预习与课后强化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上做得不够,每次只会简单的布置一些预习任务,但缺乏一定的预习目标,也就是学生通过预习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学生在毫无目标和缺乏指导的前提下进行预习,往往只是走马观花似的把即将要学习的内容随便看一看,有时候甚至连学习的内容是什么都不曾知道,这种预习是毫无意义的。而在课后强化巩固方面,由于对“双减”政策的误解,把“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误认为是“减少课后作业”甚至是“不布置课后作业”,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已经掌握的技能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处置方面,部分教师也总会忽视课堂教学的融合性,经常出现环节上的跳跃式、断崖式过渡。如情境的导入与新知内容脱节,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探索内容脱节等。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对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想要转变教学方法,首先就要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上有所转变,因为思想是行为实践的灵魂和指导,实践是在思想或理念指导下的尝试与探索,其实教育改革也是如此。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只有理念转变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而想方设法改进课堂教学手段。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能一成不变地坚持自己的教育思想,认为自己坚持的就是权威,自己坚持的就是最先进的。从200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再到201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再到2022年的《课程方案》,前前后后二十多年从课程方案的修订,到相应课程标准的改变,再到相应课程内容的改版,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育人目标;不同的时代,更有着不同的社会发展需求。那么作为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我们的思想不转变,如何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深入学习课程方案,研读课程标准,牢牢不同时期的不同育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业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教育发展要求。另一方面,要多与他人交流,学会学习与借鉴。我国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三人行,必秀我师焉”,若我们只是关起门来,坚始终坚持自己的教育思想,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那么终究有一天,我们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因此,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倾听他们对教育的看法和见解,常进别人的教室,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之法,不断弥补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

(二)改进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要改变单一讲授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城乡之间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课堂学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首先,学会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三章《轴对称》时,课前组织学生收集生活当中常见的图形,如福字挂件、衣服、蝴蝶、剪纸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生活当中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尝试给其中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设计精美的轴对称图形等。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说一说、做一做、议一议”的活动过程中,掌握轴对称的特点及其意义,可谓是一举两得。其次,大胆运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因此,作为教师不能再像组织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那样有太多的顾虑,要学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最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进行综合处理,丰富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功能,如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做微课、精品课,让学生先借助微课进行自学,然后再组织教学,通过先学后教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

(三)优化作业设计,尊重个体差异

“双减”政策要求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创新性的作业,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作业的设计必须具有创新性。要学做一个勤快且善于研究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针对性的作业,不能总是借助现成的作业类型。比如在学完一个阶段、一个章节后,可以设计复合型的作业,包括填空、选择、判断、计算、思考等各种题型,综合考查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好为下一个阶段的教学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作业的设计必须具有层次性。数学由于其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会随着年级的增高而越变越难,一些反应慢、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慢慢地就跟不上学习的进度,因此,在作业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阶段的学生,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比如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为其布置一些延伸性的作业,不断提高数学水平;对于一些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基础型作业,帮助其强化巩固;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弱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概念性的作业,帮助他们不断树立学习自信心。

(四)引导课前预习,强化课后辅导

课前预习是为课堂活动打基础的,学生在预习活动当中,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概念或不能掌握的技能,在课堂活动当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就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而课后辅导则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提升,因为数学不比其他学科那样,课堂上没有记住的课后多花费些时间就能全部记住,数学知识若在课堂上没有弄懂学会,那么在课后一旦钻了牛角尖就更加无法理解了,此时,教师的辅导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前要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如下发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初步自学知识,找出自己的困惑,把它带到课堂中进一步消化理解。课后要抽时间,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或集体辅导,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认真把握课程教材,通过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反思,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使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布置作业数学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特别号都有了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