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
2020年3月以来,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指引下,我国广大高职院校遵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在行动上纷纷努力尝试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积极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以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劳动者为目标。突出学生“动手”能力是其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因此,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既贴合其办学定位,又是其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在高职院校的众多专业中,广电技术专业以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技术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广播电视专业基本技能及相关岗位工作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面向各类广电企事业单位培养实用型人才,承担着社会主义文化传播技术性支持的重要职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面向的岗位,是位于我国偏远、艰苦地区并需要长时间值守。除了技术要求以外,这些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劳动素养和奉献精神要求较高。因此,广电技术专业融入劳动教育在新时代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如何在广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广电技术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对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能够要求较高。然而,面对高职教育录取率大幅提升、招生对象不断扩展,以及“文理兼收”的新特点,广电技术专业突出技能实训或实践,适当减少或弱化理论,已成为其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共识。在此背景下,该专业实训课也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
伴随技术发展,广电技术专业的复合性和综合性愈加明显,且教学内容略显复杂、枯燥、难懂。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会有比较大的畏难情绪,学习主动性和持续性均较差,尤其是涉及多项基础理论综合运用时更显手足无措。然而,通过专业实训课的开设,却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教学难题。实训课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实现理论知识的可视化、具体化、直观化和可操作性化,提高教学过程的乐趣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于是,广电技术专业增加实训课的比例已成为高职院校一种普遍的做法,甚至部分学校已将其实训类教学比例提升至总学时的60%左右。“学中做、做中学”,或许并不利于培养出具备较高创造力的卓越工程师,但对于培养一线操作型技术人员还是比较合理和经济的。
一方面,广大一线教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往往自身接受的是普通本科或研究生教育,工作经历大多局限于“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普遍较好,但“动手”能力相对不够。受制于自身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导致广大教师实训教学的驾驭能力比较欠缺,劳动意识和劳动教育意识也不充分,言传身教的效果较差。甚至部分教师自身还存在着排斥技术操作和一线劳动,热衷理论研究、轻视操作(劳动)实务的错误思想。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晰,受到社会各方面思想的影响,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准确,乃至错误,主动参与实训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一部分学生甚至将实训课视为“放牛时间”,自由散漫、浑水摸鱼的现象比较突出,实训课发挥的作用远远没有达到学校的预期目标。
新时代,国家亟须大量一线技术人才,培养此类人才的方式很多,高职教育是具有基础性、普惠性的方式,广大高职师生一定要认清新时代的形势。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对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方法,在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要求下,对于一线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对现实的巨大变化,如何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00后培养成国家需要的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通过高职教育,以学校教育的形式实现初步培养合格劳动者的目标,现实且严肃。在众多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训课是一种最合适的、拉近“教室”到“工厂”距离的有效方式,这种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劳动,而指导这一环节的思想也正是“劳动”二字。因此,无论高职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明确实训课的指导思想是一定要包含“劳动教育”的,劳动是最光荣的。然而,在现有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中有关劳动教育的过程性或结论性管控及评价内容却十分欠缺,即使具有相关内容,也往往仅仅是写在纸上、流于形式,实际执行要么缺失、要么缺损。
劳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新时代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广电技术专业实训课融入劳动教育必须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从而确保其目标正确、路径科学、行之有效、持续发力。
一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专业培养中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明确实训课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主要载体的基本认识。
二是要积极将专业技能传授与职业精神熏陶相融合。在实训教学主体方面,要通过教师、教材、教法、教具等因素,系统传授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职业精神。在实训教学设计方面,要从一线劳动活动出发,对具体实训项目内容进行优化,对课程考评机制进行改造,将学生视为准一线的“劳动者”并加以培养和约束,将劳动与实训教学真正融为一体,明确“实训就是劳动,学生在学校的专业劳动就是实训”。
三是要学会挖掘广电技术专业或面向职业背后蕴含的社会价值。在实训课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要准确把握住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深度挖掘岗位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思想意义,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均能感受到劳动的伟大和光荣,平凡岗位的不平凡价值。明确劳动最光荣。例如:边疆地区长年值守的发射台技术人员、为脱贫攻坚长年服务基层的一线广电人员等。
为确保广电技术专业实训课融入劳动教育整体目标和效果实现,必须从一线教学实际出发,从专业和课程建设入手,按照科学的教学规律设计出合适的路径和方法,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专业教学的指南,处于顶层设计位置。劳动教育的实施必须与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相结合,否则将会无所依托且无法长久。广电技术专业在新时代应该深入分析行业的变化和要求,将劳动教育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顶层开展设计工作,确保劳动教育从源头上融入。应将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技巧、劳动习惯、劳动保护等内容全面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或教学形式。
目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定数量的高职院校在解决劳动教育问题时,依然还停留在将其简单的视为一门通识类课程的状态,有“课”无“教”、有“教”无“课”、有“教”无“劳”、有“劳”无“教”等现象十分普遍。究其根源还是因为高职院校未能将劳动教育科学的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且常常游离在教学体系之外,这一点十分值得关注。
实训课是广电技术专业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不在此过程中植入“劳动”这个灵魂,实训课也必然变得“轻浮”和“虚化”。因此,劳动教育必须融入广电技术专业课程建设标准和方案,将理念变成可以操作的、活生生的行动,使每个项目都散发出劳动教育的气息。在实训教学方案中要加入劳动精神传播、劳动技能宣传、劳动素养提升、劳动防护手段等教学因素和情景设置;在教学目标中要设置劳动教育目标;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中要加入劳动活动指南和总结;在教学评价中要加入劳动态度、表现等指标并赋予合适的分值;在教学管理中要把生活劳动、劳动纪律等内容也纳入考核体系之内,也便于使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形成衔接,具备连续性或连贯性。
广电技术实训课依托的是一个个细分的具体项目。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训项目之中,要学会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展实训活动,将教室-实验(训)室-工厂(公司)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使生活劳动和生产劳动、劳动教育和专业劳动融为一体,形成从入学到毕业、就业连贯式的劳动教育资源统筹配置,构建起协同育人教育闭环。在每个实训项目设置中均要加入劳动教育目的、劳动环节监督、劳动技能水平考核、劳动精神评估等内容,在实训报告中也要适当加入学生现实劳动表现的考核评价内容,设置一定的正负项评价指标;有条件时,还可以专门建立学生个人劳动教育考核记录手册并将其纳入学生奖励测评指标体系之内。
教师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者、引导者和监督者。然而,高职院校目前普遍缺少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有的学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选择依托已有的思政教师队伍去履行劳动教育职责,或者采取兼课或兼职的形式,“点缀”式的开展一些劳动教育讲座、沙龙、培训或主题活动。看上去,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是最后取得的成效却极其有限。一方面,这些教师的教学活动依然停留在“书上”,对学生的感染力、感召力极弱;另一方面,学生参与上述劳动教育活动时,也仅仅感受到这是一门理论课或是一项活动,无法理解劳动教育与专业的本质联系。
总之,广电技术专业实训课在融入劳动教育时要高度关注教师的因素,要明确实训教师是“首选”劳动教师的认识,并积极提升和拓展实训课教学力量。一是发挥广电行业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运用各类平台,推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宣传工作,让劳动教育的观点深入教师的思想,使承担教育者角色的教师首先具备正确的劳动意识和思想。二是开展各类“走进课堂活动”,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职务、唯资历的弊端,将那些具备优良劳动精神的一线劳动者引入实训课教学,通过兼职、兼课、讲座等形式,拓展实训课师资力量,借助这些优秀劳动者的代表,将劳动精神融入实训课教学,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技能传授和劳动教育的双重目的。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劳动教育开展的效果,必将影响到该项工作的整体成效。因此,高职院校广电技术专业实训课融入劳动教育应该准确把握工作的关键点所在,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促使工作有效开展,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广电技术专业实训课融入劳动教育的关键和主体在教师。因此,要实现目标,必须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好、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且具备劳动教育情感、意识和技巧的教师队伍。要加强实训教师的劳动培训工作,将劳动教育纳入实训课教师的岗位职责和考核内容。
其次,要从源头做起,从专业及课程标准和方案制订入手,改进专业建设方案、教学方案和课程大纲,让劳动教育成为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内容。
再次,要改进实训教学评价体系,将劳动因素融入教学活动和评价体系。一方面要以理论结构或一线需要设置标准;另一方面也要以劳动教育为指引,围绕目标重构教学环节,让劳动的意识、精神、技巧、保护、创新等内容融入实训课的教学环节。
最后,要适当安排“劳动教育”专项经费,确保相关活动的有效实施。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密切联系行业、产业、地区,要充分掌握资源整合能力,细致挖掘校内外、行业内外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建立综合资源库,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支持。
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要求。新时代高职专业课程融入劳动教育意义重大,许多高职院校也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是,总体来说,普遍存在着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体系较乱、执行较难、方法较少的窘境。本文从一线教学的实际出发,从专业实训课的角度入手,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办法,以期促进此项工作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