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中国的经济逻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坚定不移地弘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实现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共同富裕,完成“两步走”战略安排,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而实现这一要求的关键就是强调完整系统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依据客观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搞清“长线条”的逻辑关系,探寻到问题本源。
曾几何时,一些经济专家以静态、片面、孤立的观点看待经济问题,导致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举个典型的例子,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经济学家一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净出口,于是希望消费能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更多拉动。原本,在投资、消费、净出口三个方面调整一下,使之更加平衡,无可厚非。但如果政策最终变成了“弱化,甚至无视投资和净出口的单纯消费拉动”,消费上去了,但居民储蓄率下去了,进而带来资本积累率负增长,那就是南辕北辙了。
长期而言,任何一个国家,其经济增长非常核心、重要的要素就是资本积累,没有资本积累的增长就没有经济的增长。拉动消费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经济增长,避免国家资产负债表持续弱化。片面追求消费拉动,会导致国民总资产中负债比重大幅攀升,国民资产负债表不断弱化。如此态势一旦发展到极限,国民也不会有足够的消费能力。
应当说,中国不是不要投资,而是不要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中国不是不要净出口,而是不要高能耗、高污染、低利润的净出口。这原本是投资结构、贸易结构调整的问题,而绝不是“三驾马车”要谁不要谁的问题。
今年的1 至9月份,中国老百姓新增储蓄金额超过13 万亿元,这是今年少见的增幅。一方面,这是疫情之下,人们以备不时之需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则是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多地放弃购房投资的体现。这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有些经济学家提出,现在应当更多压低存款利率,而重新把储蓄逼向购房。这个观点不敢苟同。现在或许更该是保护资本积累率不断提高,并同时加大高端制造、科技创新投资的重要时机,而不是再以购房等消费拉动,这不符合中国未来的经济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