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中 李阳洋
广西桂林农业学校 广西桂林市 541006
随着全国两会开幕,映入眼帘的是“双碳”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热词。“双碳”战略是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方向标和新动力,指导着汽车行业朝向“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在这一大背景下,催生出大量的新型汽修职业岗位。同时,汽车行业对新汽修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操作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均提出新的需求。中职作为向高等职业教育以及新兴产业输出人才的主渠道之一,是培养汽修行业人才的最有生的力量。“双碳”战略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颠覆了中等职业学校对于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必须做出紧跟“双碳”战略的脚步,研究基于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培养的人才内涵,缓解汽车行业高素质维修人才用工荒,汽车后市场需求与学校前端培养脱节的问题。
在2019年全国碳排放量公布结果中,交通运输产生的碳排放所占比约为10%,迫使汽车行业迈向节能减排的“双碳”战略道路。近年,得益于汽车业内共识和国家政策支持,汽车产业结构迅速发生改变,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刺激着汽车产业向“双碳”战略目标升级。在2021年,未来汽车生态大会上,孔逢春院士提出:汽车行业加速转型的主要表现是在低碳与能源两方面,故而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汽车行业必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显示,于本世纪2025年,我国新车销售总量中应有百分之二十左右是新能源汽车。据公安部截至2021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销售量连续占据全球第一;《中国制造2025》显示,电气化、节能减排是汽车行业必然趋势。这些热点新闻无时不体现着汽车行业在往“双碳”战略所指向的方向前进。
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带来的能源来源多样化,汽车性能高效化、汽车排放归零化的优势促使着各国都纷纷制定禁售传统燃油车时间表,其原因在于追求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新能源汽车,追逐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先地位,追逐着庞大的市场份额。在各国燃油车禁售时间表中,日本考虑从2035起禁售内燃机驱动的传统汽车;德国计划2030年开始禁售;英国则将从原定2040年禁售的计划提前5年;中国在公共交通等领域开始“禁燃”工作,我国海南省更是率先区域性“禁燃”,宣布到2030年海南省将禁止销售燃油汽车,并逐步全面引进新能源汽车。
在“双碳”战略下,燃油汽车既没有被取代,而新能源汽车又异军突起,占据时代的新热点,并有成为主流的趋势和潮流,先有广汽、蔚来、小鹏等车企纷纷斥巨资投入新能源汽车开发,后有小米、华为投身量产新能源汽车。汽车后市场对于汽修人才的新需求便体现在面对新能源汽车时,既能在学习新能源汽车理论知识中加强实践实训,又能在实践实训中继续补充新能源汽车新理论的学习;既要在熟悉传统汽车维修技术中验证新能源汽车的最新知识,又要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新旧技术交替中保证维修技术人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传统汽修行业固然可以延续以往对维修人才的需求,对燃油车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发动机及其他机械部件进行检测维修;而“双碳”战略下新能源汽车种类繁多的情况,汽车维修行业需求有了新变化,要求维修人才既懂得如何检修燃油车又能学习并能运用最新的新能源汽车知识。例如检修混动汽车时,要求维修人员要突破以往传统汽车维修的局限性,在原有的传统汽车知识上分辨和学习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再例如,检修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时,要分辨与传统汽车的蓄电池检修步骤有何不同,还要区分类别不同的新能源汽车之间蓄电池检修步骤的不同。
在人社部发布的2021年度“最缺工”职业排名中,汽车生产线操作工、零部件再制造工以及汽车维修工名列前50。明明市场极度需求汽修人才,为何会出现用工荒?其原因在于一是中职汽修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差强人意,汽车维修企业在“双碳”战略下不得不严格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谋求跟上时代发展,但往往因为学生仅有中专学历,给出的待遇低,且中专学生多为眼高手低,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通过对毕业生进行分析得知,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身为最低等职业教育,学生动手能力还处于一个很低水平的阶段,在面对新的维修问题上处理能力和经验极为有限。二是中专生到维修企业后,由于工作经验少,接触大多是一些不需要操作技术工作的工作岗位,不仅待遇低,更重要的是得不到成长,再加上没有“老带新”、“团队研究”等形式的职业成长途径,光靠学生自行摸索,以中专学生的知识储备,几乎是得不到任何长进,久而久之既不能吸引学生留在企业,又不能填充企业缺工的大坑,长此以往,汽修专业的学生便对行业失去了信心,转行到技术含量低、职业天花板底但工资待遇较高的销售行业,造成汽修从业人员的流失。三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合作,即便是签订了战略合作的协议,也往往对自己的维修技术加以保密,单方面接收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使得学校方既不能掌握企业需求,又无法及时了解最新汽修技术,因此培养出来的大多为职业观不正,职业素养不高,操作技术落后的学生。
“双碳”战略促进汽车行业突飞猛进的同时,也倒逼着职业院校要随汽车行业的转型而改变学校规模。中职汽修人才培养规模应转变为给汽车市场培养出操作技能高、理论知识新、职业针对强、学习能力足的市场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职业学校要着眼解决培养的人才与汽车市场需求脱轨的矛盾。一是要求学校创新实践教学新规模,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传统教学方式陈旧的影响、办学条件不知足的限制、教学技能落后生产的原因,培养出来的人才无论是技术还是理念上多与市场需求不符。二是市场导向思想新规模,要求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就业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贴合素质教育的本质,鄙弃在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的思想,引导学生学习典型的工匠精神,加强德育教育。三是校企合作新规模,要求摆脱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各行其是,缺乏合作的渠道的窘境,摆脱职业学校不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企业没有途径参与学校的教育方式,以致于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
一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学生就业的职业为方向标,完善学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促使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体系与课程实验、学生实训、企业实习融为一体,着眼于在教学情景中运用现实工作场景。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当参考于现实工作场景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认清哪一些是工作要点,哪一些是工作难点。适当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必局限于1:1的理论实践课程比,教学重心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操作中补充学习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中注重操作能力的提高;更应该分析会同本校的教研部研究汽车行业的特点、发展趋势、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适应性的调整课程的设置,补充一些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地方性课程,邀请当地汽车行业优秀人才、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展开交流会、分享会,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满足学生的职业感,并分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展望,促进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的认知,以真实的案例开了解到汽车后市场中的必备技能,让学生自主建立学习目标,自主构建职业框架,明白岗位要求,提高自我效能感。二是建立学生职业能力体系。中等职业院校作为职业体系的一员,占据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位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构建学生职业能力体系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促使学生就业,就业可分为升学和服务一线,无论是哪种就业方式,都要求学生构建自己的职业能力体系。这要求学校的改革措施要以就业为主,坚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适配性,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整体设计方案中,区分好学生就业的类型,侧重于将课程实验教学、学生实训任务、企业见习实习三步骤与实际相匹配和就业相贯通。区分就业类型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认知自我职业框架,例如走升学路线的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理解其中的原理、结构、组成;走企业就业路线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连贯性地进行专业实训,不间断地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确定好职业能力的目标,贴合岗位所要求的人才,构建职业能力体系。三是构建“课证融通”的教学体系,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促进培训与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在日常教学中,学校想透过社会的发展来促进教学改革,就需充分开展实践教学“课中有证,证融课中”的教育特色,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课程的线,串联起企业人才需求、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学校教学目标,并使学生对汽修专业所考取的证书“是什么,怎么用,有什么用”得到充分认识。在教学时,要尽可能地按照标准来要求学生做好每一个实训步骤,相应考取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以职业证书和扎实技能水平作为就业时的竞争筹码,提升职场竞争力。四是发挥学校自身优势,拉近与企业之间距离,将企业用人需求编入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文化交织专业文化、工作环境融入学习环境,将企业的真实需求融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五是建设骨干师资团队,形成懂专业、懂技术、懂产业的实践的“双师”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定期开展线上线下师资培训,培育一批年轻骨干师资队伍,并形成良好的师资培训机制。师资团队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响应宋磊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部署》的讲话,积极参与“职教国培”,探索教师1.5年脱产学习、1年在岗学习模式,在学中用、用中学。一方面派遣教师到企业、培训基地学习或培训,另一方面启动兼职教师特聘计划,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德育一直是素质教育的领帅和灵魂,唯有立德树人方才能培养真正企业所需人才。一是立德育为先,制定详细的德育计划,将思政元素贯彻在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的向心力,保持崇高的职业理想。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中职是职业教育初级阶段,在实际中学生存在学习成绩比较差,学习能力较低。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其加以引导,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要鄙弃等级观念,把学生摆在同等地位。三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育,汽修专业学生在养成职业道德之前,必将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这时候家长需同学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社会层面则需提高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共识,鄙弃职教低人一等的思想。四是营造德育氛围教育。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构建职业人物事迹精选,开设多种多样的校园和企业汽车行业文化活动。例如,确立校园汽车文化节、建立汽车协会等,在校园中形成“寓教于乐、寓情于景”的知情意行的德育教学氛围,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同时开设职业生涯课,解决学生对自己职业定位认识不清楚,学习掌握技术和眼前的利益关系不等效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终身受用,把就业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
要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沟通、合作,共同探索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是汽车新技术运用的主阵地,而学校总是滞后于新技术的运用,甚至部分学校还教授着淘汰已久的技术。学校只有与企业多联系,多沟通,依靠企业资源,与企业共享技术与设备,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才能培养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有用人才。除此之外,仅凭学校自有的实践教学设施,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适应日新月异的汽修行业的,要建立校企合作订单班等形式来提升学校规模以及师资的规模,从而达到规模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要在学校教学日常中引进企业,同企业探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培养服务怎么样的市场,在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怎么样的实习实训项目,探寻企业的考核方式来改进学校的评价方式,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就业方向的落脚点。校企深度合作的最有力的地方在于教师能够掌握到维修企业的最新工作流程,最典型的工作任务,能使教师协同企业专家进行校企课程研究,以自身教育性同企业专家的职业性结合,促进教师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设计上是基于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并采用企业工作过程来进行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