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农机学校 孟存
信息技术在信息的存储和交换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信息化产业的发展为各行各业的产业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活力。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农业机械机器的需求也在增加,信息技术的加入促使农机设备管理也得以完善,人们使用起来更加轻松。将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结合使用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销售量,有效提升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熟练度,更可以借助先进的农机设备实现劳动效率的提升,降低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价值,最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利用物联网技术,现代化农机生产有更高的生产精准度,它可自主进行精细的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农业信息数据库与农机管理系统相互联系便可掌握光照、土壤营养成分、湿度、温度以及CO2浓度各种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的信息,通过比较相关的数据计算得出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参数,这样就可以选择最合适的农业机械进行操作,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土壤中的大量元素比例情况和虫情动态,运用统计数据指导农业生产,有效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极大提升施肥和播种的准确性,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植物的生产环境变化,及时提醒农业人员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提高对各种灾害气象的防御能力,应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确栽培,可以确保农业精准化生产,增强农作物的种植效益。例如,在山东省农业机械制造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玉米精密生产的主要工艺应用”突破了精准播种、精量施肥和高效低损收获等关键技术的限制,有效解决了产业瓶颈,包括玉米机械化生产中的种子渗漏、肥料利用率低以及收获效率低的问题,从而实现黄淮海和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重要环节的高质量、高效率的精准智能化生产。这一成果的应用引导了玉米生产优化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并在农村地区得到大面积推广,这既是保障生产优质玉米的一大助力,也是未来农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农业需求,未来农业要达到优质、精品和高效的目标,因此新时期下该行业对技术发展标准更加严格,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农机自动化生产技术应运而生。不久前,作为国家重要优质棉生产基地的新疆兵团和当地公司进行工作对接,已有700 余台采棉机纳入该公司的自动化管理平台,这种新型监管模式可以随时监测到采棉机的作业情况,并收集其轨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自主判断出违规操作行为,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大大提高了地区采收棉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该平台的运用一方面帮助监管人员实时掌控区域内的采收情况,另一方面有助于农机主实时观测作业质量,了解作业面积,远程查看车辆作业轨迹和图像,高效管理车辆。
由此可见,农业机械生产技术通过信息实时共享与智能控制等功能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运行,可以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同步拍摄到农业机械耕作画面,相关调研开发人员通过收集分析数据,可以检测评定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操作人员再次结合监测画面实施远程操作,有效完成各种作业任务[1]。
建立用于农业机械管理的数据库,使得数据处理的强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为数据的查询与调用提供支持,例如在农业机械管理中利用农田采样点位图,对应相关的空间信息结构,就可以实现数据库与农业机械的有机统一,通过引进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农业机械科研人员提供建模支撑、作图软件的应用和指标分析等专业工具;为政府农机产业规划决策者提供全球农业机械的行业情报,洞悉其变化规律;为涉农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强大的市场预警功能,有效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收集、保管、传达的标准化和部门间的关系强化。将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的数据和农业机械设备等历史数据录入计算机,并上传到网络便可以进行检索和查询;农业机械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打破了区域失衡的限制,实现了地区间的资源优化共享,各个省市均衡发展。与此同时,开发利用农业数据智能终端平台可以轻松获取贯穿产前、产中和产后整个农机产业链条的数据,包括价格形成机制、产业格局分布、行业发展趋势、贸易流向分布以及竞争强度变化的资料,并且生成K 线图、自定义公式等多样化智能分析图表,详细展示出全国各地区行市内容和走向,同时结合全国2000 多个县域单元年鉴,检索到国家涉农统计数据,获取海量专题云图,快速在线编辑生成智能研报,从而找到行业最新的机会点。
在利用信息技术推广现代化农业机械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农机技术体系建设的真实情况,搭建科学有效的农机信息交流平台,公布农业机械相关政策、农业机械市场变化、农业机械系统维修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从而促进农机技术推广体系的交互能力,防止信息资源的封闭。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的信息服务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帮助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农机化管理与远程调度指挥服务云平台,逐步拓展平台服务功能,初步搭建成集远程监控、指挥调度、供需对接、服务保障等功能于一体的技术服务平台。这样可以向客户提供农机技术的信息咨询服务,实行1 小时回复机制,为农业生产者解决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且农技专业人员可以发布资源服务日志,形成涉及政策咨询、体系动态、生产现场及技术服务等多个专题专栏,使得客户在使用中接受更优的服务和体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农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2]。
工作人员还应在推进农机技术现代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前的电子信息技术,为农民答疑解惑。例如,随着农机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快速推进,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以“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化服务手段,全县122 家农机合作社都配置了电脑,与“宽带”连接,建立起科学规范、方便快捷的农机商业化信息管理系统。为加快农业机械生产合作社信息化发展步伐,快速适应跨区作业和引进新机器的需求,开展了计算机操作流程、农机化理论知识和互联网综合信息的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管理人员具备信息化管理的综合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共享,为农业机械设备提供社会服务。
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加强农机技术的宣传,通过多途径实现该技术的推广[3],例如乡镇部门可以通过开设农业机械化的公众号或者微博等多媒体方式,将产品信息、农机行业的发展咨询、相关政策的更新以及科技前景的一手资料及时反馈给农户,让他们实时掌握农机时代的发展趋势。
2.4.1 “互联网+信息”展销平台的应用
目前不少行业利用信息技术成功实现了转型和突破,跨领域合作已经成为信息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农机发展领域同样可以借助合作实现资源整合。运用“互联网+信息”展销平台,农民便可以足不出户在平台上了解世界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还可以利用VR 技术进行身临其境式的交互体验。网络平台可以实时在线通话和视频互动,让人们对感兴趣的农业机械进行详细了解,将互联网融入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在线提供农机使用细则,搭建农机维修系统化服务平台,指导农机离线实时维修,实现了线上线下对接,更利于提升农业推广水平,对于农业机械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2.4.2 “互联网+农机管理”的应用
“互联网+”农业机械管理是行业内最重要的创新技术之一,旨在便利农户、提高相关企业的管理效率,是提高政务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如在我国政策规定,购置农机时会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补贴,对农户来说,购买一台小型拖拉机或旋耕机可以补贴几百元,但想要得到这笔钱,需要经过乡镇、区市部门的层层审核,判定是否具有补贴资格,农户们不得不多次在村县间往返办理申请手续,投入了大量交通费用和时间,实际上的收益远不如付出成本,导致许多人直接放弃了获得补贴的机会;对于生产农业机械的企业来说,每年都要申报农机补贴产品的信息归档申报,其内容重复毫无变化,这种死板工作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却要耗费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直接影响到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国家补贴农机信息登记系统”和“国家补贴农业机械管理制度”等,把这些工作搬到网上和云端,本着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补贴对象的名单,让信息多跑路,从而减少了农户和农机企业的繁杂流程,让补贴政策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作用。
当前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专业人员的匮乏。由于专业素养的限制,从事农机技术推广的人员不能保证该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因此加强专业人员的引进,为当地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知识培训尤为重要。在专业人才引进方面,政府部门充当农机技术推广的重要支柱,可调整人才引进政策,通过一系列奖励政策吸引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给予大学生和职工一定的工资补贴,创造好的工作环境,鼓励大学生留在农村发展,提高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可深入辖区内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农机经营维修网点,进行农机安全生产普法教育活动和技术保障服务指导。根据当前该技术推广的实际,建立相应的机构管理体系,改革推广方法,扩大推进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推广效果达到最大。
在对当地农民的技术培训方面,可以组织大范围的农业知识培训,开设休闲农业、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宣传、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及小型常用农机具的安全操作与维修技术、农机合作社经营与管理、农业机械及油品选购、拖拉机、插秧机及小型常用农业机械实训等切合农机发展的实用性培训内容。还可以结合农民生产的实际需要,邀请各高校的专家实地调研,并对当地农机信息化应用提出科学建议,手把手对农户进行正确的现场示范,给予他们最直接的技术指导,加强人们对该技术应用的正确解读,摒弃效率低的种植观念,采用高端的技术手段,提高农产品的种植效率,达到优质高产。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农民中挑选一些有潜力、学习能力强的员工,将他们外派到专业院校吸收专业化技能,使其掌握先进技术并获得利益,让这部分农民能够积极参与农机技术的推广[4]。
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强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与信息网络的整合。全面对作业中的农业机械进行监控,可以帮助农户或农业企业掌控工作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在信息化的指导下提高该技术的水平。借助农业机械远程监控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帮助管理部门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更好的监管,进而保障农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实现农业生产全程活动的信息实时共享,以提高农机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更便捷、准确地组织农业生产活动[5]。
结合上文内容可以发现,通过增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相关农业服务云平台,规范各个平台的开发建设标准,最终实现农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在农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业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还能突出农业发展的显著优势。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对应的信息化工程,是保障农机技术推广建设的整体效益的重要支柱,为农业高效管理做出贡献。利用代化农业机械的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更大化,帮助农民实现稳产高产,节省更多的人力物力。
信息管理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在新形势下,农业生产领域正在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蓝海,农业机械的现代化革新也为农业生产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农机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趋势不仅成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的重要手段,也是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步。将信息管理运用在农机技术推广方面,可以实现农机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在保证农业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