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 嘉,邓 璐,姜举娟,王学生,史 记,刘继宁,南 震,朱 隆
(1.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哈尔滨 150001; 2.黑龙江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哈尔滨 150001)
2012年,为加快黑龙江省专利权的转化和实施,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黑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风险补偿金来源、支持对象准入条件、质押担保贷款操作方式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进行了明确规定。2013年,《关于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重点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的费用补贴、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监管激励等方面制定了措施。
黑龙江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持续提升。2021年,提出“完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研发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促进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要求“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深化政银企对接,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支持的精准性”。为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鼓励和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强化“政企银保服”联动,《黑龙江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方案》明确了在完善长效保障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创新金融服务供给等方面,共计13项重点任务,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贴近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密集园区,通过优化措施、创新模式和提升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服务企业、园区及银行机构,在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成效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着力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为整合全省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资源,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融政策,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建立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2022年成立了“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合体”,现已发展为汇集银行、保险、投资、担保、评估和服务机构的41家成员单位,联合体成员发布55项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产品。设置“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合体”专栏,线上搭建和推广以“政银保担服”为主体的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协同推进机制。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息共享,组织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交流座谈,梳理并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流程框架,打通和理顺质押融资过程中的各方面环节,推动建立以“政府引导、银行支持、担保配合、评估服务、企业参与”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协同机制,在科技、知识产权、发改、工信、金融等政府职能部门、各类社会投融资机构、高校院所之间,打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接替有序的服务网络,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空间。
推动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财政支持政策。哈尔滨市多措并举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在积极落实《哈尔滨市关于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哈尔滨市科技企业贷款担保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启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投入资金3.5亿元,推出包括专利权质押担保在内的科技风险投资、科技融资担保、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科技贷款贴息、科技保险保费补贴等5个科技金融基础产品。
探索构建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价值信用融资新模式。针对科技型企业在办理专利权质押融资贷款过程中,缺乏有效抵押物作担保,办理贷款难度较大等问题,绥化市积极探索适合黑龙江特色的专利权质押模式,按照“政府背书+服务机构估值+第三方担保+银行贷款”模式,服务机构在为企业提供专利申请保护的同时,更关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价值,为其知识产权融资进行估值,专利权持有企业将其持有的多项有效专利质押给第三方企业,由第三方企业用其持有的银行股权为该公司的银行贷款提供信用担保融资。
部门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培训。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题培训,采取专家授课、机构辅导、金融业务宣传等方式进行授课,推动黑龙江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扩面增量,努力营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良好环境。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窗口服务便利化。2021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黑龙江业务受理窗口在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正式启动运行,整合后的受理窗口提供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和知识产权维权预审等40多项知识产权窗口相关业务服务,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业务办理“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
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办理流程。联合开展质押融资“走流程”工作,各部门经仔细梳理,合理规划,制定黑龙江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全流程框架,确定以压缩办理时间、减少材料提交次数、减少窗口办理次数、减少办理质押人数的“一压三减”优化措施,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便利化水平,实现知识产权质押登记受理一次办结。
积极引进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对接和引入评估机构,以自贸试验区片区企业为重点,为黑龙江省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黑龙江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达到27.99亿元,其中,专利质押登记108笔,金额23.10亿元;商标质押登记23笔,金额4.89亿元。
据统计,2021年,黑龙江省专利商标质押67笔,登记金额15.27亿元,同比增长91.11%。其中,专利质押56笔,商标质押11笔,质押贷款金额12.94亿元和2.33亿元。据统计,黑龙江省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6.07亿元,是2020年的3倍。
2022年,自成立黑龙江省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合体以来,黑龙江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8.996 5亿元,同比增长193.15%。
知识产权评估方面。知识产权质押需要评估、办理质押手续,在出现贷款不良时,还需要将知识产权转让出去。目前,银行机构和评估公司对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存在很大的偏差,且知识产权评估和转让市场不健全,部分银行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品种处于空白,虽然可以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但一般作为补充,需要同时结合其他抵押担保方式。知识产权评估入账,企业需要交纳自知识产权获批以来各年度的税费,对于企业来说负担较大,因而不愿评估入账,导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无法开展。
知识产权风控方面。金融部门往往以部门利益为驱动,特别是五大基础银行,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方面呈保守态度。金融机构放贷过于谨慎,银行对无固定资产、负债率较高、需求资金量较大的知识产权企业比较保守,金融部门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势在必行。
知识产权处置方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倘若出现问题,很难变现,有些知识产权的实施需要有特定的条件,交易难度较大,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不能像处理有形资产抵押贷款一样,需要通过知识产权交易市场,通过拍卖、租赁、转让等方式收回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需要银行机构的全力支持,需要投融资机构、风险担保公司等部门积极介入并服务中小微企业。加强“政企银保服”联动,继续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建立质押融资需求调查机制,组织开展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康复器械医疗业、留学归国创新创业人员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调查,了解企业质押融资状况,建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项目库,特别是企业具有专利权质押融资需求的项目库。融资需求企业信息及时推送银行、担保机构,开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途径,建立质押融资信息共享,畅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积极推动建立黑龙江省级层面相应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财政支持政策,用于金融机构对创新型企业特别是初创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或对银行形成的损失进行补偿,利用担保、保险和风险补偿等方式,形成风险共担,降低信贷风险。引导银行机构积极利用哈尔滨市科技企业贷款担保资金、哈尔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发挥知识产权风险补偿机制,通过提供利息补助、评估费补贴、保险费补贴等补偿形式,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推动银行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容错免责机制,调动银行、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积极性。
坚持参照先进省份和探索培育相结合,引导和鼓励市场化、专业化水平较高的省外评估机构设立黑龙江分支机构,带动黑龙江省知识产权评估行业发展。评估机构以自贸试验区片内企业为重点,为黑龙江省内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科创服务与金融服务。推动银行机构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制,以知识产权为主要指标,综合分析评价质押企业创新度、竞争度和潜力发挥度,增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科学性,规避质押贷款风险,提升质押贷款效率。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则,搭建统一的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形成畅通的知识产权交易渠道。在自贸试验区、高新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搭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交易规则,规范知识产权交易行为,有序开展知识产权交易和质押融资。推动“哈尔滨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设立知识产权评估、交易窗口,进一步完善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运营)平台功能,提供知识产权转让、许可及作价入股等交易服务。积极推动黑龙江省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增设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业务,推行以承诺方式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手续,进一步提升专利商标质押登记服务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