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父亲的革命历程充满传奇色彩,母亲李开芬的经历同样也是九死一生,甘为革命事业牺牲一切”
“如果说父亲的革命历程充满传奇色彩,母亲李开芬的经历同样也是九死一生,甘为革命事业牺牲一切。‘信念使人百折不挠,坎坷使信心更坚定是母亲曾经对我们说过的一句话,具有非常深远的教育意义。每当我遇到挫折,母亲的这句话就给我带来无穷的力量。”朱良才与李开芬的女儿朱筱秋回忆道。
“女人要活出强样来,就要好生跟着共产党打天下”
李开芬1917年出生于四川达县的农村,父亲是清末秀才,思想开明,虽然不是共产党员,可他的家是共产党秘密联络站。
李开芬读书上进,深得国文老师器重。这位国文老师是地下党员,常常给她讲革命思想。李开芬14岁时在他的介绍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6岁走进革命队伍。
起初,李开芬被安排到列宁小学当教员,学生都是红军干部的子弟和烈士遗孤。李开芬很喜欢孩子们,不仅耐心地教他们文化知识、唱歌跳舞,还细心地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整天忙得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但她感到充实、快乐。
在张国焘的“肃反”高压之下,李开芬曾遭到迫害,差点儿被活埋。但她意志非常坚定,发誓:“女人要活出强样来,就要好生跟着共产党打天下。”
后来,政治部考虑到李开芬能唱歌、有文化,把她从列宁小学调到前方,当了火线宣传队的队长。她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坚持同前线战士在一块,利用敌人容易松懈的拂晓和傍晚宣传。她们对敌兵宣传红军的性质,讲穷人翻身的道理,劝他们替反动派卖命不值得,还编了《白军士兵苦》《兵变回老家》等民间小调唱给对方听。
红军作战流动性大,与敌人阵地相持的机会极少,后李开芬经过短期培训,成了红四方面军的一名医务人员。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红四方面军是罕见的拥有众多女兵的军队,女兵最多时达一万人。这些妇女干部组成妇女运输队,每个人要背4支步枪、一箱迫击炮弹,穿荆棘、攀陡崖,为部队抢运物资弹药。久而久之组建了妇女独立团,从团长到号兵,全部是清一色的女战士。经过革命的洗礼,李开芬懂得了:“要革命,就得吃各种苦、受各种委屈,要坚强地活下去,革命成功才有希望。”
“这姑娘,的确是提着脑袋干革命来了”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在川西的时候,每过一座铁索桥,李开芬都背着沉重的物品,四肢并用地爬行,好多次她累得头晕目眩,身子悬在半空中,只有一只手抓着铁链。每到生死关头,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死,一定要活着!爬也要爬到目的地!”
军部工农总医院的医务人员陪护伤病员,随着部队突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进入藏区时,粮食没有了,连战马也被宰食。院领导决定组织一个30多人的战斗小分队,到反动派盘踞的山寨里夺救命粮。
这个小分队以女性为主,李开芬和一位秘书带领小分队分左右两路进入山寨,准备来个声东击西、调虎离山。她带领十几个女战士悄悄地从右路进入寨中,发现了一间磨房,里面堆着小麦和面粉。正准备动手时,左路小分队与敌人交了火,李开芬知道这是战友在配合她们,当即指挥小分队迅速冲进磨房,夺走了十几袋小麦和面粉,飞快地撤出山寨。当时有人感叹:“这姑娘,的确是提着脑袋干革命来了。”有了救命粮,伤病员们高兴万分。后来他们有一部分人能走出杳无人烟的草地,实在是小分队虎口夺粮的功劳。
到了延安后,李开芬进了中央党校学习。党校党支部书记康克清对年仅19岁的李开芬像对待自己的小妹妹一样关心,了解到她在红四方面军时的坎坷经历后,十分同情她,欣赏她的性格与才能。学习还没有结业,康克清推荐她到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当秘书。妇女先锋团属于教导团领导,李开芬因此结识了时任教导团政委的朱良才。
一天,朱良才军装上的一粒扣子掉了,他是个很讲究军容的人,马上就要缝,但一时没能找到针线。恰巧李开芬来了,她掏出随身携带的针线包,麻利地缝好了扣子,朱良才注意起这个直爽的姑娘来。后来,朱良才了解到李开芬的经历,特別是在红四方面军时的表现,对她的印象更加深刻。
1937年3月,西路军西征失败后,朱良才和李开芬分别开始了艰辛的寻党历程,最终双双逃脱马匪的魔爪。朱良才一边躲避追杀,一边忍受严寒和饥饿,终于先找到了红军;李开芬被俘后没有屈服,成功策反敌人的传令兵后逃脱,在朱良才之后到达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详见《今古传奇》人物专刊2021年第5期)。
李开芬到达兰州时,党代表谢觉哉、主任彭加伦、援西军组织部部长朱良才全都出来迎接。李开芬心潮澎湃,只说了一句:“我回来了!”便热泪盈眶,泣不成声。朱良才与李开芬劫后重逢,互相诉说了各自惊险、传奇的经历。这样,他俩对彼此的了解更深了,情意更浓了。
李开芬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工作期间,朱良才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担任秘书长,经谢觉哉和王定国介绍,他们在兰州结为伴侣。九死一生后成了一对革命伴侣,他们把个人的情感都融进了党的事业中。
既是夫妻,又是上下级,更是革命同志
抗日战争时期,朱良才和李开芬奉命离开兰州,来到延安。
李开芬被安排在抗日军政大学医院任指导员。不久,朱良才到晋察冀军区任三分区政委,李开芬也随之转战晋察敌后抗日根据地。接着,朱良才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成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八路军高级政治工作干部。李开芬则担任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组织部长等职务,她以自己的才能、高度的责任感成为丈夫的得力助手,被誉为“政工之花”。
解放战争中,夫妻二人转战于华北大地,长期在同一单位工作,他们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既是夫妻,又是上下级,更是革命同志。
1952年,夫妻俩来到北京,正式安下了家。朱良才先后担任华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重要职务。李开芬先后担任华北军区直属政治处主任、华北军区司令部通讯处副政委等职,1952年离开军队转到地方工作,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干部司副司长兼党支部书记。
朱良才离休后,李开芬曾试图请长假回家陪伴、照料他。朱良才不同意,劝她:“我身体不好,失去了为党工作的机会,心里很难过。你身体还行,就要争取为党多作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尽自己的一切力量,这便是对我最大的安慰了。”
1988年,李开芬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在朱良才逝世10年后,李开芬因病去世,享年82岁。
(责编/赵雪纯 责校/李希萌、张超 来源/《朱良才上将的爱情之旅》,梁贤之、刘小梅/文,《文史春秋》2010年第10期;《朱良才三过草地》,朱新春/文,《百年潮》2016年第10期;《携笔从戎立殊勋 军之良才立忠诚》,孙瑾/文,《中国档案报》2013年10月11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