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克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弥补日常英语教学因空间、时间限制所造成的缺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触动心灵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最终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所以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师生的交流互动,可以广泛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鲁科版三年级下册“Lesson3 I get up at seven”时,教师可先利用信息技术,播放英文歌曲It's time for lunch,在此过程中,师生可以同声歌唱,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然后,教师由歌曲引出Li Ming吃午饭的时间:“What time does Li Ming eat lunch?”实现由歌曲到作息时间的自然过渡,既复习了时间的表达,又适时引出本课的情境。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动画视频,顺势提出问题:“How many time points can you hear?”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实现教学环节的顺利过渡。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树立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教师能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有效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感知程度,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情和境的相互交融,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为接下来进一步生成概念、理解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的静态知识变得“声情并茂”,当声音和影像都齐聚在课堂中时,学生的多种感官被同时调动,英语学习就会变得妙趣横生。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6 Meet my family”时,教师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准备的家人的照片,然后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人,如“This is my father!”“This is my mother!”“He is my uncle!”然后,教师让学生用课本中学习的句式介绍家人,英语便变成学生口中介绍时的骄傲、畅所欲言的兴奋剂、呼之欲出的自豪感和对家人爱意的涌动。课本上的静态知识在课堂中流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被悄无声息却又满怀深情地调动起来。学生从心出发、活学活用,交流的内容和情感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最终在内心升华升腾。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为促使学生多学多记,师生沟通的方式也要极具趣味性,才不至于枯燥乏味。如,介绍家人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照教师的发音,进行地道的语气、语调的模仿,大家互相听音、辨音,从而扬长补短、精益求精。在呈现家人的照片时,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每个人观察图片的视角不同,形成的观点和看法都各不相同,各种思维碰撞出异彩纷呈的火花,拓宽了学生的视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推进,信息技术的功能、手段更加异彩纷呈。当教师在精心甄选教育主题后,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融入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时,课内、课外的学习联系将会变得更加紧密,英语教育的空间、时间将得以深度拓展,英语教学的面貌也会焕然一新。
例如,在学习完某一新的知识点后,学生或者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一互动,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家长的多元互动,既可以定向交流,也可以多向交流。如在学完“水果”这一主题后,当周的晚上,师生可以在微信平台共同交流“fruit”,以加深对“水果”的印象并复习巩固。具体内容可设定为:周一活动名称为“水果知识小抢答”,教师可以发送水果图片,学生利用语音快速说出单词,看谁抢答得又快、发音又准,教师在微信群中鼓励学生选出当日“最美英语之星”,选择的过程,就是练习发音和锻炼听力的过程;周二,教师可以发起“晒海报”活动,学生自由发挥绘制水果海报,并用简单的英语向学生介绍;周三的活动可以设定为“说说我家的水果”,教师可利用微信和学生面对面对话,学生可以边出示家里的水果,边用“This is an apple.That is a...”向大家介绍;周四活动可为“情景再现”,学生可以利用微信借助实物录制课文对话,使场景更真实可感;周五可以组织“你说我辨”的实践活动,学生逐一模仿课文中的chant,将录制的音频发送到群中,其他学生听音辨人、快速抢答,调动学生参与度。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设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系统,以趣味性为基础,增强学生从游戏中积累知识、形成知识链条的能力。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畅所欲言,也欢迎家长加入讨论。同时,教师可实时跟踪点评,达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校互动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这离不开教师的肯定和为学生提供多样丰富的展示机会。教师可以挑选学生意气风发的英语朗诵图片、精心制作的口语小视频或认真准备的英语演讲稿和习作,发送至班级群或朋友圈,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形象、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无论是日常的课上交流,还是课下的成果展示,教师要甘愿退居学生的身后,为其自信乐观地表达搭建绚丽的舞台,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可申请注册属于班级的“微信公众号”,将师生情感的沟通、学生思考的过程、成长的痕迹等,编辑成文从字顺、语言优美的段落,妙笔生花、激扬文字,形成属于师生共有的网络学习空间,相信当学生走进这片情感的天地、成长的乐园时,内心的自豪感一定会油然而生。
此外,教师可将教学生涯中的点滴感动、经验心得、案例分享、教育情怀,随时随地编辑制作成美篇,发送至家长群或朋友圈,引导学生拥有成熟的个性、独立的人格,传递给家长科学的方法、思考的结晶。这种做法,既有助于教师联合家长,共同探寻家校共育的新路径新方法,又能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家庭辅导方案,实现因材施教,有章可循,引导英语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师还可通过分享、推送有关小学英语教育的公众号,推荐家长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引导其体会英语学习对学生长远发展、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形成家校合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塑造有利于英语学习的良好的家校氛围。
总之,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融入大量的媒体资料和教育手段,适时合宜地提升课堂效率,实现英语和信息技术的双向“共舞”。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精挑细选网上的教育内容,并且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甄别的能力,从而为新时代培养合格的、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