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平,朱新培,朱启耀,高玉琼,赵家才,孙开兰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种畜繁育推广中心,云南昆明 650212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是改良奶牛群体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泌乳牛的泌乳性能及乳成分加以精确测定,以此为奶牛单产水平的提高和奶牛群体遗传的改良提供科学依据。奶业发展较为先进的国家几乎都会对牛群进行DHI,并通过测定数据来为奶农提供合理的指导服务,以帮助奶业实现效益增长。我国于1992年开始逐步开展DHI工作,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不过和发达国家的DHI运行模式相比,还依然有一定差距,例如队伍成员数量上,欧美地区的工作站人员在20~30 人,且从检测、指标分析到牧场应用的流程也十分完善,这些优势是当前我国的工作站所不具备的,因此,弥补差距、优化DHI流程,构建一体化的全国DHI测定模式,是我国DHI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研究显示,我国的DHI工作是1992后逐步展开,截至2020年底,国内的DHI实验室共有36 家,参测牛数约120 万头,每年上传的DHI测定数据约600 万条,日平均产奶量测定为32 kg,平均体细胞数为23 万个/mL[1],这表明我国DHI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趋于成熟,在品种登记、泌乳牛测定、数据分析、遗传评估等方面均能为牧场提供较为科学的指导和服务。当前,我国DHI实验室面积扩充到了1.6 万㎡,用于奶样检测的设施设备有112 台(套),平均1 h样品检测数为2.8 万余个,DHI参测奶牛已经达到了127 万头,测定范围覆盖黑龙江、新疆、四川等28 个省(区、市),项目区奶牛良种的覆盖率高达100%,参测奶牛的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按照2019年的市价计算,生鲜乳的平均收购价格为3.65元/kg,即1 头参测奶牛的年增加收入为1 600 元左右。
国内当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如2007年由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意见》(国发〔2007〕31号),该文件就牧场如何登记良种,实验室如何开展DHI工作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此外,该文件还将奶牛单产水平的提升目标与扶持政策绑定到一起,明确了政策扶持都是以实现奶牛单产水平增长为最终目的,为之后各项政策法规对DHI以及奶业发展的推动奠定了基础[2]。2018年,由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业振兴若干意见》(农牧发〔2018〕18号)更是明确指出,DHI要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测定范围、增加牧场覆盖数量,通过完成上述要求实现草料配方的科学调整以及奶牛的精确饲喂。这些政策的推出说明了国家对奶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也表明了我国对于DHI领域在政策规定上的完善和成熟。
我国的DHI项目于2008年启动并实施,根据1 头测定奶牛70 元补贴的原则进行经费拨款,该项目到当前已经实施了13 年,所补贴测定的奶牛数量超过400 万头次,所投入的资金已经突破3 亿元[3]。2017年后,由于多重因素影响,项目资金的投入开始表现为走低趋势,2020年的DHI项目资金仅为1 065 万元,为2013年以来最低,所补贴测定的奶牛数量也仅有15 万头左右。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DHI参测水平在2019年已经达到了45%,奶牛平均年单产增长率达到了62%,整体趋势呈现为增长状态,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简称“疫情”)和其他方面影响,2020—2021年,我国的项目推进情况出现了明显滞后,也是DHI项目开展和推广过程需要特别重视的一点。
国内的DHI工作站普遍存在技术人员较少,队伍成员平均年龄大等问题。以宁夏奶牛DHI测定中心为例,截至2008年,该工作队伍的数量只有8 人,到2017年时上升至13 人,而该测定中心下设有业务管理部、样品检测部、数据处理部和牧场服务部四个部门,平均1 个部门只有3~4 人,且这13 人中有接近半数的工作人员年龄已经超过了40 岁,队伍整体的年龄结构偏高[4]。宁夏奶牛DHI测定中心的情况并非个例,国内不少DHI测定中心均存在相似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奶业快速发展,参测牧场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人手过少使得数据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数据进行核对与处理,这对DHI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都造成了负面影响,使得测定中心的系谱档案容易出现缺失问题。加上近些年DHI的应用范围扩宽,也使得DHI数据的报送难度增加,发生数据丢失、报送不及时、格式不规范等问题的概率在迅速上升。
当前,DHI技术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如根据测定的体细胞数变化判断各种炎症的流行情况和发病规律等,这样的应用思路有助于提高奶牛的健康程度和乳制品质量,在提高牛场经济效益之余,为民众的食品健康给予充分保障。但是部分技术人员对于DHI测定报告的解读范畴依然停留在原始阶段,只关注报告中给出的个别单项指标,对于如何借助报告提升牧场管理能力没有过多思考,其思维方式也是停留于比较原始的饲喂应用层面,对尿素氮等很多指标数据并未多加关注和利用,也造成了牧场难以依靠DHI报告实现牧场管理的全面优化。
由于近些年项目经费的逐年减少,部分测定中心出现了设备设施不足、设备老化严重、设备功率不佳等问题。如某些测定中心由于冰箱空间有限,冷藏室和冷冻室使用了同一个间室,设备因为长期未维修或者更换部件,奶样瓶的处理能力下降,这些问题对测定结果的精确性带来了很大影响。在当前DHI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前提下,有必要对设备问题予以足够关注,以确保DHI报告的准确性、合理性,从而继续为牛场的管理改良提供科学支撑。
DHI报告的内容总计有20 多项,包括体细胞数、乳蛋白率、乳脂率、产奶量和泌乳天数等。因此应当根据报告涉及内容完善队伍人员,通过招募青年成员的加入,使队伍尽可能年轻化,同时增加工作人员数量,以此分摊不同的数据处理工作,减少数据员整理、归纳与核实数据所需要消耗的时间,提高数据的精确性。测定中心应当制定常态化人才培训教育机制,保障人才培养的持续开展;严格遵循相关规定,结合DHI的测定内容和报告应用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教育活动,除开定期组织培训学习,还应积极鼓励中心不同部门的人员和其他业务部门联合起来组织进行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议,实现测定队伍成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显著提升以及专业化水平有效增强[5]。中心要结合实际制定培训具体内容,针对自身所负责及开展的测定工作内容、测定范畴等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内容予以合理调整,让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最新DHI项目意见政策、牢固掌握DHI专业知识等,充分考虑到培训内容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同时在中心内部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其能够全身心投入到DHI项目的开发和DHI报告的应用工作中来。
对于报告内容,中心应当尽可能予以完善,如对于牛群平均泌乳天数,除了标示出合理泌乳天数以及低于或高于合理泌乳天数可能存在的问题外,还应当补充建议和方案。当测定牛群泌乳天数超标时,报告应当补充可能存在的繁殖问题,并对每种问题给出对应的建议,如让牧场注意产犊间隔、受胎率、受配率等,让牧场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测定报告改善牛群配种[6]。
又如测定牛奶体细胞数较高时,应告知牧场及时进行牧场卫生清理、更换挤奶设备、规范挤奶程序、淘汰易患病牛,以此提升牧场环境水平,降低乳房炎发生的可能性;测定到牛群脂蛋比异常时,应提醒牧场注意精饲料的喂量,防止发生酸中毒或者蹄病;测定到牧场尿素氮不高时,要督促牧场加强日粮中的蛋白质补充;测定牧场尿素氮过高时,则要警告牧场注意减少饲料中的蛋白质。
在测定设备的全周期管理过程中,设备的维修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在设备运行阶段中主要涉及到设备运行的工况检测、设备维修、状态评估和设备更新。其中,在检测设备运行工况的时候,主要涉及到设备的巡视、调试、信息录入和设备操作等几个重要的步骤;设备维修则主要涉及设备的日常使用、巡查、维护保养或者诊断性的试验;状态评估则主要是全面检测、分析设备的性能,并综合判断设备的应用趋势;更新设备则主要是分析设备的综合性能,准确判断各类设备在今后的使用时间,并及时进行设备更新,以此避免样品测定的精确性受到影响。测定中心应当和第三方建立长久合作关系,或者培育自己的维修人员,定期对设备是否具有维修价值进行评估,部分设备进行维修或者是保养之后,依然还可以继续进行使用,而对于失去维修价值的设备应当及时进行报废,在测定设备的全周期管理过程中,设备报废处理是最后的一个环节,是设备使用周期的终点。因此,通过将测定的各类设备进行报废处理,构建起完善的更换和报废程序,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发生牛奶测定失效的情况。
我国的奶业正在迅速发展,对于DHI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经过30 年的发展,我国的DHI已经逐渐完善,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疫情之后,中心的经费减少,在人员、设备等方面都出现了不足。为此中心应当加强对人才队伍的补充,对设备的更换,同时增加DHI的应用范畴,为牧场管理的改良和乳品质的提高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