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虎 康 龙
(1.浙江省临海市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临海 317000;2.中科路恒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继临安博物馆之后,钱王故里临安正在全力打造第二张吴越文化金名片——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吴越国遗存非常丰富,存在着以吴越国王陵、功臣塔及功臣寺遗址(含婆留井)为代表的一系列历史遗存,从大遗址的角度来考虑保护工程,打造吴越文化遗址公园,建立历史文化新地标,提升区域人文环境、生态环境、旅游环境。遗址考古公园工程施工,在兼顾考古遗址保护的同时,做好绿色施工及推广应用新技术,将新技术融合应用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遗址破土而出之时,就要走一条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结合的创新之路,使其成为兼具历史遗址保护和城市绿地功能的考古遗址公园。从材料来看,具有超前、自信、学术、包容的特点,而在这背后,考古遗址公园所做的其实还有更多。
遗址考古公园不是单纯的仿造,可以充分运用古代建筑元素,与现代传统施工技术融合,利用并推广工程绿色施工新技术,结合园林绿化、绿色施工新技术应用,兼顾使用年限,减少资源浪费,做到全生命周期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促进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吴越国王考古遗址公园(太庙山)一期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各单位协同配合,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工作,致力于提高本工程技术、文化含量,其中“绿色施工新技术、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的部分子项技术”及“木构件木蜡油涂饰新技术”在本项目有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
对发现的遗迹进行覆膜保护,对重要遗迹及易损部位用沙袋加固,此项工作已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实施完成;对整个遗址试掘区用细砂覆盖,然后土方回填,此项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实施,覆砂平均厚度30cm;在完成文物保护措施的基础上,采用人工对探沟进行土方回填,覆土所需土方用较纯净土,覆土厚度1m(回填完成后,遗迹上方应避免大型机械碾压);在上面建设模拟台基、甬道、水沟、疏草坡、铺装、考古预留区等景观绿化工程。
为防止日晒雨淋造成的破坏,地下遗址发掘后保护性回填待后人研究,遗址按原状在地面上模拟展示,对于考古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对后人研究历史发展、传统文化、民间习俗、建筑、艺术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混凝土结构与木构件装饰结合施工技术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梁板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木构件为辅助构件,在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工程中主要应用于管理用房和厕所。
采用混凝土预埋钢板钢套靴、化学螺栓、角钢、螺丝及填补泡沫相结合的改进加固方法加固装饰木构件与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浇筑前预埋钢板钢套靴,需要校准和列轴钢筋焊接在一起的实心钢靴[1],填充泡沫物,钢套靴套住斗拱底部,在华拱、斗耳、昂中间打孔,再用Φ16化学螺栓拴住斗拱后部,再进行木梁安装。
在混凝土板上预埋埋件,用螺栓将地面上铺装连接好的整体板、挑檐板、木椽(檩)整体构件吊装至屋顶,然后整体安装,使木檐椽与挑檐板结合成一体,该技术的缺点是不适用大屋面,优点是施工牢固安全、施工简便、节约周转材料。
混凝土结构与木构件装饰结合施工技术融合应用,屋面及墙体采用仿古风格建筑,使新建工程成为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古建风格,尤其是将最赋有民族特色的斗拱、仿、雀替、檐廊、雕花木门窗、筒瓦、飞檐、悬鱼用于“钢筋混凝土基础及框架+仿古木构件装饰+瓦屋面”建筑,起到了延长滴水距离、丰富檐口造型、提高安稳程度的作用,增加了建筑的绿色性,达到了建筑上的仿古目的,又兼顾现代发展需要。
将单皮灰(捉缝腻子)木蜡油应用仿古建筑施工技术,从适应潮湿环境、对待涂抹物体能起到三方面的效果、环保性上来说,木蜡油更具优势,增加了木构件的原木美观、耐久性与防腐效果。
混凝土结构与木构件装饰结合施工技术融合应用,将2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仿古木构件装饰+瓦屋面”建筑提高到50年设计使用年限的“钢筋混凝土基础及框架+仿古木构件装饰+瓦屋面”建筑。
吴越国王考古遗址公园(太庙山)一期工程施工中采用工地扬尘噪声在线监测仪(FT-YC01)实现了工地里的PM2.5、PM10等扬尘噪音污染情况在线监测。BC系列风送式降尘喷雾机自带发电机,机动性好,可独立完成操作。该工程部分园路采用绿色施工新技术——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混合料铺筑要在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条件下进行,并做到边铺边压。
绿色施工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本宗旨的施工方法,绿色意识从无到有,成绩显著。但也应看到,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和遗憾,我们只有不懈地努力,发展绿色工业民用工程(强调绿色、节能、环保,利用新能源,降低石化能源消耗)、发展当地绿色农业工程(大力支持发展本国农业,减少进口,既可以减少运输产生的油耗及污染,还能发展当地绿色经济),充分利用并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工程,反哺到工程施工,进行绿色施工,“绿色世界”才可能实现。
吴越国王考古遗址公园(太庙山)一期工程单体工程屋面防水采用三元乙丙卷材无穿孔机械固定技术,将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用压条、垫片机械固定在企口糙望板屋面基面上,然后将宽幅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粘贴到增强型机械固定条带上,相邻的卷材用自粘接缝搭接带粘结形成防水层[2]。
单体工程窗户采用断桥铝合金保温窗,三腔结构,通过增强尼龙隔条将铝合金型材分为内外两部分阻隔了铝的热传导。窗户玻璃主要采用节能玻璃-中空Low-E玻璃,具有高节能、质量轻、低价位等优势。
工程项目采取常规的施工技术、材料和工艺,将无法实现工程项目的综合目标,通过屋面防水、外立面窗户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技术创新,方可可靠、节能、优质高效地完成项目,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的过程精品。
一般先进行木构件安装,然后进行防火防腐装饰施工,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防火防腐不到位,甚至因处于高处不易检查,存在假防腐、防火问题。
为了杜绝以上问题发生,我们要从全生命周期考虑工程质量,用木料一定要用致密的诸如菠萝格、柚木等好木料,对结构、防火都好的木料,在吊装前要完成防腐工作,对于不受潮的木构件可采用防腐、防虫的硼酚合剂;对易受潮的木构件,则应采用油溶性的五氯酚、林丹合剂[3]。
太庙山区块项目一期工程管理用房、公共厕所木构件装修原设计采用单皮灰(捉缝腻子)广漆退光四遍,颜色为朱红色,经过建议,修改为木构件装修原设计采用单皮灰(捉缝腻子)木蜡油哑光四遍,颜色为透明色。
木蜡油优点为:做单皮灰(捉缝腻子)后开始进行木蜡油施工。木蜡油能渗入木材内部,保证木材的透气性,木材本身的潮气可以得到散发。涂抹广漆的物体表面,由于漆膜的覆盖,外面的空气水分虽不能渗入物体内部,广漆的施工环境要求更高,无法适应潮湿环境;木蜡油让木材自然呼吸,保证木质的弹性的同时不会开裂、起翘。
混凝土结构与木构件装饰结合应用发展对于现在物质化程度高度发展的城市来说,有着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它能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节约、促进建筑事业发展,但也存在着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高低不等、施工不到位、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欠缺、浪费严重等问题,虽进行了透水混凝土绿色施工新技术、三元乙丙卷材无穿孔机械固定技术、蒸压粉煤灰砖高效外墙自保温技术、雾炮降尘系统施工扬尘控制技术、施工现场扬尘在线监测评价技术、断桥铝合金保温窗及木结构木蜡油涂饰新技术的应用,但施工管理水平还待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要将全生命周期+绿色+智慧可视化施工引入,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确保本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等目标得以实现。
由于考古未进行全面发掘,遗址所在范围尚未明确,施工中发现遗迹或景观和各管网发生矛盾时,应与设计方、甲方及时联系,比如中轴线西侧石像生遗址就是在施工时电缆沟和围墙发现的,一发现立马报告,文保部门形成了石像生遗址保护。
技术方案和进度管理关系到项目组织进展,利用建筑工程进度实时监测信息系统,可以对建筑进度进行信息化管理,完成相关数据整理和处理。利用建筑工程方案优化设计评估系统,对建筑工程方案优化设计信息进行应用和处理,实现建筑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数据信息的基本管理,实现相关的数据信息管理和模式处理。
遗迹试挖掘考古沟保护技术有利于考古遗址的发掘与保护,为后人留下宝贵文化遗产。
混凝土结构与木构件装饰结合施工技术,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梁板柱作为主要承重构件(充分发挥了其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木结构使用年限长和成本低等优点),将木构件作为主要装饰构件,发挥了木构件的轻型、可再生、仿古的优点,规避了其使用年限低、木构件易受风吹、日晒、雨淋、虫害的问题,可以起到加强抗震作用,减少后期修缮费用等目标,规避单纯木结构防火性能较差的缺点,提升和维持了整体建筑质量和木结构的风格,减少了木材的消耗,使得整体工程造价下降[4],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建筑的一种新形态。
木结构木蜡油涂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木构件的原木美观、耐久性与防腐效果,更环保,对促进我国园林古建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显著。 通过新技术在考古遗址公园的应用,确保了质量、工期、成本目标的实现,将绿色施工理念、文化传承理思想贯穿于全生命周期,使工程安全环保全面达标,建设过程全面受控,对促进我国园林古建行业科技进步作用显著,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通过遗迹试挖掘考古沟保护技术、混凝土结构与木构件装饰结合施工技术、绿色施工新技术中“透水混凝土绿色施工新技术、雾炮降尘系统施工扬尘控制技术、施工现场扬尘在线监测评价技术”、防水技术与围护结构节能技术中“三元乙丙卷材无穿孔机械固定技术、蒸压粉煤灰砖外墙自保温技术、断桥铝合金保温窗”及“木结构木蜡油涂饰新技术”的应用,吴越国王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太庙山区块)一期工程成功实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得益于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对促进文旅融合建设工程行业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继吴越国王考古遗址公园(太庙山)一期完成后,吴越国王考古遗址公园(功臣山)也紧锣密鼓准备中,该工程应用了建筑工程方案优化设计评估系统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优化评估,并计划在该工程中将建筑工程信息管理服务技术、建筑工程进度实时监测信息技术与考古遗址公园新技术融合应用,作为考古遗址公园工程新技术融合应用的新范例。考古遗址公园绿色生态的建设,特别是先进的、绿色的工程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形成推动共同富裕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动力,以文化富裕带动共同富裕[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要勇于创新,大胆将工程新技术融合应用于考古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