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健身”空间的身体规训与自我书写

2022-12-30 03:32:32张永帅
视听 2022年10期
关键词:规训参与者书写

张永帅 王 颖

健身作为西方的舶来品,从引入之初的“国家化运动”到如今,更多地被人们赋予了世俗生活的内容。①2019年7月,由国务院牵头负责推进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相关文件开始组织实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消费社会应运而生,随之带来的是个人主义的涌现。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也将健身这项运动从主动观看变成自我体验。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脱离健身房的束缚,一个不限制用户时间、空间与性别的“云健身”空间获得了空前发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健身实践研究

在经济、体育、休闲等迅速发展及互联网平台大数据精准传播的推动下,大众对于自身身材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身材是最好的衣服”“身体好,疾病少”等口头禅是健身圈内的一种共识,更是构建身份认同的一种途径。②而这种共识也逐渐呈现出由圈内向圈外扩展的趋势。健身应用App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推手之一,也是“云健身”空间外在规训的变异升级,“悦动圈”则是其中的少数成功代表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以往人们对于健身的理解是在健身房里,有专业的教练、专业的器械与固定的时间,但受限于工作、身份、年龄、经济状态等因素,不同收入层级的用户难以全身心投入。健身软件打破了种种限制,充当着用户的健身教练、营养师等角色。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仅在2020年,我国实体健身房的闭店率就达14.61%,关闭门店超4万家。反观线上,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在线健身这项热门运动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随着在线健身领域的不断扩大,针对互联网与体育健身方面的研究开始兴起。健身软件的出现打破了现实健身过程中的健身教练角色,也将原有的固定场所搬到了健身者的日常生活中。有学者认为,在线健身、AI私教的发展进一步促使健身方式多样化、个性化,为人与人之间沟通提供便捷通道。③

通过对在线健身相关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既往学者缺乏对身体这一实在领域的关注。为此,本文以健身软件“悦动圈”App为切入点,试图回答以下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传统以健身房为活动场所的健身活动缺少了必要的监督,那么健身者身体实践中的规训机制是否还存在?“云健身”空间中,用户对于虚拟空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其中的自我书写是否存在着自我规训?

二、身体规训:“云健身”空间的权力拟象

福柯在借鉴尼采的谱系学方法后,重新梳理了人的历史,发现关于身体规训手段并非暴力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存在。身体作为社会构建的产物,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并通过层级监视、规范化评判和审查这三种方式被规划。而健身活动作为与身体控制密切相关的领域,自然也是规训力量运作的重要场域。④

(一)空间规训的生成策略

在以往对于权力规训的研究中,空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在福柯的设想中,最理想的规训场所是一种全闭合的建筑。将被观察者置于全景的场所内,使其深知自己处于一种被监视的状态,从而造就出一种有意识的状态和持久的可见性,确保权力机制的运行。而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空间中,规训的界限变得模糊,原有的封闭性也不复存在。“悦动圈”软件首页的“健身”界面包含了“健走、跑步、健康、AI健身、徒步、骑行”六大主要项目。新加入的室内跑功能让用户即使因为疫情无法实现室外打卡,也可以在室内进行跑步锻炼,并形成属于自己的跑步专属“路线图”。

不难发现,在“云健身”空间中,权力的规训并未削弱,反而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用户通过平台的“看看”板块联系起来。在现实工作生活中,体育参与者无法实现每次健身都在专业的场地上完成。而通过“悦动圈”的相关功能,本应该在专业场地上进行的运动被搬到了客厅、办公室、小区户外等方便接近的空间。加之“看看”板块的作用,不同个体之间不断地加强联系,从而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稳固的“小圈子”。而这个所谓的“小圈子”实际上是对罗森提出的“全景监狱是少数人看多数人”见解的一个新的转变,即多数人监察多数人。一方面,在这种类似于“社区”的板块中,除了普通用户,还存在着一些圈内知名达人,譬如健身专家、成功减肥人士、知名营养师、装备达人等。另一方面,每个用户均有权利去浏览其他用户的心得分享,这使福柯所谓“全景监狱中观看与被观看的单项监督机制”的意义发生了质的变化。最终,规训的显性力量被细化成若干类似于圈子这类的隐性力量,规训的场地随着受众用户的壮大而被无限延展,应用软件的每一个活跃用户都被禁锢在一个互相观看的透明空间中。

(二)时间规训的生成策略

福柯曾在关于规训的分析中提到一个案例,他将学生的整体学习划分为若干阶段,并用不同等级来明确这些阶段,最后根据这些划分好的阶段来区分这些学生。其中的核心是创生性。在“悦动圈”App的“运动”板块中,这种线上的创生性活动依旧存在,并得到了细化。“运动”板块涵盖了从入门到高级运动的各类健身方案,它不仅将每个动作细分成视频、图示加文字的说明,还在此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不同时间等级的难度。例如,“AI健身”里关于平板支撑的训练,从30秒到无限模式,被划分成若干阶段,而这种有选择、有计划的循序渐进训练方案正符合福柯的“创生性”策略。正是因为技术的发展,使得单个产品的生产周期被压缩,并且展现出可控制的特性。

健身App对于健身者训练过程的规划就类似于这种有意的控制。⑤现代社会,原本属于人们自由分配的健身时间被“云健身”应用软件宣传鼓吹的“完美体魄”支配。AI相机严格规定每一个肢体动作,而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使人们继续投入高度集中的劳动中。一方面,“悦动圈”App属于健身教练的身份。另一方面,在健身的过程中,不同强度的训练也会有不同的放松间隙。譬如,在“运动”板块的单项训练课程中,任意一项健身课程均根据难度的不同而给足训练者清晰的休息建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看似十分专业的健身提醒,其内在是在延长训练者的训练时间,让训练者更加坚信,只要按照规划好的训练方案运动,就一定能更加有活力地胜任工作。同时,这些划分好的休息时间实际上与真正意义的休息时间背道而行。有些用户甚至开始钻研自己的跑步打卡路线图,研究如何能让今天的路线图显得出众,如何能将自己路线图上的公里数变多,如何能将自己路线图上的时间尽可能减少以显示自己的水平。

除以上两个方面,“悦动圈”App中有一项专门针对中等收入群体的训练计划——办公族亚健康改善。该计划的大致内容是针对那些长期久坐办公室的人群,利用几分钟的空余时间进行减压、拉伸颈腰、改善驼背等训练。仅仅这一个训练计划就让超过15万人添加并打卡。“悦动圈”App统一调度用户本应休息的时间,而它给用户的只是虚假的黄金时间。

(三)知识规训的生成策略

笛卡尔认为,与疯子和无意识的人不同,理性人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理性,对理性的认知是他们生活的方向。对于健身者而言,细化的训练方法、合理的饮食规划,这些都有科学理论提供支撑。“悦动圈”App能在众多健身软件中突出重围并发展起来,归功于它为参与者提供全面、权威的知识。与独立的健身教练、康复师、医学专家相比,“云健身”的知识库远远超过前者。⑥

专业是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础,平台要在这个更新迭代如此之快的现代社会立足,就需要不断地完善知识体系。从最开始的计步软件一度发展成如今涵盖室内外健身、社交、装备商城、体质检测等庞大功能板块的健身App,从根本意义上讲,“悦动圈”App是想将健身这一话语体系握在自己手中。反观参与者,科学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快速变化,昨天所谓正确的健身知识,可能在明天就被指出是有悖于科学的。为了追求科学、追求真正意义上理性的生活方式,参与者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不得不将独立思考的时间花在学习科学知识上。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悦动圈”App内健身教练、营养师、理疗师、设计师共同打造的知识网络。

在此基础上,健身者看似是自己自由选择了训练项目或饮食计划,但其实均是在科学知识的提供者所控制的界限中进行。例如,在进入一个针对手臂的锻炼项目或者进入一个“真香挑战”的健身餐分享圈子后,健身者会认为这是自己自主选择的结果,是个人自由,不受平台控制。但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在平台所能提供的框架中完成的,而用户的选择只不过是庞大的运营活动中的两个分支(健身板块、健身餐板块)。参与者认为自己是在进行自由的选择,殊不知是在平台早已划定好的界限里游走。

三、自我书写:想象与共同在场

前文从空间、时间、知识三个角度分析了应用软件针对健身者规训所进行的策略调整,在健身者身上体现出身体计划、指标化、被“凝视”的特征。而用户仅仅通过外部的规训机制就能实现健身自由吗?答案是否定的。在现代社会,规训权力绝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单一关系,参与者也绝不可能仅仅是单方面地接受。事实上,一直以来存在的外部规训与健身者所表现出来的“没时间健身的人,总有时间看病”这一理念不谋而合。在整个过程中,健身者从一个参与者变成同谋。⑦隐藏在自我规训背后的规训权力,正是我们所要探寻的。

(一)“云健身”空间的自我书写

在福柯看来,书写一词是一种独特的规训手段。监狱看守人员通过书写记录犯人的经历、特性等,这种记录越是详细,规训也就越深刻。格林布拉特认为,书写的过程反映出参与者被压制或代替。“云健身”空间也是如此。“悦动圈”App通过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不仅极易获得参与者的位置、个人私密信息、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还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为用户提供专属的圈子。“悦动圈”App首页的宣传标语“悦运动,越健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自我书写就是在此基础上由参与者主动进行的行为。放到“悦动圈”App里,简单来说,就是健身者通过平台的分享、展示板块,记录自己在健身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或对于某个动作的经验教训。而这种参与者分享的内容越是详细、深刻,所反映的自我规训效果也就越好。随着技术的进步,健身者不再满足于平台单方面知识的提供,而是通过平台现有的功能去分享自己的心得。

笔者在2022年4月30日至2022年5月30日期间,连续30天较有针对性地观察热门板块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整理,得到有效数据125条。对这125条信息进行分类,最终划分出以下四种类型:健身打卡记录、健身餐食分享、自我鼓励、健身知识分享。其中,仅有35条是官方所发布的书写内容,其余均为用户和圈内“人气网红”所分享。在这些经验分享中,多数内容是官方并没有给出的建议。譬如,用户A说:“李宁的某款鞋子对于体重偏重的跑者来说十分友好。”用户B分享AI跳绳时肢体的动作,防止膝关节损伤。用户C提出,合理利用“欺骗餐”,对于处在减脂时期的体重的控制有着很大的作用。不同的参与者分享着不同的内容。这种新颖、开放的交流板块看似是用户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也打破了软件运营中想达到的规训话语的一致性,但细究其根本,这种交流板块又似乎是平台为补齐自己所遗漏的知识盲区而设立的。这些源源不断的新内容也为平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在不经意间,参与这些话题内容的用户身份被转化为“书写者”,浏览这些话题的用户又成为“被书写者”。这种反复循环的体系和前文所提到的“多数人看多数人”相对应。

参与者除了在“圈子”板块内进行交流讨论外,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自我书写也成为他们对理性的追求。尽管应用软件已经对某一项运动做了十分完善的规划,但用户依旧能从中找出漏洞并加以运用。通过数据跟踪,用户D在针对软件给出的“跑后舒缓拉伸”训练的基础上写出了自己对于跑后拉伸的独特见解:“官方给出的都是腿部的拉伸方法,但其实跑步是一项全身的运动,仅仅放松腿部的肌肉远远不够,大家一定要加上背部和颈部的放松。”平台中有很多像这样的用户,他们写得越详细、归纳得越全面,文章的点赞和评论数量就越多。这类用户甚至最后会被官方评选为达人。用户正是通过这样的自我书写不断更新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至此,这种自我书写在一定程度上与福柯他者的书写有着很大的差别。前者只是在他者监督的基础上进行,而后者则是转向监视对象的内在,通过自我对于某一项事物建立认知并形成价值观。这种自我书写的规训效果将更加深入。

(二)时间消费与符码操持

现代社会,最为看重时间的是各国的中产阶层,这是他们将自身身份与当前阶层划分的最好切入点。易观发布的《中国在线运动健身市场年度综合分析2018》显示,我国在线运动市场中的主要构成群体为白领和学生。这也就证实了在健身群体中,这两类用户所运用的时间消费与传统消费有所不同,前者更注重时间与效果对等。甚至有学者提出,在跑步运动文化中,禁欲和耐力是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

中等收入群体是“云健身”空间权力规训的主要对象。尽管时间的特性带给中等收入群体诸多便利,但仅靠这种外在的力量并不能阐述清楚参与者对于健身的痴迷。因此,学界还需要对健身这项运动的内在价值进行研究。时至今日,我们处于一个“功能性社会”中,各种物品都被标上不同的使用价值。身体作为当今社会人们最为关注的“物品”之一,必然会被赋予各种功能符码。

四、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福柯提出身体规划见解的时代虽与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仍有值得我们挖掘的价值。在健康主义、个人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将视线转移到自己的身体上。虽然“云健身”使人们从健身房中脱离出来,并提供条件优越的私人健身“场所”,但究其根本,规训的空间从未消失,只是由一个个空间有限的健身房延展到一个硕大的互联网空间里。而在大数据的分析中,少数人监视多数人也变成多数人针对一个人。⑧换言之,用户在借助健身软件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健身软件也将压缩用户的时间,限制用户的空间,并促使用户形成规定的道德观念。

在20世纪的西方文化中,健身或对身体管控是贵族阶层为了缓解迅速崛起的中产阶层所带来的恐慌情绪,也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地位而向身体进行的投入。⑨而在我国,传统的身体观念并未涉及健身,一直以来均是以女性娇柔、男性健硕作为标准形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愈发感受到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身体作为一种潜在资本的重要性。借助互联网技术与消费主义的烘托,身体也被赋予了更多意义。在软件的帮助下,参与健身的人群逐渐通过树立自律、坚持等价值观,与非健身人群划分开来,紧接着又通过自我书写使其在健身圈内部独树一帜。中等收入群体作为健身的主要参与者,在竞争社会稀缺资源难以见效后,转战到相对容易掌控的身体领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规训。放眼未来,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开放,不同空间之间的界限将会逐渐消失,带来的是相互融合。

总之,“云健身”领域内的规训并不是机械的、强制的,而是建立在一张强大联系的网上,内部与外部一起运作形成的规训。若给予互联网在获取数据方面更多的便利,受到规训的又岂止是那些健身者。

注释:

①钟丽萍,刘建武,范成文,周进.新冠肺炎疫情下在线健身的实践逻辑、发展态势与推进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09):34-41.

②孙湛宁,胡博然,程琳琳,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我国民众居家健身意愿与参与情况调研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03):46-56.

③边燕杰,鲁肖麟.在线健身与网络社交的新冠疫情防控效应——基于全球7国相关大数据的实证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1(06):641-651.

④王智慧.规训与惩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的身体规训与认知转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03):1-13.

⑤侯迎锋.对体育社会学理论的重新思考:布迪厄和体育社会学[J].体育科学,2015(03):90-94.

⑥刘双庆,芮牮.社交媒体接触对用户运动规范感知与健身意向影响机制研究[J].新闻记者,2021(06):53-64.

⑦Pengcheng Shen.Analysis of User Needs of Sports and Fitness App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Healthy China”[J].Academic Journal of Business&Management,2020(05):2.

⑧SANO Takehiko,Shimon UMEZU.Public Sports Gym Users'Willingness to Pay Admission Fees[J].Journal of Japan Society of Sports Industry,2020(02):30.

⑨Bin Wang,Leijie Gong,Huijiu Pan,Yuanyuan Lyu.Research on the Sports and Fitness Service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J].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20(01):7.

猜你喜欢
规训参与者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规训与惩罚:雍正尊孔的帝王心术
用什么书写呢?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中国德育(2018年15期)2018-11-20 11:01:02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规训与政治:儒家性别体系探论
后现代语境下科学话语在广告身体规训中的转向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35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