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天花会开》看民歌类综艺节目的创新

2022-12-30 03:32:32李威威
视听 2022年10期
关键词:花会民歌群众

李威威

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日常生产与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增强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且深远的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必须传承与发展好民歌,让民歌拥有更丰富的内容与更多符合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民歌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逐渐遭到破坏,其传承与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其发展方向呈现出一定的模糊性。2022年,湖南卫视播出的《春天花会开》对民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有益尝试。该节目让民歌大放异彩,既增强了综艺节目的文化含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径。

一、《春天花会开》节目的创设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①在此背景下,综艺节目必须摆脱原有的以娱乐为定位的发展方向,进一步融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内容,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更好地促进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发展。由于流行音乐的冲击,当下很多受众对于民歌的喜爱程度较低,并且对民歌的认知存在断层的情况,老年人比较喜欢民歌,但很多年轻人并未对民歌显示出较亲切的感觉。与此同时,河南卫视中国传统节日相关节目的推出引发了受众对中国文化相关节目喜爱的高潮。湖南卫视要想在新时代有较好的发展,可进行节目类型的转型,逐渐转向以中华文化为定位的节目类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消费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因此,湖南卫视应在节目形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发展的大方向。

在上述背景下,2022年上半年,湖南卫视推出了民歌竞唱节目《春天花会开》,受到了观众与音乐界的一致好评。《春天花会开》由梁田、齐思钧主持,雷佳、华晨宇、谭维维组成伯乐团,各个年龄段的观众组成知音团,共推出12期。28组新生代选手在经久传唱的传统民歌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与形式,赋予民歌以时尚和新意,使得创新的形式与传统的民歌内容充分融为一体。该节目在传统民歌与综艺节目形式双层互动的基础上改变了原有综艺节目的单一娱乐价值,推动综艺节目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二、《春天花会开》节目的传播创新

民歌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②因此,必须将传统民歌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得民歌在新时代拥有更丰富、更符合新时代以及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内容、新形式,使之发挥更重大的文化作用。《春天花会开》就是传统文化综艺化传承与发展的有益尝试。《春天花会开》的热播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记忆,以民歌为媒介,使歌手与观众在精神上形成共鸣。

(一)传播内容的创新

新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歌的融合,原生态民歌与学院派唱法的相互融合,使得《春天花会开》的舞台百花齐放。该节目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歌手对传统民歌的改编与创编,为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找到一条破冰之路。

1.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融合。《春天花会开》在向观众展示传统民歌的同时,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融入民歌演唱过程中,让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增强传统民歌的文化看点。比如,“蒙新组合”中的傲日其愣和小麦在改编《新疆好》的过程中就穿插了卡龙琴、热瓦普、刀郎艾捷克等非遗乐器;额尔古纳乐队带来的民歌《阿黑图》中的助演嘉宾身穿国家级非遗的蒙古族传统服饰;郭曲邀请湖南花鼓戏表演艺术家邓蒲生一起演出花鼓戏经典曲目《放风筝》,成功地将民歌与花鼓戏完美融合;张群航将民歌与越剧完美融合,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陈丽君一起演出《梦回红楼》,完美展现出《红楼梦》中的故事。

2.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不同民族文化与传统民歌的融合也是传统民歌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的制胜法宝。《春天花会开》基于当代年轻人的理解,对传统民歌进行现代化的改编与创编,融入不同民族的文化,从而借助民族文化的亲和力来提升传统民歌的表现力,促使传统民歌与人民群众在新时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传统民歌绽放出新的活力,获得观众的认可。比如,吉胡与戴欣梦露共同演唱的歌曲《阿芝》就展现了彝族的哭嫁文化。傲日其愣、小麦和郭曲共同演唱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用弱音和钢琴的和弦收尾,代替原本高昂的音乐,其中的弱音就源自哈萨克族姑娘会用鞭子轻轻拍一下自己喜欢的男孩后背的习俗。

3.原生态唱法与学院派唱法的融合。专业的学院派唱法与来自基层的原生态唱法有很大不同。《春天花会开》将学院派唱法与原生态唱法相融合,将传统民歌进行相应的专业性改编,促进传统民歌的专业化发展。比如,拉丹珠与张群航带来的《天路》,放弃技术性的表达而通过在传统民歌中将原生态、学院派的唱腔融合在一起来演绎歌曲中的情感。

(二)节目传播形式的创新

“当下我国很多音乐类综艺节目存在着同质化的现象,导致受众审美疲劳,也产生了节目市场混乱、版权纠纷等问题。”③《春天花会开》在节目形式上的创新打破了音乐类综艺节目同质化的现象,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文化综艺体验。

1.充满悬念的节目模式。首先,《春天花会开》放弃之前综艺节目常用的单一模式,采取28组新生代选手登台演唱、替位挑战、双人搭档模式作战、团队作战、双赛道竞唱等模式,将重点放在对传统民歌本身的创编与改编上,同时设置“绽放席位”,在使坐上“绽放席位”的选手获得特殊权益的同时,增强节目本身的娱乐看点,使得节目始终充满悬念。其次,与大部分音乐类综艺节目看重歌手本身的演唱实力相比,《春天花会开》在看重歌手本身的演唱实力基础上,更加看重歌手自身对传统民歌的理解,以及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否通过对传统民歌的改编与创编打动知音团的心,是否能与人民群众在精神上形成共鸣。选手们对传统民歌的改编与创编不仅有利于传统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更加有利于保留人民群众的文化记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综艺节目多元化发展。最后,《春天花会开》使用双评委评判模式,由来自各个年龄段的知音团、伯乐团共同评判歌手的去留,在促进节目更加公平的基础上,提高观众在节目中的参与度,从而营造更好的节目效果。

2.多元化的选手。《春天花会开》的选手来源广泛,有学院派的专业选手,有来自基层的原生态歌手,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流行歌手,也有音乐剧演员。这些选手虽然身份有差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无比热爱传统民歌。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特唱腔来表达年轻人对传统民歌的新理解,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全新的民歌。比如,彝族音乐人吉胡就始终坚持彝族原创歌曲的传承与发展,带着对家乡真挚的爱与理解进行创编。郭曲是全球百大DJ,其在民歌中融入现代元素,让传统民歌焕发出新的活力。

3.沉浸式的舞美。《春天花会开》的舞台会根据每首歌不同的表达内容进行相应的舞美设计,使观众不仅能够在歌手的演唱中感受到民歌所要传达的内容,更能够通过舞美的配合使得观众有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洞庭鱼米乡》的舞美以蓝色为主调,同时将水的波动呈现在舞台上,使得观众在美妙的歌声中随着“水波”摇摆。《长江之歌》同样以蓝色为主,通过舞美效果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长江之中。“灯光舞美的创新升级,在营造每首民歌特殊含义的同时,让民歌这个小众的古老音乐瞬间有了流行、时尚元素的点缀。”④每当选手晋级成功,舞台背景便呈现出花开的景象。这不仅对应节目名称《春天花会开》,还说明选手对原有民歌的改编,成功地将处在“寒冬”之中、不受重视的民歌带到“春天”,使其在“春天”开花,焕发出新的活力,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使得人民群众重新开始接受传统民歌。

(三)传播推广方式的创新

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节目体验,还为节目的制作与推广提供了多种支持。在多元融合的大背景下,《春天花会开》进行了符合传播推广方式发展规律的尝试,开辟出了一条民歌类综艺节目的多元推广路径。

1.融合传播扩大传播范围。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受众既采用整段化的时间来接受信息,也采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接受信息。《春天花会开》就融合多种方式向观众传递信息。例如,每周日晚,《春天花会开》会在湖南卫视播出,并在芒果TV在线播放,还通过《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进行节目的宣传。除此之外,《春天花会开》还剪辑节目过程中的亮点片段,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传播来吸引观众关注节目。《春天花会开》还通过微博的超话评论与观众互动,从而激发观众对节目的观看欲望,以此来扩大节目的宣传范围。

2.主流媒体和专业人士的推荐与点赞提升传播吸引力。主流媒体与专业人士的推荐与点赞不仅肯定了《春天花会开》的自身价值,更向观众宣传节目的观看价值,从而激发观众对节目的观看欲望。片头一开始就邀请阎维文、田青从这档节目对传统民歌的改编与创编这个角度作出积极评价,以此进行推广。除此之外,还有冷凇、孙媛媛、何小青、傅滔等专家教授的推荐与点赞。节目还邀请袁娅维、黄丽玲、张信哲、尚雯婕、许茹芸、龚琳娜等作为护花使者,到现场助阵演唱,以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传播吸引力。

3.加强与观众的交流,提升观众的沉浸式体验。为观众带来良好的节目体验是民歌类综艺节目创设的目的之一,也是《春天花会开》创设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与观众深度交流,不仅可以了解到观众对现有节目体验的看法,还可以了解到观众的文化需求,以便节目可以更好地改进,来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春天花会开》就采取了不同措施来与观众进行多方面的交流。首先,评委由普通民众来担任,这就使改编的歌曲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同。其次,观众能够通过关注“海天”微信公众号发送“春天花会开”字样、打开芒果TV App点击参与“知音团”的招募报名活动等方式,来到现场成为知音团的一员。最后,观众能通过在微博中搜索“春天花会开”参与话题讨论,表达关于民歌创新的观点。民歌的最终接受者是人民群众,让观众来评价民歌是民歌类综艺节目创新的重要举措。

三、《春天花会开》节目的传播价值

从《中国民歌大会》到《春天花会开》,民歌类综艺节目开始在新时代走红。如何在文化娱乐的价值上增添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功能,《春天花会开》对此进行了有益尝试。

(一)民歌改编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

《春天花会开》通过改编原有的民歌,创新原有民歌的表达形式,使之更符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能够帮助大众打开历史记忆,了解我们血脉里的基因,并使观众在欣赏民歌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改编者不断接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并将其运用到自己改编的民歌中,使受众能够通过民歌这种形式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这不仅能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民歌交流和民歌文化的融合发展,还能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二)民歌创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春天花会开》不仅有歌手改编的传统民歌,还有歌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据自己对日常生产与生活实践的感受而创作出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民歌。新的民歌符合新时代人们的情感需求,其形式受到人们的欢迎,歌手则通过创编民歌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春天花会开》在宣传传统民歌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民歌的创新能力,使传统民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增强文化自信,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春天花会开》将传统民歌融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综艺节目中,不仅能够促进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使综艺节目的文化内涵逐步提升,更能够在传统民歌活态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提升传统民歌在新时代的生命力。该节目在促进传统民歌与综艺节目双重发展的基础上,使得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与娱乐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增强人民群众对传统民歌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的增强又能够通过人民群众的文化实践来推动我国的文化强国建设。

四、结语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⑤。《春天花会开》打破原有的单纯节目形态,在竞唱的基础上增加新生代选手改编与创编民歌的文化元素。其在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基础上,将综艺节目与民歌题材相融合,充分发挥综艺节目在传统民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功能与作用,在为传统民歌传承与发展提供新路径的同时,也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综艺节目应自觉面向社会大众,努力创新,以文化传播为核心拓展多种样态,使节目既保持荧屏视觉效果,又不失传统文化本色,达到娱乐性和教育性兼顾、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统一的传播效果。”⑥

注释:

①张春燕.基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文化强国形象建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②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N].人民日报,2021-08-13(001).

③屈晓瑜.音乐类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之路——以《声入人心》为例[J].青年记者,2020(23):74-75.

④张嘉,张芬.《歌从黄河来》:古老的歌谣,纯粹的坚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11):50-51.

⑤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并讲话[EB/OL].中国政府网,2020-09-29.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9/content_5548155.htm.

⑥黄仲山.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视综艺化传播[J].四川戏剧,2018(08):61-63+69.

猜你喜欢
花会民歌群众
北京花会与年味儿
北京纪事(2022年2期)2022-02-15 02:55:13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散文诗(2017年19期)2018-01-31 02:47:11
藤县水上民歌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05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3
穿花衣 唱民歌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2:36:19
五月的花会带来什么呢?
兴趣英语(2013年5期)2013-09-24 06: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