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领,让初中学生有效、快乐阅读

2022-12-30 00:37◎孙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三峡文字文学

◎孙 红

阅读和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大难点,想要学会不难,但真的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却不容易,许多学生往往在语文学习上付诸大量时间和精力却鲜有突破。这并不是学生不努力也不是学生态度不认真,恰恰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正所谓兴趣是最天然的教师,与其一味从外界施压让学生去背诵和记忆一些内容,不如由内而外激发其对文学的探究兴趣,让兴趣引领学生阅读、写作,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内驱力是最为直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长和教师都习惯于以“过来人”的身份自居通过外力强迫学生学习,人为制定出各种课外阅读计划和复习方案。这样不仅无法真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还会为学生增添不必要的复习压力,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却起不到效果,时间久了学生的自信心逐步丧失,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升反降,得不偿失。

兴趣教学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发展情况,帮助学生缓解备考压力,重新燃起学生对于文学领域的探索欲,逐步影响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得以自动自发地练习阅读、爱上阅读、喜欢文学。帮助学生在繁重的备考生活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感受探索知识的成就感,让语文阅读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互动时适当融入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和素材,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语文阅读主要还是以文字形式为主,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色彩艳丽极具吸引力的视频或图片,很多学生便对文字不再感兴趣,甚至会将长时间文字阅读看作是一种“折磨”。虽然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的确更易于理解,但也正是因为理解其太过简单,如若学生尝试依赖此类素材势必会影响学生自身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发展。这对于学生未来长足发展并无益处,但太过枯燥死板地死读书也的确不适合当下孩子们的心境,基于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科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文字阅读的趣味性,在弥补长段文字阅读短板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文字,走入文学世界去感受文字特有的魅力。虽说文字的确不如视频里那样色彩艳丽,但也正是由于文字为读者留下了足够的遐想空间才使得文学世界有了斑斓的色彩,这份想象的美好要比有限的具象化形象更为引人入胜。通过采用兴趣教学法,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世界体验不同以往的阅读感受,以此提高学生对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为此,我们要采取兴趣教学法快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效活跃阅读课堂的教学氛围。有了氛围烘托和带动作用,语文阅读课堂更具生机与活力,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课前导读更有趣,拓展课堂促思考

课前导读是打好阅读课堂基础的关键环节,现实教学活动中常常会被教师们忽略。部分教师三言两语便用几个敷衍的问题一带而过,完全不为学生思考和自行阅读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导致课前导读环节形同虚设,难以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在打造初中语文兴趣课堂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更为用心设计导读环节,不光是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几个问题那样简单,还要结合实际学情设计出更具个性化的导读活动,令每个学生都能有充足思考和阅读的时间。学生只有真正思考了,才能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不再只是习惯性地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形同教师的复读机一般没有自主思想。起初,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稍显浅薄,很多问题看得不够深入,审视问题的视角也十分单一,但经过一段时间导读练习后,学生的理解能力会逐步提升。伴随知识积累的增多,学生看待事物的观点不再片面,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不再人云亦云,阅读文章的兴趣更加浓厚。

以《三峡》这篇课文为例,文章节选自《水经注》,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一部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河流增长见识的优秀作品。《三峡》只是其中短短的节选,教师应通过举办有趣的导读活动激发学生对于全书的阅读兴趣,让《三峡》成为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起点。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电子版《水经注》,组织多人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除三峡外的其他河流尝试研读并将了解到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在学生自行阅读归纳的过程中,学生逐步了解文中所记录的内容主要是描绘河流的自然特征,每个河流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并能够初步精炼出描绘性的字词。以学生自由阅读其他篇目作为《三峡》的导读活动,形式上更为新颖,看似并未向学生透露半分有关三峡的内容,实则是令学生得以熟悉这一类文章的大致内容与写作手法,为学生真正研读《三峡》打好基础。

不仅如此,传统“提问”式导读活动即使学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也知道答案都在文中,提问缺乏神秘感很难真正激发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阅读其他篇目的导读活动中学生事先无法预料到会有哪些收获,过程充满未知和挑战,自然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导读活动得以发挥出导读的作用,为学生后续深入研读做好铺垫工作。传统阅读课堂常常忽视导读活动,导致课上只有部分文学功底较好的学生参与教学,其他同学连理解起来都很困难,更无法说出什么实质性的观点了。通过前期导读,学生已经对于描绘河流特点的字词有所了解,在描绘河流特点的写作方法方面更有感触,所以在后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三峡》中三峡山水特点的相关问题时,学生都能有所思考和表达,大幅提高了阅读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情境阅读更真实,文学亦是古今之眼

阅读课堂并不是死读书,更不是读死书,既然我们的孩子成长在这样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那么文字就不应只是沉沉地躺在书本之上。一些教师偏激地认为只有不断强调和向学生灌输文字、纸质版书籍的重要性,才能扭转学生过度依赖视频,排斥读书的现象。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在学生的眼中只会显得陈旧迂腐,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信息技术有其独有的优势,但却并不应当成为文字的敌人,合理构建阅读情境,让信息技术成为增强学生阅读体验的助力,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鲜活的阅读课堂,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趣味性,还能令学生重新对文学世界改观。

依然是以《三峡》这篇课文为例,学生通过小组导读活动已然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加容易,那这时教师就不必再去重复性地讲解文章的内容,而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更为真实的视角进一步丰富学生阅读文章时的感官体验。比如播放有关三峡风景的纪录片片段,在高清摄像头下重新感受文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的宏伟之势,近距离地观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自然之美,领略“悬泉瀑布”的动人景象。虽说文章已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隔千年,却又因同一事物同个视角,令学生仿佛与古人并肩而立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看着眼前的美景和文中所述恢弘气势相辅相成,不禁感慨作者好文采,将三峡的自然之美描绘得栩栩如生,全文仅仅150 余字,精致小巧却不失三峡磅礴之势,浓缩万千气象,一展三峡风光。

借助多媒体构建虚拟阅读情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使其得以掌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在学生未来练习描写景物时才能抓住重点,有效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更风趣,趣味互动增感情

初中时期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不再像小学时期那般只是简单渴望教师的关注和关爱,他们更期待着教师能够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公平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并倾听他们的想法。因此,教学评价成为了师生间良好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风趣幽默的言谈和耐心认真地倾听更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语文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减少结果性论断出现的频率而增加更多过程性评价,并以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去与学生交流,令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得以轻松愉快。结果性论断是对学生阅读成果的盖棺论定,通常可以令学生快速了解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如何,但却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辅导,学生只是知道自己在阅读方面存在问题却不知该如何解决。过程性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完成阅读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还能理清问题出现的原因,令学生能够对下一步如何改善问题更加明确。

以《三峡》课文翻译为例,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很强,借助教材中的注释得以轻松翻译全文,但有些学生文学基础薄弱,即使有注释也还是存在许多不理解的内容,导致全文翻译得磕磕绊绊并不顺利。在趣味阅读课堂中,教师可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或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巧妙地引导学生,针对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询问这部分学生文中哪些字或词用得比较妙?让这部分学生可以回忆自己以往掌握的古诗词中的经典字词用法进行对比,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以往的文学积累优势,与教师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还可实际引入一些同类文学作品素材,在轻松愉快的讨论氛围中不断巩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研读兴趣。针对基础薄弱的后进生,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文下注释,由简入难地引导学生自行解密,可以通过观察字形字面联系实际含义等方式,让注释同样成为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学生逐步在注释理解方面懂得举一反三,自然更为轻松地理解原文,教师还可以自身经历为由谈一谈自己曾经学习古文是多么困难重重,为这部分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使其不再惧怕古诗词阅读,而是享受探秘古诗词的过程,感受其中的乐趣所在。通过趣味十足的师生互动,不断引导学生以适合自己能力的方式去感受文学作品,真正帮助学生走进文学世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阅读习惯多督促,习惯养成靠追踪

除日常阅读教学课堂外,学生课后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形成对整体阅读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善于借助趣味教学法提升学生在课后阅读体验的趣味性,一改阅读沉闷无趣的特点,让学生得以由内而外地热爱文学,爱上阅读。许多语文教师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为学生布置一些硬性阅读指标,比如:暑假要读多少本书、写多少篇读书日记、每日阅读软件打卡等,将阅读变成了学生课余生活里的一项负担,人为将阅读与学生的娱乐生活割裂开来。这样不仅不能真正帮助学生爱上阅读,树立正确的阅读习惯,反而会令学生感到阅读是一件极具压力的事情,内心产生反感情绪。

其实,阅读本身强求不来,主观不想读,即使学生坐在书前一小时也读不下几页纸。语文教师应基于兴趣教学法,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将阅读从任务变成学生了解世界探寻未知的手段,潜移默化间使学生自发地进行阅读。例如在正式授课前,为学生布置一些资料查询类的实践任务,为丰富自己小组的资料素材,学生会自动自发地查阅相关书籍,整理罗列出书中的关键内容。虽然网络信息平台同样可以选出许多视频、图片素材,但一味照搬硬套并不能真实体现学生本人的观点,所以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将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作为佐证自己观点的素材进行再加工。久而久之,阅读查阅资料就如同上网搜索一样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相较于网络上碎片化的资源,书籍中每类问题都有大量相关文献可供学习,书籍的知识体系比网络碎片更为系统专业。当学生想要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或是了解新的事物时,往往查阅书籍资料学到的会更多一些。阅读书籍逐渐成为学生生活中获取知识的一种习惯,教师再定期举办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近期阅读到的好书或从书中领悟到的人生心得等。让阅读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让阅读本身可以为学生带来快乐和满足,学生自然会越来越爱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简单讲解文章和写作技巧那样片面,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展兴趣教学,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改变学生对文学枯燥无趣的刻板印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构建生动有趣的阅读情境,增强学生在阅读时的感官体验,同时加深师生间的交流互动。真正引领学生走入文学世界,感受文字魅力,让阅读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方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文学素养,构建高效初中语文阅读课堂。

猜你喜欢
三峡文字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文字的前世今生
原来你是李白的三峡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神奇美丽的三峡大瀑布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我与文学三十年
无花果香溢三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