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人民警察,我宣誓……”警旗猎猎、誓言铿锵,警容严整、精神昂扬。2022年1月10日,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上午8点30分四川省什邡市公安局举行升警旗仪式。陈聪站在队伍中,心情格外激动——她是一名“警二代”,这一天也是她从警13周年纪念日。
2009年1月,陈聪通过公开招考考入什邡市公安局,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陈聪先是被分配到乡镇派出所工作。从基础防范、户籍管理、社区警务、法制宣讲到纠纷调解等,她一项项学起,从书本上学理论、跟老同志学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为了宣传法律常识,同时摸清辖区情况,她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防诈骗知识,诚心和居民交朋友,很快成为业务能手。
2014年,陈聪被调入城区派出所工作,成为一名社区民警。工作对象、工作要求发生了转变,陈聪再次当回“小学生”,坚持勤学、勤问、勤走。
陈聪所在的鸿兴街社区地处什邡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3000多人,商铺1200余家。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她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走访社区单位和群众,了解社区的自然环境、区域特点、治安状况,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疾苦,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特别是在“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采集工作期间,她每天吃住在警务室,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了采集录入工作。
“她是一位好警察,真心实意为我们着想。”说起陈聪,75岁的陈大娘深有感触。陈大娘的丈夫十多年前因病去世,儿女都在别的城市工作,她自身患有高血压等疾病,行动不便。在走访中陈聪了解后,记下了陈大娘的联系方式,经常帮她购买药品及生活用品,逢年过节还邀请她到自己家里做客。
工作中,陈聪发挥女性的亲和力,以“专心、真心、热心、耐心”服务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构建了和谐的警民关系,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她还发挥计算机知识优长,协助刑警大队抓获在逃人员3人。
“我选择做警察,源于家庭的影响。”陈聪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转业后成为一名警察。2001年8月19日,陈聪的父亲在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因公牺牲。谈起父亲,陈聪有些伤感:“在家里,我很少见到他的身影,他总是在办案。去世后,他生前帮助过的人都自发前来吊唁,送他们心目中的好警察最后一程。”
因为父亲,在陈聪的心中,始终埋藏着一份对军人、警察的特殊情感。
“一个人取得工作成绩,离不开家人的信任与支持。”陈聪坦言,这些年多亏了丈夫的鼓励与帮助。陈聪的爱人唐光健曾在武警新疆某部服役16年,2021年4月退役回到什邡。
唐光健和陈聪都是什邡人,两家相距4公里左右。他俩是小学同桌,初中后进入不同的中学。2015年同学聚会时,陈聪发现当年“借走我带有香味的橡皮没还的同学”如今与众不同,“他沉着冷静,就是与其他男生不一样”。当时,她就认定了这个兵哥哥。
尽管两人工作地点相距3000余公里,但他们彼此珍惜,相互理解,志同道合。2015年6月,陈聪为看望唐光健第一次去新疆。毒辣的太阳、强烈的紫外线、干燥的空气,一路奔波让她疲惫不堪。但迈入军营大门的那一刻,听到他的战友们响亮的一句“嫂子好”,疲惫便烟消云散。
2016年1月,两人幸福地步入婚姻殿堂。出嫁那天,母亲语重心长地叮嘱陈聪:“闺女,嫁给军人,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2016年10月,小宝宝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看到风尘仆仆远道赶回的丈夫,她心里满是疼惜。看到他抱着初生的婴儿,如同抱着整个世界,她内心更是涌起满满的幸福。丈夫回部队后,她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打电话让他听女儿学说话。
从孩子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陈聪体会到了许多以前不曾想过的酸甜苦辣,也理解了出嫁时母亲的担忧。
公公、婆婆和母亲都已年过六旬,公婆都患有高血压和风湿病,特别是在季节变换时,关节就疼得无法生活自理。上班、孝敬老人、照顾孩子,每天从早忙到晚,陈聪没有丝毫怨言。
2021年4月,唐光健从武警部队退役,被安置到什邡市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一家人终于团聚。丈夫回归家庭后,陈聪的脸上总是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干起工作也格外有劲头。
星光不负赶路人。2018年陈聪被什邡市公安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8至2020年连续3年被什邡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记三等功1次;2018年被武警兵团总队表彰为年度“好军嫂”;2020年被什邡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
“荣誉只代表过去,我要加倍努力,争取更大光荣。”陈聪说。
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携手向前,为了梦想,为了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希望爱人保持军人本色,及时转变角色,快速融入到新的工作岗位中去。
——陈聪
(作者单位:武警兵团总队)
编辑/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