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元宵节,我猝不及防地被颜儿撒了一大把“秀恩爱”的“狗粮”。她在微信里留言:“过年时,郑好给我封了一个大红包;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我已经给他备上了礼物——祝我俩情人节快乐!”
结婚十几年了,还能像小年轻那样有着过节的仪式感,我真心替颜儿和她爱人开心,而半年前,我还在为他俩“提心吊胆”。
2021年6月的一天,我突然收到闺蜜颜儿的微信:“当我一个人开车近千公里,到了湖北随州,我才发现自己真是有病,明明那么爱老公、孩子……”
我简直怀疑我的眼睛,赶紧拨电话过去:“颜儿,怎么回事?”
回应我的却只有颜儿压抑不住的哭声……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失态的颜儿。还好第二天,颜儿便安全返京,直奔我这里倾诉。
颜儿的爱人郑好与我爱人陈权是同学兼老乡,我们两家如今都在北京安家,经常来往。颜儿跟着郑好辗转多地,郑好忙于工作,颜儿全职在家照顾两个孩子,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我眼里,颜儿善解人意,一家人其乐融融。
听她诉说,我理解颜儿的处境。身为军嫂,我们都是舍弃人生规划和事业,成了围着“老公、孩子、灶台”转的女人。我安慰颜儿“难得在京团聚,日子会越来越好”,不料遭到颜儿的反驳。
“现在还不如以前呢。以前由于工作性质,他只能周末回家。两天开开心心就过去了;来北京了,他倒是每天能回家。可到家后,他就坐在沙发上,不管孩子、不做家务,有时候还在家里抽烟,看到他这样,我更生气。我理解他忙、累,可谁能理解我呢?”
颜儿越说越激动,我赶紧递上水:“嗯,太不容易了。我们家陈权也一样,我看郑好算勤快的,上次去你家还是他做的饭啊!”
“忙、累我都不怕,关键是,他还特别气人。就像这次……”说着,颜儿的眼眶又开始泛红。
我握了握她的手,郑重地告诉她:“无论多大的事,你都不能像昨天那样冲动,太危险了,一个人驾车狂奔,想想我都替你感到后怕……”
被我一说,颜儿有点不好意思:“其实,严格说来,也没什么大事。大宝想要个风扇,但家里太拥挤了,郑好答应我先不买。但是昨天他居然直接抱了一个大风扇回来,我就说了他两句。结果他竟然回我,‘家里大大小小的事你都管着,我连买个风扇你也要管吗?’一听这话,我气不打一处来,摔门开车走了。但不知道能去哪儿,一直开到随州才缓过神来!他怎么就不懂呢?这个家正因为他撒手不管,我才处处操心,最后还被嫌弃管得太多了。这句话太伤人了。”
那天中午,郑好也曾来过电话,余怒未消的颜儿,从离家那刻起就拒接他的电话。颜儿的话中尽是苦楚,可真要较真,也都是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小事积少成多便成了不堪忍受的重负,一句“买个风扇你也要管吗”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
那天听到颜儿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他还是不懂”,但当我谈及“他可能不懂你的苦累,那你告诉他啊”,她就斩钉截铁地打断我:“我才不说呢,说了也是不懂。我处处为家着想,他难道就看不到吗?”
我终于明白他们的症结在哪里。以前的“周末夫妻”来不及磨合,现在朝夕相处,“柴米油盐”的日子摩擦不断。颜儿倾心付出,但认为爱人理所当然地要体谅她的感受;可是郑好工作忙,有点“直男”不善表达,日常中考虑不周就成为“不懂”的源头。
颜儿冷静回家后,我有意让爱人跟郑好聊聊。但因为颜面,爱人简单问候后,觉得郑好没有深聊的意思,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看似和谐的生活一旦撕开一个口子,那大大小小的豁口就会随之而来。接下来的日子,颜儿和郑好过得磕磕绊绊。每次听颜儿倾诉,还是“一个不懂,一个不说”。2021年8月,颜儿又因军人父母赡养补助的事和郑好产生了分歧。当下,部队给符合年龄条件的军人父母(规定不含岳父母)每月发放赡养补助600元。颜儿觉得,双方老人都是父母,而且在他们家,这么多年来都是她的父母在帮衬,而郑好只想着把600元给自己的父母,她为自己父母感到不平。
月底,我约了颜儿一家小聚,一来让孩子们热闹热闹,二来想寻机帮他们打开心中那个结。
饭菜见底后,孩子们自娱自乐去了,我有意和爱人打趣:“辛苦干了一个月,该给我发专属工资了吧?”
“发,必须发!谢谢媳妇儿,致敬你和颜儿的无私奉献!”爱人十分配合地拉起郑好,举起了杯子。
“嘴还挺甜。知道我们的苦累就好。女人是听觉动物,好听的话不嫌多!”我话有所指,郑好若有所思。
喝了口饮料,我又提醒爱人:“父母赡养补助,都给你妈发过去了吧?”
爱人没回话,颜儿对我的态度有些惊讶。
“父母赡养补助,你都给你妈吗?”郑好追问我爱人。
“都给我妈了。还得感谢媳妇儿的支持和岳母的理解。”爱人有点得意。
自打开始发放父母赡养补助,爱人便和我商量,想把600元每月平分给两位妈妈(我爸爸和公公都已去世)。我明白他的孝心,却不太同意他的做法,打电话告诉在家乡的妈妈,她同样拒绝了:“父母赡养补助是给陈权妈妈的,是她培养了一个军人儿子。这钱让她不要省吃俭用,养好身体,你们长年在外也少操点心。”
当爱人把钱打给婆婆,婆婆也劝他要孝顺我妈,一人一半。在我和爱人的再三解释和坚持下,婆婆才收下了这钱。让我高兴的是,这钱来回推让背后的情感:爱人周到孝敬,妈妈善解人意,婆婆通情达理……
听完我俩的讲述,郑好轻声说:“颜儿,你看,陈权也是把赡养补助给他的母亲……”
“虽然规定是这样写,但陈权最初不也打算给岳母一半吗?这才是公平的做法。哪怕老人不要,但是晚辈心意得有。而且咱们家两个儿子这么大,都是我父母帮忙带;现在有了赡养补助,却只有你父母的份?”颜儿有点忿忿不平。
“颜儿,我很感谢你父母的付出。平日买东西,双方老人我漏过哪一方?我只是觉得,这父母赡养补助有规定、有数目,给我父母是想让他们为我骄傲。你父母也应该有,我每月另出600元表达孝心,行吗?”郑好的话有道理,态度也很诚恳。
“对,他也有那份孝心。”爱人趁机打圆场,“让他出吧,两全其美。”
颜儿没料到郑好会想出这样的法子,态度马上就不一样了。“你对我父母的好,我也看在眼里。你怎么就不懂?我计较的是钱吗?我也心疼你,一个人赚钱,两个儿子、两大家子……”
“我知道你心疼我,怕我辛苦。没事的,颜儿,我会更细心地照顾好你们,照顾好自己的。”说到动情处,郑好情不自禁地握住了颜儿的手。
我和爱人相视一笑,我明白颜儿心中因赡养补助而打起的结解开了。趁热打铁,我赶紧说:“看看你们多好,一个体谅,一个心疼,说出来满满的都是爱!以后一个多说点,一个多做点,一切不都好起来了!来来来,为老人的身体健康,为咱们的爱情美满,干杯!”
不知道是那天的沟通效果好,还是平时我对颜儿的唠叨起了作用,后来我再没有听到颜儿的抱怨了。一个周末,我拨通颜儿的电话,她说正在去看电影的路上。
“看电影?带上大宝和小宝吗?”我好奇地问道。
“没有,就我和他两个人,孩子托邻居嫂子帮忙照应会儿。”隔着话筒,我都能感觉到颜儿的幸福。
“去吧,好好享受二人世界。”
后来,我忍不住问颜儿,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她有点羞涩地告诉我:“我觉得你说得对。我不说,他忙又粗心,怎么会懂呢?他是我的爱人,我有什么话不能直接和他说呢?而且这么做了以后,我发现他是爱我的,不不,比我想象的更爱我!”
发现沟通秘诀的颜儿,不满越来越少,甜蜜越来越多。我想,这或许也是每名军嫂应该有的状态。在爱人忙碌的时候,可以“冲锋陷阵”、照顾老小;在爱人空闲的时候,可以倾诉心声、表达爱意。
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很多时候,误解、争吵都源于无效沟通或者沟通不畅。只有放下成见,真诚交流,才能更加理解对方的心,让平淡的日子也能开出花来。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作者丈夫单位:陆军某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产生矛盾后,夫妻沟通很重要。任何一方有需求,应明确提出来,而不是要求对方猜或相信“默契”。毕竟生活中有很多琐事,尤其军人,工作忙起来可能对家里事也做不到那么细心。
我们夫妻俩也常因小事而争吵。我劳心费力,也造成了他被“限制权利”的错觉。我也想过、尝试过让他懂我的想法,但沟通是双向的,不能光我说,他没空听或者不认真听……这样沟通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会让我变得更失望、沉默。
军人把父母赡养补助给自己父母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一开始让爱人来参与分配,应该能避免一些误会。军人工作责任大,因而下班后不免觉得身心俱疲,但怕家人担心又不想多说……这种情况,不是军人不想沟通,而是不知如何表达。可能军人中“直男”较多,容易忽视妻子的感受,但对妻子的关心是真心实意的,也期望军人妻子能多理解、包容。
于夫妻关系而言,我觉得最重要的沟通是“坦白”。你需要什么、想要什么,直接告诉他,甚至可以“手把手”教他。比如,你希望自己生日时能得到惊喜,那你就在他生日时给他一次惊喜,然后告诉他,以后自己的生日就按这样的标准来做,久而久之,他就会重视起来、“学”起来。男同胞不知道妻子为什么生气的时候,最好耐心地问问她:“请直接告诉我,你觉得我怎么做好呢?”
我也曾经历过家庭矛盾,不理解爱人的辛苦和焦虑。经历争执后,慢慢地我明白了如何沟通和理解,就是把“你以为”的想法,变成“你说出来”的话。所以,不用害怕矛盾,我们可以在矛盾中学会换位思考,从而互相理解。
如果双方都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去经营家庭,一切都会逐步好转。在矛盾中,如果感到自己有想不清楚的时候,还可以借助“旁观者”的力量——如文中主人公颜儿所做的那样找闺蜜“诉苦”,或许会促进自我察觉和反思。
文中的夫妻从最初的“冷暴力沟通”慢慢走向了有效沟通,从而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家庭幸福。
“冷暴力沟通”多见于家庭中,不只是夫妻关系,也呈现于亲子关系、代际关系等,指遇到矛盾、分歧时,双方采用冷淡、放任、漠不关心等形式来应对,甚至没有语言交流。
矛盾出现时,我们要放下自己已有想法和判断,用心倾听、体会对方想要表达的想法和建议;适当地给予反馈和回应,清晰、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好的关系来自共同经营,而不是一个人唱“独角戏”。
编辑/吴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