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后

2022-12-29 00:00:00张零可
军嫂 2022年3期

2022年3月,王秀丽。摄影/郭幸福

大学毕业几年后,当我再次回忆初中生活,许多细节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但仍有一些人、一些事留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初中班主任王秀丽老师那时常出现在班级后窗的身影。

那时,王老师刚调到北京市八一学校不久,虽然年轻得像个大姐姐,但是她的温暖、体贴,又让我们感觉“亲妈味”十足。她认真严谨、细致负责,关心、爱护每一名学生,却对一些我们认为的“小事”绝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轻易放过……我们亲近她,也敬畏她。

当其他老师在班上讲课时,王老师常从办公室走出来,通过教室后门上的小窗仔细观察——如果有哪名同学上课睡觉或走神,当天就要被她找去谈话了。说来好笑,当年留下的“阴影”至今影响着我,在大学上晚自习,每当我坐在离后门小窗不远时,我就仿佛感觉到王老师的目光仍督促着我。

我上初中时,手机不像现在这样智能,还没有微信。记得王老师用的是一部黑色的按键手机,每次发短信最多能输入70个字,群发10个电话号码。用这样不算方便的联络方式,她保持着与家长们每周至少三次的沟通。母亲每次收到短信,都会念给我听,从手机屏幕这个“窗口”,我同样能感受到王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

这个“窗口”后面的温暖也一直持续至今。2019年,我在香港读硕士研究生,正赶上一段不算太平的日子。学校关闭,我独自一人待在只有4平方米的宿舍里,很长时间不敢出门。王老师通过微信朋友圈得知我的情况后,时常联系我,问我是否平安……每当深夜收到她的微信消息,我心中都感到很安慰。当时我初中毕业已7年,她依然通过朋友圈关心着我们。在手机“窗口”的背后,她的那份关爱一直都在。

2020年初,我回到北京,也回到母校八一学校。在王老师的办公室里,我们聊起往事,她几乎记得班里每一名同学,手机里保存着每一届学生的合影……对仍保持着联系的学生,她将他们的现状娓娓道来:当年班里那个数学不好的男生,本科毕业后到山区支教,教中学数学呢;有个男生现在是大提琴手,经常跟随乐队巡回演出……

如今,追随着心里的那道光,我成为一名幼儿教师。2022年2月22日入职那天,当我带着一丝紧张走进教室,看到一排排“小豆包”一样的学龄前儿童坐在我面前,脑海中突然闪过王老师在黑板前为我们上课的身影。只不过现实中,站在讲台上的,是我自己。

我不由得看向教室后门上的那扇窗:好像王老师此时正在小窗后,骄傲地笑着……

(作者为北京市八一学校2012届初中毕业生)

学生眼中的“秀丽姐”

作为一个老“八一人”,我在这所校园里度过了6年时光。我初中所在的班级是一个科技实验班,是有着47名同学的大集体。带这样一个班级需要花费很多心思,班主任王秀丽老师给予我们更多包容与认可。有同学拆坏了桌子,她向家长解释“他在探索桌子的结构,是求知欲带来的动手实践”;班级在体育节拿了倒数名次,她安慰我们“没关系,可以在科技节拿第一”……3年间,王老师总会在我们需要她的时候出现,以至于在进入中考考场前见到王老师,我心中多了一份安心和踏实。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5届初中毕业生黄浩淼

王秀丽老师的数学课是我最爱的课程之一,她的分层教学法至今让我记忆颇深。课堂上,同学们总能根据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习题。

王老师还是我的“心理老师”。中考前,我神经紧绷,每天恨不得泡在学校。在我最焦躁的时候,王老师“怎么还不回家”的关心,令我放松,带给我自信,使我在中考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北京市八一学校2018届初中毕业生张若妍

刚进入北京市八一学校的第一堂课,我们还带着温良恭俭的“假面”,坐得端端正正。班主任王秀丽老师小小的个子,气质温柔、内敛,一举一动透露出沉稳。在第一节班会上,她语出惊人:“开学第一个星期,你们肯定装也要装得乖一点,我等着看你们的‘真面目’。”我们的小心思被她点破,忍不住笑出声来,我们卸下了所有防备和“伪装”,严肃的气氛也消失了。

王老师还有一种神奇的能力,一眼就能看出你心中所想。她从不会放弃任何一个顽劣的“坏学生”,总能找出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的闪光点。同学们私下都叫她“老王”“秀丽姐”,微信同学群的名字也叫“王秀丽忠实粉丝群”。她对每个同学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大家都记在心间。

——北京市八一学校2021届初中毕业生李熙繇

微访谈

《军嫂》:作为一名军嫂教师,您怎样看待北京市八一学校?

王秀丽:2008年2月,我随军来到北京。在北京市八一学校工作至今的14年中,我结识了一群为事业、梦想而努力拼搏的人。这所与军旗同名的学校,秉承“军魂铸人”的理念,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曾近距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回母校时的谆谆教诲,也经历了“八一”建校70周年庆典……我不断从老教师身上汲取宝贵的教学经验、人生经验,也收获了丰盛的果实。从青年到中年,我也在践行着老“八一人”向新“八一人”传承的使命。

《军嫂》:您对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是什么?

王秀丽:在八一学校,我有着连续12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带过“普通班”“科技实验班”“平行班”“荣臻班”。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如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工作虽千头万绪,确实很“散”,但其“神”是时刻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使他们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我相信,仁爱之心是所有教育方式的基础,师爱为魂,爱是走进学生心灵最近的路。

《军嫂》: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您有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王秀丽:我是一名数学教师,在任班主任期间,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借助大数据、统计图表等方式进行班级管理。表格化管理教学是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我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和成绩档案,及时追踪、解决问题,用心呵护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军嫂》:在家庭教育中,您和爱人是怎么做的?

王秀丽:军人和教师的工作都比较繁忙,但我们没有忽略对孩子的陪伴。在对儿子的教育中,我和爱人各有分工。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我参与的更多一些;我爱人只要有时间,就尽可能多地陪孩子进行户外运动等,以父亲的角色引领他成长。我们在一点一滴中引导儿子的品行,也努力为他创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家庭氛围。

2021届初三1班全体毕业生送给王秀丽老师的纪念品——印有老师头像的定制丝巾(局部)

编辑/贡伟

王秀丽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1977年7月出生,2001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北京市八一学校数学教师,海淀区学习科学素养提升项目组北京市八一学校执行人。曾获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区青年先进教育工作者、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所带班级被评为海淀区优秀班集体。

丈夫张永国,军委机关干部。

感言:师爱为魂——爱是走进学生心灵最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