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节前,我接到《军嫂》杂志社的约稿邀请,细数过往岁月,才发现自己成为军嫂已经27年。感叹时光流逝,那些清晰的、模糊的、幸福的、苦涩的回忆涌动起来……
我来自农村,从小住在黄河岸边,家人是朴实的农民。受退役军人父亲的影响,“国防绿”成为我最喜爱的颜色,军营成为我向往的地方。
高中毕业在选择志愿时,我和父母产生了分歧,最终在保送上师范大学和报考军校之间,我遵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稳妥的保送师范,将军旅梦藏在了心底。
大学将毕业时,听同学说某军校要来我们系招收政治课教员,我兴奋得难以入睡。可是希望再次成为泡影:部队只招收男教员,我与军营擦肩而过。
1994年7月大学毕业,同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北京市第六十七中学(现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这里教书育人至今已28年。我们学校1954年建校,历史光荣而悠久,周边是部队大院。当时,学校教师中军嫂是比较大的群体。年轻人的婚事,也成为这些热心军嫂的操心事。
受同事之邀,1995年春天,我第一次走进附近的国防大学,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方方正正、干净整洁的营院,刚毅、挺拔的哨兵,战士们气势不凡的饭前一支歌,嘹亮的军号……我立刻喜欢上了这里,我的爱人也出现在了我的生活里。他身着笔挺的军装,有着山东汉子的魁梧身材、一张不苟言笑的脸,老乡身份让我们亲近了几分,这身“国防绿”对我来说,更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父亲那句“军人好,国家的人,踏实可靠”的话,让我坚定地和爱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此后,我拥有了一个光荣而自豪的身份:军嫂!
有人说,合格军嫂意味着甘于付出、甘于寂寞、甘于平庸。我以为,甘于付出是军嫂的优秀品质,但不等同于一定甘于寂寞和平庸。作为新时代女性,我们不仅要支持爱人的工作,而且也要规划自己的发展。爱他,就和他一起成长!
我的爱人一直在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工作,从学员日常管理,到学业统筹等,工作繁忙、琐碎,值班、加班是常态,研学考察说走就走,而精益求精始终是他对工作的基本要求。记得1996年10月,我怀孕后期时,正赶上他带学员去贵州研学,一去就是近一个月。赶上家中要冬储,看着堆在楼下的大白菜,我没有犹豫,挺着8个月大的肚子一颗颗往位于三楼的家里搬。事后,他“批评”我不该逞能。从他温柔的责备中,我感受到了疼爱。军嫂,是坚强的;支持丈夫安心工作,是军人妻子的职责。由于他工作出色,多次受到单位嘉奖,成了我们家的骄傲和儿子心目中的偶像。
与时代发展同步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我把想读研继续深造的想法与爱人和盘托出时,立刻得到了他的支持。从选择学校、专业,到报名、参加考试,他都抽时间陪同。备战考研的日日夜夜,读研两年的4个假期和无数夜晚,他是我坚强的后盾。2004年,我顺利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成为当时所在学校的第一名硕士研究生。工作成绩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我相继获得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海淀区教育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区班主任带头人等荣誉。2010年,我从年级组长岗位被提拔为德育主任。
不知不觉中,我的言行举止好像都有了军人的影子。2015年,在集团化办学的改革背景下,我校成为北京市八一学校教育集团中的一员,更名为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2018年,我走上玉泉中学德育副校长岗位。近几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德育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获得师生和家长的广泛好评。学校被评为“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十佳单位”,接诉即办工作受到海淀区通报表扬;我个人也先后被评为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区德育带头人。
每一本荣誉证书上,都记录着我和爱人共同努力、一起成长的足迹,功劳簿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他的一半。
日常生活中,作为军人妻子,我有着满满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来自“国防绿”的外表,而且来自军人内心的担当和魄力。
我做年级组长工作时,一次,由于对学生的管理严格及一时与家长沟通不畅,引起一名家长的不满。家长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爱人单位领导,要约我们见面。爱人当时不好直接点破、回绝,便陪我一起见了家长。家长要求我对他孩子“网开一面”,还当面放话说:我是某某单位处长,没有我约不出来的人……我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场面,紧张得不知如何与家长交流。没想到,爱人“挺身而出”,告诉家长:“不管你是处长还是局长,在老师面前你就是家长!”对方一听立刻愣了,对我爱人的义正辞严不知所措。“工作上的事情、孩子的事情,有想法可以去学校沟通,你不应该找我的领导,这样做也解决不了问题。”面对我爱人缓和下来的语气和明确的态度,家长表示认同。
有了爱人的保驾护航,我有了底气,耐心地和家长沟通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对孩子提出希望和要求。家长终于开始直面自已孩子的问题,也理解了学校的做法。这件事情过后,军人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更加高大起来。
关键时刻,就请爱人出马,有爱人做后盾,我总是特别踏实。一次,我去参加一个关于军嫂的座谈会,由于驾驶经验不足,车子撞到路边的隔离墩。我没有犹豫,马上拨通了爱人的电话,在他的指点下,我先现场拍照,再将车挪到安全的地方。还得去开会呀!我把走保险、修车等一切麻烦,甩给了趁着午休时间赶来的爱人。会场上的军嫂们关心地问长问短,我回答的一句“有个军人老公,那都不是事儿”,引起了军嫂们的共鸣。大家分享起自家爱人的负责、担当和带来的安全感,作为军嫂的自豪溢于言表,幸福在每名军嫂的脸上荡漾,座谈会的气氛因而也特别好!
学校开家长会时,看着家长中近三分之一是“国防绿”,激动、敬畏、庄严的感觉总是交织在一起,涌上我的心头,每每暗下决心,一定要培养学生刚毅、坚忍、担当的军人品质,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才。
2015年,进入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大家庭后,我更深刻感受到了“军魂铸人”所铸就的“八一品质”。每年5至6月,学校组织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代表,同“八一”本校师生一起,到河北省阜平县的向阳庄八一小学参观研学。我们和当地师生开展教育教学交流,给家庭困难的孩子送学具、送书籍,走进孩子们的家庭送温暖,到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汲取精神营养……
2016年11月,我带领两名学生到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参观,近距离观看“八一·少年行”科普小卫星的发射,倒计时的屏息期盼、一飞冲天的震撼、追寻卫星升空轨迹时的喜悦,至今历历在目。2017年3月,北京市八一学校迎来了来自重庆江津中学、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六中学、新疆疏勒县八一爱民学校的近200名师生,开展为期5天的“八一教育协作体足迹活动北京行”活动。我们来到天安门国旗班,聆听国旗故事、感受官兵情怀;Y2gBbuFVefCickWj2H+c+w==在航天五院,我们近距离了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聆听航天人的感人事迹……我自身也被“八一”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所感染,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而自豪,为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所鼓舞,并内化为努力工作、锐意进取的精神动力。
2020年,玉泉中学第一期高中航空国防班组建,我把自身的军旅情结、学校的优良传统,转化为激发、培养学生们航空报国热情的养料。航空国防班学生统一制服、严格训练、学习专业课程,在大型活动时精彩亮相,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我更为之而骄傲,好像自己的军旅梦在延续。2021年4月30日,玉泉中学与北京市飞行者航空科普促进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拉开了第二届“中国飞天梦、科普万里行”出征仪式暨“百年薪火、青春芳华”主题活动的帷幕,培养学生对航空航天的兴趣和“为祖国去飞行”的情怀。
学生一批批地来,又一批批地离开,四季轮回,岁月如歌。“一枝一叶总关情”,我默默见证了学校28年的发展,这里也刻下了我成长的足迹。匆匆时光里,军嫂的光荣与幸福、信念与担当,同样已融进我的血液。
我骄傲自己扎根校园,培育祖国的接班人。我庆幸与军人结缘,支持军人保家卫国。教师、军嫂的荣光与担当,让我总感觉充满力量和热忱。
编辑/山风
董承霞汉族,山东济南人,1970年10月出生,1994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北京市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副校长、道德与法治教师。曾获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海淀区优秀“四有”教师、区教育系统青年岗位能手、区德育带头人、区班主任带头人等荣誉。
丈夫王志军,退休前为国防大学研究生院参谋。
感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