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点亮梦想,科技成就未来

2022-12-29 00:00:00刘雪婷
军嫂 2022年3期

2020年10月,北京市八一学校参加第四届机器人竞演全国邀请赛,多项目获冠、亚、季军

科技是国之利器,科技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北京市八一学校(以下简称“八一学校”),自建校之初就奠定了科技育人的办学特色之路。近年来,把建设“世界一流科技高中”作为奋斗目标,着力打造课程体系及活动创新,掀起科技教育新风潮。

八一学校有两大“宝地”——天工苑通用技术中心和开物苑航天科技实验室,建设了设备先进、门类齐全的特色教室,开展百余门校本选修课程及社团活动。近日,学校通用技术及高中劳动技术教研组组长常树岩老师、科技社团傅悦铭老师,为本社详细介绍了他们平时工作所在的天工苑和开物苑。让我们跟随他们,一起感受八一学校科技教育的独特魅力吧。

天工苑通用技术中心

我们首先来到天工苑通用技术中心。这里是由学校原来的地下自行车车库改建而成,共有11间教室,包括服装设计工作室、家政工作室等。这里开展的技术课不仅融合了体验性、设计性、技术增强性和实证性,而且注重多领域、跨学科、知识点模块的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配有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数控CNC、3D扫描仪等高精度数控设备的创意研学教室,常老师风趣而自豪地说:“只要你能想到的,在这里都能做出来。”工作台上摆放着的各种学生作品,也印证了他的话。学生们可以自己设计各种部件,将它们加工成型,并进行试验。

教室的一面墙上贴满各色徽章,这是八一学校DI社团(DI指DESTINATION IMAGINATION,即头脑创新思维竞赛)的学生参加历届比赛获得的纪念品,DI比赛的徽章交换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徽章交换活动。

在天工苑的走廊里,陈列着一件“超级越野车”模型,DI社团2016年在美国参加DI全球总决赛,凭借它斩获第一名。常老师介绍“它特别好玩”。当时比赛要求参赛团体建造的车辆,必须在8分钟以内搭乘至少一名队员,以两种行进方式在场地中的规定路线上往返20次,“它涉及机械设计与加工、电子数控等专业知识,我们在制作中进行了多次创新。”

多样性的课程设计及社团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八一学校学生在国内外赛事中屡获殊荣:DI全球总决赛第一名,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RWDC真实世界设计挑战赛中国赛区总冠军,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等。机器人项目尤其是强项,多次获得VEX世锦赛金奖、亚锦赛最高荣誉“最佳卓越奖”、美国公开赛冠军等。八一学校机器人社团还获得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的集体最高荣誉——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称号。

在常老师看来,成功的喜悦是“附属”战利品,最重要的是,学生们在尝试和拼搏中,体验到动手动脑的快乐、产生了对科技创造未来的向往。

开物苑航天科技实验室

在开物苑航天科技实验室,我们见到了负责日常管理的傅悦铭老师。2021年10月,在八一学校第21届科技节上,八一学校航天少年学院宣布启动。学院包括“箭、星、站、器”4个主题实验室,基本覆盖了火箭、卫星、空间站、探测器等航天领域主要科技工程知识讲解、初级实验等。

一走进开物苑,粉色光芒就吸引了我们。这里是笼罩着粉色光束的天宫实验室(站)芯片“农场”,实验柜里培育着一些无土植物。傅老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这是模拟“天宫”环境开展的太空育种、太空种植等课程。通过实验,让同学们能够真切观察到空间站的部分循环系统发挥的作用,更好地理解航天生命保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粉色光则有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天问实验室(器)里,在一块模拟火星地貌的沙盘上堆满了火山岩石,上面还坐落着模拟火星基地的实验舱。2021年7月2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航天特色学校的百余名师生代表、航天专家、教育专家等各界人士齐聚于此,开展了为期5天的“逐梦火星”航天主题科技教育活动。同学们各显其能,自己动手制作火星车,举行火爆的火星基地巡视器对抗挑战赛……师生们享受了一场航天科技的盛宴。

4个主题实验室还是航天课程的教室,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们认知程度的不同,每个主题都设计了由浅入深的系统课程,探索贯通式航天科技教育培养模式。另外,课程还采取双师制,除任课教师外,还邀请到长征五号火箭总设计师李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项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以及中国空间站系统总指挥王翔作为主题课程首席专家,以使学生们了解到更多专业的航天知识,激发他们对中国航天事业的热爱。

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全国中小学生带来生动有趣的“天宫课堂”。12月12日,八一学校邀请神舟号飞船首任总体副主任设计师李颐黎、太空授课科普专家组成员陈征博士在开物苑上了一堂“天宫课堂”(提高班),带领学生全面复盘科学实验,让同学们直呼过瘾。2022年3月23日,第二次太空科普课再次开讲。

参观结束前,傅老师又着重介绍了设置在开物苑楼道正中间的火箭发射记录墙,墙上的数码管记录着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总数,随着每一次成功发射,数字都会实时更新。计数器提醒着师生们——我国航天事业奔赴广袤星辰的脚步将永不停息。

编辑/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