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训记事

2022-12-29 00:00:00何近近
军嫂 2022年11期

2013年9月,驻训官兵进行军马骑乘训练。摄影/朱德华

前不久,看到不少老兵退伍的影像,我不由得想起退伍前在部队的最后一次淬炼——驻训的90天。

2013年8月的一天,我请假在街边理发,同时思考着人生的未来。我已经在新疆阿勒泰军分区戍边8年,面临是继续服役,还是退伍返乡的选择。

“还是毛寸呗?”理发店老板象征性地问了句,就开始上手了。这一次理发,倒不是因为头发长得非理不可,是因为我们即将奔赴未知区域进行野外驻训,我想在出发前把头发理得尽量短。想想这可能是军旅生涯最后一次驻训了,我摸着头有些惆怅,但很快又振作起精神,跑回单位收拾行装。

机动行军途中,车子翻山越岭,我们这些老兵早已习惯了一路颠簸。作为车辆安全员,我戴着鲜红醒目的袖套坐在车厢最后面,过减速带的时候就被颠得最高,这倒成了战友们打趣的一道风景。车上不时有人组织唱歌,鼓舞士气。

到了目标地域,我们跳下车,远远看去一片荒山野岭,先头分队已经把营区安扎在半山腰上,一座座帐篷依地形而搭,让人心生豪迈之情。

物资卸载完,发电机很快突突突地响着通了电,炊事车上的排烟管冒出奶白色的炊烟。在这里,官兵不需要知道具体时间,但有值班员吹响的哨音提醒大家:这个点该做什么。作为后勤保障人员,我除了完成给各单位物资补给、野战生存等本职业务训练外,也要与战斗班排一样练战术协同、标图辨向、挖掘战壕……一日训练即将结束,连队干部会带着战士们一遍遍地往山顶冲锋,个个嗷嗷叫,累也不说累。

训练间隙,我们也会看看压在头顶如大块棉花糖一般的白云,戈壁滩上顽强生存的骆驼刺。

我喜欢这样规律而充实的生活,并给自己立下减重小目标,暗自发誓:勤训练多流汗,不瘦几斤,誓不下山。

驻训开始一段时间后,我们带的给养消耗很大,而山下还没有送来补给——后来得知,这是上级给我们定下的野战生存训练任务,考验我们在物资匮乏时的应对能力。炊事班库房的蔬菜已经见底,黄豆却有很多。我不想战士们只是喝豆浆,打算让它换一种形态出现在餐桌上。我见炊事班帐篷前有一片很细的沙土,离水源也近,就取来工兵锹,挖了个十来厘米深的池子,约有两三个平方米,池外还用砖块围了一圈。

老马是驻训点司务长,他看懂了我的心思,和我一起筛了细土铺在池底下,往松软的土里密密麻麻撒上泡发的黄豆,再盖上厚厚的细沙。每天早上起床后,我都去扒拉开角落的沙土,观察豆芽的长势。驻训场中午气温高,没几天工夫,豆芽就破土而出。那天午餐,大家吃上了脆嫩可口的豆芽菜,营长在全营大会上表扬我“会过日子”。

后来,我还“异想天开”做出一道菜——红烧茄子把。这是我根据一个陕西籍战友的建议做的特色菜,他说这是他老家的一道美食。我把所有的紫茄子把掰下来,剥去中间白色的硬秆,将把上的那层皮洗净过油之后待用;接着往锅中放入少许豆瓣酱炒香,再放入蒜片、青红椒丝、茄子把一起翻炒,最后用盐调味即可。夹一筷子茄子把放在嘴里细嚼,没有刺,而是肉肉的感觉。大家品尝这道菜后,赞不绝口,有的战士还专程去把兄弟单位扔下的茄子把“回收”过来,好让我再次“亮”出这道菜。

驻训场远离城市,在一片荒芜的戈壁。官兵生活枯燥单调,但若细细品味,其中又不乏乐趣。

记得驻训半个月左右时,淋浴车开进了山里。我们都憧憬着在水龙头下面酣畅淋漓的感觉。淋浴车在临时搭建的沐浴区刚停稳,一群小伙子就穿着大裤衩、光着上身、端着黄脸盆排好队,有的战友还兴奋地哼着地方小曲儿……

为了查看淋浴车的使用效能,参谋长专程前来调研,询问官兵野外淋浴感受以及需要改进的建议。这时候,正在洗澡的战士小赵回头看见了参谋长,条件反射地敬了一个军礼,并大声喊了句“首长好”。随着他右手上扬的动作,激起一条水柱,还恰巧劈头盖脸甩在参谋长的身上。参谋长笑着说:“小伙子,要不要我帮你搓个背?洗干净点,晚上睡个好觉!”

驻训的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此时,父亲在老家突然遭遇车祸,接到这个消息让我别无选择……虽然我挚爱军营,但父亲需要我的照料。

驻训归来,我接受了一段时间的退役相关教育。2013年12月3日,我泪眼婆娑地离开部队,也从此告别军旅。

(作者为退役军人)

编辑/朱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