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军装,让我结识了和我相濡以沫近20年的妻子曹晓燕。
2000年,我在辽宁省锦州军分区工作。3月的一天,我到锦州市委宣传部送文件返回途中,感觉嗓子有些痛,恰好附近街边有一家药店,便让同事找地方停车,我下去买点药。药店里顾客很少,由于我当时穿着军装,一进门就引起了一名女店员的注意。她边开收费单边问:“听口音,你是河北人吧?”
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她略显激动地盯着我:“我也是河北人,在东北能遇到老乡不容易啊。你是河北哪儿的?”
“邢台的。”
“哇!那么巧,我也是邢台的!”我买完药准备离开时,她犹豫了下接着说,“老乡,能留个电话号码吗?以后方便联系。”就这样,我和这位叫曹晓燕的老乡互留了电话号码。
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经常给我发短信,问我什么时候有时间,见面好好聊聊。一个周末,我们相约来到一家咖啡馆。在那里,我们聊了很多家乡的风情和趣事。她告诉我,她的大伯父、二伯父和大舅都当过兵,二表哥是现役军人。二表哥每次回家探亲,都会给家里人讲国防的意义和军人的职责。她觉得军人有担当、肯奉献、有情怀,看到穿军装的人就有一种亲切感……因而,便鼓起勇气认识了我。
后来,我们经常约在军分区的家属院见面。家属院和军分区紧挨着,只要我穿着军装出现在她面前时,她总是一脸惊喜的模样。我们在一起聊家乡和驻地,聊未来与梦想……我发现她和我一样,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经常到图书馆看书。共同的兴趣爱好让我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慢慢地,我俩由老乡变成了恋人……
2003年7月,我俩结婚了。在我们租住的婚房里,妻子把我穿军装的照片放大了十几张,挂在醒目处。闲暇时,她总爱美滋滋地端详着这些照片。我开玩笑说,看来你嫁给我并非喜欢我,而是喜欢我身上的军装啊。她娇嗔道:“军分区这么多穿军装的,那我咋不嫁别人啊?”
我俩在一起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军人、军装。用她的话说就是,只要我穿上军装,她就既感到光荣,又感到安全。
2007年5月,我调到石家庄某军事学院。当年底,妻子也办理了随军手续。在我们新分的宿舍,妻子专门定制了一组衣柜来放军装。衣柜里,我的军装或挂或叠,整整齐齐,秩序井然。特别是我的军帽、领带和皮鞋,总是被妻子打理得干干净净。妻子常说,衣品即人品,衣帽整洁显得人干净利落,干起事来也会有精神、有信心。每天上班前,妻子都会帮我整理衣服,从帽子到领花,从领带到皮鞋,但凡有一点不齐整的地方,她都不会让我出门。
2018年,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第82条规定:“军人非因公外出可以着军服,也可以着便服。”得知这个消息,妻子高兴极了。当年冬天回老家探亲,妻子把我的常服、礼服、迷彩服等各式军装都打包带了回去,让我每天换着穿。今天去岳父家,穿礼服;明天去姑姑家,穿常服;后天去舅舅家,穿呢子军大衣……还别说,我身着军装的那份威武挺拔,让老家很多适龄小青年也有了参军的愿望。妻子说:“看吧,不光我爱看你穿军装,咱老家的人也觉得穿军装的人精神。你这也是在给国防教育、征兵工作作贡献啊。”
2020年底,我服役满30年,到了退休年限。我接到退休命令的那天,妻子在卧室一边整理衣柜里的军装,一边嘟囔着:“以后再也不能穿军装了……”我安慰她说:“我是退休军人,以后如有需要,还可以穿军装。”过了许久,妻子才平复了情绪,要求我在家的时候常穿军装给她看。我立正答道:“是!”妻子这才露出了笑模样。
如今,我已经退休两年了,可妻子的军装情结依然浓郁。在家没事的时候,她经常会让我穿上军装,有时还要和我一起聊聊军旅往事。她常说,你在部队30年,穿了30年军装,这是多少人难以如愿的梦想啊。你能在部队干到退休,真的是了不起。每逢此时,我都会搂着妻子的肩,对她说,如有下辈子,我还要当兵,我们还做夫妻。
(作者为军休干部)
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