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鑫 明㛃 南京市江宁区机关幼儿园
我园坐落于钟灵毓秀、古韵悠然的东山林园南坡,东山林园山脚的戴家塘社区最近拆迁了。当孩子们看到一辆辆挖掘机、抑尘车从幼儿园门口驶过,听到拆迁臂将房子推倒的轰鸣时,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应运而生。(图1)
图1
“为什么要把房子拆了呢?”
“这些房子是哪一年建的?”
“拆房子需要哪些工具?”
“拆房子的现场是什么样子的呢?”
……
看到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涨,于是我们进行了讨论,最后大家决定对拆房展开研究,并将活动取名为“戴家塘拆房记”。为了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关心周围生活,感受城市建设的变迁,我们与隔壁建筑工地的负责人进行了联系,与幼儿一起直击拆房现场,采访工人叔叔,探究拆房方法,探秘挖掘机等。
随着孩子们对拆房这件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与探究,持续一个月之久的“拆房记”主题活动自然而有序地开展了,一个个活动中发生了许多有趣而有意义的故事。
幼儿可以从幼儿园楼顶、幼儿园门前的马路、东山林园山顶等多角度观察拆房的过程。
(1)热心家长志愿者:幼儿家长中有挖掘机公司的负责人,可以为幼儿提供关于工程车的相关知识;有机关事务所工作人员,可以为幼儿提供关于戴家塘社区老房子的相关信息;有在戴家塘长大的家长们,可以提供相关老照片、故事等。
(2)热心的施工现场负责人为幼儿解答关于拆房的问题。
(3)追随幼儿脚步、为幼儿提供多方面支持的幼儿园领导和教师。
(1)幼儿在入园、离园、爬山时都经过戴家塘社区。
(2)部分幼儿有家里拆迁或搬家的经验。
(3)幼儿对拆房过程中使用的工程车有初步的了解。
幼儿园在江宁区政府隔壁,方便联系政府办相关工作人员。
(1)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了解房子的新旧更替。
(2)对感兴趣的问题刨根问底,进行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寻找不同的问题答案。
(3)主动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在此基础上尝试分类、概括。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
(4)能够与同伴一起制订调查计划,讨论调查对象、步骤和方法。用多种方法观察记录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并与同伴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
(5)关心并关注社区的事情,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首先,我们选择了从多个地点来对拆房现场进行观察,如幼儿园楼顶、东山林园上、幼儿园门口的大马路上……通过多角度的观察和激烈讨论,孩子们产生了很多问题:
“为什么拆房子从中间开始拆?”
“拆房子为什么会有灰尘?”
“工程车是怎么工作的?”
……
机缘巧合,我们遇到了负责拆迁工地的叔叔,幼儿进行了现场采访,并做了记录。(图2—图6)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为了了解房子的历史,我们邀请琦竣小朋友在机关事务所工作的爷爷来为我们来答疑解惑:
“房子是哪一年建的?”
“为什么要拆迁?”
“拆完后会建什么?”
……
(图7—图9)
图7
图8
图9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现场观察、采访,幼儿对拆房这件事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对房子年龄、拆房方法、拆房工具等也探究得更加深入了。
在观察拆迁现场的过程中,幼儿对挖掘机非常感兴趣,这个有着长长手臂的机器是什么?它是怎么工作的?为了探究这些问题,我们再次联系了工地负责人,趁着工地休息的时间我们参观李挖掘机。(图10—图12)
图10
图11
图12
最后工人叔叔还将挖掘机开到了幼儿园大门口,幼儿可以近距离地进行观察和探究。幼儿感知了挖掘机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并将挖掘机的工作装置与人体上肢进行了对比后,留下了形象的总结。(图13、图14)
图13
图14
一次晨间锻炼时,馨如在花坛边发现了一只小蜗牛,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了起来。(图15、16)
图15
图16
馨如说:“小蜗牛会去哪里呢?”
彦清说:“可能小蜗牛在搬家吧?”
梓宸说:“搬家?它搬去哪里?它的家不是在背上背着吗?”
有哪些小动物会将它们的“家”随身带着呢?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查找资料后发现,寄居蟹、蜗牛、乌龟、海螺、蛤蜊、扇贝、河蚌等都将“家”随身携带。令一说:“小动物们真是太聪明了,把房子背在背上就不用担心房子被拆了。”孩子们将这些小动物带到了幼儿园的自然角,并为它们做好了如何照顾的资料卡,从而与伙伴一起观察。每天班级的自然角总会有好多小身影拿着记录表记录着、观察着。(图17、图18)
图17
图18
北亚对彧辰说:“小动物们的家都是有生命的,房子也是我们的好朋友,拆了的话不就是失去生命了吗?”彧辰说:“如果不拆老房子我们怎么能住上新房子呢?”针对房子是不是有生命的,该不该拆这个问题,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双方各执一词,谁都不肯退让。于是,我们决定在班级内开展一场以“老房子该不该拆”为主题的辩论赛。
房子里面住着的是一家人,孩子们自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来收集家庭成员们的意见。在综合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意见后,孩子们自愿选择参加正方队伍“老房子不应该拆”和反方队伍“老房子应该拆”。为了比赛的公平性,我们邀请了隔壁大五班的小朋友们来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选出获胜的队伍。(图19、图20)
图19
图20
辩论赛开始了,正方选手与反方选手持之有故,辩之有理,争锋相对。正方代表王令一阐述观点:“我方认为老房子不应该拆,原因有三:(1)拆房子会产生非常多灰尘,污染环境。(2)拆房子需要很多工人叔叔每天辛苦地劳动,浪费他们的精力。(3)如果家里的老房子空着没有人住,可以租出去给需要的人居住,没有必要拆。这样以后想看一看它的时候,它还在那里等着我们。”反方代表张然心阐述观点:“我方认为老房子应该拆,因为老房子时间长了会有安全问题,如果倒下来砸到人就不好了。还有老房子拆了重建新房子会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漂亮。”正方睿霖带来了一些历史建筑的照片并说:“大家看,这是老房子改造的博物馆、图书馆和一些旅游景点,我们可以不拆老房子,将它们改造成一些有意义的建筑呀!就像北京的故宫、四合院不都是老房子吗,它们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哦!”反方艺琳据理力争:“老房子拆掉之后我们可以拓宽马路,让我们的城市交通变得更加方便。”正方北亚说:“老房子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你们怎么能忍心失去朋友呢?”反方瑞博说:“虽然老房子拆了,但是我们可以多拍一些照片和视频,想老朋友了就看一看照片、视频啊!”正方钱多多潸然泪下:“你们的房子被拆过吗?那里都是我们的回忆,如果房子拆了,那回忆该去哪里找呢?”一句话引起了在场小朋友们的共鸣,正方朱彦清说:“是啊,我外公家的老房子就被拆掉了,我总是看到外公捧着老房子的照片看个不停,还悄悄流眼泪,他肯定是想老房子了,要是没有被拆那该多好啊!”
经过一番辩论,最终正方小朋友取得了本次辩论赛的胜利,虽然反方小朋友输掉了比赛,看起来有些许沮丧,但是他们仍然微笑着为对手鼓掌。(图21—图23)
图21
图22
图23
幼儿接受了隔壁房子拆迁的事实,并且了解到这里有可能会建设一个街心公园。在大家欣喜而热烈的讨论后,全班决定共同制作一个街心公园设计模型,表达我们对城市美好的憧憬。通过调查和访问,我们搜集到了幼儿园旁有一座大象滑梯,很多爸爸妈妈们讲述了他们童年时与大象滑梯的故事,所有有关大象滑梯的故事都是那么生动和快乐。孩子们提议想在新的公园里建造一座和当年一样的大象滑梯,这样不仅有好玩和有趣的场所,还能让爸爸妈妈们找回童年快乐的回忆,在其中体会童年社区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图24—图31)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图31
周一的早上,几个幼儿在讨论昨天的电视节目里区长伯伯在提倡建设美丽社区。“我们请区长伯伯帮忙吧!”小朋友、教师、家长共同发起了给区长伯伯寄一份资料的想法,里面有小朋友亲手写给区长伯伯的一封信,有记录了爸爸妈妈童年与大象滑梯的老照片,还有崭新的大象滑梯设计模型。(图32)
图32
园长妈妈陪同孩子们一起拜访了区长伯伯,向他介绍了我们的课程主题以及对新建街心公园的一些想法,区长伯伯对孩子们探究的精神给予了鼓励,并表示会将我们的想法与设计师进行沟通和协商。好开心啊,大家都为了我们的新社区建设而付出努力。
项目课程“戴家塘拆房记”历经了四周:第一周观察拆房现场;第二周探究挖掘机;第三周关于房子与生命的思考;第四周对于新建社区的憧憬和设计。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交换意见与观点;分担询问专家问题的责任;彼此提供建议参与探究,这些认知与社会技能对他们来说会受用一生。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前期进行了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交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且他们懂得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主动接纳他人的意见包括反对的意见,合作为辩论赛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与收获,为了辩论赛而努力的经历也深深地印刻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辩论前,孩子们自发地设计调查表,采访身边人对老房子的看法。调查表为他们提供了了解身边事、关心周围环境的机会,也主动吸引家长加入课程中。当孩子对拆房事件滔滔不绝谈论时,家长感到格外惊讶,对孩子竟然了解那么多社会知识、思考得那么深入而感到不可思议。家长主动参与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带领孩子实地参观访问并且在家庭里模拟辩论赛。在这过程中,家长看到了孩子的主动学习,并且意识到共同学习与探索周边社会的价值。
一路走来,孩子们收获了很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经验。他们对周边环境关注的视角从远离,到关注,再到积极互动,从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转化为主动积极地参与社区建设。一房一屋本是没有生命的,当里面有了生命的参与,便也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包括“小评委”们都不赞成拆房子,是因为他们有了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有了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与爱护。
教师在拆房活动过程中更加敏锐了,我们专心地观察和收集幼儿的问题和发现,更加尊重幼儿。辩论赛是教师预设的,但是一直在等待辩论赛的最佳时机,坚信孩子们会告诉我们,孙北亚的发现与那句:“房子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有生命的”出现时,内心的激动与欣喜呼之欲出。在追随幼儿的过程中,教学方式改变了,自觉地筛选幼儿的兴趣点并提供支持;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不断地被孩子的语言、行为所打动,看到孩子格外精彩动人的世界。教与学都将成为我们教师在进行课程探究中的历程。
附:课程框架图
幼儿园简介:
南京市江宁区机关幼儿园是由江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的全日制幼儿园,创办于1956年,是建国以来南京市江宁区第一所独立建制的幼儿园,2003年创建成为“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幼儿园位于区政府大院东畔,北倚东山,毗邻商业综合体社区,占地面积6900m2,共设有15个班级。幼儿园始终遵循“让儿童在自然中探索,在快乐中成长!”的办园理念,充分利用东山林园及周边丰富、适宜的资源,引导儿童在自然中观察,在探索中发现,在体验中感知,在收获中成长!园内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师资雄厚,师德淳正,管理科学,园风和谐,已成为“儿童的乐园,教师的家园,社区的花园”。近年来,幼儿园先后荣获“江苏省巾帼示范岗”“江苏省青年文明号”“南京市模范学校”“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南京市课程基地”“江宁区师德先进群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案例点评
《戴家塘拆房记》与 《小白白过冬记》
点评/卢素芳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
《戴家塘拆房记》是一个展现“大社会就是活教材”的典型案例。社区拆迁、道路改造、工程车开动……这本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敏锐的孩子们抓住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作为探索主题,他们大胆地与施工负责人对话、与工程车驾驶员对话、与区长对话……将探索的触角不断往外延伸,从中了解到房子的新旧更替、社区的发展变迁等,为城市建设献计献策,体现了一个城市小公民的时代担当。
《小白白过冬记》是一个证明“儿童是积极的学习者”的典型案例。孩子们将自身对于季节变化的感受,迁移至身边的小动物,并主动承担起“帮助小白白过冬”的责任,这是一种呵护生命的温柔情愫,更是保护小动物的实际行动。为小白白建一个过冬的“家”,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是极大挑战。他们不断找寻、尝试,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展示出积极乐观、勇于尝试的学习品质;他们细心观察、多次讨论,结合兔子生活习性逐步改进兔窝内饰方案,彰显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深度学习能力。
两个故事都见证了“儿童是有能力的创造者”。孩子们自己制作邀请函、开展“拆与不拆”的辩论赛,设计街心花园;尝试外墙保温、改造兔窝外墙、调整兔窝内饰……在“拆房”与“盖房”、“大家”与“小家”的建设过程中,珍惜生命、爱护家园,这种不断生长的美好而有力的情感激发着孩子们披荆斩棘,奋勇前行。他们通过观察、探究、游戏、对话、表征、思考创造着自我,也创造着年轻一代的人类。我们通过观察与研究、纪实与言说,也获得了对儿童更真实、更鲜活、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为这些儿童展示的力量而震撼、敬畏、欣喜,也坚信这种力量之光必将照亮孩童的未来。
注:本专栏由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国际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