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梅 于慧丽
(蒙阴县人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200)
股骨头坏死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间接或者直接压迫后可造成骨小梁结构出现变化,进而发生明显的关节功能障碍、股骨头结构改变,若未及时治疗,极易发生终身残疾[1]。近年来,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发生率不断升高,且年龄不断低龄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有股骨头坏死后,患者主要表现是腹股沟处压痛以及日常活动限制,病情严重时机体股骨头结构显著改变,关节面出现塌陷后可导致严重的髋关节功能障碍[2]。CT、MRI均是临床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技术[3-5],CT主要是通过X线旋转、连续对人体进行扫描,经计算机重建图像后全面、多角度观察病变,医生可从图像中获取清晰、动态的资料。MRI检查可将患者置于强大磁场中,可通过三个角度定位,以计算机重建图像后可获取更为全面的资料,扫描不受限制,对软组织分辨率极高,因此对股骨头坏死诊断的特异性、灵敏度较高。相较于CT检查,MRI可更为清晰地显示关节积液情况,能够明确病变性质,为进一步明确两种影像学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具体价值,本次研究择取本院诊疗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主体,详细内容如下。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将该时段内本院收治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探究主体,其中年龄最大是76岁,最小是27岁,均龄(51.58±4.92)岁;病程为5-14d,平均(8.53±1.97)d;BMI为21-32kg/m2,平均(26.58±1.54)kg/m2;男性40例,女性30例。
1.2研究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诊疗资料完整,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可保证研究顺利实施;满足伦理道德要求,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均以同侧腰、膝、髋部疼痛以及腹股沟内侧疼痛入院检查;托马斯征为阳性。
剔除标准:研究剔除既往下肢病变或者手术史;全身感染性疾病;慢性代谢性疾病;诊疗资料不全或者不配合随访;严重器质性疾病;孕期或者哺乳期;内分泌系统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异常。
1.3方法
CT检查:研究所用CT诊断仪(美国GE公司)型号为超高端256排Revolution CT,自髋臼上缘扫描至粗隆,扫描期间层间距是5nmm,电流为130kV,层厚是5mm,电压是50mA,重建层厚为1.5mm,通过骨窗以及软组织窗实施观察,必要时予以患者MPR多方位观察。CT分期标准:Ⅰ期主要是股骨头无变形,仅存在骨质疏松影像;Ⅱ期为股骨头无变形,骨质硬化,骨小梁部分增粗且呈星芒征、斑片状;Ⅲ期为股骨头显著变形,关节腔结构正常,部分骨质硬化呈新月征,骨皮质断裂且股骨头局部存在塌陷情况;Ⅳ期为股骨头明显变形,关节间隙极为狭窄,髋臼边缘存在硬化及骨质增生情况。
MRI检查:研究所用核磁共振诊断仪(美国GE公司)型号为SingnaHDXT3.0T,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后实施常规扫描,予以患者冠状位、横轴位扫查,扫描图像包括T1W1、T2W1,T1W1扫描时的参数为:FOV是380mm,TR是623ms,TE是23ms。T2W1扫描时的参数为:TR是3000ms,TE是85ms。平均采集次数为2次,偏转角是150°,层厚3mm,层间距0.6mm。MRI分期标准是:Ⅰ期为T 1W1负重区线呈低信号,股骨头不存在变形;Ⅱ期是T1WI下股骨头无变形,边缘信号为新月征、斑片状;Ⅲ期为股骨头明显变形,存在退行性关节病变征象,关节间隙狭窄;Ⅳ期为股骨头关节极为间隙狭窄,有退行性骨关节病征象。
1.4观察指标[6]
(1)诊断结果。依据手术结果,了解CT、MRI的误诊率、漏诊率、准确性。(2)诊断效能。分析不CT、MRI的灵敏度、特异度,特异度为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100%,灵敏度为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3)临床分期准确率。分析CT、MRI对于临床分期准确率的诊断情况,主要分期为Ⅰ、Ⅱ、Ⅲ、Ⅳ期。(4)病变情况。了解CT、MRI对骨髓水肿、股骨头内坏死囊变、髋臼病变、关节病变的检出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2.1诊断结果评价
手术诊断结果显示70例患者均为股骨头坏死,准确性是100.00%,CT诊断准确性是81.43%,误诊率是5.71%,漏诊率是12.86%,;MRI诊断准确性是94.29%,误诊率是1.43%,漏诊率是4.29%。MRI诊断准确性显著较CT检查高,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误诊率及漏诊率均显著较CT检查低,差异不存在价值(P>0.05),见表1。
表1 诊断结果分析量表[n/(%)]
2.2诊断效能分析
表2数据显示,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明显较CT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表2 诊断效能分析量表[n/(%)]
2.3临床分期准确率评估
手术结果显示,70例患者中Ⅰ期16例,Ⅱ期25例,Ⅲ期19例,Ⅳ期10例。MRI对临床Ⅰ、Ⅱ、Ⅲ、Ⅳ期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数据见表3。
表3 临床分期准确率评估量表[n/(%)]
2.4病变情况分析
MRI对髋臼病变、骨髓水肿、股骨头内坏死囊变、关节病变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统计数据见表4。
表4 病变情况分析量表[n/(%)]
股骨头坏死属于临床骨科的常见疾病,可对患者行动能力产生直接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故加强股骨头坏死诊疗研究对改善机体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7-9],由于患者骨组织长期营养血液供应不足,存在不同程度血液循环障碍,极易诱发股骨头坏死。鉴于股骨头坏死的特殊性,加之患者对疾病认知明显不足,若临床延误治疗后,病情恶化还可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临床为予以患者更为科学、高效的治疗,需要运用现代化技术实施诊断,明确病情后针对性治疗,进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CT、MRI均是目前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影像学技术,对准确诊疗疾病具有积极意义。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运用CT检查,可通过全身扫描明确病灶,能够清晰显示骨小梁结构病变,进而协助临床医生发现不易察觉的病变。CT检查操作较为简单,但是早期诊断准确率较低,且对患者存在辐射伤害[10]。相较于CT诊断,MRI诊断技术的重点为扫描局部软组织,主要优势为多方位立体成像,对于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清晰显示病变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MRI检查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MRI检查时所用的射频脉冲主要是电磁波,对人体无损害,几乎不存在辐射性,故检查效果安全可靠。(2)相较于CT诊断,MRI检查的稳定性更高,可连续获取临床所需的诊断参数。(3)MRI能够结合临床诊断提供生化、病理方面的依据。(4)MRI检查不存在扫描限制,可详细显示病变部位的解剖情况,诊断准确性较高。MRI检查无辐射性损伤,能够多平面、多参数成像,且无需应用造影剂显示血管结构。(5)将MRI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不受相关部位组织限制,可任意断面成像,诊断信息更为详细。MRI诊断还可联合采取多种技术提高诊断数据的准确性、详细性,能够让临床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CT、MRI在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均有价值,MRI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更高于CT,且MRI技术能够更为清晰地显示病变情况及临床分期,推广价值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