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 安 袁省之 王亚飞 甘秀伦 刘 茉 李 玮 刘子露 张 璇 刘伟超 赵建磊※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育处,北京 100020;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 102488;3.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248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国高校普遍暂缓返校。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网课成为高校开展正常教学的主要模式。网课与传统教学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1]。学生作为教学的接收终端,是评价网课能否实现“实质等效”的核心标准。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对知识的感兴趣程度等都影响线上学习的效果[2]。本研究拟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低年级学生既往网课阶段学生自我教育[3]、自我服务[3]、自我管理[4]等方面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的“三自教育”现状,为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大学生教学质量提供思路。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调查对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低年级学生,共发出问卷429份,回收有效问卷415份,有效回收率96.74%。问卷发放时间为2020年7月30日,回收时间为2020年8月3日。
1.2 调查内容 (1)基础问题:性别、对网课整体满意度、对网络学习的适应程度;(2)自我教育: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德体发展情况;(3)自我服务:担任职务及社会实践活动情况;(4)自我管理:对行为、时间、事情、情绪、目标的管理。
1.3 研究方法 通过学生班级微信群和QQ群发放学生疫情期间网课学习情况网络问卷。为了保证问卷数据更直接、真实,采取匿名回收问卷的方式。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统计描述分析法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中医院校进行网课的意见和建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中男生占29.88%(124/415),女生占70.12%(291/415)。学生对本学期的网课整体满意度平均值为76.0%;一学期网课后现对网络教学的适应程度平均值为78.4%。
2.1.1 自主学习 对于课内学习科目,除教师讲解外,自行利用其他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的学生占全体的64.58%(268/415)。除课堂所学科目外,自主进行课外学习的学生占全体的41.69%(173/415)。
2.1.2 小组合作 线上学习过程中,参与小组合作的学生占全体的93.73%(389/415)。
2.1.3 活动参与 27.71%(115/415)的学生参与了学校或社会组织的抗疫活动。
2.1.4 居家作息 相较于在校学习,全体受调查者中,9.16%(38/415)在家自主学习的时长急剧缩短,38.80%(161/415)缩短,26.99%(112/415)基本不变,15.18%(63/415)稍微增长,9.88%(41/415)增长。
全体受调查者中,26.02%(108/415)作息、饮食不规律;18.55%(77/415)饮食不规律;42.17%(175/415)未锻炼身体。
2.1.5 目标计划制定 全体受调查者中,69.64%(289/415)在本学期制定过明确的目标,66.27%(275/415)本学期制定了日常计划。
被调查者对本学期预定计划的完成度打分平均值为3.25。
2.1.6 情绪管理 全体受调查者中46.75%(194/415)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频繁出现低落、郁闷,48.19%(200/415)频繁出现烦躁,24.82%(103/415)频繁出现易怒,31.81%(132/415)频繁出现恐慌、担忧,仅有36.87%(153/415)未出现过异常情绪。
在频繁出现异常情绪的被调查者中,61.45%(161/262)因为课内学习任务繁重,30.53%(80/262)因为与家人相处不和谐。
频繁出现异常情绪的被调查者采取不同方式处理异常情绪,其中75.95%(199/262)选择娱乐放松,48.47%(127/262)选择通过某种方式发泄。
2.2 三自教育对网课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三自教育诸多要素中,仅“是否频繁出现异常情绪”“是否参与小组合作”和“是否参加学校或者社会组织的抗疫活动”满足方差齐性检验。仅“是否频繁出现异常情绪”“是否参与小组合作”的网课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三自教育对网课满意度的单因素分析
2.3 三自教育对网课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频繁出现异常情绪”和“参与小组合作”是影响网课整体满意度的相关因素(P<0.05)。见表2。
表2 三自教育对网课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
2.4 三自教育内在因素分析
2.4.1 情绪管理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分析提示,“频繁出现异常情绪”与本学期的网课整体满意度、规律作息、定期锻炼身体、规律饮食、自主学习的时长以及计划的完成度呈负相关(P<0.05),与小组合作无相关性(P>0.05)。见表3。
表3 频繁出现异常情绪与各因素的相关系数
2.4.2 小组合作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分析提示,小组合作与本学期的网课整体满意度、网课适应度、自主学习课内科目、制定日常计划、规律作息、规律饮食以及制定明确的目标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4 小组合作与各因素的相关系数
3.1 网课是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必要的教学手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了巨大胜利,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严峻。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网课可能是未来阶段性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化危为机”,深入了解学生的“三自管理”现状,对今后积极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高校师生充分实践网课的背景下,通过问卷形式,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低年级学生为研究主体,对其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网课期间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调查分析。还原学生居家状态,对高校网课的现状和师生对网课看法进行讨论,以期提供参考[5]。
本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学期的网课质量整体上比较满意,已基本适应网络教学。由于参加线上学习缺乏监督,不同的学生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自主性[6]。
3.2 小组合作点面结合 融入中医药思政元素 分析发现,小组合作是影响网课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小组合作这种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负担,在网课中应用广泛,形成良性互动[7]。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小组合作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多地自行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在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学生制定目标与计划,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规律和自行安排体育锻炼,从而帮助学生适应网课学习,最终提升对网课的满意度。但小组合作模式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不足、学习效果不佳、存在什么都不做的“边缘人”和自由结组惯性大、同质性强等[8]。这需要教师注意选题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建立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设立监督机制以保证每位学生的参与,运用合理的方式组建小组;学生应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而不是带有惯性地参与[9]。教师在组织协调小组合作时,应当结合当前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贡献与作用,激发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学习动力。
3.3 发挥中医药优势 注重形神一体调畅情志 疫情防控背景下,大规模开展网课,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剧烈变化,给其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10],高校大学生表现出很明显的心理亚健康状态[1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情绪管理是影响网课满意度的另一关键因素。大部分学生在线上居家学习期间频繁出现过不良情绪,其中以烦躁以及低落情绪为主,与学习任务的繁重及高困难度关系最为密切。这些不良情绪会使得学生的作息、饮食和锻炼的难以规律,降低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从而无法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课业学习和个人计划,最终导致对网课满意度下降。另外,长期居家,易与父母发生矛盾等[12]。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意义重大。
当前,各高校均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3]。在闲暇时间获得身心的均衡发展,丰富精神生活,从而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14]。
中医药在调畅情志方面有独特优势。中医学在整体观、恒动观的思想下,注重心理与躯体的双重健康状态,概括为神与形的关系。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形与神俱”是对形与神和谐统一的高度概括,指出了生命机体与精神心理的高度和谐平衡状态。机体与心理相互影响,体质与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15]。有研究[16]显示,通过对气郁质且有抑郁心理症状的96名大学生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包括精神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护、形体锻炼等,改善气郁体质而达到有效改善大学生抑郁心理症状、治疗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运用中医理论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揭示二者内在的联系及规律,可为心理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方向[17]。
疫情阶段大学生普遍处于居家式生活学习状态,缺乏锻炼或长期伏案,身体素质堪忧[18]。由此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在后疫情时代激化,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导火索。
因此,中医药院校在应对学生情绪时,除了必要的心理疏导教育外,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宣讲、讲座等方式,教给学生有效的食疗、起居、运动、功法、穴位保健等多种调体方法,并可通过举办比赛等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形成广泛而有效的情绪管理机制。
综上,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学生对于网课整体较满意,与“三自教育”存在关联。其中,小组合作与情绪管理是影响成效的两大关键因素。结合中医药院校特点,提出要小组合作尽可能点面结合,涵盖多数学生,并融入中医药思政元素,激发学生职业认同感与学习动力;在传统心理疏导模式下,增强食疗、功法等保健手段,对建立广泛而有效的情绪管理机制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