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和活动跟进策略分析

2022-12-29 23:39周婷婷
成长 2022年11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活动

周婷婷

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中心幼儿园(山东省青岛市 266400)

《3-6 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所强调,幼儿教育活动的展开,必须考虑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在保护、尊重幼儿喜好的条件之下,设计出多元化的游戏内容,让教育环境感染幼儿。对此,幼儿教师在游戏行为当中,需要培养幼儿分享行为,懂得正确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从而增强幼儿的交往礼仪,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观察与评价作为教师必备的素养,但实际活动过程中,教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故教师需通过观察对幼儿进行评价,以此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

1 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幼儿园游戏化的活动主要就是通过教师引导幼儿以游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活动目的实现的基本过程[1]。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提出相关活动问题,并且利用游戏的基本内容帮助孩子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在通过针对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之中,可以促进幼儿巩固知识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基本学习目的。和传统的幼儿园活动手段之间进行比较,这种多媒体游戏化实践活动能够使得孩子们身心更加放松和愉悦,进而可以转变原来的被动化学习到主动化学习,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寓教于乐的基本活动目标。教师在准备活动阶段就需要平衡游戏以及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得活动和游戏之间进行有效结合,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幼儿园知识活动,使得看起来是在做游戏,但是实际上是在展开知识内容的活动和渗透,教师需要帮助幼儿将游戏内容融入到活动内容之中,进而促进幼儿在参与实践游戏活动之时既可以做到开心玩耍,还可以吸收更多知识。

游戏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重视游戏的作用,并且尊重每一位幼儿的成长规律。将游戏渗透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并且紧密的相结合,这可以帮助幼儿获取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增加生活的宝贵经验。帮助幼儿有计划的进行游戏活动,带动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他们的游戏精神、学习精神以及实践中的探索精神,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这一活动模式,更全面的培养幼儿[2]。

2 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概述

2.1 拓展观察评价广度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需要观察幼儿的行为,充分倾听幼儿的心声,进而对幼儿在常态游戏内的活动表现存在的学习品质、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以及语言交流等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时间抽样法分析幼儿的实际行为、明确日常游戏锻炼、区域游戏等内容,随后对幼儿的表现展开全面的分析以及观察,保证全班幼儿都在关注、观察的范围内。教师可以每天选择三个时间段进行观察,保证观察的幼儿具有代表性,随后清晰分析幼儿的游戏表现,积极寻找幼儿的共性以及个性,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

并且,《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COR)明确提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大纲展开学习,教师需观察幼儿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教师通过学习教师观、幼儿述、同伴论等基础知识,可以接触多元信息内容,并对其展开合理的判断。

2.2 挖掘观察评价深度

COR 内包含8 个领域内容,这些领域内的评价条目均与幼儿的发展健康存在密切的联系,共计36 个条目,且各个领域内都提供8 个连续发展的水平。教师可以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分别进行评价,采用既往表现内容评价存在特殊需求的幼儿,随后评价部分在某一领域内发展较快的幼儿。教师能够根据这一观察评价系统,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以及分析,随后明确幼儿的实际情况,随后找到与幼儿相对应的条目以及水平。所以,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表层化观察,实现有深度的评价观察之后,才能对幼儿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导向[3]。

首先,教师就游戏水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深入法进行观察。教师可以分阶段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关键信息内容,显著提升教师的对应评价能力。比如,教师在创建某一游戏和环境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主要包括三个不同阶段,随后可以在各个阶段对幼儿的行为以及想法进行观察。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从单一的创建游戏转变为角色游戏,从幼儿的个体活动转变为同伴合作式社会活动,以此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以及综合能力。其次,教师还需明确对应关键经验,教师可以采取主题深入法。关键经验是COR 提出的重要观察指标。教师通过客观了解各个不同主题的经验,可以良好树立幼儿各个阶段内实现的事情、兴趣以及需求,随后明确相关经验,支持幼儿的发展。

2.3 巧设观察评价坡度

COR 明确指出,教育需适应、跨越“最近发展区”直达新发展水平。0-7 的8 个不同级别水平可以为教师提供合理的判断依据,让教师发现幼儿的不同可能。首先,教师需明确个体存在的差异。教师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需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挑战行为以及表现能力,明确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通过在观察的过程中明确个体差异,可以根据观察的内容,制定符合幼儿发展的措施,促使整体幼儿提升。其次,教师还需明确幼儿学习主要是将直接经验作为主要内容,需在游戏以及生活内支持、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让幼儿可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以及亲身体验,获得更多的经验内容[4]。

3 幼儿游戏行为存在的问题

3.1 幼儿因素

虽然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语言功能,但其与游戏对象的交往沟通能力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充分表述出自身的想法。部分语言能力稍差的幼儿在与同伴游戏行为过程中,无法灵活应用各种语言技巧以及游戏行为策略,甚至害羞的幼儿不会积极主动与同伴沟通,常出现独自沉默的玩耍游戏,即使最后可以与同伴参与游戏行为,但其结果也难免失败。因此,幼儿语言发展方面,对幼儿游戏行为的结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其无法充分表述自身的想法,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直接的作用。

3.2 游戏设计

部分教师在设计构建游戏时常会出现投放材料不够丰富投放数量较少的情况。当教师无法对游戏进行合理设计时,极易出现幼儿抢夺物品而发生争吵的事件,且幼儿园游戏类活动设计不合理、投放材料不足,是出现争执的关键因素。此外,部分教师常常选择单一的游戏,对幼儿展开构建游戏活动,但由于游戏材料单一、缺少部分游戏内容、无法及时更换材料这几方面的问题,导致幼儿对构建游戏丧失兴趣,进而影响最终的游戏效果。

3.3 游戏介入

教师在进入游戏时需选择恰当的时机,避免由于介入时机不恰当影响最终的游戏效果。教师介入时机不恰当,主要包括幼儿正在对游戏行为解决问题时、幼儿可以自己解决相关问题时以及幼儿不愿教师介入时。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游戏,避免由于介入过早或介入过晚,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结果[5]。

4 对幼儿游戏行为的活动措施

4.1 教师投放适宜的材料,促进幼儿不同性别间的游戏行为

游戏是否可以顺利开展,离不开游戏所需材料。教师需保证投放适宜的材料,进而促进幼儿展开不同性别的游戏行为活动。首先教师需要遵循人人平等的原则,教师不能带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约束幼儿的游戏。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构建游戏材料时,需充分把握这一分寸,切忌过分强调性别这一特征,但也不能完全忽视性别,避免由于刻板的印象影响幼儿的材料选择。其次,教师还需为幼儿提供多种类型的材料,进而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为幼儿接下来的游戏行为结果提供更多可能。例如,诸多幼儿都喜欢颜色比较靓丽的材料,教师需保证积木提供的颜色丰富多彩,切忌提供单一的颜色,进而为后续的构建活动,保证游戏行为的良好开展[6]。

4.2 合理设计主题,尊重幼儿发展差异性

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游戏情境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虚拟情境下,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生次数远远高于自由情境。这是由于虚拟情境下,教师设计的游戏主题超脱现实,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让游戏行为的主题更加丰富,可以促进幼儿应用诸多的策略,有效提高幼儿的游戏行为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合理构建游戏主题,并尊重幼儿存在的差异性,保证幼儿可以在游戏活动中提升自身的兴趣,最终培养幼儿的游戏行为意识,提高幼儿的游戏行为能力。

与此同时,教师需合理设计游戏情境,针对不同的游戏情境时,教师需合理设计游戏内容,保证游戏游戏行为发生频数满足实际需求。并且,通过分析上文研究数据可以发现,教师需保证设计游戏合理,让幼儿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进而提高幼儿的游戏行为能力。因此,教师需明确游戏主题不能盲目,需遵循一定原则进行设计[7]。首先,教师设计游戏的时候,需做好与游戏主题相关的内容策划,便于后续游戏活动顺利开展,避免游戏主题混乱,盲目,致使幼儿丧失游戏兴趣。其次,教师还需遵循平等、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游戏主题科学合理,同等对待不同性别的幼儿,保障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最后,教师还需保证设计的游戏主题合理,不仅需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还需满足幼儿未来发展的需求,切忌过分追求主题的多样性,而忽视了游戏活动的质量要求。

4.3 教师科学介入游戏,引导幼儿积极进行游戏行为

教师在游戏开始时需仔细观察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游戏,进而引导幼儿进行良好的游戏行为。教师需明确在什么时候进入游戏,继而给予幼儿合理的帮助。教师常在幼儿遇到困难停滞不前、无法展开后续环节时介入游戏,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幼儿的游戏行为意识,让幼儿应用游戏行为解决问题。如在一次分小组合作,挑选积木搭建城堡的活动中,有一名幼儿因摆放积木时,引发积木倒塌,进而受到小组同伴责备,受到排挤,这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幼儿处理自己的过失,并诚心道歉,再次加入小组活动中,同时,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教育,应该平和对待他人的过失,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帮助了幼儿解决问题,同时树立了幼儿的信心,当幼儿再次遇到问题时,可以独立解决问题。

研究显示,部分幼儿常在游戏中出现哭闹告状的情况,且此种情况十分常见。这一现象侧面反映了幼儿游戏行为的终止。部分幼儿无法依靠自身解决问题,或幼儿没有通过游戏行为满足自身需求、无法应用游戏行为策略的时候,其常会选择对老师告状,希望教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并满足自己的需求。针对这依情况,教师需明确自己在幼儿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望,进而合理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并保证自身的耐心以及宽容心态,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注以及爱心,让幼儿明确需依靠自己才能解决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告状,以此培育幼儿的游戏行为能力。

4.4 针对幼儿发展水平,科学设计游戏

教师还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游戏。教师需充分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能力,并提高自身的同伴游戏行为认知程度,进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指导。此外,教师还需根据活动需求,合理设计活动方案,保证构建游戏可续、合理,促使幼儿和谐发展。此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家长参与游戏活动,让家长尊重幼儿,促使幼儿勇敢表述自身的想法,提高幼儿的游戏行为能力[8]。

除此之外,根据诸多内容显示,幼儿在幼儿园与家庭中的及角色行为不一致,幼儿在园内能够以游戏行为解决问题,但家中常为小霸王,教师和家长对待幼儿问题的区别,导致幼儿在园内和家庭中的不同行为表现。这就要求教师需与家长沟通,尽量保证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的同一,进而保证最终的活动效果,让幼儿可以完善自身。因此,教师与家长需与幼儿保持友好的关系,并建立亲密、信任的关系,让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进行沟通。同时,教师还需叮嘱家长,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提高幼儿的游戏行为意识。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当前幼儿的同伴游戏行为发展情况,总结相关特点,进而提出相关建议。教师需根据当前幼儿游戏行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分析发生原因,进而明确干预措施,制定合理的构建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可以顺利发展。同时,教师还需合理划分游戏,进而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保证幼儿可以长久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