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动态

2022-12-29 22:52
石油化工应用 2022年9期
关键词:中油测井光纤

新型木质素电池阳极有望降低电池生产碳足迹

近日,瑞典电池制造企业Northvolt 宣布,该公司与芬兰纸浆巨头公司Stora Enso 合作研发基于木材的可持续电池技术,不仅有望降低电池生产中的碳足迹,更有助于欧洲建立本土电池工业上下游产业链。根据Northvolt 和Stora Enso 发布的声明,此次计划研发的电池将采用木质素生产电池阳极,以替代石墨。

Northvolt 表示,将持续推动木质素电池的结构设计、生产流程以及规模化生产。两家公司在其声明中强调,此次合作的目的是工业化生产首款原材料全部源于欧洲本土的电池阳极。据Stora Enso 生物材料执行副总裁Johanna Hagelberg 透露,使用来源于木质素的硬碳,将能够保障欧洲阳极原材料供应安全,同时能够为移动和固定储能系统提供可持续电池。

据悉,Stora Enso 在欧洲拥有大量的森林资源,早在2015 年就在芬兰建成了一座生物源碳材料试验工厂。Northvolt 是欧洲主要电池生产商之一,7 月初,该公司获得了超过11 亿欧元的注资,投资者包括大众、高盛资产管理公司等。Northvolt 于近日表示,正在欧洲布局电池超级工厂,并尽快为欧洲汽车生产商提供动力电池。

通常情况下,动力电池的阳极材料往往是经过处理的石墨。目前,欧洲电池生产中约有3/4 的石墨原料都依赖进口。如果木质素硬碳阳极问世,欧洲电池制造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材料进口压力。

(摘自《中国化工信息》2022 年第17 期)

国内首套25 万吨/年磷石膏资源利用装置建成投产

2022 年8 月29日,湖北宜昌远安江北化工园区内一套25 万吨/年磷石膏资源利用示范装置正式建成投产,装置已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并通过了72 小时考核,生产出合格的商品硫酸和水泥熟料产品,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全部达到设计要求。据了解,该项目由成都千砺金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提供授权专利技术,并与湖北柳树沟矿业集团旗下宜昌西部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宜昌成远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承担建设。装置采用第三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石膏制酸专利技术,其特点是比第二代石膏制硫酸工艺热效率利用高,综合能耗节约30%~40%,投资节省1/3 以上,并完全实现磷石膏资源化全循环全利用,为磷化工吃干榨尽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摘自《中国化工信息》2022 年第17 期)

东方物探光纤技术精“智”刻画油气藏

中油奥博“uDAS 光纤井中地震采集系统研制及应用”项目荣获2022 年“中国地球物理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标志着东方物探光纤智能油藏技术成果再获新突破,成为全面推进高效勘探的新利器。

uDAS 分布式光纤传感地震仪2019 年3 月通过集团公司鉴定,当年6 月在伦敦第81 届欧洲地质学家与工程师学会年会上面向全球发布,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突破了井中光纤技术瓶颈,提升了我国地震勘探装备技术的核心能力。

为加快构建“一体两翼”业务发展格局,做快做好光纤智能油藏业务,2019 年3月,东方物探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组建中油奥博(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持续加快光纤智能油藏技术研发。中油奥博运营3 年来,紧密围绕油气田勘探开发需求,加快布局光纤智能油藏技术创新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打造了以uDAS 为核心的系列装备和下井工艺,发展了光纤智能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系列,有力支撑了东方物探从勘探向开发领域延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自主研发的“uDAS 分布式光纤传感地震仪”荣获2019 年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中油奥博依托东方物探综合一体化技术优势,创新形成DAS、DTS 两大系列的核心仪器,在全国多个探区完成近400 井次生产试验,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自主研制的分布式光纤测温仪器,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制成功业内首台DAS+DTS 一体机,可实现振动、温度等信息的同步采集,推进勘探生产提速提效。

针对国内油气井超深、高温、高压等井况,中油奥博自主研发了数十种套管外、油管外光缆下井工具,打造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光缆下井工艺,套管外光缆安置水平段达到2 100米,套管内下井深度实现8 080米新突破。

(摘自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2-09-19)

国产抗硫非金属复合连续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22 年9 月23 日记者获悉,工程材料研究院研发的抗硫非金属复合连续管,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顺利通过了专家鉴定。鉴定表明,该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耐温、耐蚀性能出众,具备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能为油气田平稳运行和高效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含硫化氢是我国西部油气资源的重要特征。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抗硫合金管线造价居高不下,而抗硫碳钢管线因为加注缓蚀剂导致加注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基于腐蚀治理及降本增效的双重需求,耐蚀性优良的非金属管材成为含硫油气输送用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工程材料研究院凭借多年在非金属和复合材料领域的深入研究,突破了管材结构设计、选材评价、质量评定、现场应用、运营维护和寿命评估等技术瓶颈,采用高阻隔、耐高温、抗溶胀的热塑性塑料作为内衬层,开发出国内首个抗硫非金属复合连续管,并于2020 年获批成为集团公司自主创新重要产品。它可长期在110 摄氏度的环境下服役,设计最高输气压力提升至16 兆帕,最高硫化氢分压达2 500 千帕,性能指标超过国际标准。

抗硫非金属复合连续管比常用的825 镍基合金双金属复合管成本降低约22%,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施工成本降低40%以上。同时,解决了合金产品腐蚀穿孔的问题,使用寿命预计可提升2 到3倍,有效降低失效事故带来的环境污染。据悉,该产品拥有21 件核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3 件、新型实用专利8 件。研发的同时,工程材料研究院配套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基于服役工况条件下的全尺寸实物管材性能评价技术体系,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10 余项,全面提升了我国油气田地面非金属管道的应用水平。

该产品在塔里木油田示范应用超过4.8 千米。经后期多次取样评价证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服役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酸性气体集输工艺使用要求,有望替代金属耐蚀管材,成为解决酸性气田集输管道腐蚀失效、降低管道建设投资的有力抓手。据悉,该产品进一步优化后还可应用于井下智能连续管和海洋非金属复合管,为国内油气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摘自《中国石油报》第8200 期)

中油测井国产三维感应成像仪推广应用

中油测井自主研发的国产三维感应成像仪器完成长庆油田重点油气探井测井8口,一次下井成功率达100%,资料优等品率达100%,为油田高效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仪器技术指标跻身世界领先水平,是中油测井填补国内技术空白、识别复杂油气层的又一利器。该仪器可同时探测地层水平电阻率、垂向电阻率等信息,实现感应测井技术从二维到三维、从均质测量到各向异性地层测量的跨越,提高了复杂储层油气准确识别和饱和度定量评价能力。与传统的二维阵列感应测井仪相比,该仪器探量信息从原来的一次下井测量14 条曲线增加到现在的96 条曲线,在精确描述复杂侵入剖面、薄层侵入分析、地层低电阻率环带测量方面优势明显。

中油测井将持续推动该仪器在长庆油田推广应用,全程追踪解释成果和试油试采效果,助力油田解决非常规领域油气勘探油气识别难题。

(摘自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2-09-13)

吉林油田CCUS 负碳油田开发示范区建设提速

2022 年5 月初以来,吉林油田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部署要求,融合新能源打造CCUS+新模式,百万吨级CCUS 负碳油田开发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截至目前,大情字井油田二氧化碳日注入能力由原来的800 吨提升至1600 吨。

“二氧化碳注入能力提升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全年注气任务比年初计划增加16 万吨。为圆满完成任务,公司班子成员靠前指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二氧化碳开发公司经理王峰介绍道。自5 月初接到提升二氧化碳注入能力任务后,吉林油田成立CCUS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作联动,通过增加碳源、提升注入站设备设施完整性、加快地面建设及井筒改造等措施,有序推进CCUS 规划方案落地。

多措并举强协调,确保碳源保障充足。吉林油田在加大长岭气田气源和伴生气碳源保障力度的基础上,与吉林石化多次沟通,全力推动中国石油驻吉企业CCUS 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构建吉林石化规模减排、绿色用能、低碳发展与吉林油田增储上产、提质增效、低碳开发于一体的上下游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新模式;与中国石化东北石油局、国电投白城电厂等单位协调落实二氧化碳气源,确保气源及时稳定供应。

精细检维修,确保注入能力稳提升。二氧化碳开发公司运行维护中心技术员于雷介绍,黑79 液相注入站于2015 年末完成试验任务后停产。今年6 月在接到恢复黑79 站生产任务后,工作人员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所有设备、管线检维修、液相二氧化碳卸车系统改造任务,实现了黑79 液相注入站一次性恢复生产成功,目前日注液态二氧化碳240 吨。同时,加强对黑46 注入站所有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注入设备安全平稳运行。截至目前,已完成二氧化碳注入量24 万吨。

优化地面建设,全面推进注气井改造。这个公司组织相关单位技术人员反复核实踏查路由、井位,充分兼顾新、老流程衔接和新建场站布局及相关技术路线,确保设计科学、高效,有效应用低成本工程配套新技术,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同时打破常规,加大物资保障和现场组织力度,14 支队伍连续奋战,加快推进黑79 南、黑88 区块注气井完井作业及配套地面建设和黑46 区块注入井重新完井等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工作量44 井次,可增加日注入能力270 吨。

年初以来,吉林油田科学部署、高效组织,大力推进“一体、两翼、三步走”的CCUS 发展蓝图落地,力争在国内率先建成百万吨二氧化碳埋存和百万吨驱油产量“双百”示范区,打造油田开发业务资源集约化、用能多元化、生产智慧化、产品低碳化CCUS+新模式,创造以CCUS+为支撑的未来油田新貌,为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吉林方案”。

(摘自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2-09-06)

国内首个多井井地联采项目圆满完成

2022 年8 月29 日笔者从新兴物探开发处了解到,2514 队承担的长庆油田王窑南DAS 3D-VSP 井地联采项目已于近期高效完成。

这个项目是集团公司和长庆油田为推进盆地剩余油开发而部署的重点勘探项目,也是国内首个多井井地联采项目,对扩大老油区开发产建、油藏精细描述具有重要意义。长庆油田与东方物探联手打造这一里程碑项目,运用井地联采的前沿采集方法对三维地震采集进行有效补充,通过提取准确井驱处理参数,为三维地震数据高分辨率高精度处理解释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对落实该区域各目的层构造特征、储层空间展布特征及进一步科研攻关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东方物探成立了以首席技术专家陈浩林为组长的技术攻关小组。新兴物探开发处全面升级项目管理运行,由中油奥博联合2514 队成立井地联采专项采集指挥中心,与技术专家共同探讨采集方法,全面加强项目管理。2514 队与上级单位长庆物探处286 队加强沟通协调,制订详细的联采计划,对采集时间安排、参数设置等全面部署,充分做好项目运作期间的应急保障。

此次井地联采项目为首次在同一项目中进行7 口井的井地联采,首次在开发地震领域使用纵横波可控震源,首次使用常规+uDAS 仪器同步进行VSP 采集。

(摘自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2-08-31)

中油测井避光纤射孔在长庆应用成功

2022 年9 月2日,中油测井完成长庆油田首口定向井王加19-061 井避光纤射孔作业。本次作业采用“MOT 测井+单翼定向射孔”技术,实现套管外预置光纤精准定位,射孔准确率达100%、光纤完好率达100%。作为“双碳”目标下富有前景的测井技术,套管外预置光纤永久式监测方式可贯穿油气井全生命周期,而套管外光纤定位和避光纤射孔技术是套管外预置式分布式光纤测井的关键配套技术,作业效果直接影响光纤寿命。围绕甲方需求,中油测井紧跟技术前沿,积极开展分布式光纤测井、套管外光纤定位及避光纤射孔技术综合研究,打造油气水井全生命周期测井服务新体系。

此次避光纤射孔作业的成功,确保了这口井光纤压裂监测和试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后续产出剖面动态监测作业奠定了采集基础,同时标志着中油测井套外光纤定位与避光纤射孔一体化特色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摘自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2-09-07)

猜你喜欢
中油测井光纤
本期广告索引
黄腐酸肥料对日光温室中油5号桃的增产提质效果
测井工作中存在的误区与应对措施
我国测井评价技术应用中常见地质问题分析
FIBBR King-A系列HDMI光纤线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一条光纤HDMI线的诞生长飞/长芯盛FIBBR工厂走访实录
光纤与光纤传感器
“中油平台”正式上线旨在打造联动生活平台
自然电位测井曲线干扰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