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甲毅,张幸虎
(临泽县城市园林绿化中心,甘肃 张掖 734200)
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是西部开发工作的中心,植被建设是生态建设的关键,而种苗建设是植被建设的基础。河西地区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林业方针政策,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转换经营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临泽县为例,截至2019年,全县共有苗圃49处,其中国营2处、集体47处、个人185处,育苗面积4.478 km2,从业人员达326人,建成工厂化育苗基地2处、标准化苗圃4处,近3年林木种苗产业年均实现产值11700万元。特别是随着西部生态建设工程的全面实施,为林木种苗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市场化的运作过程中,临泽县林木种苗产业主要呈现出以农户个体为主和以国营林场、家庭林场为单位的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
苗木的生产并不是依据造林绿化规划组织生产,而是随行就市,只是凭借以往经验和市场预测组织生产,因此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上没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苗木购销信息渠道闭塞,苗木生产单位难以预测对当地市场对苗木品种、规格、数量的需求量,缺乏准备苗木的预期,很难达到供需平衡[1]。苗木的生产周期又比较长,灌木的生产周期最短也要3年时间,落叶乔木(国槐、长枝榆、白蜡、海棠、丝绵木等)长到胸径4 cm以上大概需要4~6年,常青树(油松、云杉、刺柏、樟子松等)高度长到2.5 m以上大概需要8~10年,所以种苗的生产与造林计划基本上相脱节。
由于苗木属于自然生长的产品,用苗单位对苗木的需求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根据自己的财力情况选择苗木标准,导致苗木生产单位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大多数都是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对市场行情的预判制定自己的生产规划及苗木标准,在苗木供求关系中比较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苗圃生产的苗木,达不到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所需需要的规格要求,有的苗木出现了供不应求,有的苗木无人问津的局面。例如新疆杨、速生杨、速生柳、垂柳、白榆等可能供大于求。苗木又属于周期性较长的生产植物,如果发现某种苗木出现市场短缺再组织生产就为时已晚,大多数育苗单位都是一哄而上,难免出现品种不对路、产量不均衡,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
目前,大多数林木种子的质量难以保证,苗木种子来源大多来自漫山遍野的采集。良种选育只考虑生长速度快树种而轻视对抗逆性树种的筛选,难以达到生态工程建设的需要。在苗木栽培技术方面,重栽植、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导致良种苗木繁育、生产、供应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加上原有基地的树种单一,不能有效满足需求,急需调整结构。例如无论当地的企业还是个人,为了节约成本,大多在种苗选择上采取就近原则,像国槐、白蜡、侧柏等苗木种子,随便在路边的树木上采收后直接播种,从而缺少对优质健壮母树的选择,也未对所采收种子进行后期处理。
从目前的苗木销售环节来看,林农的常规苗木销售难已是不争的事实,苗木销售出现市场疲软,行业管理部门的履职能力有限,行政干预苗木销售的渠道较窄,林业主管部门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尚未形成合力,种苗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建设不规范。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种苗管理机制和约束手段,社会上存在无证生产和经营的现象,用假种苗、劣质种苗以次充好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对河西地区国有的24家种苗基地进行了调查,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好、有收益的占35%;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一般,收入和支出大体能够持平,基本能维持正常生产的占40%;支出大于收入,难以维持、靠银行贷款支撑持续亏损的约占25%。究其原因是国有种苗基地经营机制不灵活,对市场行情的预测不精准,现有苗圃地土壤条件差、人工费用高,导致育苗的成本高,加上当地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机械化、产业化水平较低,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发挥龙头和骨干作用。
苗木良种繁育属于科技密集型产业,良种繁育基地是保证生产优质苗木前期和基础。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保护和利用本地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加大优良种苗资源的收集、繁育和推广,同时对外来优质苗木的驯化、繁育和推广试验,有针对性的建设优质苗木良种的母树林基地建设。要加大力度,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继续贯彻“多树种、多品种、多世代、多功能、高效益”的方针,努力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高效、特色的林木良种基地[2]。按照市场需求,首选抗性强、生长健壮的母树林基地,像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的祁连圆柏和祁连云杉母树林基地建设就很有成效,而且硕果累累,对整个祁连山生态系统修复与种子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选育苗木的过程中,对基因突变后表现优异的单株进行选育、推广,确定自己的品牌产品,同时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种、驯化、繁育、推广、引领示范基地建设。
对已经审定或认定的优良品种加大规模化生产,必须从示范引领宣传为入手,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保护机制等手段,保护自己的品牌,建立科学有效的苗木繁育体系,激励广大的林农选用栽培自己的品牌苗木建设,在当地的绿化工程建设中优先选用,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良好的生态效果,并加大宣传,推向更广扩的市场。
针对河西地区林果良种繁育基地数量少、档次低的情况,加大力度建设一批林果良种繁育基迫在眉睫。河西地区在加强传统林果产品的保护更新的基础上,加大名、优、特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加强与科研单位的技术交流合作,将新产品、新技术充分运用到当地林果产品生产推广中,实现林果产品的优质化生产。要优化品种结构,调整各类林果产品的品种资源配置,近几年,当地葡萄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有国风干红、红桥庄园等为代表的一批酿酒葡萄基地,生产的红酒在社会上口碑良好,效益可观;尤其以板桥红沟、银先公司为代表的提早和延后上市的设施葡萄、陆地葡萄远销国内各大城市。
鼓励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育苗是苗木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凡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不论其所有制形式如何,都可以依法申请办理苗木生产的“三证一签”等手续,凭证从事种苗的培育和经营,同时在资金、项目及其他外部环境上,享有国有种苗基地同等待遇。在鼓励非公有制种苗生产和经营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林农以多种的形式参与到苗木的繁育、生产、销售等各个环境,形成一种百花齐放、各有千秋的良性发展局面。
生产苗木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生产的苗木销售出去,为生产单位创造最大的经济收入。必须建立完善的林木种苗产业发展体系,针对苗木市场,通过线上和线下建立销售平台,形成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库来拓宽销售渠道。在当地很少有专门做林木种苗生产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引进小苗,进而培育后销售,2018年下半年中当地的3家公司一次性从外地引进的金叶榆、紫叶矮樱、水蜡等营养钵达到280多万株。如果能建立一家标准化的育苗基地,育出市场前景好、质量优,价格合理的种苗,可以解决目前苗木引进问题。在苗木销售方面,各个育苗公司和个人联合成立了临泽县苗木花卉协会,并以协会的名义参加西北五省乃至全国的苗木交易会,形成了资源共享、合作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苗木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个区域的苗木发展,必须了解当地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对策,使之成为当地的一项朝阳产业,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增添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