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天津文化用品商贸有限公司,天津 300000)
民营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扮演着维护整个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民营企业体制改革的进程在持续推进,企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因此,探寻在复杂化市场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路径,是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长期工作。财务管理是贯穿民营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的管理活动,大部分民营企业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仍旧停留在基础性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中,削弱了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因此,研究财务管理现状和改进路径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有着重要影响和作用,是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优势的必由之路。
财务管理在民营企业内部的有效落实,有利于高效地开展风险预测与风险评估活动,有利于企业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临时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有利于提升企业风险防控意识和防控能力[1]。
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企业管理活动,从本质上来讲,财务管理是针对企业既定经营战略进行的综合化配置和分析。财务工作开展效率对民营企业各项经营管理决策的落实与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且直接关系到企业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民营企业通过开展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快速地呈现企业整体发展情况,有利于企业基于历史财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此外,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是民营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施行现代化运营管理的重要举措。高效的财务管理,能够将民营企业实际运营现状真实呈现出来,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心,为企业决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和保障,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而在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民营企业更应该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入并高效使用信息技术,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打造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共享交流平台,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共享交流平台提升各部门信息数据沟通效率,为企业推动业财融合实现财务管理转型发展奠定基石[2]。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管理权和所有权具有统一性,在实施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民营企业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的情况下,系经营者和所有者为一身的管理人员自身具备的财务管理意识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实施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管理人员逐渐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大部分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化的财务管理理念,一方面不利于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另一方面又阻碍着财务管理工作如风险预测、决策、规划、分析的有序开展,进而造成财务管理职能作用的弱化。部分企业财务部门在依法建账中存在问题,科目设置过于简单,数据过于笼统,难以真实呈现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信息。部分财务部门“重会计、轻财务”问题严重,过于注重账目记录和“三表”编制,忽视了财务报表分析以及财务监控职能的履行。
流动资金不充足、贷款短缺是目前民营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阻碍企业实现可持续稳健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造成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受政策影响而造成金融扶持力度不足。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导致民营企业产权制度不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从民营企业诞生至今,其合法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现实施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和金融政策更加偏向于国有企业,部分行业甚至于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这都使得民营企业长期处于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地位。二是民营企业自身所造成的融资困境。一方面,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其在短期的运行过程中,无法保证当前信用等级,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民营企业受制于自身较小的经营规模以及贷款投资占比较大因素,导致其过于追求短期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大部分民营企业针对投资项目的规模、资金结构、建设周期、资金来源的筹划部署的科学性不足,难以有效针对项目建设环节和经营管理环节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预测,一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收紧银行信贷,企业不能准时拿到建设资金,就会使得企业出现较大经济损失[3]。
内控制度不完善或内控制度缺失是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内控在企业各经济业务领域和各操作环节的渗透不足,权责界限划分模糊,职务分离制的落实,进一步弱化了各职能部门的内在沟通交流。首先,部门企业只制定了财务制度,缺少相应的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开展的规范性不足,加大财务管理实施难度;其次,部分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过于宏观,缺少相应的内控制度如采购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等配套实施;再次,部分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实际管理需求存在一定脱节现象,无法满足单位实际管控要求;最后,制度贯彻执行不力,这种现象比较多见,或制度在实际管控中未真正执行,或制度执行时把握过松过宽,导致制度刚性不足,灵活有余,从而形同虚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民营企业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然途径。目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为薄弱,且内部缺少对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民营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为低下,弱化了现代化办公模式的优势,一旦企业融资活动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实施效率。此外,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影响着民营企业筹资活动开展,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着很重要的关联。如某大型民营企业,虽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ERP信息系统,涉及企业生产、经营、销售、财务管理等多各层面,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信息系统互为独立,ERP系统形式化。为了有效解决业、财管理之间存在的冲突与矛盾,确保业务数据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财务数据满足企业决策,以及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需求,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该大型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企业需要加强风险防控,做好风险预测、评估工作,提前制定风险防控策略并有效落实,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实施过程中,缺少对风险的合理评估,加之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运营发展规模较小,企业内部没有设立独立的风险评估部门,内部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有待提升,企业财务透明度和公开性较低,财务管理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流程不健全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民营企业整体的信用等级相对较低,企业承受信贷资金风险的能力不足。一般而言,民营企业在运营发展中,更加侧重于产品生产与营销层面,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企业内部缺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致使企业发展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与危机[4]。
正确认知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是民营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的基础条件。民营企业管理人员需加强新型财务管理理念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定期外出参加培训,为财务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以及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夯实组织保障。同时,民营企业还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内部宣传力度,帮助企业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认知,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保证各个员工积极主动参与财务管理实施过程。
民营企业一般选择向金融机构与民间借贷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民营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并根据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所需的金额选择适合的融资渠道,如银行借贷、向员工出让企业产权、与其他成功企业合并,以创造性地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
资金,是民营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血液,企业必须加强资金管理,提升资金利用效率。营运资金在民营企业总资金中占有较大比例,企业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时,必须加强营运资金管理,要遵循“节约勤俭”原则,深入挖掘资金潜力,优化资金配置结构,并提升营运资金周转率,以实现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目标。第一,针对银行存款和现金,民营企业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中关于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科学核定库存现金限额;第二,民营企业应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将会计与出纳进行合理分离,坚持“管账不管钱、管钱不管账”原则[5],确保其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良好关系,有效降低公款私用等不良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第三,民营企业应提高对银行结算工作的重视程度,定期清查银行存款,为银行账目的安全完整提供保障;第四,民营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和存货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物资管理机制,针对样品管理,应梳理管理流程,提高相关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并定期就企业各项资源资产进行盘点与检查工作;第五,民营企业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全面搜集供应链下游客户的各项信息数据,合理评定客户信用等级,以客户信用等级为依据合理选择是否使用赊销模式。同时,定期核对应收账款,持续完善和健全收款管理方法,加大账款催收力度,针对多次催收仍未回收账款的企业,可以选择通过法律手段及时追回,以有效避免呆账、坏账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企业经济损失。
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财务管理:一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营企业可以采用集权化的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监管效率,梳理财务管理流程,为企业解决财务管理混乱问题提供制度依据。二是加强对资金收支时间的管控。民营企业通过对资金收支时间的有效管理,优化和调整财务资金配置结构,助力企业提升流动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水平。三是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民营企业需要立足于未来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财务预算制度,强化资金管控效率,有效规避企业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生产成本。
民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内审监督机制,有效监督财务人员工作行为,增强财务人员工作行为的规范性。民营企业应明确将财务部门的审计职能、出纳职能和会计职能进行合理分离,并选用合适的人才担任相关岗位。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确保内审部门的权威性与独立性,严格核实各部门提交的信息数据,增强内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内审部门应加强与财务部门的沟通交流,共同总结和归总企业各个发展阶段、各个经济业务活动开展、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将风险评估数据及时递交至企业管理决策人员,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合理性。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民营企业实现财务管理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民营企业需要加大财务管理软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不断拓宽和完善融资渠道,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民营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设立具有科学性的财务指标,全过程监管企业经营管理,并针对出现的异常指标进行针对性分析。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及时根据国家新出台的相关法规政策,优化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实现现代化发展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实力筑牢基石[6]。除此以外,民营企业应积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进行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处理,为企业建设活动开展提供针对性的量化信息。
财务管理贯穿于民营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做好风险预测、评估,加强风险控制,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在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中,民营企业应加大对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和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与以风险管理为主题的培训活动,明确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引导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并提升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技能。同时,财务人员应深入分析与研究各会计信息数据,掌握企业运行现状,有效识别和判断企业运营管理中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除此以外,民营企业应将识别和判断得出的各类风险进行合理分类,明确哪些风险是主要风险,哪些风险是次要风险,哪些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更大,哪些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较小,然后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落实风险防控和应对措施,有效减少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各项损失。
财务管理是民营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最大化发挥民营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才开始重视民营企业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着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仍旧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企业需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积极营造适合财务管理实施的良好氛围、拓宽融资渠道,降低企业对单一渠道的依赖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资金保障、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机制,为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供明确的制度保障,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全过程监管企业经营管理,并开展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防控工作,为民营企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财务转型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