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凤 ,黄瑞海,闫晓煜,王敏,李忠学,鲁军
(1.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2.海林市德家林场,黑龙江 海林 157100)
油用牡丹是我国独有的生物资源,可观赏,可提炼食用植物油,还兼有医药应用、文化价值和很好的经济效益[1]。在我国具有良好油用表现的主要是凤丹牡丹(PaeoniaostiiT.Hong et J.X.zhang)和紫斑牡丹(PaeoniarockiiT. Hong & J. J. Li)两个品种,其中“凤丹”适合在南方温暖地区的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大面积种植;紫斑牡丹适合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内蒙、黑龙江等省大面积种植,且因其抗寒耐旱特性,黑龙江省大多种植甘肃紫斑牡丹。
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进口食用油籽如大豆、油菜籽等6228万吨,成品食用植物油进口超过60%,这个数值早已超过了国际安全预警线[2-5]。牡丹油的进入正可补充食用植物油,尤其是高端食用油的缺口,所以说,仅从高端食用油的角度来预测,开发牡丹油的前景都是广阔的;何况,牡丹产品本身具有的“牡丹花、牡丹茶、牡丹皮、牡丹蜜、牡丹种子、牡丹胶囊、牡丹化妆品、牡丹营养食品”等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更是令市场看好,牡丹产业由过去单一的观赏、药用走向深层次、多领域开发利用趋势明显。一是在油用方面,油用牡丹产籽量大,含油量高、油的品质好,尤其以其高达94.3%不饱和脂肪酸和42%的a-亚麻酸及28%的亚油酸含量,被国际粮农组织在2013年列入高档食用油系列,加之在60%食用油依赖进口的食品安全和大健康产业背景下,经济价值格外突显,不但能够为农民增收,而且能增加高档食用油的花色品种;二是在效益方面,油用牡丹一次投入管理3~5年后,能够连续采收几十年,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既能解放农村劳动力,又能提高土地复种指数[6];三是在药用方面,牡丹的根系、花朵等全身都有药用价值,开发的附加值很大;四是在观赏方面,百花之王的牡丹花极具观赏性,特别适合在旅游大中城市开发推广。
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以来,发展木本油料产业的地位提高到重要位置。划入木本油料作物的油用牡丹,在中国很快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新兴产业,作为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牡丹籽油具有高营养和巨大开发潜力,发展前景尤为广阔[7]。在山东、甘肃等27个省先后建立了生产基地,全国涌现出大量种植油用牡丹的示范基地和苗圃地等,其系列产品,如牡丹茶、牡丹化妆品等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一直以来,油用牡丹在黑龙江省由于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越冬,所以无法大面积种植。但随着气候变暖,不断的低温驯化改良,目前在哈尔滨、佳木斯、双鸭山、牡丹江(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等地区都有本地驯化种植成功案例,但还没有大面积种植的区域,如果能够破解寒地越冬技术,大面积种植推广牡丹,潜力巨大。
2.1.1 品种优势。油用牡丹是可以集观赏、生态、经济价值于一身的朝阳产业,提取的牡丹籽油有着很可靠的发展前景[8]。开发油用牡丹特别符合牡丹江地区当下产业发展亟需有重大突破的市情。牡丹属芍药科,是我国特有原生的百年生木本植物,一次种植,终生受益,寿命可达百年以上,而且价值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被誉为“生长的植物银行”;另外,牡丹的种植推广将改变我市土地增收的难题,特别是牡丹抗瘠薄、沙化、适应山坡林地的种植特点,能够实现单位土地收益翻倍,提高土地的附加值。同时,牡丹属于木本植物,具有很强耐旱性,对固定土壤、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具有很好的生态作用。
2.1.2 市场需求优势。牡丹全身都是宝,深加工产品越来越有市场。牡丹籽油被列入高档食用油系列,大部分指标高居各食用油品种之首,可榨取食用油,榨油后的油饼是非常好的有机饲料和食品原料。高档牡丹籽油,由于其对人类健康具有保健功效,其市价达2000 元/kg。牡丹种苗收益既快又高,三年平均成本收益率5倍以上;种子出售收益率在100%;收购加工牡丹油出售收益率为200%(以上未扣除其他间接人工和加工费用)。如果能够利用好山地的低成本土地种植,摊薄收益会倍增。
另外还可作为经济作物,牡丹全身均可入药,药用前景广阔;又因其寓意好,可做插花,还可观赏;因其保健作用,可制成保健茶,还可制作美容产品,花粉可酿蜜、酿酒,经济价值和保健价值非常高。
2.1.3 区位优势。牡丹江地区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牡丹可以充分挖掘山地、林地经济潜力。加之牡丹江市地处哈牡绥东经济带、旅游带的重要节点,是哈长城市圈“双核一带两线”中的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中心。重点规划春季旅游线路节点,提高旅游线路价值,在旅游带上点面结合种植,带动区域旅游产业。
2.1.4 为农业增收。据统计,五年生油用牡丹开始进入丰产期,丰产期良田种植每亩结籽350 kg左右,市场价格20元/kg,毛收入可达7000元左右;林下、荒山荒坡贫瘠地种植亩产100~200 kg,毛收入3500元左右[9-10]。定植五年后,油用籽亩产最高可达400 kg,是北方大豆产量的两倍,而且只种一次。经检测,油用牡丹具备突出的“三高一低”的特点:高产出(五年生亩产可达350 kg,亩综合效益可达万元)、高含油率(籽含油率22%)、高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2%)、低成本(耐旱耐贫瘠,适合荒山绿化造林、林下种植)。当下,北药开发战略下,中草药特色小镇已在牡丹江各县市全面扎根,推进农、林经济转型,可持续提高存量土地附加值,油用牡丹产业将是又一个全新的土地收益翻番的可靠渠道。
2.2.1 寒地越冬技术仍未突破。这是制约牡丹大面积种植推广的最大障碍。牡丹为毛茛科芍药属的多年生落叶小灌木,适宜在温暖、干燥、凉爽的环境生长,具有耐寒耐旱、耐半阴、耐弱碱、忌积水、忌热,怕烈日直射等特性。适宜北方种植的甘肃紫斑牡丹,其耐寒性更强,可以在-40℃左右的环境中存活。牡丹江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高寒地区,极端低温可达-35~-40℃,但冬季漫长寒冷,所以一直以来,种植牡丹冬季均需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人工大规模防寒成本造价过高,一直制约牡丹产业化发展。虽然在北方寒地有许多地区进行过几十年的栽培试验,但目前自然越冬技术仍没有从品种适应性的根本上攻破,更为突出的是,牡丹种苗市场“缺芯”严重,选育适合北方“抗旱又抗寒”等特征和适栽范围的专用品种极缺,推出的新品种仍没有突破自然气候的限制。
2.2.2 技术普及程度低。各地区的种植模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种植随意性较强,技术指导力度薄弱,导致在种植以及管理等方面手段落后,标准化程度低。部分种植人员本身缺乏专业种植经验,为了达到短期收益的效果,未进行摘果等技术处理,导致油用牡丹一系列后续问题,如种苗发育迟缓,3~5年后结籽不如预期设想,势必导致经济效益差的结果。而且结籽质量低,不符合收购标准。多种盲目推广种植情况的出现,势必影响牡丹江地区开发油用牡丹的种植积极性,损害了油用牡丹的发展。
2.2.3 标准体系不健全。鉴于近两年牡丹籽油原料价格大幅攀升,跟油用牡丹育苗市场的极速扩展、牡丹籽油加工企业少、生产工业化程度低有关,势必会增加加工成本。油用牡丹产品良莠不齐,降低了群众的消费欲望,也阻挡了油用牡丹快速发展。此外,缺乏油用牡丹种植、加工、销售、流通等的技术标准及行业规范,导致商品在销售过程中损耗加大、成本增高。
符合国家规划和长远战略。牡丹籽油被列入高档食用油系列,大部分指标高居各食用油品种之首,经济价值和保健价值非常高。十三五规划中提出“打造百县千乡万村三产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而牡丹产业融合了三农发展、企业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全产业链的发展前景,符合农、林经济转型要求,还可享受国家政策优惠。同时,牡丹产业在牡丹江地区是空白产业,开发成功对优化产业结构、富民增收、补齐全面小康的“三农”短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11]。黑龙江省和牡丹江市围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聚焦中药材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中药材特优区,建成生物医药、生物制造产业基地”规划,做出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战略,为牡丹江承载的旅游产业发展中心、中医药基地定位提供强力支撑,为提升牡丹江市在哈牡绥东旅游带节点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供重要载体。
2.4.1 缺乏良种繁育体系。良种繁育是油用牡丹优质高产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开发油用牡丹的必经之路。但是我国一些相关的科研院校,对于油用牡丹的育种工作并没有深入研究,专业做油用牡丹育种的单位寥寥无几,目前南北方搞研发的机构大部分是民间企业自发进行的,从国家到地方没有构建研发体系,更是缺乏专业的研发机构和人才,以及配套的国家支持政策。当下有阶段性成果的如菏泽赵孝庆主持的高质油用牡丹、彩色油用牡丹的育种项目寥寥无几[12],这种现状势必影响开发和后期的育种、推广工作。
2.4.2 缺少科学、优质的栽培技术。为达到油用牡丹丰产的目的,除品种的选择因素,生产过程中还需要配套的科学栽培和管理技术,包括种植的密度、浇水、施肥、中耕除草、修剪、采收等环节[13]。拥有科学、专业的栽培技术,可以加快开发油用牡丹和形成产业化速度,扩大生产规模。但是目前栽培管理模式不完善、管理成本高、养护条件受限等实际问题,制约了油用牡丹在技术上大规模的示范推广。
2.4.3 缺失科研指导。黑龙江省内乃至全国,针对油用牡丹来说,专门的研发单位几乎没有,相关的科研单位也少,专业技术人员就更少,加之经费投入严重不足[14-18],扶持政策缺失,严重影响牡丹江地区油用牡丹种植的快速发展。同时,一直以来缺乏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企业(或种植户),油用牡丹的开发在牡丹江地区一直有些冷,没有热起来。
3.4.1 积极做好良种繁育工作。质量为重,良种先行。牡丹江地区属于北方寒冷地区,经过实地考察,只有抗寒、抗旱的“甘肃油用牡丹”能够大面积种植。为能快速做大做强牡丹产业,建议市政府对牡丹产业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对有研究基础和能力的科研院所及种植基地,以科研立项或特色产业发展需要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投入到品种繁育和良种驯化中,为新品种培育提供足够的科研实验、种苗移植等政策保障。牡丹品种培育的同时,建设现代化牡丹种苗繁育基地和牡丹栽培苗圃,实施边研究、边种植、边推广、边改进的技术路线,实现一体化完成种苗繁育、优选、驯化、扩繁。为最快打造出规模化牡丹产业区,为商业化、产业化、产品化提供数量保障。同时,在牡丹江地区积极做好良种繁育相关环节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为油用牡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3.4.2 做好科技研发工作。问题导向,科研先行。针对牡丹江地区油用牡丹含油率、丰产栽培技术、结实情况、出油率等问题,需要率先做好科研工作。牡丹与科研结合是实现产业化捷径,核心企业带领各类油用牡丹种植团体整体推进、标准化生产,并提供成熟的栽培管理经验,以牡丹精细加工技术研发为突破口,引领油用牡丹加工企业技术进步[19-21]。要想为油用牡丹在牡丹江地区的开发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就要建设牡丹江地区油用牡丹深加工研发基地。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从种子选育、品种繁育到深加工产品的科研机构,或者是研究所,同时负责牡丹产业化项目研发、孵化、公关、政策对接和申报等任务,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3.4.3 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效果导向,示范先行。建议政府建设一个上规模的牡丹观赏示范基地,即牡丹观光园,作为新品种、优化品种集中种植区和展示区,以及牡丹江市牡丹节发起地和支撑点,为牡丹江市广大市民在牡丹节上提供观赏、游玩的充足保障。通过牡丹节,激发牡丹产业的活力,为牡丹江市旅游经济、会展经济再添新亮点,配套做好牡丹江地区技术推广工作,为实现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3.4.4 必要的政策支撑。政策导向,制度先行。油用牡丹作为产业来做,前期需要较大投入,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战略时,充分考虑种植者意愿,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正确导向作用。参照黑龙江省相关政策力度出台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支持、扶持油用牡丹种植、加工、研发、销售等全部环节。对准开发目标,配套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和激励政策,加大考核奖惩力度。由于牡丹江地区油用牡丹的开发还处在萌芽阶段,起步稳稳的先做起来,必须要有当地政府的重视,并投入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发展油用牡丹产业[22],全面提升人、财、土地等要素的供给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种植户和经营者投入油用牡丹产业的大发展中来,引导更多相关资源向油性牡丹产业靠拢。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大力开发油用牡丹种植和加工产业,符合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导向。凭借牡丹品种、市场需求量、牡丹江地区的区位等先天优势,通过必要的政策支撑,做好良种繁育、科技研发工作,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解决寒地越冬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技术普及程度低等方面问题,可实现产业多元化,提高农民土地人均收入,延伸产业链,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大力开发牡丹产业,让牡丹江映衬在牡丹花海之中,必能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改善牡丹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绿色持续发展带来新契机、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