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轩 彭海燕
消瘰丸源于清代程国彭的《医学心悟》,方由玄参、煅牡蛎、浙贝母3味药组成,具有清润化痰,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治疗瘰疬,无论初起或是病久已经溃烂者均可用,书中记载“此方奇效,治愈者不可胜记。予亦刻方普送矣”[1]。近年来多有将消瘰丸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亚急性甲状腺炎、良性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等甲状腺疾病,以及乳腺疾病、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等的报道,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消瘰丸方出自《医学心悟·卷四·瘰疠》,方用蒸元参、醋牡蛎、蒸贝母各四两研末,炼蜜为丸。本方以瘰疬为主证,程氏以为病由“肝经血燥有火,则筋急而生瘰”。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志,肝气郁结易于化火伤阴,故治疗中当注重散火、护阴,除给药治疗外,作者尤其强调“更宜戒恼怒,断煎炒,及发气、闭气诸物”,在使用时还常与逍遥散同用。其药物组成中,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别录》称其能“散颈下核”,《药性论》言其“散瘿瘤瘰疬”。牡蛎味咸,性凉,入肝、肾经,具有软坚化痰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云其可“除拘缓鼠瘘”。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可“解毒利痰,开宣肺气”,《神农本草经》称其“最降痰气,善开郁结”。三药相合,共奏清润化痰、软坚散结之功[2]。
后世医籍中,亦有较多有关消瘰丸的记载,如《笔花医镜》所言与《医学心悟》基本相同,亦以消瘰丸配逍遥散治疗肝经血燥所致的瘰疬。《通俗伤寒论》云:“因于肝火痰凝者,内服逍遥二陈汤加减,送下程氏消瘰丸,外贴抑阳乌龙膏”[3]。《医学衷中参西录》以程氏原方加开坚散结、通气活血诸药,仍称消瘰丸,用以治疗“肝胆之火上升,与痰涎凝结而成”之瘰疬[4]。
现代临床取消瘰丸清润化痰、软坚散结的功效,将消瘰丸加味、与他方配伍或中西医治法结合,拓宽了消瘰丸的应用范围。除用于治疗多种甲状腺疾病外,还广泛地运用于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
2.1 甲状腺病变
2.1.1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血液循环中过度升高的甲状腺素导致各系统兴奋性升高和代谢亢进的综合征,当今医学认为甲亢的发生与自身免疫、遗传、精神心理、失治勿治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功能紊乱是最常见的原因。林明宝等[5]研究表明浙贝母能够明显降低甲亢模型大鼠的T3、T4水平,并能明显增强甲亢模型小鼠对缺氧的耐受力,贝母素甲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体外培养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气滞痰凝、阴虚肝旺为此病的基本病机,查镜雨等[6]统计得出古来医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方中补益药多为补阴药,故临床常在消瘰丸基础上配伍养阴疏肝的方药进行治疗。
李景等[7]以当归六黄汤合消瘰丸治疗Graves病患者20例,与口服甲巯咪唑的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甲功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为不能耐受与不愿应用抗甲状腺西药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另一种选择。王红玉等[8]以大补阴丸合消瘰丸加减治疗瘿气,将滋阴降火与软坚散结、清热化痰结合贯穿始终,疗效肯定。此外,针对甲亢引发的心脏病,周鑫等[9]认为其以心肝阴虚、痰凝瘀阻为病机,以消瘰丸合当归六黄汤化痰散结、滋养阴血,其将63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上述方剂,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中医症状等方面均有明显好转,且证候改善与有效率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上述方剂可有效缓解甲亢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
2.1.2 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为常见的自限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且西药治疗不良作用明显,易致反复,而消瘰丸加味对于亚甲炎疗效显著且不良作用少。蔡炳勤治疗亚甲炎恢复期用消瘰丸配伍柴胡疏肝散、平胃散以疏肝健脾、软坚散结,常可见效[10]。张小亮[11]、汪丽[12]、赵相军等[13]等均以升降散联合消瘰丸加味治疗亚甲炎,与口服强的松的对照组相比,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
2.1.3 良性甲状腺结节良性甲状腺结节属中医学“瘿病”范畴,李自尊[14]认为甲状腺结节患者病机多属“痰热互结”,以消瘰丸原方加夏枯草制成制剂消瘰丸(Ⅱ),治疗“痰热互结型”患者30例,对照组服用优甲乐,3个疗程后患者甲状腺结节大小及中医证候积分得到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指标无明显影响,肝肾功能、血尿粪常规等安全性指标也无影响,可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此外,消瘰丸还可外用以治疗良性甲状腺肿,冯皓月等[15]以消瘰丸为主方,加减用药、制膏外敷,协同内治法治疗甲状腺肿,以达成增加疗效、减轻药物不良作用之目标。
2.1.4 甲状腺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多以手术为主,中医干预则重在清理其瘀滞的病理产物。邱敏等[16]认为临床治疗当立足其病因“痰浊、郁火、瘀血”全面治疗,将消瘰丸加味组成“消核浸膏方”,行气活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豁痰开窍诸功并奏,以去其诸般瘀滞。刘亚娴则用消瘰丸合升降散化痰散结、调理气机,以作为甲状腺癌“疏”“化”“散”“清”“补”五法之一[17]。
2.2 乳腺疾病消瘰丸用于乳腺疾病疗效亦颇为显著,如覃春英等[18]以黄芪五味消毒饮合消瘰丸治疗月经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31例,对照组采用类固醇激素,结果显示研究组有无新发肿块、肿块软硬程度、疼痛程度、患者皮色证候积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有效减轻GLM患者症状。林淑雯[19]则以消瘰丸配伍疏肝理气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症患者属肝郁气滞型者30例,在改善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质地和肝郁气滞证候方面,效果均优于乳块消口服液组,提示加味疏肝消瘰丸可有效应用于乳腺增生症(肝郁气滞证)患者治疗中。
2.3 妇科疾病谢萍以消瘰丸加味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经后期[20]。许润三以桂枝茯苓丸加减消瘰丸治疗陈旧性宫外孕术后包块[21]。杨舫等[22]以桂枝茯苓丸合消瘰丸治疗盆腔粘连所致输卵管性不孕症,均取消瘰丸消瘀散结、软化肿块之功效,以破患者本身之“瘀”“结”。
2.4 儿科疾病儿科疾病属痰热郁结、瘀滞所致者,亦可以消瘰丸加味论治。小儿腺样体肥大为小儿耳鼻喉科常见疾病,贾南等[23]着眼于“痰”,以升降散搭配消瘰丸,清郁热、调气机、化痰散结,常能效如桴鼓;刘涛等[24]将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消瘰丸、半夏厚朴汤、桂枝茯苓丸三方化裁所得的化痰祛瘀散结汤,对照组口服孟鲁斯特纳咀嚼片,4周后治疗组患儿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张涤认为鼾症以痰热郁结、肺气不利为主要病机,将消瘰丸合苍耳子散加减,以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宣畅肺气,辅以日常调护,常可见效[25]。除以“痰”为着眼点外,利用消瘰丸清化肝热的效果,临床亦常用于肝郁化热夹痰所致小儿疾病的治疗。陈荣焜以消瘰丸加味治疗痰火瘀结所致之女童乳疠[26]。谢景翠等[27]将消瘰丸与丹栀逍遥丸联方加减诊治肝郁化火型早熟,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丁樱则取消瘰丸消散肿块之功,配伍青蒿鳖甲汤、竹叶石膏汤以养阴清热,用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28]。急性腮腺炎是临床多见的儿科疾病。史柯[29]从清热化痰、散结解毒入手,以消瘰丸合野菊花、金银花等清热、消肿、散结的药物,治疗23例急性腮腺炎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
2.5 五官科疾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诸如梅核气、会厌囊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等五官科疾病,从痰角度入手治疗,亦能取效。谷云龙等[30]用消瘰丸加强半夏厚朴汤化痰功效,治疗痰气郁结型梅核气患者60例,总有效率95%。陈彤等[31]将58例会厌囊肿患者分为2组,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术后加服半夏厚朴汤合消瘰丸,研究发现观察组会厌囊肿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彭海燕等[32]重用消瘰丸化痰之功,以消瘰丸合小陷胸汤治疗喉癌术后喑哑者,因其病机属痰湿蕴结、金实不鸣故也。视网膜静脉阻塞是眼底脉络受损出血而致视力骤降的内障眼病,敬焓等[33]认为此病之根本为痰、气、瘀三方面运行不利,故用消瘰丸化痰散结消瘀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40例,3个月后总有效率92.5%,再出血者0例,提示消瘰丸加减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疗效满意,再出血风险降低。
2.6 其他临床常利用消瘰丸化痰散结的功效,治疗痰凝所致淋巴结疾病。吴佳庆等[34]用消瘰丸治疗30例阴虚痰凝型慢性淋巴结炎患者。在淋巴结大小、VAS分值方面显著优于使用头孢地尼的对照组,总有效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贾玉涛[35]亦用消瘰丸与头孢地尼对照治疗阴虚痰凝型慢性淋巴结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结大小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研究皆证实消瘰丸对于颈部慢性淋巴结炎患者属阴虚痰凝者疗效明显。袁世良以消瘰丸配伍爵床、夏枯草、连翘,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均有一定的临床效果[36]。
还有一些使用消瘰丸的临床报道,治疗思路新颖,值得关注。刘桂颖取消瘰丸化痰散结之功效,以“咳喘胶囊”合消瘰丸加减治疗隐源性机化性肺炎[37]。周玉才等[38]认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痰凝血瘀所致,在MP方案基础上加用消瘰丸治疗30例慢淋患者,明显减轻了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了化疗不良作用的产生。李发枝以消瘰丸为主方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在疾病各期分别辨证加减,取得了一定疗效[39]。
现代对消瘰丸整方的药理研究较少。初步的药理研究显示全方有增强细胞毒作用[40],其组成药物有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多方面作用[41,42],其全方的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探寻。
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消瘰丸的运用已超出了《医学心悟》单纯治疗瘰疬的界限,广泛应用于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妇科、儿科等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医辨证注重“有是证用是方”,消瘰丸的临床应用虽得拓展,但并未摆脱其原始的方证,而是基于辨证所得的病因病机,对证选方,或为痰凝血瘀者,以消瘰丸化痰软坚散结;或为阴虚肝火炽盛者,以消瘰丸清肝泻火,运用虽有不同,仍不离古人“肝经血燥有火”“肝胆之火上升,与痰涎凝结”之意。临证时应谨守病机、随证遣方,进一步扩展此方的应用范畴。此外,当今对消瘰丸的研究尚有些许不足。①对消瘰丸的药理机制研究过少,全方的应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难以为消瘰丸的临床使用提供强力支撑。②消瘰丸的临床研究多有样本量较小的缺陷,部分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仅有理论阐述,而无数据支撑,证据力不足。希望未来能够加大对消瘰丸的研究力度,深入研究全方的应用机制,扩大临床研究规模,提供坚实的理论及数据支持,促进中医古方更好地服务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