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2-12-29 04:22邓雅琼章新友艾志福袁富强
光明中医 2022年22期
关键词:工程学院专业学位学位

邓雅琼 章新友 艾志福 袁富强 徐 伟△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设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2011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1]。该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学习方式、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学位论文、学位授予等方面简述了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对各高校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人才培养进行了有效指导。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不断完善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应用型人才队伍和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意义重大。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产业发展,需要药学相关专业人才掌握不同的能力与技巧;侧重向临床应用、产业服务、技术转化等方面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何保障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完善其培养模式迫在眉睫[2]。

1 现状分析

1.1 培养体系不完善中国学位类别分为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专业学位侧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学术学位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药房、临床、药企生产等一线岗位的具有实践和应用能力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较少,虽然学校招生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按照其培养方案要求进行培养,但由于大部分缺乏实践基地导师指导,没有规范的考核体系,导致培养的研究生不完全符合其培养目标要求[3]。

1.2 侧重科研能力培养大部分导师和用人单位将研究生在毕业找工作时有无发表高质量的学位论文,认定为培养好研究生和能找好工作的重要依据,使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科学研究工作上。这种以学位论文数量和质量衡量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现状,导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轻视了实际能力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3 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大部分院校中的导师研究侧重科学研究,未严格按照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培养。尽管学校构建了“双导师制”,通过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进行实际能力训练。但是,如果校内导师与校外基地导师之间没有或者较少合作,则易造成科研指导与专业实践结合不紧,专业实践效果不佳。因此,部分专业实践训练易变相为岗位训练,造成与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不符。由于研究生招生指标有限,而校内导师通常科研任务繁重、绩效考核压力大,若与校外基地导师合作不紧密,学生去实践基地学习常常流于形式,造成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模式同质化。

1.4 实践效果不明显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学习一般年限为3年,包括:半年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1年的专业实践训练、1年半的学位论文研究,在集中完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后,将进入制药企业等相关基地进行专业实践训练,并进行考勤、考核、安全等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然而,目前药学专业学位的导师仍有科研任务需要完成,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学生虽然科学研究阶段有1年半时间,但在研三下学期期间,研究生需要进一步整理实验相关数据、撰写学位论文、参加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找工作,因此真正可用于学位论文科学研究的时间将严重不足,这样必然会占用一定的专业实践阶段时间,使基地实践效果大打折扣,相关能力培养未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2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模式创新

2.1 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构建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药学相关产业一体化发展进入新时期,需要更多的药学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满足产业化需求。因此,围绕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素养等素质的培养,提出以产业化为导向、产学研用高度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该培养模式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出发点,重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基本结构,构建了集药物研发、技术转化、生产流通等产业领域“一体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该培养模式的有效实践,将逐渐成为支撑中医药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提升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种可行方案[4,5]。

2.2 构建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为更好构建一体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解决药学产业内急需解决的生产实际问题及分析产生的原因;更好地促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优化资源、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制定科学有效的合作战略措施,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江苏省海门市共同成立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江苏省海门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模式创新的实验田,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联合了长三角区域内外医药大学和医药企业约30多家,依托长三角药学高等学院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平台,针对中医药产业对药学“一体化”高层人才的特殊需求[6],培养以产业化为导向、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高水平药学专业人才。2020年7月,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江西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沈阳医科大学,就平台师资建设和联合办学等方面达成共识,共同签署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合作高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构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基地。

3 以产业化为导向 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培养模式实施路径

3.1 吸引优秀生源各高校根据国家计划与要求,优先为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提供较大比例的保送研究生。设立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专项研究生招生计划。为吸引优秀生源创造条件,可采取优先复试、单设奖学金提供优惠条件和优良的育人环境等措施,吸引更多的优秀研究生进入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

3.2 单独管理对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研究生进行单独成班管理,并配备优秀辅导员,邀请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教学水平高,产业技术水平好的教师为学生授课,为研究生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

3.3 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长三角药学高等工程学院建立了高起点、高标准的实验室,与长三角区域内外医药大学和医药企业共建实践基地,有丰富的图书资料、文献数据库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以保证日常教学、专业实践和科学研究。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各高校选派责任心强、科研能力强的校内导师指导研究生,同时遴选优秀的企业基地导师指导研究生,以学生为纽带,以项目为促动,加强合作交流,为研究生制定各阶段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

3.5 落实双导师负责制研究生在完成集中学习后将进入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及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的医药企业进行产业实践和学位论文工作。导师指导方式鼓励采取双导师指导制,由企业导师和高校导师合作指导。企业导师大多数为来自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企业具有丰富产业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优秀行业专家,主要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实践活动。高校导师为来自合作高校拥有产业经验的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信息填报等工作,从而保障联合培养各环节的顺利开展。如企业导师已经受聘为合作高校的兼职导师,并能够承担高校导师的职责,也可仅配备一名企业导师。研究生当前学习所在单位的导师为学生日常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3.6 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获得与实际应用、前沿知识与新药研制的深度结合,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强化产业实践能力。课程教学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培养目标要求,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政治理论课、外国语、学术道德与学术写作规范、军体课、心理健康与人际交流等;通识理论课:药事法规、药学情报资源获取与利用、动物实验规范、创新方法与实践、药学前沿讲座等;领域专业课: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理学、食品化学与特殊食品、药用辅料、抗体药物等领域基础专业知识课程;职业培训课:专利实务、研发型企业实训、创新与产业化等人文素养课程。

3.7 加强实践管理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本质区别,根据培养方案要求到制药企业进行1年的实践能力训练,安排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的医药企业进行产业实践,全面了解药物在研发、生产、质检、销售等各个环节,掌握工作流程和管理规范更好地为中医药企服务。

3.8 完善考核标准建立产业化考核体系,构建药物在研发、生产、质检、销售等各个环节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阶段考核、年度考核、专业技能考核,考查学生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

4 总结

以产业化为导向、产学研用高度融合的培养模式,符合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提高了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强化了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能力, 深化了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产学研用高度融合,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交流、资源优化,解决院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无缝衔接,有效利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强化了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的思政育人理念、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该培养模式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和实践热情,促使科研人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业务,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工程学院专业学位学位
湖南师范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作品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简介
基于机电工程学院的就业能力分析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