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调查中物证损毁原因及防范措施探究

2022-12-29 02:33:04内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李想
区域治理 2022年28期
关键词:勘验消防人员物证

内江市消防救援支队 李想

火灾调查而言一直都是火灾处理的核心工作,消防人员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确保物证采集工作精确开展,并对场地物证予以保护,只有在物证全部齐全且有着较高真实性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进行原因分析,并做到客观推理,明确案件责任主体。由于事故通常较为复杂,实际存留的痕迹非常少,加之多方面因素的干扰,使得物证在获取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生损毁,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消防人员对此要予以重视,针对可能出现的证物损毁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案,确保调查活动全面推进。

一、火灾调查中物证的重要价值

(一)了解火灾的出现原因

在开展火灾调查工作时,通过对场地的物证以及火灾痕迹的有效收集,能够充分了解火灾发生的具体原因,为火灾原因认定提供更加科学的证据支撑。调查人员通过合理的分析和鉴定,能够得到特定的数据资料,总结火灾事故发生的特点,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采用一些针对性方式,防止相同的事故再次出现。另外,通过长时间的测试和分析,调查人员自身的工作水平也会提高,具备了更强的突发问题处理能力,进而对物证损毁调查工作起到一定的预防[1]。

(二)提升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调查人员在收集物证的时候,需要积极贯彻客观和公正的基本原则,否则就会对物证的价值造成一定影响,让其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通常来说,火灾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人为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类物证,有助于事故后期处理工作的开展,以此更好地使用法律武器,对受损人自身的基本权益予以保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从而对其行为予以警示和惩罚,有助于社会发展的稳定。

(三)为防范工作创设条件

在进行火灾调查的时候,通过对场地内部的物证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并依靠数据对比,了解事故的发生原因,能够更好地对事故进行防范,防止相同的事件再次发生。调查人员在收集过程中,会按照相关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认真搜集和查验,尽可能对现场予以有效保护,逐步推测事故出现的具体原因,为未来防范工作的正常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2]。

二、火灾调查中物证损毁的原因

(一)火灾勘验前的损毁

火灾发生后,要在现场勘验工作正式开始前进行相应的搜集和查验工作,保证物证足够完整且搜集科学。然而这一阶段是物证最容易损毁的时间。在勘察前期,造成物证损毁的因素主要是人员活动以及操作不合理,同时还有一定概率是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也就是在火灾发生后,容易引起部分群众的好奇心,参与到消防救灾工作中,但是,这些人群的救灾技术水平有限,很容易对场地造成破坏,导致一些关键物证被损毁。另外,若事故属于人为纵火,甚至会有当事人混迹于救灾队伍中,对现场进行破坏,消除犯罪痕迹,破坏关键物证,使得后期调查难度加大。另外,现场救人时,同样会有概率出现二次灾害,整个场地十分危险,若发生建筑物坍塌,就会对现场造成二次破坏,使得部分群众受伤,进而让调查难度加大。在进行现场处理时,经常会有不当行为发生,诸如部分消防救援人员过度使用水枪灭火等,这种方式尽管能对火情的蔓延起到遏制作用,但也会对现场造成严重破坏,使得物证获取难度加大。毕竟水枪的喷射力非常强,会使得场地内物品的摆设位置发生变化,部分较为脆弱的物证会直接被损坏。即便火灾事故调查人员在迅速赶到现场,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仍然无法对现场进行有效的保护。最后,在火灾发生之后,会因为高温、雨水以及台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物证被损毁。

(二)火灾勘验中的损毁

在火灾事故调查中,调查人员需要前往事故地点展开勘验,根据场地的实际状况,对施工位置予以深入分析,以此更好地进行物证的收集,并分析其原因。勘验可以帮助调查人员更好地了解事故位置,得知事故具体起因。然而,经常存在火灾发生后调查人员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情况,使得物证取证推迟、现场保护不到位,导致物证被损坏。通常而言,在勘验的时候,应严格按照相关步骤执行,主要以环境勘验为主,在大致确定了实际情况后,再采取细致勘验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物证之所以被损毁,主要原因是保护工作不到位。在事故发生后,场地内会有大量人员聚集,少部分是围观群众,对物证造成了损毁,给分析带来了阻碍。另外,在场地外围通常会有部分火灾痕迹存在,这些都是后期分析工作的关键,但是一些消防人员并未对这些线索进行合理检查,使得勘验工作存在一定的遗漏。在勘验时,通常需要依靠特定的标记予以记录,若工作人员标记不合理,会使得部分物证被遗漏,进而发生损毁。若勘验人员未能按照要求进行物证提取,单纯追求效率,随意更换物证,调整其位置,同样会使物证被损坏,影响其分析价值[3]。

火灾调查中,物证提取工作极为关键。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消防人员并未按照要求进行拍照和录像,操作极为随意,使得物证被破坏,甚至会丢失部分关键物证,使得最终得到的物证极不完整,影响了事故的判断。另外,少部分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存在暴力执法的情况,没有参照要求提取证据,使得相关物证被损毁。具体而言,物证主要分为固态和液态两类,在对固态物证进行搜集时,除了需要参照特定标准进行搜集,还要固定。而对于液态物证,必须采用特定的密封袋保存,防止其发生损毁。

(三)火灾勘验后的损毁

从火灾现场提取了事故物证后,就要对其进行保存,并完成检验。若在物证保存中,调查人员自身重视度不高,出现了一些低级失误,就会让前期的工作毁于一旦。通常而言,在进行物证保存的时候,出现损毁的因素主要为两个: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自然环境如天气和温度不达标,使得物证受到了影响,无法正常保存。人为因素即采集人员没有按照特定要求进行勘验、提取和保存,使得物证发生损坏。此外,保存方法不科学、保存制度不完善,也有一定概率物证丢失或者损毁,进而给未来的调查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4]。

三、火灾调查中物证损毁防范措施

(一)做好场地保护工作

为了确保现场勘验活动的综合质量,需要对整个事故现场进行有效保护,若案件本身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就要做到反复勘验。调查人员清理和移动现场物品的时候,理应在操作正式开始前完成影像拍摄,对其原始状态予以保存。为了防止在勘验中,出现物证损毁的情况,调查人员要做好现场维护工作,提升保护水平,尽可能让其长时间处在灭火之后的初始状况,给后期物证采集创设优良的基础条件,确保勘验的实际效率,保证实况推理能够有效进行。另外,所有现场拍摄的照片,最好能以多个载体的形式进行保存,既要有实物,又要有数字视频,进而给以后的调查创设条件。

(二)按照法律进行物证采集

对于火灾调查现场的物证,我们国家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规定,调查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进行物证收集,保证其足够完整,为之后活动的正常推进创设良好条件。

一般来说,在调查过程中,至少要安排两名具有执法资格的调查人员参与,二人相互监督,以防有伪造物证的情况出现。此外,调查人员还要深入了解对应的法规内容,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保持优良的责任感,从而逐步规范个人行为[5]。

(三)注重物证的收集保护

调查人员在现场进行物证提取和筛选时,不论采用传统方式还是新型方式,或者是提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痕迹时,都要对物证予以有效保护,不能有任何损毁的情况发生。另外,在物证收集工作开始前,调查人员还需要对场地进行加固,毕竟火灾现场较为特殊,环境存在动态变化,很容易出现变动以及污染。诸如,部分消防人员在调查中存在贸然提取物证的情况,采用了单一的物证提取方法,而且也没有对时间、地点予以记录,忽视了见证人的多方印证。为此,工作人员需要转变个人态度,时刻贯彻“先固定、后采集”的方式,保证人、物的形式都能达到规定标准,对各类细节予以有效记录,在确保物证本身完整性和安全性达标的同时,让其体现出合法性价值,进而将物证的价值全部发挥出来。

(四)变更物证保存方式

对于火灾物证的采集工作来说,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发现、获取以及保管,每一步都非常重要,不能有所忽视。通过发现可以有效判断物证的位置,为之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接着就要根据获得的物证,对其进行提取。而物证保存是发挥物证价值的基础,让其时刻保持完好无损的状态。为此,调查人员在得到物证之后,要照其本身的属性,利用最具针对性的方式予以分装和保存。诸如,应用合理规格的容器承装,并分类标注物证的名称、负责人姓名、当前状态以及保存时间等。

(五)建立物证保护制度

尽管我国消防调查工作已经有了多年发展,技术水平和法规内容都较为完善,但仍然有一些漏洞存在,使得物证损毁的成本非常低,相关问题频繁出现。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一个有效的保护制度就是当前工作开展的基础。依靠法律,对消防人员的个人行为予以约束,防止其随意做出破坏证物或者保护不当的行为。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处罚制度,但凡有任何人做出了违规行为,都要予以相应的惩处,并追究其个人责任。如此,消防人员自身的物证保护意识就会得到提高,进而为未来工作的推进创设条件[6]。

(六)建立物证保管部门

为了确保物证能够长时间保存,消防单位要在内部专门设置一个专项管理部门,每隔一段时间对物证进行保养和管理,确保其足够完整,为之后的分析提供帮助。在这段时间里,工作人员要对其整体性予以有效保护,防止其变形、变质或者损毁。通过建设一个专业团队,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对其进行深入检查,并做到有效整理。所有进出保管室的消防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管控,采取登记处理制度。物证的所有管理记录都要有效保存,若要进行移交,需要对其实况予以记载,包括办理人员、时间情况、物证内容等,从而确保这些物证在正式出庭之前可以做到有效保管,不会发生任何损毁。

(七)提升消防人员素质

火灾调查属于一项具有较高技术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各个步骤都很关键,需要调查人员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对消防人员自身的保护意识的全面强化,让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掌握大量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有效进行物证采集和保护工作。通常来说,可选的方式主要为三类:其一是“师傅带徒弟”,让一名经验丰富的老调查员对一名有潜力的年轻调查员进行言传身教,通过长期学习,不断强化年轻调查人员的意识和能力。其二是邀请专家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在消防调查机构内部授课,告知一线人员当前技术的发展情况,保证其知识水平做到与时俱进。其三是选派优秀人员到高校进行学习,让其接触一些新知识,以此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如此一来,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都会提升,进而为之后消防工作的推进奠定基础。

(八)引入先进的设备技术

由于现场勘验极为关键,调查人员要予以足够的关注。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辅助设备,并保证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勘验质量,保证案件处理足够及时。为此,可以将一些最新的设备和技术引入,为采集和保存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这其中,视频分析就是一类代表性技术,调查人员通过应用视频分析技术,能够对当前的静止画面予以过滤,从而快速捕捉火灾现场人员的动态情况,并观察火势蔓延和变化情况。此外,还能依靠图像重叠的方式,还原之前很难靠肉眼观察到的关键帧,以此降低火灾事故调查难度,节约时间,进而提升采集的综合效率[7]。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火灾事故发生后,消防救援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开展救援工作,以此对人们的个人安全和财产安全予以保护。同时,调查人员也会深入其中,对场地内的物证予以提取。由于现场较为混乱,而且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很容易造成物证损毁。为此,相关人员要提高重视度,按照实际要求,有效保护物证,为未来防范工作的开展创设条件。

猜你喜欢
勘验消防人员物证
灭火救援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现场勘验的质量管理
法医学杂志(2020年4期)2020-10-12 02:56:20
“演员中心制”戏剧始于北宋的新物证
中华戏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14
试论物证在烟草行政处罚中的适用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52
原野侦探课 第三节 关键物证
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的应用探析
读图
方圆(2015年16期)2015-09-10 07:22:44
现场勘验检查工作中针对手印痕迹若干问题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14:18:46
是谁拿走了重要物证
火灾现场勘验记录规范性探析
科技传播(2011年19期)2011-08-15 0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