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培训工作助力人才振兴

2022-12-29 02:33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苏彦青杨先立
区域治理 2022年28期
关键词:三农职业院校人才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苏彦青,杨先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这也意味着“三农”工作的重心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有效治理,生活富裕,要实现这五个方面都需要各种人才。乡村振兴工作中大致可分为三类人才:第一类是带领农民干,第二类是帮助农民干,第三类是自己独立干。这三种人才各有特色和优势,同时也都有各自的短板,作为能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人才都需要继续熟悉“三农”、熟悉产业、熟悉管理、熟悉技术等,要弥补这三种人才的短板,进行专业而系统的培训是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和服务社会的属性正好具备服务于乡村振兴工作中人才振兴的硬件和软件,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覆盖广、教学设计针对性强、培训工作开展的方式灵活、教学和生产结合更紧密,这些特点更接近“三农”一线人才的生产和工作需求。全国目前有高职院校1468所、中职院校10300多所,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在脱贫攻坚期间在“三农”培训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当地产业高度吻合,培养人才的定位和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高度契合。所以,职业院校针对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人才振兴做好培训工作显得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三章第二十四条到第二十九条对人才支撑给予详细的规定。综上所述,国家有战略、“三农”有需求、职业院校有资源、运行有法律,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是解决农村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不足和质量不高的关键路径。因此,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训作用助力人才振兴值得思考。

一、乡村振兴中人才振兴的现状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产业振兴结合当地的资源和特色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一支素质优良、专业对口、技能熟练的人才队伍就成为整个产业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往往人才也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堵点和难点。因城镇化、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等原因,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已经不能满足当地基本的生产需求,熟悉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的技能型人才尤为匮乏。“三农”相关人才产业的配套能力、服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直接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论是人才的质量还是人才的数量都成为人才振兴的难点。以贵州遵义为例,经过调研走访,在人才振兴战略规划中,按照人才的来源途径可以分为本地型人才、引进型人才、返乡型人才、候鸟型人才。其中,本地型人才的最大劣势是综合能力普遍较弱,优势是基层经验丰富;引进型人才的劣势是稳定性较差,优势是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和资源;返乡型人才的劣势是数量不足,优势是有反哺家乡振兴家乡的决心;候鸟型人才的劣势是水土不服,优势是能够带来资源。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按照人才从事工作的类型可分为管理类人才、经营类人才、技术技能类人才。

管理类人才主要包括村干部、对口帮扶干部、乡镇干部、高校从事“三农”工作的教师及学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经营类人才主要包括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相关企业家、“三农”类相关商业从业人员、“三农”各类创业者;技术技能类人才主要包括种植、养殖、乡村服务、电商、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人才。以上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如何培养和打造一支专业化程度高、能力素质过硬、熟悉“三农”生产管理的人才队伍成为职业院校着重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二、职业院校培训工作的特点

职业院校70%的学生来自农村,职业教育让农村学子掌握实实在在的技能,实现了“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的。职业教育不断敞开大门,通过扩招、培训服务了更多的农民,为“三农”工作输送了更多的人才,另外,职业院校通过职业培训,让“三农”从业人员掌握了一技之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职业院校针对乡村振兴开展的各类培训工作与人才振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职业院校培训工作既可以为人才振兴提供方案配套和运作保障,同时人才振兴工作也促进了职业院校培训工作的提档升级。按照乡村振兴工作对以上各类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培训工作在培训方向、培训方式、培训规模、培训类型、培训数量、培训周期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充足的调研和分析,这样职业院校的培训工作才能成为人才振兴工作的重要力量、重要途径、重要引擎,职业院校的培训工作可以更好地引领人才振兴方向,更精准地服务人才提升质量,更好地挖掘人才成长潜力,以职业培训为乡村振兴人才振兴赋能。

第一,职业院校具有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和成熟的培训工作方法。

职业院校在人才培训工作方面有着成熟的制度、机制、工作方法,长期服务于各类企业、政府、各类技能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方案制定、培训过程实施、培训后续评估改进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培训什么人、为谁培训人、如何培训人是职业院校培训工作保证人才培训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职业院校培训工作的目的性、实用性、落地性较强,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职业院校在长期开展各类各层次的培训工作中,在指导思想、制度保障、职责分工、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监督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一套有针对性、够实用、能落地的工作经验。能够很好地把握参训人员的需求,针对其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职业院校的培训工作是落地培训,职业院校的培训工作流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用为基本原则,“用以致学”的基本思路贯穿培训工作的始终。

第三,职业院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培训任务,更熟悉和了解乡村。

职业院校在脱贫工作期间,培训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农村劳动力掌握技能并就业。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职业培训工作的优势,深入农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培训,帮助广大农村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能够通过培训提升技能,从而实现就业。经过5年的工作磨炼,让职业院校培训工作知道农民想什么、农民有什么、农民缺什么、农民要什么,同时也从不同维度了解了农村和农业。职业院校在走入基层开展培训的过程中,真正走进了“三农”,了解了“三农”,思考了“三农”,服务了“三农”。

三、职业院校培训工作服务人才振兴的方法

在人才振兴工作中,职业院校培训工作先行先试,在总结脱贫攻坚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思考、积极调研、大胆尝试、深入总结,在结合乡村振兴所需人才的种类和特点、遵循培训工作规律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方式方法:

(一)送教上门

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分析产业人力资源情况,针对劳动密集型的基层从业人员,职业院校培训工作应有计划、有组织地主动送教上门,组织农民就近学习,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矛盾,把乡村振兴需要的培训办在田间地头、办在企业车间。

(二)走进校园

在人才振兴工作中,针对村干部、村致富带头人等人员,院校应系统化制定培训方案,使其在管理、营销、财务、策划等方面有一个全面的提升,让来自基层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找到理论依据,在大学校园为其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利用节假日开展长期而持续的培训教育,是助力管理和经营人才学习提升的最佳方式。

(三)参观学习。

在人才振兴工作中,帮助各类人才找到参照物、找到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尤为重要,帮助农村人才对标对表,在管理和发展产业的过程中发现差距、找准优势,利用机会规避风险,明白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外出参观学习的方式可以高效帮助人才成长,高质量助力产业发展。

(四)定制化培训

在贵州的广大农村,三里不同俗,气候、地理、人文、经济发展方式都有不同的特色,每个地方发展的产业也是千差万别、各有特色。因此,定制化培训的方式在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尤为重要,结合当地的产业情况、人员情况、地理情况、气候情况、政策情况等为当地量身定制培训包,不仅要促进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还要围绕当地的产业特色、政策导向设计培训内容,让参加培训的人员有兴趣、学得会、用得上、有效果。

(五)订单式培训

有些地方的产业已经规划和起步,但没有相应的人才配套,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企业或者政府有更精准、更明确的人才需求,企业或者政府会向培训机构提出更具体和清晰的培训方案,同时人员培训后的就业去向和岗位也更加精准,培训和就业实现无缝衔接,培训的内容和产业的发展也实现了无缝衔接。订单式培训将会成为产业振兴中解决人才问题的核心方式。

(六)线上线下结合培训

随着通讯和网络技术在广大农村的覆盖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工作也可以打破空间的限制,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会极大地延伸培训内容、延展培训周期、提升培训效果。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为人才振兴培训工作的可持续、个性化、多元化学习提供了新的途径。

(七)校企农合作式培训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参与的人才种类较多,有来自农村的劳动者,有来自企业的从业者,有来自院校的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和认知上,每种人员都有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因此,如何把学校、企业、农村三者有机融入人才培训中十分重要。能够为乡村振兴作贡献的人才一定要懂学习、懂企业、懂“三农”,所以校企农三者合作的培训模式更加适合乡村振兴的发展趋势。学校有培训的各种资源,企业有助力乡村的产业,农村有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三者合作将会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工作指明清晰的方向,准确的需求。因此,校企农合作模式将是未来乡村振兴培训工作中的主要方式,精准、高效、聚焦、实用是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

四、职业院校培训工作服务人才振兴的其他思考

(一)注意事项

(1)在培训方案的编制方面。培训方案决定人才振兴的培训方向,要高效助力人才振兴需要有精准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一定要对学员进行客观准确的学情分析,按照一班一策、一地一策、一行一策、一业一策的方向去编制培训方案。

(2)在培训学员方面,应做好需求分析。为保证培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中各类人才的提升和改善,在开展培训前,应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需求调查和分析,以便培训老师精准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提升培训效果。

(3)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学情分析和管理。结合参加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应优化培训方法,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相结合,要按照成年人的学习特点,不仅关注输入,还要关注学员培训的反馈输出,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学员参与和分享。制定管理制度时要符学员特点,做到刚柔结合、情理融合,用合适的尺度和方法去保证培训效果。

(4)做好后续跟踪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培训不是阶段性培训,而要做到可持续,因为“三农”人才大多处在基层,后续学习的环境、条件、资源相对较差,主办方应积极思考和策划,保证学员后期学习方式的便利、渠道的畅通、过程的简单。培训主办方应在“三农”人才培训的后续服务上积极思考,主动调查并听取反馈,制定可行的措施和方案,搭建合适的桥梁,对接合适的资源,让“三农”人才的培训工作形成完善系统的学习体系。

(5)建立乡村服务专家团。“三农”人才振兴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通过培训可以极大地提升一线“三农”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同时,通过培训工作,也间接为乡村振兴找到了和积累了一批专家,如何把这些专家用好、用足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因此把零散的专家组建成专家志愿服务团值得培训主办方思考和探索。

(二)机会分析

1.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趋势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的颁布和出台,职业教育及培训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也走上历史舞台,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会极大地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工作,职业院校的培训工作会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2.职业院校培训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经验积累

职业院校培训工作在脱贫攻坚阶段为乡村人才培养、劳动力转移、技能提升等提供了实用、接地气、多样化的培训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培训相关的经验。据调查,在脱贫攻坚期间,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职业院校累计培训农村各类各次人员数以亿计,职业院校承担了70%的培训任务。因此,职业院校更了解“三农”,更接近“三农”,更熟悉“三农”,更适合“三农”。在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工作中,职业院校培训工作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为谁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办好教育这三个问题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国家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三农”需要什么,职业院校就办什么、就培训什么。有了这个前提和基础,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培训会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乡村振兴不论是覆盖的人口数量,还是关系的国计民生,都是未来很长时间很重要的时代主题。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也会紧跟时代步伐,把教育办在祖国的大地上,办在人才发展的需求中。

总之,为乡村振兴助力,为人才振兴服务是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趋势和未来,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要筑牢用活乡村振兴这个“主战场”培育建强“主力军”坚定把握“主旋律”,让人才的广袤的中国农村“当家带路”“落地生根”“干事创业”。因此、总结职业院校培训工作的经验,做好职业院校培训工作的当下,探索职业院校培训工作的未来,让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更好服务人才振兴,服务乡村振兴,是职业教育在这个时代应有的使命和担当。伟大事业呼唤人才,伟大时代造就人才,让培训激活人才,让人才助力乡村,乡村振兴的事业应人才而兴,人才应完善的培训而兴。

猜你喜欢
三农职业院校人才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人才云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