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2-12-29 01:56隋维娟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青岛市党员干部党组织

隋维娟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 编辑部,山东 青岛 26607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自此以来,青岛市制定了详备的实施规划,先后出台《青岛市乡村振兴攻势作战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作战方案》)、《青岛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突破、十大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等文件,并明确提出在2022年实现都市现代农业的新突破,建设20个田园综合体及50个省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基层党组织作为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者和执行者,可以为青岛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从而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党组织受到主客观因素限制,引领乡村振兴在功能发挥、工作融通、资源掌控、责任担当方面面临诸多困境,还需要在党建工作中加以优化。

一、青岛市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提升基层堡垒的核心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衷,通过党的思想、政治、作风、组织、制度与纪律建设,持续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夯实党在农村的战斗力基础,从而达到强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引领作用。[1]基层党组织是“三农”工作建设的领导核心,在党建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宣传党的乡村振兴主张,贯彻党的乡村振兴决定,“两委”班子戮力合作,动员广大群众,团结社会力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近年来,青岛市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培养了大批技术娴熟、思想过硬的骨干分子,遴选出了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党员,围绕自身素质建设、农村产业发展、服务管理提升、乡村问题解决等多个方面开展针对性的“三农”引领工作,有效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极大地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战斗力。

(二)提升经济发展的综合硬实力

近年来,青岛市基层党建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一是基层党建在理论与实践水平提升基础上,通过制定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制度,如“新型农民培养”“集体经济发展”“惠民利农措施”等相关政策,开辟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例如:参与制定并贯彻实施《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仅2019年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多人,催发了乡村经济的主体动力。二是在党建工作中结合地区实际,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从全域产业转型、资源利用、文化发展、政策保障等方面出发,引导乡村振兴“五年计划”的制定,借助“四大行动、十项工程”等规划实施,推进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速度。其中形成的多个文件,为青岛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指明了方向。三是在党建工作中贯彻落实“五级书记”责任制,严格推进区、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的实绩考核工作,大力布局“双招双引”,引导制定“三农”财政投入规划,为乡村经济“硬实力”提升提供服务保障。

(三)提升乡村产业的主体创新力

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对于提升乡村产业的主体创新力具有重要价值。[2]基层党组织本体通过“四史教育”“时代先锋”等党建活动的开展,不断投入到乡村变革之中,服务乡村振兴大局,利用思想求变、方法求新与内容求活来强化对基层干部的培养,极大地提升了党员干部在引领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主导能力,为乡村产业主体的创新创造条件。一方面,在基层党建开展下,基层干部深入农村脱贫攻坚一线实践调研,培养锻炼,形成了一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并通过领导班子整合、政绩考核优化、干部选拔任用等机制的优胜劣汰,实现了党员引领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例如:青岛市崂山区组建的乡村振兴“党建产业联盟”,辐射了周边27个农村社区和13个“两新”组织,有力地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主体的创新力。另一方面,基层党建还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村庄集体项目帮扶、行业党委创新推进等方式提升产业主体的创新力,谋划“党建+产业”大棋。2020年,青岛市引导镇党委领办79家合作社联合社,确定联镇产业项目105个,投资257亿元。以崂山区为例,“小个专”行业党委创新推进四维党建工作法,在服务乡村企业的同时,也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组织创新滞后的问题。

(四)提升人才资源的杠杆撬动力

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建活动,塑造了一批思想觉悟高、政治素质强、工作作风优、专业素质好的“头雁”队伍,并从全域角度与可持续发展视野,强化了乡村振兴的第一书记队伍建设,形成了以此为支点、撬动大量高质量人才返村建设的格局。[3]在党员干部层面,青岛市通过党建工作对党员的思想觉悟、政治方向与工作能力等层面进行多维培养,既注重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打破经济发展瓶颈,又形成人才资源的杠杆撬动支点,推进人力资源下沉,吸引产业人才返乡。在人力拓展层面,党建工作的开展,有效贯彻落实了地区农业生产、产业经营、基层服务、乡村治理、创新创业等各方面人才精准化培训制度,使得人才资源成为撬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杠杆。仅2020年,在党组织的引领下,青岛市便通过乡村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委培涉农师范生105人,并接收公费农科生6名,提升了地区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杠杆撬动力。

二、青岛市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困境

(一)乡村振兴的组织功能发挥不充分

在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变,乡村的产业调整、利益分配、经济导向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部分基层党组织不太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一方面,无法做到从严从实做好党建工作,部分基层党组织在党员管理、思想建设上不严谨,活动组织上搞形式主义,降低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在组织上脱离了人民群众,无法紧密联系群众去了解乡村发展的紧要问题,影响了党群关系,使得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整体形象受损。另一方面,在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接轨的演变中,年轻人口外流,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逐步瓦解,农民专业合作社兴起,尤其是市场资本的下沉与外来经济的介入,使得部分基层领导班子在乡村发展新形势下有心无力,无论是在产业引导还是规划引领上,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层党建对乡村振兴组织功能的发挥。

(二)乡村振兴的党建工作融合不彻底

当前,青岛市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乡村振兴与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开展融合并不彻底,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党建+产业”的运行模式还不成熟,其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在融合中存在过多干预或强势主导的现象,对乡村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拔苗助长的不利影响。其次,在推进乡村经济发展与产业兴旺上,部分党组织的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依旧是双线发展状态,工作融合度不够,“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相对普遍[4],未能在二者的契合点上实现党建工作与乡村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乡风文明的自然融合,也未形成一体化的携手共建局面。最后,在推进乡村振兴治理有效上,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未能得到明确彰显,力量融合不彻底,使得党建工作脱离了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初衷。

(三)乡村振兴的资源体系掌控不到位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涉及到农村经济文化、生态资源、社会政治等各个领域,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无论是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风培育,还是引领乡村治理、致富增收,都需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作支撑。当前青岛市基层党组织则存在资源不足、掌握不力的问题,使得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存在一些困难。一方面,受到基层党组织党员数量、成员分布的影响,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人力资源缺乏。党员干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骨干力量,需要不断吸引农村社会中的先进分子,但由于农村地区乡村劳动力流出,新鲜血液吸引不足,基层党组织的发展壮大面临困境。加之原有党员数量不多、分布广泛的原因,能够参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有限。另一方面,部分行政村并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开展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可调动的财力物力相对有限。在资源体系掌握不到位的情况下,部分乡村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村庄集体项目帮扶、行业党委创新推进等相关制度的调研与引领相对滞后。

(四)乡村振兴的主动担当意识有待提高

基层党员干部是青岛市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但在青岛市广大农村地区,受到组织水平、活动开展以及其它方面的影响,党建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导致部分基层党员的乡村振兴意识薄弱。其一,基层党员干部不仅要落实上级分派的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要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村民问题,这就使得基层党员长期处于强负荷的工作状态中。而乡村振兴工作岗位不仅强度大,而且面临较大难度与压力,由此加剧了相关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中的逃避意识,即便有所履职,有的也抱以应付心态。其二,有的基层党员干部缺乏干劲,滋生了得过且过想法,在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振兴中缺乏创新精神与开拓意识,降低了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与责任担当,“等、要、靠”的依赖心态依然存在。其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时间并不长,个别党员干部因循守旧,而有的年轻党员干部又受个人职业规划与整体待遇的影响,导致其主动担当意识较弱。

三、青岛市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以自身建设为前提,优化组织功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是党建工作的高效开展,还是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都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领导力与带动力,因此,基层党组织要以自身建设为前提,不断优化组织功能。一方面,从严从实做好日常党建工作,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作风、组织、制度与纪律建设,提升党员个体、团队组织乡村振兴的思想认知与工作能力,谨防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亲近广大群众,深入一线了解群众所需,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营造立党为民、执政为公的形象。同时,以“换血”增强党员队伍凝聚力,以“输血”增强党员队伍战斗力,选拔思想觉悟高、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优和协调能力好的人才下到基层,引领乡村振兴,发挥基层党组织骨干党员的“头雁效应”。另一方面,遵循当前农村生产力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接受上级党组织的培训安排工作,通过实地学习考察了解当前乡村振兴面临的新际遇与新形势,跟随时代的发展脚步,动员广大群众,团结社会力量,将党组织打造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此外,还需要以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引领为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机构设置、队伍建设与制度执行的规划化,全面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以有效融合为重点,完善工作体系

针对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工作融合上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促成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实施的双向融合与互相推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引领者和实践者的作用,引领“党建+产业”模式的成熟运行[5],扩大党建产业事业的推广范围,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建引领的基本轨道,形成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常态化机制。例如:从点到面推广崂山区的党建产业联盟形式与四维党建工作法,构建基层建党与乡村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圈。二是切实做到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形成基层党组织的“党建+”模式,联合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力量,打造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节点的发展路径,塑造一体化携手共建局面,实现各相关要素的多维度融合。[6]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治理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党建为抓手,形成“一核多元、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并放大“头雁效应”,通过有效宣传与党政号召,加强党组织与群众联系,实现乡村振兴的“先富带后富”,逐步完善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工作体系。

(三)以资源优化为基础,加强统筹协调

突破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资源困境需要基本的财力物力作保障,因此,不仅要以资源优化为基础,找到基层党建与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契合点,也要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资源优势。具体而言,一是在人力资源保障上,不仅要加强现有党员干部队伍的辐射带动能力,培养更多骨干分子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并将先进分子发展吸收到党员队伍里,优化人力分布,还要健全从先进村(社区)以及其他党委组织中选拔党员干部的惯例,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流通路径,保障乡村振兴党员队伍的人力资源供给。此外,结合青岛市“双招双引”计划,依托人才振兴实现乡村振兴,进而倒逼乡村建设的人才返流,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条件。二是在财物资源保障上,充分利用上级拨款,加强统筹协调,将现有的物力财力用到乡村振兴刀刃上,并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形成优势产业主导,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经济基础。同时,也需要加强区域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统筹协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领导力,借此为村庄集体项目帮扶提供保障,并形成良性循环体系,服务于乡村振兴。

(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彰显担当作为

针对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主动担当意识薄弱问题,要加强党建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建设,并以完善的保障机制来强化党员的责任担当。首先,在基层党员人力优化基础上,根据每个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工作实情,合理分摊党员任务量,加强党员的政治思想改造,推进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进程,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行动,建立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扫除党员干部的思想障碍。二是在思想政治建设中全面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创新精神与开拓意识,健全优化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在乡村振兴中的工作积极性,并构建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在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下全面落实党员干部报酬待遇的正常增长机制。[7]最后,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实现各年龄阶段党员的协同组合,构建“镇党委—农村社区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明确链条中各个节点的任务与职责,并在加快推进“党建+产业”的深度融合中考察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

猜你喜欢
青岛市党员干部党组织
党员干部新书架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