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徐叙瑢调至北方交通大学工作,开始创建又一个发光学研究基地——光电子技术研究所。短短三年时间已建成一个实验设备先进、实验手段完备的高新技术实验室——“信息存储、显示与材料实验室”,该实验室已被铁道部正式批准为部级开放实验室。并被列为学校“211”重点建设项目。在他的领导下,该所已由一批具有博士后经历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带领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构成了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开展了场致发光彩色固体显示屏的研制和产业化的工作。在80岁高龄的时候,徐叙瑢仍担任着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职务,每天同年轻人一样照常上下班,指导着研究所的各项工作。同时,他还担任“红外物理国家开放实验室”等四个国家或部属开放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为这些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
1998年3月,徐叙瑢成功主办了“首届全国有机分子及聚合物发光与激光学术会议”。1999年6月,徐叙瑢又与国际信息显示学会(SID)主席、英国IBM技术研究院Dr.Lowe高级研究员共同主办并主持了“第5届国际材联先进材料国际会议——显示材料分会(IUMRS-ICAM¢99)”,获得圆满成功。
在以徐叙瑢为代表的老一辈发光学家的带动下,我国的发光学研究、技术和生产得到了蓬勃发展,专业队伍也日益壮大。他不仅对我国发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将其研究水平推向国际前沿。1957年以来,他以代表团团员、副团长、团长、个人等身份先后多次到苏联、法国、英国、匈牙利、捷克、德国、日本、美国、芬兰、葡萄牙、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访问和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在此基础上,他还派出了三十多名专业人才到国外著名实验室进修。这批人已陆续回国,成为学术带头人。可以说,我国的发光科研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这其中凝聚了徐叙瑢大半辈子的心血。
由于徐叙瑢在科学上的突出成就,他获得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徐叙瑢不仅是胸怀远见卓识的科学大师,同时又是诲人不倦、热情严谨的导师。他说:“我的责任就是把青年一代带到国际比赛的起跑线,让更多的年青人超过自已。”
徐叙瑢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他经常语重心长地教导学生,在科学的道路上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批判文献,从中看到不足,找出应该发展的路子;二是批判导师,找出导师的不足之处,学生应从学习导师起直到分析导师的工作;三是批判自已,知道自已的不足,做到知已知彼,才能在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到达炉火纯青的高度。
為了我国发光学界的梯队建设,徐叙瑢大力扶持中青年学者,为他们早日接班创造条件。徐叙瑢一直是国际发光委员会十名委员之一。为了扶持中青年学者,在1999年国际发光会前,徐先生向委员会提出了辞呈,并推荐我国的一名年纪较轻的学者接替他的位置。
“徐叙瑢教授的名字是和我国发光学科的开创和发展分不开的。除了他本人在发光学研究上的成就之外,他培育了我国发光学科的主要骨干,帮助建立了主要研究基地。我国发光学是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得最活跃、最有成效的物理学分支之一,这更是和徐叙瑢教授的努力分不开的。”这是世界著名的中国物理学家黄昆教授对他的评价。
风风雨雨几十个春秋,徐叙瑢以超人的智慧和勤奋,开创了我国的发光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著名的发光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