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红塔区民族宗教局
每天吃完晚饭后,牵着小孙子到社区的“民族文化园”散步,一边摆弄健身器材一边与邻里聊天,已成为王大爷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前,这里是一座废墟,许多人往这里扔垃圾,既影响观瞻又不卫生,孩子们平时也没有一个可供玩耍的地方。”王大爷介绍,在居民代表的反映下,社区彻底清理了卫生死角,在废墟上建起了民族文化园。“道路两旁设置了展示民族‘非遗’手工艺品的橱窗,还有供居民休息与健身的各类设施,成为街坊四邻茶余饭后的一个好去处。”在王大爷看来,优美的生活环境,不但让居民们感觉生活质量提升了一大截,而且还为邻里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了重要场所。
改善小区硬件设施和卫生环境,只是玉溪市红塔区玉带街道玉龙社区着力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互嵌式”社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玉龙社区在省民族宗教委、玉溪市民宗局、红塔区民宗局等上级有关部门帮助指导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省民族宗教委“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促进,通过努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使社区成为生活环境好、日常治安好、邻里关系好、日子过得好的民族团结大家庭,先后获得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今年6 月,居住在玉龙社区的李奶奶成功“解锁”了一项新技能——已过古稀之年的她,学会了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每当与老姐妹们坐在一起闲聊时,她总能把大家所关心的一些事情说得头头是道,让一旁的同龄人非常佩服。“我不但会用手机看新闻资讯,还会扫码支付和线上预约挂号。在与我年纪差不多的人里,属于‘很懂高科技’的那一类。”谈及自己的“大能耐”,李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今年3 月,玉龙社区展开了“蓝马甲”关爱老人公益志愿服务活动,每逢周四、周五,青年志愿者们会按时在小区固定地点支起蓝帐篷、穿上蓝马甲,以“一对一”的方式,“手把手”教授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并为退休老年人完成待遇资格认证。一些爷爷奶奶在志愿者们的耐心讲解下,掌握了手机支付、视频聊天、线上买菜、健康码出行等“梦寐已久”的新技能,“刷”到了满满的幸福感。
“将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把‘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抓在手上,把全心全意服务各族群众落实到行动上”,这是玉龙社区总结出的工作心得。“我们通过加强党建引领与学习教育,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在社区工作人员中入脑入心,不断提升做好民族工作、服务各族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坚强有力的‘红色引擎’引领社区民族工作创新开展。”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华介绍,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社区党组织根据日常工作中收集到的居民反映较多的“急难愁盼”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志愿帮扶活动,不断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行动。
为了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现代化数字生活,3 月以来,社区党总支出动“蓝马甲”,将智能设备使用方法教给老年居民,并在活动中加大党的民族政策、社保政策,以及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宣传教育力度,在提升老年居民智能设备使用能力的同时,增强防范诈骗意识。为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性,4月,社区党总支吹响“集结号”,联合区政协、区文化馆、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网格责任单位党员到社区“双报到”,组成综合治理小组深入辖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小区楼道、餐饮店等展开杂物垃圾专项清理活动,全面改善辖区人居环境。为做好辖区困难群体的防寒保暖工作,11 月以来,社区党总支带领党员、工作人员、志愿者对孤寡老人、低保户、重度残疾人集中展开入户走访慰问,协调解决各类生活困难,叮嘱各族居民做好防寒防冻措施,注意用电用火安全……
“社区党组织把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民生小实事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确保‘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落地见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扎实开展的重要举措。”赵华介绍,社区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确保“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始终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不断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效能,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各族群众身边,把各民族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画出民族团结进步最大同心圆。
“我们刚来到红塔区的时候,对这里的一切都很陌生,有时候,会感到很无助。是社区及时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我们家解决了许多燃眉之急,让我们顺利在这里安家落户。”15 年前,刘珍(化名)一家四口从老家楚雄到红塔区工作,孩子读书、社保办理等事情,让在玉溪举目无亲的刘珍犯了愁。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刘珍走进了玉龙社区的“民族之家”服务工作站。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窗口工作人员并没有把她当作“外来户”看待,不但耐心向她介绍了相关政策和办事流程,而且还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最终帮助刘珍一家顺利解决了入学、社保的问题。刘珍说,从那之后,每当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她都会首先选择打电话到社区进行咨询。“每次,工作人员都会很客气地对我进行讲解,在电话里把办事需要提供的证件清楚地告诉我,确保跑一趟就能把事情办成。温馨的服务,让我在这个城市有了安全感,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
“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让城市更好接纳各民族群众,让各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的理念,在省市区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的帮助指导下,主动适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不断增强的趋势,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措施。”赵华介绍,2016 年,社区利用“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资金,打造了“民族之家”服务工作站,完善信息平台与服务窗口。工作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全心全意服务各族群众,确保流动人口在创业就业、就医就学、社会保障、法律维权等方面与户籍人口享受同政策、同待遇。
“做好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是懂政策、讲感情、重交心。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更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联系各族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与社区居民广交朋友,倾听各族群众呼声,主动帮助居民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大小难题。”党员王银凤是一名哈尼族,担任玉龙社区“民族之家”服务窗口的接待员,办事居民对她的印象是“总是面带笑容,亲切又热情”。王银凤说:“‘民族之家’除了要服务好本地居民之外,更要帮助各民族流动人口解决在城市生活所遇到的医疗保险、劳动就业、子女入学等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让各族兄弟姐妹尽快融入到社区大家庭中,在这里住得安心、住得踏实、住得开心。”
“为了能及时掌握居民的需求和动态,社区在上级有关部门指导下,结合实际建立起民族团结工作机制,重点培养了像王银凤这样的一批各民族党员干部、热心居民,选派他们担任社区工作者、网格员。”赵华介绍,平日工作中,党员干部把党旗高扬起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和网格责任区里带头“亮身份、亮责任、亮承诺”,常态化开展咨询服务、治安巡逻、卫生督查、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到位、社情民意反馈及时、联系各族群众更加紧密,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各族群众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安全感,使社区成为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进步大家庭。
为了更好地推动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社区专门建立了文明劝导志愿者队伍,统一穿戴红马甲,在社区主干道、公共场所、交通路口等地倡导文明新风,对横穿马路、乱扔垃圾、乱停乱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劝导、制止,并配合社区网格员对邻里矛盾纠纷及时进行劝解、调处。
“志愿者在劝导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重在以理服人。”志愿者刘芳介绍,每天,文明劝导志愿者都会使用“智慧城管”APP 认真做好上路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遇到突发、重大、紧急事件时,会在第一时间上报社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同时,对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等,社区也会及时通过公众号、大喇叭、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报道,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大力营造“学有榜样、比学赶超”良好氛围的过程中,推动各民族从居住互嵌向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式发展。
如今,在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讲团结、讲文明、讲卫生、讲道德成为社区上下一致共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文明生活新风尚在社区蔚然成风,使“十百千万”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示范工程,玉龙社区也成为红塔大地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