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022-12-28 15:09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

刘 艳

(河南省实验幼儿园,河南 郑州 450000)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东部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速,西北内陆经济发展缓慢,整体上呈现出距海越远经济发展越缓慢的现象。在经济发展中,传统的经济发展形式不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为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只能够保障部分地区先富带动后富。在实际的发展中,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整体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交通发展两个方面。西北内陆环境恶劣风沙大、可利用土地有限,由于西北地处内陆深处,人口分散,交通建设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相关的经济发展手段不适合,不能够调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一、“一带一路”相关背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主要涵盖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并不是一种合作机制,更不是实体的某种事物,准确意义上而言,其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提供的是一种区域合作的平台,合作的基础是各国(地区)之间平等、公平,在此基础前提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彼此促进并共同发展经济、文化等领域,构建命运和责任的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建设会为现有的一些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如上海经合组织、金砖四国、远景五国、中国-东盟等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自2013年提出以来,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的支持和响应,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二、国际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世界主要经济体迅猛发展,国际经济总体呈现全球化、多极化、复杂化发展。

1.全球化深入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分工进一步加剧,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国家的企业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增多,国际资本、劳动、技术、服务、信息等要素频繁流动,各国之间相互影响力不断加深。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即是,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内著名的公司,到美国纳斯达克募集资金上市,2021年上半年,共有38家中国企业在美国IPO上市(不考虑SPAC、OTC上市),其中24家在纳斯达克上市、14 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另外,还有至少23家来自中国的企业正在上市处理中,更灵活地运用国际资本来发展壮大本土企业。

2.世界多极化发展

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以及欧盟等主要经济体,这些区域和国家贸易额占世界商品贸易总额近80%。其中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贡献率高达30%;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超级大国,其国际主导地位不言而喻,GDP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的1/4,比中国多十个百分点;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21年的GDP达到4.9万亿美元;德国作为欧盟的第一大经济大国,其生产了大量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约占欧盟的25%;欧盟是世界最大的贸易经济体,约占世界贸易总额40%左右。这些主要经济体既相互制约、又彼此协调,共同促进世界经济朝着多极化继续发展。

3.复杂性特征日益凸显

近年来,受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处于经济复苏阶段,且复苏速度较慢,尤其是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世界各国经济实力受到非常大的打击,增长动力不足、复苏乏力,进而导致国际经济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根据IMF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失业率创近些年最低水平,但也保持在5.4%(即1.88亿失业人口),预计这个水平将在2022年保持不变,2022年将升至5.5%。这意味着,2009年至2018年观察到的失业率逐步下降的趋势似乎已经停止。世界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增速放缓。联合国贸发会议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额强劲反弹,比2020年增长77%,从9290亿美元增至1.65万亿美元,超过疫情前水平。国际居民和企业债务都处于不断增加趋势中;全球股市大幅上涨,加上美元剧烈波动、持续贬值,上述等诸多复杂的不利因素,共同作用于全球经济,影响威胁着国际经济的稳定,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冲击仍在延续,部分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因此制造业和全球价值链的新增投资仍然处于低水平。可以说国际经济尚未恢复到增长快速、动力强劲的轨道上来。

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各地区之间的总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分组方法,我国被划分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四个经济区域。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经济区域之间发展条件差异较大,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情况、发展政策等条件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东部沿海地区是最发达的地区,引领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吸引着大量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从前中部地区较为落后,经过数年发展,经济地位得到了巩固提升,竞争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是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地位却在下降,人才流失,丧失了竞争优势。西部地区位于内陆,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尽管有政策帮扶,与其他经济区域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不同区域和相同区域间的城乡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也较大,主要体现在城镇与农村之间经济总量和居民生活条件的差距。

针对以上现状,我国采取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大的现实。

2.区域间开放程度的差异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

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差距一直存在,甚至从绝对水平看,区域差距一直在扩大。其中区域开放程度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开放程度的影响主要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东部地区开放程度最大,中部第二,东北地区开放程度第三,西部地区开放程度最低。从四个地区各省的开放程度影响区域经济差距的程度来看,区域开放程度加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区域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外商投资的额度,外商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这个角度看,东部地区外商投资总额和增长率都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此外,地理区位也是决定开放程度的重要因素,地理区位决定交通条件,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到贸易运输条件,从而影响到国内和国际市场规模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于东部沿海区域,中西部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居民意识相对保守,对新制度的接受速度较慢,居民思想观念、文化素质也影响了区域的开放程度。综上所述,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放程度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程度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

3.区域之间市场化程度不协调,产业同构性突出

我国区域经济之间产业同构性突出,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和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影响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抑制了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加快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同时,地方保护主义也限制了跨地区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地方政府在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会引发区域保护主义行为。这降低了区域之间发展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和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加剧了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

1.制定详细的区域发展政策,提高政府的工作能力

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为加强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效果,国家要加强经济发展战略政策的制定,提高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投入。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保障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自身能够积极的招商引资,为自身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同时,地方政府要充分展现自身的优势。在“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中,政府要加强对经济建设政策的优惠,加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高的动力。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中,要制定详细的经济发展计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严格的区域经济发展计划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步伐。

2.追求效率、公平、可持续性的协调统一,建立协调一致的区域政策管理机制

效率、公平和可持续性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三个综合要素。效率主要指资源和要素的最佳配置;公平主要是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可持续性主要指发展是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不因区域经济发展被破坏。提高效率、维护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在这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方面,行政区划应以经济区划为基础;另一方面,经济区划应尽可能保持某些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努力协调和统一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地方政府的努力。区域管理机构的设置要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发展历史等因素,在区域管理机构的设置过程中,保证中央地方处于主导地位的条件下,使地方政府拥有足够的自治权能,能更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的管理事务中来。

3.扩大内需,提高区域经济市场化水平

目前,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丰富市场的产品结构,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促进地区工业、农业和市场经济的合理化可持续发展,以此来提高消费者的社会福利水平。区域经济还需要发挥扩大内需、缓解内外经济失衡的作用,以此为目标,需要做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现良好的产业循环。提高区域经济的市场化水平,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合理引导要素的流动。努力减少阻碍市场运作的所有不合理因素,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根据市场信号指导,促进区域内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各类企业成为平等的市场参与者,作出投资决策,独立选择生产地点。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的相对集聚,有利于利用联动效应,提高交易效率,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系统成本等成本,最终形成行业整体竞争力。

4.完善相关的政治制度,引导市场经济发展方向

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为保障经济发展效果,建立健全的经济政治制度,加大布局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的优惠政策,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的发展中根据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引导地区经济的发展。比如根据西北地区的经济形势,加强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西北地区荒漠广布,人口密度小,但国际边境线漫长,利于边境贸易。在新疆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中,可以针对新疆地区的特色产品进行深入加工,加强相关产品的出口。在发展中根据地区的特色进行经济发展的提升,保障经济发展的效果,同时,有效调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5.促进区域合作,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我国将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区域发展趋于平衡。并且全面推进区域合作,区域发展目标多样化,引导区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不制定统一的发展道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多样化发展。同时,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强调土地空间的均衡发展,形成一批紧密联系的经济圈和经济带。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区域发展,缩小了地区在经济、社会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促进区域合作,引导区域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区域整体发展,达到产业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的目的。

同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信息交流和工业资源的相对集中导致城市人口的收入和平均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地区。优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基础配套设施,比如医疗、教育和交通。改善农村地区的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商品流通,促进消费。促进城乡一体化,加速各地区的均衡发展,能实现更好的整体区域效益。

6.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加强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保障在地区的发展中能够保障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是地区发展的根本,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经济的发展步伐,提高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提高我国经济的发展能力,保障我国经济在持续发展中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力。将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放在战略地位,加强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就是为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步伐,全面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步伐。

7.积极进行宏观调控,缓解区域经济差异

全球化经济发展中,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逐渐加快,为保障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国家要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缓解地区的经济差异。加强西北地区的全面开发,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提升,利用相关的经济调控政策,缩短区域经济的差异。加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我国经济的整体协调性,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整体进步提供更强的动力。国家积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保障沿海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强内陆尤其是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步伐,加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要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制定,加强地方政府的实际工作能力。完善相关的政治制度,引导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积极进行宏观调控,缓解区域经济差异,加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视域下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一带一路区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分割区域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区域发展篇
区域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