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方志馆 刘凯
随着对方志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方志馆建设如火如荼开展。地方志作为地方社会性文化发展的基础,其对于记载历史、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方志馆发挥着地方历史文献收藏、地情资料展示、地域文化研究等作用,具有“存史、咨政、育人”效果,并且还能够进行展览、编撰、开发、宣传历史文化,开展业务培训、信息服务等业务。地方志是方志馆的重要馆藏,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特色及个性的结合,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有着独树一帜的特点,其历史文化及经世致用方面的价值都尤为突出。
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地方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以特殊体例作为著述,对该地区的人文、社会、自然、经济的历史形态及现状,进行全面、准确且系统的阐述,是集合了当代思想文化与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所编制的地方志对不同地区、各行各业的整体情况作出阐述,其内容新颖、资料丰富且真实,这是其他图书所不能比拟的。而方志馆就是以地方志作为依托,集合了志、鉴、馆、库及服务开发五项内容为一体的同步发展。
随着地方志编制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方志馆的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发展也有着极大必要性,地方志能够提供准确、全面且系统的历史与现实资料,而方志馆的建设就是打造地方志知识与信息发展相汇聚的集散地。整体来说,方志馆建设具有以下几点必要性: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发布《方志馆建设规定》明确指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应建立方志馆。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方志馆。”国家针对地方志的管理工作发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条例中规定,地方志修改完成之后,应当将地方志移交本级方志馆保存、管理,不得占为个人所有或者出版、发表、转借。
其一,存史功能。方志馆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存史,是地情资料收藏中心,记录当地党史、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对当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全面详尽记录,并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传承弘扬历史文化,提高文化品位。
其二,咨政功能。方志馆负责指导地方文献、地情资料、区域研究及课题咨询。馆藏资料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当地的实践,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通过研读当地的馆藏资源,可以为党委、政府、社会机构等提供咨询,更好地服务党委、政府决策。
其三,育人功能。主要通过馆藏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和学术交流、理论研讨、志稿评议等活动,举办各种展览、专题讲座、报告会,使方志馆成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国情地情教育和党史教育的重要基地。
随着网络建设的发展,现代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在这种环境下,各类文献也越来越多。方志馆作为新生的设施,各地的方志馆差异性较大,场馆面积、人员配备、馆藏书籍、硬件设施等存在很大的差异,很多地方的方志馆在资料收集方面无法做到全面、广泛。方志馆的建设要求之一就是要加强馆藏的建设,而现实的条件无法满足预期的定位,矛盾被凸显出来。为了加强方志馆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方志馆主要馆藏资料包括地方志、地方综合年鉴、地情资料手册以及与地方情况相关的论文、文献等多种类资料。其中,地方志、地方综合年鉴是最能够真实记录该地区在不同时间所发生的事件、人物、地点、经过等内容,提供最为真实的历史事实。地方期刊是对地方各界观点的记录,反映出地方文化水平;与地方情况相关的学术论文则是从学术层面剖析地方历史,从理论深度对地方发展进行全方面探讨,为执政者提供更多的思路,为后续的地域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由此可见,不同的地方性资料对于该地区的发展都有着不同的意义,进行全面的收集与利用非常必要。
与地方历史及发展相关的文献资料非常多,在丰富馆藏工作中,要拓展馆藏风格,突破馆藏局限,完善馆藏体系,丰富馆藏内容,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实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地方发展提供文化服务。
一般来说,常用的资料搜集方式有交换、采购等方式。采购方式较为简便,但是采购方式无法搜集到已经停刊、非正式出版、出版数量非常少或者散失于民间的资料。而交换的方式则成本低,更省钱,但是缺点也非常多,获取数量有限,也更为被动。在资料搜集手段上,除了采购、交换等传统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加强网络搜集与民间采购的方法来实现馆藏资料的丰富,弥补传统搜集手段的空白,多种方式相互交融,构建更为完善的搜集体系。民间搜集与网络搜集工作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民间搜集
方志馆往往需要搜集的资料多是地方志、地方综合年鉴以及地方文献,这些文献资料往往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很大一部分都散落于民间,保存在个人手中。一些民间书商便看中了商机,大范围地搜罗并且在市场中销售。通据不完全统计,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搜索与“北京”相关的资料有一百五十万项。而这些资料并不是全部的地方文献,其中还包括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的珍贵资料,隐藏于地方民间书商中的数量则更为可观。另外,地方名人和文物商店、印刷厂、物资回收部门等机构都有可能存有一些地方史料,这些都是民间搜集的重要地区。
通过民间搜集的形式获得史料,对丰富馆藏起到了积极作用。有些散落于民间的资料由于历史久远,不仅具有文献性,同时也具有文物性,为此在进行民间资料搜集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文献的保护与抢救,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2.网络搜集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一体化发展迅猛,数字化信息导入与数字平台构建日益增加。数字化形式作为当前文献储存的主要形式,其易于保存,同时不占用空间,便于携带与传播,为地方性资料的搜集利用创造了新的可能。随着数字化产品的进一步丰富,大量纸质书籍、报纸、期刊实现了数字化发表,地方文献资料及历史资料越来越多。为此,要求方志馆的工作人员要提高数字化平台的操作技术水平,通过数字化平台搜集文献资料。另外,网络搜集的形式要求方志馆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学识书评及辨别能力,从而在网络搜索中,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搜集到更多的有用资料。当前,方志馆建设中的数字化方向已经成为关键,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快速查阅、资源高度共享、信息多元化存储,并且为大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在线上读地方志、修编地方志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此不断开拓与完善网络渠道也成为方志馆建设中最为关键的内容。
随着社会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量不断扩张,地方文献也越来越丰富。方志馆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不同地区方志馆各有差异,包括经营管理模式、硬件条件等。为此导致方志馆无法做到全面、彻底的收集资料,但是馆藏建设又作为方志馆的硬性要求,职能定位与现实条件存在冲突,为了解决该冲突,方志馆不仅要借助网络渠道搜集信息、存储信息,从而节省存储空间,同时还可以围绕重要题材有选择性地收藏地方文献。作为方志馆最为基础的职能之一,“资政”可以作为方志馆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优先搜集。例如,我国有些地区有着传统的水患问题,为此可以将其设定为关键点,搜集水利治理相关的专题材料,包括地方的水利志、江河湖泊志、水利方面的地情书刊等,为防涝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为了进一步拓展方志馆馆藏范围,方志馆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围绕地方重点关注内容,建立资料收藏系统。特色馆藏建设不仅缓解了方志馆的建设经费及场地需求,还可以展现地方特色,对于推动文化、经济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服务功能作为方志馆重要的功能之一,提升方志馆服务水平尤为关键,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要牢牢掌握地方志事业转型关键时期,随着对方志馆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方志馆进入到新馆建设、旧馆升级改造的关键时期,为此要适当改造更新藏馆。例如,泰安市方志馆2018年新建了密集架书库,上架了1.2万册图书,增加了立体书架后改变了大量堆放的保存方式,从硬件角度为大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查阅方式及更为宽敞的阅读空间;
其次,保持馆藏书鉴与志书的专业性及完整性。收藏地方志、地方综合年鉴是地区方志馆的基本要求,为此对于地域范围内的镇村志、行业志、部门志等志书要应收尽收。收藏旧志方面,要求提升全面性及书籍的质量,为读者提供最为全面且清晰的书志,提升读者的感官;
要树立方志馆的服务大局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方志馆的职能定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已经由最初的地方历史书籍馆藏功能转变为包括存史、咨政、育人等三位一体化功能,这就要求方志馆人员积极地强化思想认识,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方志馆建设。进一步转变管理观念,积极地提高责任意识,合理定位自身角色,以更好适应新形势下方志馆管理的基本需要,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例如,方志馆通过党建引领,引导方志馆人员理解把握强化方志馆管理和实施的重要意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高质量的方志馆管理实施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
与目前已经趋近成熟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相对比,方志馆现阶段的服务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社会公共文化建设中起到的作用较小,人们对于方志馆的重视程度不足;方志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方志文化需求,人们无法享受到方志馆带来的文化获得感。因此,对于新时代方志馆的服务提升,提出以下四方面的建议。
第一方志馆建设及管理要体现地域特色,并且加强实用性与时代性,与方志馆的定位及技术要求相匹配。做好体现当地特色的资料的搜集、整理、利用工作,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提高地方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第二,通过各类平台提升方志馆的服务功能。信息化时代让人们的阅读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各类信息平台的发展也为方志馆的职能履行提供了新的路径。要加快数字方志馆建设,建立门户网站、数据库、电子阅览系统等,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搭建多层次、立体化方志馆服务平台,通过开发地方志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地情数据库和地情网站,为社会各界提供高效便捷的地情咨询服务。例如,可以建立公众号,为读者提供书籍借阅、入馆预约、信息查询等服务。
第三,要针对馆藏资源目录建立检索系统。现有的方志馆,一般是按照文献资料的大类进行分类,然后再进行细化分类,而这会导致部分信息在读者想要获取的时候不能快速定位。另外,针对现有的检索系统也有很多工程需要优化,以江苏省方志馆为例,在读者服务系统中,检索的方式主要是通过题名、关键词、作者等信息,但对于文献内容的检索尚不完善,对部分读者获取信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尽快提升方志馆的信息检索水平,增加字段检索、内容检索等检索方式,满足读者的需求。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读志用志活动。通过编辑地情书籍、开展地情研究、举办展览陈列等途径,让馆藏资源真正活起来、用起来。例如,开展读志用志活动,推动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推动城乡方志文化建设。向基层赠送优秀史志成果,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方志馆,展示特定区域内人物历史、自然风貌,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打造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的方志文化传播体系,进一步借助活动来凸显职能的履行。
目前在我国,方志馆还处于新兴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与建设,以及不断地从图书馆、档案馆等传统部门吸取优秀的管理经验,方志馆一定能够成为馆藏资料丰富、查询方便、文化特色突出的地域文化“名片”。同时,方志馆也会逐步从“保管文献”转变为“利用文献”,弘扬厚重历史文化,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国情地情和党史知识等方面的文化需求,为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也为各地的文化基础工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链接
方志是地方志的简称。这个地方是当地历史的展览馆。里面有历史、文物等展览,有许多书籍、实物和档案等。简单地说,该地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展示地。
北京市方志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作为填补本市文化基础工程空白的重要项目,是集收集、保管、阅览、编纂、研究、咨询、展示、交流于一体,具有开放式、服务性、公众化特征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场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内设多功能厅、第一展厅、第二展厅、书库、阅览大厅、计算机网络中心、编修室和会议室等。 北京市方志馆2013年10月22日开始免费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