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朱玲
在新媒体技术不断推广和应用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量的信息影响下,思想认识呈现多元化格局,有的学生接受的正面教育较多,思想积极向上,但有的在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理想信念的偏差问题。因此,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媒体广泛传播的新的挑战。为了更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应该深入研究新媒体技术下思政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新媒体形势下创新思政教育的新特点、新形式或者新途径等,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按照承担大思政的部门类别来划分,主要有教学口和学工口,教学口主要是专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研究的二级学院,如思政部或马克思主义学院等。近年来,随着课程思政越来越受到重视,思政课程之外的专业课程、基础课程、通识课程等也开始增加了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元素。所以, 从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科研部门,构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其中,从事思政课程的二级学院无疑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当然,从事课程思政的专业学院也发挥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另一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为学工口。高职院校学工口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处、高职院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与学生处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团委、宣传部以及学生社团等相关部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课堂的教学口外,上述涉及日常管理的学工、团委、宣传等部门,也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教学口的二级单位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提高。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口,主要是在课前、课中及课后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为学生讲授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讲授的主要课程有1.《思想道德与法治》(共48学时,3学分。理论32学时,实践环节16学时,一般放在第一学期)。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共64学时,4学分。理论48学时,实践环节16学时,一般放在第二学期)。3.《形势与政策》(32学时,1学分。第一至四学期,每学期8课时,分别评定成绩)。除了以上3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外,现在从事课程思政的专业学院也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院教务处的指导和安排下,这些学院在思政课程之外的专业课程、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中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元素。比如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英语、机械设计制造等一些课程中,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以专业课程或通识课程的知识体系为依托,将思政教育的元素巧妙融合进专业课程、基础课程、通识课程中,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思政教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建立新中国有系统的认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成就有更深刻与全面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伟大成就以及发展战略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这样就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团委、宣传部以及学生社团等相关部门,在对学生开展日常管理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述部门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以课外活动、实践环节为主,课堂教学为辅。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日常活动与管理,贯彻思政目标。比如,在一系列管理和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学生头脑中。在重大纪念活动中,贯彻红色基因教育,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赓续红色基因,永葆红色革命传统。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明确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党纪国法。通过对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发挥教育作用。比如对表现优异的同学,作为先进典型予以褒扬,通过颁发获奖证书、通报表扬等方式让典型模范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或者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瑕疵的学生,要通过提醒和批评教育,予以纠正。高职院校的团委、宣传等部门也要积极配合学生处、二级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之,在大思政格局下的各部门要通过教学与学工单位通力合作,课堂内外紧密衔接,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和鲜活丰富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共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水平。
新媒体环境下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新要求。新媒体时代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新特点包括信息面广、传播速度快、形式灵活多样,信息量大、信息内容复杂等。这些特点导致学生更容易受新媒体信息的影响,接受度显著高于传统媒体。这就要求在新媒体已被广泛接受的条件下,如何因势利导,将其正面价值发挥到最大,将其负面影响减低到最低水平。为此,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当代新媒体技术的各种优势,比如发挥其信息面广、传播速度快、形式灵活多样,信息量大、内容新颖生动等优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实效性与接受度。同时对其潜在的负面影响,要加以防范化解,比如对其内容复杂、鱼龙混杂的信息,需要加以甄别排除,对一些负面的信息要及时清除。对一些价值观模糊、分辨不清的内容,要及时澄清等。在新媒体广泛影响之下,面临的突出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探讨。
建国后,我国在高职院校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政教育体系与模式。大多数思政教师或者思政工作者沿袭传统的授课与管理方式来开展思政教育,只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教育方法单一,教学效果较差。
在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当下,高职院校师生均能接触到大量信息,不再局限于课堂老师讲授与教材知识了。再加上师生之间往往存在对新媒体使用的差异与偏好,一些老师与思政工作人员不习惯或者不擅长从新媒体获取信息。而高职学生正好相反,他们对使用新媒体新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及时掌握这方面的信息。这就导致思政工作者跟不上学生广泛使用新技术的发展形势,导致思政工作缺乏时代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大多数高职学生虽然认可新媒体环境,但是对于其创新思政教育则却出现了不认可现象,因为高职学生本身的知识积累较为薄弱,自身的思政知识不足,就会对思政教育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带着这样的情绪,即便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认同感,再加上新媒体环境的不可控性,很多负面因素影响学生,让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偏差。
新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新媒体都呈现在人们面前,比如数字杂志、社交聊天网站、触屏媒体、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这些新媒体形式都能搭乘当代移动终端的普及与移动网络的便捷优势,牢牢抓住了一些人特别是年轻学生的眼球。但新媒体技术下信息内容错综复杂,有些是正面有益的,有些则是真假难辨,这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有害的思想和价值观迎合学生的兴趣与口味,容易诱导学生产生错误认识。
因为教材是学生和教师接触的第一手思政教育资源,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现有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充实和创新[1]。同时,高职院校教师要进行思维拓展和创新,让教师自身认可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模式,并运用当代新型的教学方法开展思政教育,从而全面发挥新媒体优势。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是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要深入贯彻大思政工作理念,思政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要增强主动意识,这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所以,思政教师应该主动接触和掌握新媒体获取信息,并甄别分析,这样才能走在学生前面,提前掌握,提前应对。
对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机制和教育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创新高职思政教育模式,并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教育方法适当运用,从而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思政教师与思政工作者,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与师德师风水平,直接影响着思政工作的效果与目标达成。如果思政课老师和思政工作者对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充耳不闻,甚至漠视,不愿意及时掌握,不愿意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那么就很难达到当前新时代党中央对思政工作的要求,更加难以应对新媒体环境下思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年轻群体和互联网的联系更加紧密,互联网在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广泛存在于社交网络的互联网群,各自的定位和性质也有很大的区别,如社交群、学习群、工作群等。大学生往往参与的是知识学习群。大多数学生会为了学习而在群里进行交流,这种知识学习群,可以使得知识得到快速交流传播,极大便利了当代学生的学习和交流[3]。思政教育工作也应该充分利用学习群组,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的学习热情。
目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已经在高校及学生群体普及,一些优质思政课程在慕课平台上广受欢迎。很多高校也开始将思政课程放入慕课平台,增加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等[4]。这就比传统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有了更加明显进步,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只是课堂讲授,慕课平台则较好了解决了大规模班级条件下有效开展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互动的难题,有效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高校思政教育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如何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效果,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新时代不断提高高职学生思政工作的成效,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创新思政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从师资队伍、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与教育平台等方面入手,适应学生的新要求,提高新时代思政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总的来讲,办好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创新思政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相关链接
新媒体时代,是指数字化媒体盛行的年代,新媒体是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一些传播学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但所刊载文章的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等,还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体专栏。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