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才双,侯清涛,吴 婧,刘尚静,唐 敏,段昌柱*
(1.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重庆 400016;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 400016)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部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民对医疗的需求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双轨合一”培养模式[1-2]。
2009 年,国务院对研究生教育结构做出重大调整,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2012 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改革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的制度。2013 年,教育部、卫计委在全国范围内批准64 所高校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改革。2015 年,对临床专硕生全面推行医教协同下“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改革。2016 年,教育部、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做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医教协同,推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
临床实践能力是医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覆盖临床工作的各个方面[3-4]。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归口教育系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属于卫生系统,二者在人才培养的要求中体现了不同的方面,在培养目标、培养考核方式、培养规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但其培训目标、培训任务、培训手段等方面又存在一致性,二者并轨可节约培养成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培训效果,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缓解了培养临床一线医生的迫切需求。但同时,二者并轨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研究生的学业负担和压力,可能造成“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双重身份失衡[5]。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稳健扩大,规培制度在全国推行,日益增多的学生与相对固定的床位数、有限的规培基地容量之间逐渐产生矛盾。培训基地同时承担社会规培学员、进修生、本科实习生的培养任务,有的规培基地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管的床位数尚不足1 个。这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训练的强度不够。
以我校为例,有部分导师以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法来培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脱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初衷。另外,轮转科室的带教教师临床任务繁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观念。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能充分理解培训的最终目的,在轮转期间,对每个环节的重要性意识尚不够,经过实践培训仍然缺乏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训练的质量不佳。
2020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要求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强调培养通过研究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不断完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衔接。临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临床实践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加强。
2009 年我校开始探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改革机制。2012 年起,我校正式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四证合一”改革。为进一步提升培养管理的质量,针对近年来实践管理出现的问题,在原有的管理基础上,严格强调临床实践管理的规范性,提出了在“建制度、多培训、抓落实、勤检查、强改进”5 个方面完善临床实践管理体系构建的具体思路。一是对有关制度补齐补强;二是加强培训交流;三是强化制度执行,重在落实各环节主体责任;四是善用问卷调查、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等多种监管手段,以查促建,以查促改;五是强调真问责、敢问责,提高检查成效。
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管理面临规模大、基地资源有限、管理人员配置有限、政策调控难度大等挑战。构建实践管理体系,重点在于转变理念,优化管理方式,形成导向正确、主体责任清晰、目标明确的管理文化。
以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为契机,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会议提出要守好关键点,充分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管理工作核心,以3 项举措筑牢内部保证防线,通过2 项举措提升外部监督实效,形成内外兼具的临床实践管理体系。
4.1.1 出台临床实践管理规定 在实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的管理中,我们多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研究生管理规定》等文件制度。通过整理相关文件,我们发现针对并轨生缺乏专门的实践管理规定,亟须在制度上进行补充完善。调研各大高校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管理制度建立情况,重点调研全国医科院校研究生院联盟单位,大部分联盟单位有专门的制度规定,启动了管理规定的制定工作,历时近半年,经过调研讨论—起草—下发征求意见—讨论修订,出台了《双轨合一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管理规定》分为4 个章节明确了职责分工、培养管理、考核制度几个内容。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管理规定》的制定出台十分必要,是后期各项检查标准制定、问卷调查等的根本依据,是真正做到有章可查、有章可依的基础。
4.1.2 出台督导管理办法 构建管理体系,监督检查机制必不可少,我们调查各个院系发现,针对实践能力培养,院系有专门的督导组,但管理欠规范,学校层面的督导组以及督导的管理办法缺失。同样,我们还调研了相关高校,发现部分高校具有校级专家督导组,但缺乏专门的督导管理办法或需要修订。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我们启动了督导管理办法制定工作,出台了《研究生教育督导管理办法》,并根据该“办法”中相关规定,规范院系专家督导组管理,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建立了校级专家督导组。《研究生教育督导管理办法》分5 个章节明确了组织构架、职责、聘任、运行机制等内容。《研究生教育督导管理办法》的制定出台,是开展督导检查工作的基础,是专家督导组运行管理的根据,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研究生教育管理要发挥导师、管理人员等的作用,鼓励二级院系建立专职研究生管理岗位,培养研究生管理队伍,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建立好的管理团队是构建管理体系的必备条件。
4.2.1 学校层面 开展导师培训,新晋导师必须参加培训,连续上岗的导师定期培训,同时要求研究生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培训。会议对最新的有关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研究生管理、学科建设等相关文件精神进行解读,编制学习资料。另外,鼓励各院系选派研究生管理人员参加各类培训班及会议,吸收先进观点,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增强管理能力。加大各临床院系对规培基地导师、管理人员、带教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对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制度的熟悉程度。
4.2.2 院系层面 各临床学院加强对各专业基地管理人员的培训,在轮转计划安排中贯彻分层、分类培养的意识。加强对非直管附属医院带教教师的培训,加强非直管附属医院对轮转培训和带教活动的重视程度。提升带教教师水平和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增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管理内容较庞杂,其质量依靠诸多管理环节来综合保障,明确学校研究生院、各基地、科室、导师、带教教师在临床专硕临床实践管理中的职责,落实各个关键环节。(1)研究生院:目标管理、制度规范、职员配置、质量控制。(2)各培养单位、基地、科室:全过程管理、定期检查、考核评价,包括轮转计划制定、各级考核实施、监督标准、教学活动开展、入院入科教育等。(3)导师、带教教师:具体指导、教书育人。
根据《研究生教育督导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二级监督机制,组建校院两级督导专家组,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对各临床学院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各临床学院对临床实践管理的重视,对检查中管理不够规范的临床学院勒令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4.4.1 校级督导 在职教授和退休人员相结合共同担任校级督导组的督导员,以学校为主的督导观点比较实际和具有可操作性,主要采用现场评价性督导的方式结合访谈。
4.4.2 院级督导 在实行学校教育督导管理办法的情况下,由院系具体制定管理制度,报学校备案。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开展督导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如存在一定程度的怕问责、不敢问责、成效不明显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关注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成效。在学校直接领导下,专家督导组与学校及院系的研究生管理部门应相对独立地专门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监督、检查。另外,督导组在信息处理阶段可以召开小组讨论会,综合督导组成员意见,尽可能使意见统一后做出评价,使信息更具客观性[6-7]。
经过规范制度、强化培训、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反馈等措施,基本完善了管理体系的构建。目前我们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专项检查、重点抽查3 种方式来检验及反映问题。
4.5.1 问卷调查(1)调研新增基地。为实现学校及各院系应对新增基地实行同质化管理,对新增基地的临床实践培养情况进行调研,明确问题所在,才能有的放矢。采用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增基地培养的研究生进行调查。问卷分为基本情况、新增基地医院管理部门、科室、带教教师、导师、院系研究生管理人员、自身综合评价7 个部分,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采取整改措施,之后再次进行调研对比。(2)调研既存基地。对已存的基地采用定期调研的方式,做到学校对培养情况全过程的监管,不断提高培养的质量。
4.5.2 专项检查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情况专项检查主要针对院系,是学校对临床院系培养情况的常规检查,由校级督导组带队进行。一般在秋季学期进行,流程为:启动—专项检查—反馈—整改,以期达到提升实践创新能力的目的。
4.5.3 重点抽查 主要针对新增基地培养情况,由学校联合院系共同检查新增基地对培养制度的落实情况,采取校级督导组和院系督导组结合的方式。一般在春季学期进行,流程为:启动—重点抽查—反馈—整改,以期达到同质化培养的目的。结合培养方案、住培指标、管理规定、前期调研反映的问题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同时,充分利用校、院两级督导组,通过开展调研、新增基地培养情况重点抽查以及临床院系专项检查工作,完善临床实践管理体系构建,强化临床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深化“医教协同”改革,以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管理体系,落实各级责任,形成学校研究生院、各基地、科室、导师、带教教师等多层次全流程管理质量保障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